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肋烟重要香味物质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09
1
作者 谢剑平 赵明月 +3 位作者 吴鸣 赵晓东 王昇 谢复炜 《烟草科技》 EI CAS 2002年第10期3-16,共1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法对国产 (湖北鹤峰、重庆奉节 )和进口 (巴西、津巴布韦和马拉维 )白肋烟中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鉴定出 2 0 0种香味物质。文献检索表明 ,其中有 30种成分为烟草中尚未报...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法对国产 (湖北鹤峰、重庆奉节 )和进口 (巴西、津巴布韦和马拉维 )白肋烟中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鉴定出 2 0 0种香味物质。文献检索表明 ,其中有 30种成分为烟草中尚未报道的化合物。采用内标法对白肋烟中重要的 2 6种碱性、39种中性和 15种酸性香味物质的含量 ,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分析的白肋烟样品中 ,(1)国内外白肋烟均含有相同种类数的香味物质 ,其不同点在于 :①国产白肋烟烟叶的酸性成分总量低于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白肋烟 ,而高于巴西白肋烟 ;②国产白肋烟的中性香味成分总量 (不计新植二烯 )高于津巴布韦和巴西白肋烟 ,略低于马拉维白肋烟 ;③国产白肋烟中的新植二烯含量明显高于国外白肋烟 ;④湖北白肋烟的碱性香味成分总量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的接近 ,略高于马拉维白肋烟 ;⑤国产白肋烟中的杂环化合物 (吡啶、吡嗪和吡咯类 )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 ;(2 )国内 2个主产区白肋烟香味物质的含量在酸、碱、中 3个集分中的差异比较突出 ,即除了湖北上部白肋烟酸性成分的总量低于重庆上部白肋烟的以外 ,湖北上部、中部和下部白肋烟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 白肋烟 香味物质 气相色谱
下载PDF
香菇饼干加工工艺优化与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高永欣 胡秋辉 +3 位作者 杨文建 方勇 马宁 赵立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63,共6页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香菇饼干的加工工艺及配方,并进一步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香菇饼干和普通饼干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明确香菇饼干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烘烤温度205℃、烘烤时间10min时,得到最佳的香菇饼干烘焙产...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香菇饼干的加工工艺及配方,并进一步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香菇饼干和普通饼干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明确香菇饼干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烘烤温度205℃、烘烤时间10min时,得到最佳的香菇饼干烘焙产品。在该焙烤条件下,最终确定香菇饼干的配方为面粉69.3g、香菇粉7.7g、盐1.0g、棕榈油20g、泡打粉1.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0.5g。普通饼干中共检测到27种香味物质,香菇饼干中共检测到36种香味物质,与普通饼干相比,香菇饼干中含有独特的含硫化合物类香气成分,其中包括二甲基二硫醚1.46%、二甲基三硫醚1.52%、1,2,4,5-四硫环己烷0.63%和1,2,4-三硫环戊烷1.74%等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饼干 加工工艺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烟草香味物质及其形成的前体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景延秋 宫长荣 +3 位作者 高玉珍 刘瑛 王卫峰 屈晓然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94-98,共5页
烟草香味是评价烟叶及卷烟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介绍了烟草及烟气中香味物质的分离、分析、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成果,并对形成烟草香味的前体物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烟草 香味物质 前体物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消长与香味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吕辉 张宿义 +2 位作者 冯治平 赵金松 方军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37-40,59,共5页
本文对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及理化因子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C-MS对糟醅所含香味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糟醅微生物的变化调控着理化因子以及香味成分的变化,初步揭示了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
关键词 微生物 浓香型白酒 理化因子 香味成分
下载PDF
云南烤烟种植海拔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常寿荣 罗华元 +4 位作者 王玉 王绍坤 徐兴阳 侯英 徐济仓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研究种植海拔对烤烟致香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烟区1300~2300m范围内不同海拔高度采集的256个初烤烟叶样品中的致香成分进行了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海拔高度与烟叶致香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 为了研究种植海拔对烤烟致香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烟区1300~2300m范围内不同海拔高度采集的256个初烤烟叶样品中的致香成分进行了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海拔高度与烟叶致香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上部烟叶中的致香成分糠酸、氧化异佛尔酮、十四酸含量与种植海拔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2)中部烟叶中的致香成分3-甲基-2(5H)-呋喃酮、2-环戊烯-1,4-二酮、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含量与种植海拔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3)无论是上部烟叶还是中部烟叶,其致香成分中的酯类物质含量与烟叶种植海拔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致香成分 