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玉米生理生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2
1
作者 王喜庆 李生秀 高亚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8-353,共6页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理生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①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促进土壤深层贮水向表层富集,加快了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转;②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热量损失,...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理生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①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促进土壤深层贮水向表层富集,加快了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转;②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热量损失,增大作物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同时也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用;③地膜覆盖可大大地提高粮食产量,氮肥肥效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理生态 旱地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建民 王海存 殷海善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地膜覆盖的含水量;渗水地膜在显著提高地温的同时可以降低午时的极端高温;渗水地膜覆盖的冬小麦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增产15.7%,比不覆盖小麦增...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地膜覆盖的含水量;渗水地膜在显著提高地温的同时可以降低午时的极端高温;渗水地膜覆盖的冬小麦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增产15.7%,比不覆盖小麦增产1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水地膜 小麦 穴播 全覆盖 旱地
下载PDF
干旱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敬峰 蒋亨显 王人潮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54-60,共7页
本文利用不同时相的TM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对TM图像进行了几何精纠正,将不同时相的TM影像配准误差控制在0.5个像元以内;然后采用人机交互式的方法进行分类,将土地利用类型分成耕地、草... 本文利用不同时相的TM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对TM图像进行了几何精纠正,将不同时相的TM影像配准误差控制在0.5个像元以内;然后采用人机交互式的方法进行分类,将土地利用类型分成耕地、草地、园林地、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与交通用地、水体、滩涂、未利用地、闲置地等,制成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图;最后计算不同时相各类土地增减面积,实现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干旱区由于地表特征有别于东部湿润区,所以其图像处理及分类技术也具有特殊性;新疆由于面积大,又存在大片沙漠和高山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
原文传递
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型参数优化和地气相互作用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房云龙 孙菽芬 +1 位作者 李倩 陈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0-306,共17页
依据干旱区陆地下垫面观测结果,对陆面过程模式CommonLandModel(CoLM)中反照率、粗糙度长度和土壤热力性质3个方面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按照不同的参数组合形式设计了为加深理解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的控制试验和研究重要参数影响的敏... 依据干旱区陆地下垫面观测结果,对陆面过程模式CommonLandModel(CoLM)中反照率、粗糙度长度和土壤热力性质3个方面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按照不同的参数组合形式设计了为加深理解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的控制试验和研究重要参数影响的敏感性试验,对敦煌戈壁2000年5月-2004年7月的陆面过程进行了离线(off-line)数值模拟分析。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参数的模式在干旱区得到了更好的模拟性能,对地表和深层土壤温度、净短波辐射、净长波辐射以及感热通量的模拟能力较原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在全年对反照率都比较敏感,春季和夏季更为显著;粗糙度长度和土壤热力性质分别在春夏和秋冬对地表温度有较大影响;感热通量对反照率和粗糙度长度在夏半年比较敏感,而土壤热力性质对感热通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原模式在计算地表温度、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的过程中存在不同形式的误差抵消的现象,这就会掩盖模式的模拟误差,优化参数的模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针对模式输出的感热通量和地表热通量的分析发现: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全年都有由地表向上的感热通量输送,夏季尤为显著;相对于感热通量而言,潜热通量量级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夏季,净辐射的能量大部分以感热通量的形式返回大气,其余的能量以地表热通量的形式进入土壤并贮存,夏季土壤为热汇;冬季,夏季贮存的能量又由土壤返回大气,此时土壤为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陆面过程模式 参数优化 敏感性试验 地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概述 被引量:32
5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5 位作者 王庚辰 陈家宜 季劲钧 李永宏 陈洪滨 乔劲松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12,共11页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九五”期间支持的跨学部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带半干旱草原区域中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参数化方案研究,理解在人类活动逐步增强背景下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的作用与反馈,定量了解中纬半干旱草原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发展利用卫星定量遥感陆气相互作用的反演方法与集成。这一项目将由一项中尺度综合观测和几项研究课题构成,希望成为我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的独特贡献,亦为温带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对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IMGRASS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全球变化 温带半干旱草原 陆面过程参数化 地-气系统遥感
下载PDF
干旱沙区滴灌条件下水盐运移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新平 李新荣 +2 位作者 康尔泗 A.布斯坦 D.帕思特纳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8,共5页
