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地区人口数量、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侠 刘玉新 +2 位作者 凌晓良 颜其德 屠景芳 《世界地理研究》 2008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6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人口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北极地区总人口约为1044万,人口密度为0.63人/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6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人口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北极地区总人口约为1044万,人口密度为0.63人/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以外人口最稀少的地区;(2)在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北极地区近年来人口非但没有增加,而且略有减少。2006年与2001年相比,总人口减少了5.3万左右,主要原因是受俄罗斯北极区域人口减少的影响(减少了约12万),其他国家的北极地区则呈现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加的趋势;(3)北极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或城镇;北极地区首府的人口25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4%;(4)分布在俄罗斯、北美、北欧北极地区的原住民人口约为200万,俄罗斯原住民以楚科奇-堪察加语族、阿尔泰语族、乌拉阿尔语族等北方少数民族为主,北美加拿大、美国主要以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为主,北欧原住民则以萨米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面积 人口 分布 原住民
下载PDF
原住民权利与中国北极地缘经济参与 被引量:22
2
作者 彭秋虹 陆俊元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2-38,共7页
随着气候变暖和海冰消融,北极地区将迎来一个新的地缘经济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参与北极地缘经济开发利用将成为必然选择。原住民是世世代代居住于北极地区的特殊群体,在未来北极地区的大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原住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 随着气候变暖和海冰消融,北极地区将迎来一个新的地缘经济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参与北极地缘经济开发利用将成为必然选择。原住民是世世代代居住于北极地区的特殊群体,在未来北极地区的大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原住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国际法和北极国家的有关规定,原住民团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拥有特殊权利,在土地使用、产业活动等领域拥有特殊地位。中国在未来参与北极地缘经济进程中,应切实尊重原住民的相关权利,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顾及原住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原住民 特殊权利 地缘经济 中国
下载PDF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凯 王晨光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4,125,共9页
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航道利用、军事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国家利益。由于两国的客观情况与主观判断不同,中国北极利益的实现,需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得以实现或未受侵害为前提。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关系总... 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航道利用、军事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国家利益。由于两国的客观情况与主观判断不同,中国北极利益的实现,需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得以实现或未受侵害为前提。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关系总体上是俄强中弱、俄占主导,在中俄北极关系的发展中,中国应以参与北极环境保护合作为基础,资源开发合作为重点,进而在航道开发利用、军事安全领域寻求机会。中国和俄罗斯应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北极合作,实现两国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北极 合作 国家利益
原文传递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 被引量:20
4
作者 阮建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11期3-9,共7页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开发对接的合作设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全球交通贸易格局的均衡,还有助于缓解全球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扩大和深化中国对...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开发对接的合作设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全球交通贸易格局的均衡,还有助于缓解全球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扩大和深化中国对外发展合作,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从历史经验来看,"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必须以政治共识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可持续的保障。鉴于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敏感的政治挑战和较高的经济技术成本,需要广泛的国际共识和技术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带一路 冰上丝绸之路 可持续发展 北极地区
下载PDF
北极地区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静懿 李江海 毛翔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14,共11页