海拔 相关性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法与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道平 甘秀海 +1 位作者 梁志远 杨小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这为茶叶香气成分类型定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法 同时蒸馏萃取法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2 位作者 夏凯国 秦太峰 张劲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香气成分 级别 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烤烟致香成分与评吸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恒 罗华元 +4 位作者 王玉 王绍坤 徐兴阳 王超 杨应明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近代先进检测手段对云南省昆明、曲靖、保山三大主产烟区2007年生产的200个初烤烟叶样品(B2F,C3F两个主要等级)同时进行了致香成分检测评价和评吸质量评定,并且在烟叶评价中应用了SPSS12.0优化统计软件研究了烟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间... 采用近代先进检测手段对云南省昆明、曲靖、保山三大主产烟区2007年生产的200个初烤烟叶样品(B2F,C3F两个主要等级)同时进行了致香成分检测评价和评吸质量评定,并且在烟叶评价中应用了SPSS12.0优化统计软件研究了烟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间的相关性及烟叶感官质量评吸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各类致香成分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烟叶各个评吸质量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烟叶香气质的各项指标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刺激性则与其他指标的关联度不大;烟叶致香成分和评吸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致香成分 评吸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级别普洱生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3 位作者 夏凯国 秦太峰 张劲松 周红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9期1013-1017,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采用GC/MS对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原料绿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己醛、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α-松油醇、橙花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采用GC/MS对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原料绿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己醛、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α-松油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的含量均为级别高的原料较级别低的原料含量高;而(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氧化物、α-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α-紫罗兰酮、二氢弥猴桃内酯、雪松醇、法尼基丙酮等则在低级别普洱茶原料绿茶中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香气成分 级别 GC/MS
下载PDF
幸运李子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永衡 蔡倩 吴桂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幸运李子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陈酿30 d的样品(LA1)以及陈酿120 d的样品(LA2)分别鉴定出45个、48个香气组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有机酸、酮、长链烷烃以及少量酚类和醚。结果表明,不同酿...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幸运李子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陈酿30 d的样品(LA1)以及陈酿120 d的样品(LA2)分别鉴定出45个、48个香气组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有机酸、酮、长链烷烃以及少量酚类和醚。结果表明,不同酿造期间的幸运李子果酒香气成分有明显变化,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李子果酒样品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醇类成分总含量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由相对百分含量50.29%下降为40.09%,酯类成分总含量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由相对百分含量为18.79%上升到2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果酒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春亮 郑睿行 +1 位作者 黄韬睿 刘颖杉 《生命科学仪器》 2008年第5期30-34,共5页
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5种不同成熟期黄酒的香气成分,并用气质联用仪对各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种黄酒均检出70种左右的香气物质,主要为醇、酸、酯、醛、酮五类物质;各香气物质在不同成熟期黄酒中的... 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5种不同成熟期黄酒的香气成分,并用气质联用仪对各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种黄酒均检出70种左右的香气物质,主要为醇、酸、酯、醛、酮五类物质;各香气物质在不同成熟期黄酒中的含量有所不同,与成熟期1、3年的黄酒相比较,成熟期8、10年的香气成分中异丁醇、异丁基甲醇等含量相对较少,而乙酸乙酯等含量则较多,由此可推测,黄酒的成熟过程促进了乙酸乙酯等成分的生成。