通过田间滴灌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滴头出水流量条件下干旱沙地土壤水分、盐分运移与分异过程 ,并调查作物的根系分布。结果表明 :微灌系统仅给作物根际分布区以内的小面积土壤供水 ,并未使整个土表面均匀湿润 ,对于大多数农田而言 ,其优... 通过田间滴灌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滴头出水流量条件下干旱沙地土壤水分、盐分运移与分异过程 ,并调查作物的根系分布。结果表明 :微灌系统仅给作物根际分布区以内的小面积土壤供水 ,并未使整个土表面均匀湿润 ,对于大多数农田而言 ,其优点是有限的湿润表面积能够限制杂草生长 ,减少土壤表面无效蒸发。但干旱区潜在蒸发量大 ,滴灌条件下水分运移的过程将引起和支配耕作层盐分的移动和重新分配。当水盐混合溶液 (无机肥料溶液 ,N∶ P∶ K=12∶ 6∶ 6 )在 3种处理中 (0 .3L/ h,0 .8L/ h,2 .0 L/ h)由滴头流动至根系湿润区内 ,水分、养分被作物根系吸收 ,部分水分直接蒸发至大气后 ,过剩盐分将留存下来 ,并在土体表面和土体内湿润边界层逐渐积聚 ,形成高盐分聚集区。由作物根系分布特点看出 ,处理 、处理 有利于提高根系单位土体分布密度 ,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运移过程 盐分分异 干旱沙漠土地 滴灌 作物根系分布
下载PDF
半干旱典型沙区1951—2005年主要气象要素及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振常 李玉霖 +2 位作者 崔夺 陈静 赵学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4-1392,共9页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常规气象资料计算和分析中国北方半干旱典型沙区(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50多年来主要气象要素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方半干旱典型沙区年平均气温...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常规气象资料计算和分析中国北方半干旱典型沙区(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50多年来主要气象要素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方半干旱典型沙区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均呈波动变化特征,但年平均风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浑善达克沙地年潜在蒸散量随时间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科尔沁沙地年潜在蒸散量随时间呈现小幅的增加趋势,但毛乌素沙地年潜在蒸散量随时间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偏相关分析显示,毛乌素沙地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潜在蒸散量与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但与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毛乌素沙地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降低有可能是区域潜在蒸散量近几十年呈现减少的主要原因,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潜在蒸散量变化可能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 温度 降水 风速 半干旱沙区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对天山北麓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玉刚 李彦 肖笃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9-183,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三工河流域平原绿洲耕地、人工林地、草地、灌木林地和盐碱地0-20 cm表层土壤盐渍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农业绿洲土壤盐分含量均值为9.33 g/kg,其中耕地平均值为6.9g/kg,超过75%耕地样点集中分布在低...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三工河流域平原绿洲耕地、人工林地、草地、灌木林地和盐碱地0-20 cm表层土壤盐渍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农业绿洲土壤盐分含量均值为9.33 g/kg,其中耕地平均值为6.9g/kg,超过75%耕地样点集中分布在低于2 g/kg的区间,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均高于10 g/kg,并且样点分散分布于各盐分等级中,自然和人为活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盐分聚积均有显著作用;随地貌单元,自南向北盐分均值含量增加,在冲洪积扇中上部和地下水溢出带,盐分均值低于3.8 g/kg,而在冲洪积平原区,则高于10 g/kg;由于区域水资源的南北分布格局与利用差异,使得土壤盐分具有中等或强的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盐渍化 变异系数 地貌
下载PDF
青海湖东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汪海娇 田丽慧 +1 位作者 张登山 王俏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6,共11页
土壤水分是沙地植被格局和过程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最大的限制因子。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高寒半干旱沙地青海湖东沙地为研究区,以栽植人工固沙植物(小叶杨、樟子松、沙棘和乌柳)的沙丘... 土壤水分是沙地植被格局和过程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最大的限制因子。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高寒半干旱沙地青海湖东沙地为研究区,以栽植人工固沙植物(小叶杨、樟子松、沙棘和乌柳)的沙丘和自然固定沙丘(沙蒿为优势种)作为研究样地,探讨不同固沙植物影响下的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受降水、植被蒸腾作用和地表蒸发的共同影响,不同物种的分布模式具有差异性,但都表现为7月的土壤含水量最高。(2)同一植物在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具有差异性,小叶杨在迎风坡最高,樟子松、沙棘和乌柳在背风坡最高,而沙蒿在丘顶最高,但只有乌柳的土壤含水量在沙丘地貌部位间的差异明显(P<0.05)。不同植物在同一地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也具有差异性,迎风坡樟子松的土壤含水量最小,只有1.81%,而沙蒿的土壤含水量能达到3.48%。丘顶处乌柳的土壤含水量仅为1.82%,而沙蒿可达3.58%。背风坡处的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乌柳最大为3.41%。(3)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模式不同,土壤含水量整体表现为10~20 cm处最高。不同植物的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具有差异性,小叶杨和樟子松下方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沙棘和沙蒿表现为120 cm土层深度内无明显变化,而乌柳下方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在各地貌部位不同,具体表现为迎风坡无明显变化、丘顶降低和背风坡增加的趋势。土壤水分在高寒半干旱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分布除受到降水、土壤分布、物种类型、植物根系分布的影响之外,还与沙丘微地貌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半干旱沙地 固沙植物 土壤水分 季节变化 垂直分布 青海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灌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穆家伟 查天山 +3 位作者 贾昕 郭晓楠 王子奇 杨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5,共7页