北极地区具有超过4 000亿桶油当量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是未来全球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增长点。本文按照地理和地质构造因素将北极地区分为北冰洋海盆区和环北极含油气区(含潜在含油气盆地),按照板块演化及盆地发育历史将后者划分为... 北极地区具有超过4 000亿桶油当量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是未来全球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增长点。本文按照地理和地质构造因素将北极地区分为北冰洋海盆区和环北极含油气区(含潜在含油气盆地),按照板块演化及盆地发育历史将后者划分为北太平洋极地盆地群、俄罗斯极地盆地群和欧洲极地盆地群。根据大量文献和IHS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系统对比、分析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分布特征:北太平洋极地盆地群重要烃源岩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盆地群中重要储层大部分都分布于新生界布鲁克斯层,油气系统以构造圈闭为主。俄罗斯极地盆地群中多数盆地具有古生代基底,受斯堪的纳维亚早古生代造山期变形、西伯利亚板块古生代西部造山变形影响,60%以上的烃源岩产自中生界,储层以中生界前陆、克拉通盆地沉积物为主,盖层分布较广,以中生界居多。欧洲极地盆地群受控于北大西洋洋脊的扩张和迁移,各盆地烃源岩分布于中生界,大部分储层分布于上白垩统—古新系,自生自储、古生新储为该区域盆地的主要成藏模式。其中,俄罗斯极地盆地油气储量最多,占北极地区总储量45%以上且勘探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盆地群 油气地质特征 储量分布 资源潜力
下载PDF
试析俄罗斯的北极战略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新华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9,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盖的加速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凸显,对北极的争夺逐渐成为地缘政治竞争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俄罗斯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世界大国,对北极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北极有经济、军事、安全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盖的加速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凸显,对北极的争夺逐渐成为地缘政治竞争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俄罗斯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世界大国,对北极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北极有经济、军事、安全等诸多战略利益。俄罗斯为实现这些战略利益采取了政治、科学、军事、经济和法律等多项战略措施。然而,俄罗斯战略利益的实现依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是世界大国的制约,二是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三是较高的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北极地区 北极战略 战略利益 战略措施 制约因素
下载PDF
北极区域合作机制与“冰上丝绸之路”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立平 谢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9,124,共13页
北极区域合作机制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进程,对北极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具有多样性且全球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北极理事会在北极区域合作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包含多种... 北极区域合作机制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进程,对北极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具有多样性且全球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北极理事会在北极区域合作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包含多种行为体,不仅包括北极八国、非北极国家等国家行为体,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北极理事会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北极区域合作机制有助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北极航行的保障,可以为"冰上丝绸之路"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同时为"冰上丝绸之路"有关科学合作提供便利。未来将形成新的与"冰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创建法律责任模式的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和可提供更为完备信息的北极区域合作机制。与"冰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北极区域合作机制将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中国应积极参加北极区域合作机制的工作,有效利用北极区域合作机制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区域合作机制 冰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陆俊元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逐渐发展为世界政治的一个热点,北极地缘政治局势处在快速的变化发展之中。地缘政治格局是控制地缘政治形势发展的一个结构因素,分析地缘政治格局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变动的地缘政治现实关系。本文在地缘... 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逐渐发展为世界政治的一个热点,北极地缘政治局势处在快速的变化发展之中。地缘政治格局是控制地缘政治形势发展的一个结构因素,分析地缘政治格局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变动的地缘政治现实关系。本文在地缘政治格局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冷战后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格局 特征
下载PDF
中国北极权益的维护路径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13
9
作者 章成 黄德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73-84,共12页
北极形势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应明确界定自身在北极的角色定位和权益内容。通过经济合作与法律博弈并举的方式推进北极地区的多边国际合作,有利于为中国等非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事实存在拓宽相应的活动空间。只有加强对北极地区各项问题... 北极形势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应明确界定自身在北极的角色定位和权益内容。通过经济合作与法律博弈并举的方式推进北极地区的多边国际合作,有利于为中国等非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事实存在拓宽相应的活动空间。只有加强对北极地区各项问题的国际法解读力度,全面提升中国对北极事务的法律参与水平,才能使中国在北极问题上更具有话语权。中国需要确定出相应的北极问题总体应对策略,以便在现实操作中与北极国家进行更有效的博弈,并根据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各自不同情况来进行互动,以多管齐下的方式为中国北极软实力的加强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极权益 北极 北极地区 维护 策略
下载PDF