为进一步研究黄酒的风味,开发新型风味黄酒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桂花精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发芳 胡西亮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CFE)、可食用石油醚和酒精抽提蒸馏三种不同的抽提方法,提取了咸宁桂花品种——银星的花精油;气质联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精油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SCFE提取的精油得率最高(0.19%),紫罗兰酮、醇...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CFE)、可食用石油醚和酒精抽提蒸馏三种不同的抽提方法,提取了咸宁桂花品种——银星的花精油;气质联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精油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SCFE提取的精油得率最高(0.19%),紫罗兰酮、醇类的相对含量高达36.99%;石油醚浸提结果次之(0.13%),酒精抽提法不可取(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超临界流体法萃取 石油醚 酒精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烤烟香气物质的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3-26,共4页
介绍了烤烟中的香气成分及影响香气成分的因素,重点从品种基因型、农艺措施、生态因子、土壤pH值、成熟度、调制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影响烤烟香气成分的因素。
关键词 烤烟 香气成分 影响 因素
下载PDF
肯尼亚红碎茶与滇红工夫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贤明 冯林 +3 位作者 沈强 刘学 潘科 杨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98,共9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号茶样63种,滇红工夫58种.滇红工夫、1号、5号和3号茶样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0.71%,50.76%,47.33%和37.13%.2号和4号茶样以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42.52%和36.57%.参照Owuor香气指数(F1),1号、5号和滇红工夫茶样的F1值最高,其次是3号茶样,2号和4号茶样的F1值较低.F1值越高的红茶,其香型较好,这与实际茶叶审评中香气审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亚红碎茶 滇红工夫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GC-MS分析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香蕉果酒杀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温海祥 白永亮 郭晓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8-32,共5页
采用超高压技术处理香蕉果酒,首先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真菌总数和细菌总数的影响。然后在300 MPa压力下处理6 min,研究了其对香蕉果酒的主要功能成分(总酚、多巴胺和总黄酮)、矿物质(K、Mg、P和Ca)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发... 采用超高压技术处理香蕉果酒,首先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真菌总数和细菌总数的影响。然后在300 MPa压力下处理6 min,研究了其对香蕉果酒的主要功能成分(总酚、多巴胺和总黄酮)、矿物质(K、Mg、P和Ca)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超高压处理后,真菌总数和细菌总数随处理压力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300 MPa压力下处理6 min,香蕉果酒中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降至10 cfu/m L以下。香蕉果酒中总酚、多巴胺和总黄酮在酒中的保留率分别为61.41%、81.65%、89.44%。K、Mg、P和Ca等矿物质在香蕉果酒中的保留率分别为90.00%、64.66%、86.13%、60.80%;香蕉果酒中的香气化合物主要以醇类和酯类为主,超高压处理改变了香蕉果酒中香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在300 MPa压力下处理6 min后,香气成分检出率减少52种,主要成分减少6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其中乙酸乙酯含量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果酒 超高压 功能物质 矿物质 杀菌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菠萝蜜种质资源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书珍 吴刚 +3 位作者 张彦军 徐飞 朱科学 谭乐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4-1311,共8页
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XYS17菠萝蜜、XYS18菠萝蜜和榴莲蜜为材料,采用HS-SPEM-GC-MS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揭示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香气成分组成差异,为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共鉴定出66种香气物质,... 以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XYS17菠萝蜜、XYS18菠萝蜜和榴莲蜜为材料,采用HS-SPEM-GC-MS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揭示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香气成分组成差异,为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不同基因型菠萝蜜资源共鉴定出66种香气物质,异戊醇、月桂醛、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丙酯等9种共有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CA分析表明,马来西亚1号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丁酸戊酯、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丁酯和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XYS17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丁酯、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3-甲基丁酸戊酯、醋酸辛酯和癸醛,XYS18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酸乙酯、异戊酸丁酯、丁酸乙酯、异戊酸甲酯和正辛醛,而榴莲蜜主要香气成分为异戊醇、2-甲基-1-丁醇、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异戊酸乙酯和异戊酸异戊酯。不同基因型菠萝蜜香气成分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和优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种质资源 香气成分 香气分析