为了探求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后沙生灌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本文利用微型蒸渗仪对盐池沙区的流动沙地、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土壤蒸发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2014年盐池降雨、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机械组成分别与土壤蒸... 为了探求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后沙生灌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本文利用微型蒸渗仪对盐池沙区的流动沙地、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土壤蒸发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2014年盐池降雨、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机械组成分别与土壤蒸发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区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土壤蒸发总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27.91%和40.23%;2)油蒿和沙柳样地黏粒含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220.59%和173.53%,油蒿样地和沙柳样地黏粒和粉粒的总含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63%和98%;3)油蒿和沙柳样地土壤蒸发与风速、太阳辐射、温度等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流动沙地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相关性显著。因此,在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后,土壤蒸发有增大的趋势,这很可能与植被恢复后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沙区 土壤蒸发 植被恢复 微型蒸渗仪
下载PDF
干旱区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及植被恢复方式对沙地养分的恢复效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瑞 张景波 曹良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3-157,共5页
为研究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方式对沙地养分的恢复效果,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开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合理的经营活动对沙漠化土地肥力的恢复和提高有较大影响,在农业耕作制度中,其改土培肥效应以草田... 为研究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方式对沙地养分的恢复效果,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开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合理的经营活动对沙漠化土地肥力的恢复和提高有较大影响,在农业耕作制度中,其改土培肥效应以草田轮作最高,农作物套种次之,农作物单种最低;在荒漠沙地上种植农作物较果树更有利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在荒漠沙地上造林,应以防护林为主,不宜营造大规模杨树速生丰产林;在沙地上营造灌木薪炭林,可起到改良贫瘠沙地的功效;在沙地上种植沙打旺、草木樨和苜蓿均可有效的提高沙化土地肥力,以沙打旺效果最好,草木樨次之,苜蓿最差;在围栏封沙育草中,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对沙地土壤改良效果有所不同,多植物群落优于单一植物群落。土壤氮磷比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白刺+沙蒿>沙蒿+沙竹>沙蒿>沙竹>小花棘豆+沙蒿>白刺>小花棘豆,土壤氮磷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氮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土地利用 薪炭林 绿肥种植 围栏封育 改土效应
下载PDF
中卫山羊核心产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6
12
作者 尚占环 姚爱兴 +2 位作者 龙瑞军 郭瑞英 郭旭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5-990,共6页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我国特有裘皮用山羊(中卫山羊)核心产地——宁夏香山地区植物群落进行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征将所调查的28个样地植被分为6组,代表了该山地在海拔、地形、土壤、山坡坡度...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我国特有裘皮用山羊(中卫山羊)核心产地——宁夏香山地区植物群落进行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征将所调查的28个样地植被分为6组,代表了该山地在海拔、地形、土壤、山坡坡度等环境作用下植被空间的分布格局。TWINSPAN分类结果与DCA排序结果较一致,DCA排序第一轴结果主要体现出海拔和山坡坡度对植被分布的作用,第二轴结果主要体现了地形(坡向)和土壤基质(沙地、石质山坡、土质山坡)对植被分布的作用。影响该干旱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海拔和山坡的坡度,另外长期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导致了该山地系统植被空间结构紊乱,并干扰了群落数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山羊 干旱山地 植物群落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下载PDF
施氮对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韦柳 覃维治 +3 位作者 熊军 韦民政 唐秀桦 闫海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kg N·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狼尾草 施氮量 生物质能源品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地区不同氮磷配施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雁敏 王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3,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的配合施用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R/T)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为300-600 kg/hm^2的范围内...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的配合施用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R/T)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为300-600 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及穗行数没有明显变化,但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减小,产量增加;施氮量达到750 kg/hm^2时,则使生长速度及生理指标下降。增施氮磷肥均能促进根/冠比的增大,但磷肥的促进作用大于氮肥。以处理N3P2(N 600 kg/hm^2,P2O5120 kg/hm^2)为玉米施肥的最优氮磷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半干旱地区 氮磷 春玉米 生理指标 产量
下载PDF
黄土退耕坡地膜下滴灌抗旱造林及减蚀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海 高鹏程 +1 位作者 牛秀峰 杨荣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0-192,共3页