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陆俊元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北极航道的开通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的海洋交通格局,在给中国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战略上的被动性。北极资源开发可行性的增大给中国增添了... 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北极航道的开通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的海洋交通格局,在给中国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战略上的被动性。北极资源开发可行性的增大给中国增添了新的资源采购地选择和地缘经济参与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北极地区地缘政治地位的上升将改变现有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产生新的地缘战略关系,给中国带来复杂的战略影响,中国需加强筹划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环境变化 地缘政治 战略 中国
下载PDF
论北极治理的制度构建、现实路径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章成 顾兴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64-72,共9页
北极的地理范围构成北极治理制度建设的空间边界基础。在近30年的时间里,北极治理的进程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制度化建设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北极治理中的适用缺憾密切相关。因此,在总结北极治理... 北极的地理范围构成北极治理制度建设的空间边界基础。在近30年的时间里,北极治理的进程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制度化建设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北极治理中的适用缺憾密切相关。因此,在总结北极治理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北极治理的制度化建设进程可谓是正逢其时。这一进程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拓展中国的北极权益,深化与北极事务其他参与方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制度构建的具体路径,需要从宏观层次上的顶层设计、中观层次的制度匹配到微观层次上的策略选择等方面多管齐下,最终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北极治理制度化建设方向的良性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能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制度建设 北极地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北极条约”
下载PDF
安全复合体理论视阈下的北极安全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新平 胡楠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144,160,共20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北极地区由于各国对极地潜在资源的竞争而开始了"被安全化"的进程。这种进程所引起的北极地区安全问题可以用安全复合体理论予以解释。作者根据此种理论视角对北极周边各个地区安全复合体的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北极地区由于各国对极地潜在资源的竞争而开始了"被安全化"的进程。这种进程所引起的北极地区安全问题可以用安全复合体理论予以解释。作者根据此种理论视角对北极周边各个地区安全复合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未来北极安全复合体包括两个实力强大且相互对抗的"极",即美欧与俄罗斯;随着未来北极安全复合体的成型,它有可能继续保持冲突态势,也有可能向安全机制演变;北极地区安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由地区层次问题上升为全球层次的问题。所以,不论北极安全复合体的内部态势是友好还是敌对,北极地区都将成为全球层次安全态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全球层次大国利益密集交汇的地方。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安全复合体理论 国际安全 北极安全复合体 安全机制
原文传递
大型运输船极地浮冰区航行阻力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焱 李伟 +1 位作者 王迎晖 吴宝山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5,共10页
针对一艘在极地海域内以船艏破冰方式航行的运输船,进行了漂浮冰条件下船舶航行阻力的模型试验。试验测试以拖曳船体模型在冰水池内行进的方式进行,试验中对冰条件的模拟针对极地海域的当年生单层浮冰进行。试验观测针对多种船体航行速... 针对一艘在极地海域内以船艏破冰方式航行的运输船,进行了漂浮冰条件下船舶航行阻力的模型试验。试验测试以拖曳船体模型在冰水池内行进的方式进行,试验中对冰条件的模拟针对极地海域的当年生单层浮冰进行。试验观测针对多种船体航行速度、浮冰尺寸以及冰覆盖率展开,观测内容包括:浮冰与船体的相互作用模式、浮冰的破坏和运动模式以及船体航行总阻力。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船体航行速度对浮冰的破坏和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船体总阻力在不同的冰覆盖率下具有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又受到船体航行速度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浮冰 航行阻力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形势及其法律问题 被引量:9
14
作者 章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5,共11页
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围绕北极地区所有法律争议的重点所在。本文以评述俄罗斯、挪威和丹麦这三个直接涉及北冰洋中央海区的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为视角切入,对有关北极国家划界案的成败得失及其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影响... 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围绕北极地区所有法律争议的重点所在。本文以评述俄罗斯、挪威和丹麦这三个直接涉及北冰洋中央海区的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为视角切入,对有关北极国家划界案的成败得失及其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影响北极国家外大陆架划界申请的障碍并不少。关于北极地位的法律与道德争议,对北冰洋中央洋底地质属性的技术认定困难,以及北极国家间外大陆架相邻部分的划界僵局,都会影响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问题的最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 北极地区 划界 北极国家
下载PDF