下载PDF
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向阳 宛晓春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经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提取的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基香组分)和经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得到的黄玫瑰乌龙茶挥发...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经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提取的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基香组分)和经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得到的黄玫瑰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茶汤香气),结合感官评价对黄玫瑰乌龙茶的香气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玫瑰乌龙茶基香及茶汤香气组分中,均含有较多的杂环类、烯类、酯类和醇类成分,其中α-法呢烯、橙花叔醇、芳樟醇氧化物Ⅰ、芳樟醇氧化物Ⅱ、水杨酸甲酯、吲哚和糠醛含量较高,同时茶汤香气中检出较多的低沸点化合物,以及D-柠檬烯、壬醛等具柑橘风味香气成分,对黄玫瑰乌龙茶整体香气组分进行有效补充。黄玫瑰乌龙茶感官评价的结果与香气组成分析的数据相吻合,具较好的烘烤香、谷物香、焦糖香及花香,香气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玫瑰乌龙茶 香气成分 感官审评 GC-MS 香气性能
下载PDF
不同来源小麦面粉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喜贵 姜小苓 +4 位作者 王玉泉 李小军 吴晓军 李淦 茹振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332-233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质谱(GC-MS)相结合方法,对5种不同来源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面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来源小麦面粉中鉴定出42种香气成分,共有香气成分13种,其相对百分含量约占各自香气总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质谱(GC-MS)相结合方法,对5种不同来源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面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来源小麦面粉中鉴定出42种香气成分,共有香气成分13种,其相对百分含量约占各自香气总量的50%以上,可归为烃类、醇类、醛类、酸类、苯环类和杂环类等6大组分。其中,烃类和醇类组分数量和其组分相对百分含量都明显高于醛类、酸类、苯环类和杂环类,占各自香气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的49.62%~78.74%。不同来源小麦之间的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小麦面粉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以烃类、醇类组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质谱(GC-MS)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尚月 郜海燕 +3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徐孝方 黎云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87,共6页
以新鲜蓝莓为原料,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热风联合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鲜样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26.42%和... 以新鲜蓝莓为原料,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热风联合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鲜样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26.42%和45.96%。与蓝莓鲜样相比,热风干燥全粉香气成分损失最多;真空冷冻干燥全粉醛类物质保留较少,其峰面积为2.22×107AU;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全粉酮类物质损失较大,其峰面积为7.96×106AU;真空干燥全粉对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有更好的保留效果,其峰面积分别为7.83×107、7.24×107、4.83×107AU。综合香气成分和色泽考虑,真空干燥优于其它三种干燥方式,为蓝莓全粉加工方法的优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蓝莓全粉 香气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低温液氮粉碎对绿茶粉品质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冰 焦艳丽 +3 位作者 江东文 范媛媛 刘江涛 杨公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1,共6页
为减少茶叶粉碎过程中热敏性物质损失,提出茶叶低温液氮粉碎的新方法。该论文以绿茶为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添加液氮,比较常规粉碎与低温液氮粉碎方法处理对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法相比,液氮粉碎法的出粉率高,所得的茶粉... 为减少茶叶粉碎过程中热敏性物质损失,提出茶叶低温液氮粉碎的新方法。该论文以绿茶为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添加液氮,比较常规粉碎与低温液氮粉碎方法处理对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法相比,液氮粉碎法的出粉率高,所得的茶粉泡制成的茶汤在色泽、滋味和品质评分上明显占优,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功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高出25.12%、10.12%、9.50%、6.75%、12.63%、9.05%;2种茶粉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液氮粉碎法所得茶的茶粉中法呢烯、橙花叔醇、1H-吲哚、己酸-3-己烯酯、五甲基庚烷、苦杏仁苷、3-甲基丁酸2-甲基丙酯质量分数分别高出10.88%、13.70%、14.06%、5.61%、2.08%、24.39%、5.68%。表明液氮粉碎能较好的保留茶粉的品质,为液氮粉碎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 液氮 农产品 绿茶 Lab值 水浸出物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