以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为材料,以坡地常规造林技术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坡地大鱼鳞坑覆膜打孔滴灌技术,使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土壤深处,避免了水分无效蒸发,可使刺槐造林成活率达到98 7%,油松达到91 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 6%... 以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为材料,以坡地常规造林技术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坡地大鱼鳞坑覆膜打孔滴灌技术,使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土壤深处,避免了水分无效蒸发,可使刺槐造林成活率达到98 7%,油松达到91 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 6%和38%。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刺槐3年平均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8 1%,油松提高39 3%,树冠投影面积增加2倍。在中强度降雨2次/a、总降雨量387 4mm情况下,25°坡地土壤侵蚀模数下降至2500t/(a·km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退耕坡地 膜下滴灌 抗旱造林 减蚀效益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肥料效应与养分循环平衡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剑英 赵更生 吴瑞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7-12,共6页
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黄土丘陵沟壑区是N、P化肥的高效区,在各种土地类型上,均以配合施用效果高而稳定,养分平衡结果表明,NP配合施用N素亏损,川地磷素营养得到改善,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土壤肥力全面提高。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 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黄土丘陵沟壑区是N、P化肥的高效区,在各种土地类型上,均以配合施用效果高而稳定,养分平衡结果表明,NP配合施用N素亏损,川地磷素营养得到改善,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土壤肥力全面提高。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的影响,土壤磷库除有机肥与NP配施外,均处亏损状态。由此得出,本区必须合理利用土地,建设基本农田,实施有机无机配合施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及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类型 旱地肥料效应 养分循环与平衡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江波 杨改河 +4 位作者 贺桂芹 张笑培 刘志超 淮宗安 李会萍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1,共3页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似于抛物线形,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0月份以前,A、B两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小于对照,此后较对照明显提高,说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尤其是旱季,保水效果好;C组中,刺槐林2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和农田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量始终较农田高。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平均值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较好;其变异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模式 土壤水分 渭北旱塬
下载PDF
关于卫星遥感半干旱草原陆面过程的方法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洪滨 吕达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19-126,共8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IMGRASS第6课题是关于利用卫星资料来遥感探测半干旱草原陆面过程的方法及应用的研究。结合总项目对这一课题的要求和当前卫星遥感现状及发展情况,本文概要地介绍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一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半干旱草原 陆面过程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不同坡度土壤氮素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兰木羚 高瑗 +1 位作者 高明 李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3期39-42,69,共4页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旱坡地不同坡度土壤氮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①旱坡地不同坡度小区土壤氮素流失量总体不大,单场降雨侵蚀泥沙氮素流失量最大值为189.06 mg/m2,而在地表径流中仅为28.12 mg/m2,侵...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旱坡地不同坡度土壤氮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①旱坡地不同坡度小区土壤氮素流失量总体不大,单场降雨侵蚀泥沙氮素流失量最大值为189.06 mg/m2,而在地表径流中仅为28.12 mg/m2,侵蚀泥沙氮素流失量明显高于地表径流氮素流失量,最大差异达到16.8倍,差值随着坡度的增大有减少的趋势;坡度越大,地表径流氮素和侵蚀泥沙氮素的流失量也越大,呈现出小区17°>9°>4°的趋势;铵态氮流失量明显低于硝态氮流失量,4°、9°、17°小区地表径流硝态氮流失量较铵态氮流失量分别高出3.2、3.6、4.0倍,说明硝态氮较铵态氮更易于流失,且随着坡度的增大差异增大。②不同坡度小区地表径流量、侵蚀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且随着坡度的增大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在增大,侵蚀泥沙流失量表现则相反,这可能与土壤母质、作物生长等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水土流失 氮素流失特征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半干旱荒漠草原带沙地果园覆草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尤万学 张维军 +3 位作者 王耀鹏 冯起勇 王锦林 常发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在半干旱荒漠草原带沙地,采用覆盖45t· hm-2的麦草,且保持覆草厚度 25cm,可以使在减少灌溉3次的情况下,增加果树产量6300 kg· hm-2,降低果树生产成本3000元· hm-2。覆草改变了土壤的... 在半干旱荒漠草原带沙地,采用覆盖45t· hm-2的麦草,且保持覆草厚度 25cm,可以使在减少灌溉3次的情况下,增加果树产量6300 kg· hm-2,降低果树生产成本3000元· hm-2。覆草改变了土壤的解冻时间,将果树开花推后7d左右,增加了果树开花躲过晚霜的可能性,增强了果树生产的稳定性。在地处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农牧交错地区用麦草覆盖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管理果园的经济方法,建议大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果园 覆草效应 半干旱沙地 土壤温度 养分 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