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演变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滨鸿 程杨 +2 位作者 王利 李东晔 杨林生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北极事务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北极8国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北极理事会13个观察员国的影响,基于2001、2006、2011和2016年的GDP和贸易额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贸易依...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北极事务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北极8国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北极理事会13个观察员国的影响,基于2001、2006、2011和2016年的GDP和贸易额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位次分析,全面地揭示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01—2016年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先走向紧密,而后有所减弱;不同国家的地缘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双边存在不对等的贸易关系,具有明显的"核心-外围-边缘"的特征。美加双边贸易流尤为显著,占到北极国家间贸易流的70%以上;在美加双边关系上,加拿大对美国经济高度依赖,美国拥有充分的主导权;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在地区内具有重要的地缘经济影响力,而冰岛和格陵兰地区则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边缘地带,但二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应引起重视;在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中,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力并未与其国际政治地位相匹配,拥有巨大的经贸潜力。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中国都是对北极地区地缘经济有显著影响的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地缘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而一些传统经济大国的地缘经济优势呈不同程度的减弱趋势。总体来说,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本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经济相互依赖 社会网络分析 北极地区
原文传递
北极区域传统和新型POPs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劳齐斌 矫立萍 +1 位作者 陈法锦 陈立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北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域常年低温,可能累积来自于中低纬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简单脆弱的北极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近40年来,尤其在200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 北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域常年低温,可能累积来自于中低纬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简单脆弱的北极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近40年来,尤其在200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9种POPs之后,北极地区的新型POPs引起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受到科学家、政府和公众的关注。目前对传统POPs在北极的迁移转化过程的了解有限,新型POPs更是需要深入研究。通过对北极地区POPs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重点阐述北极大气、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内传统和新型POPs的赋存水平、历史演变、生物富集以及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POPs 新型POPs 赋存水平 生物富集 北极
原文传递
国际法视阈下的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介评 被引量:8
17
作者 章成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74,共11页
北极200海里以外的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对于北极问题的走向与形塑具有深远影响,从重点研究俄罗斯、挪威和丹麦的北极国家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为视角切入,集中讨论国际法视阈下的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北极200海里以外的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对于北极问题的走向与形塑具有深远影响,从重点研究俄罗斯、挪威和丹麦的北极国家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为视角切入,集中讨论国际法视阈下的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北极地区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也面临着显著的制度困境。这包括200海里外大陆架相邻部分划界在北极的适用争议,以及《公约》体系下处理北极外大陆架相邻部分划界问题的制度僵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国内现有北极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的国际法研究介评。期待能从理论层次对该问题的研究有所丰富,以助益于北极问题的解决;而在实践中,北极地区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虽然面临诸多理论质疑和实践困局,但其最终的发展进程不可阻止。因此,在面对北极地区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变局,中国宜着手早作应对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200海里外大陆架 北极国家 划界申请案 相邻划界
原文传递
高寒地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庾汉成 党建国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4,33,共4页
青海省地处高寒地区,农牧区大部分居住条件差,农牧民贫困面大,经济状况低下,用能方式原始、用能结构单一并且缺能严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是太阳能利用领域中比较简单实用、行之有效并且在经济上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一种应用技术。... 青海省地处高寒地区,农牧区大部分居住条件差,农牧民贫困面大,经济状况低下,用能方式原始、用能结构单一并且缺能严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是太阳能利用领域中比较简单实用、行之有效并且在经济上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一种应用技术。尝试通过对青海高寒地区部分被动式太阳能应用工程的调查,深入分析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 太阳能 采暖技术 高寒地区
原文传递
美国2013—2017年北极研究计划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佳存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3年第9期17-22,共6页
当前,北极地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挑战,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为此,美国跨部门北极研究政策联合委员会(IARPC)根据法律制定了2013-2017年北极研究计划,确定了今后5年北极研究重点,力争美国在未来保... 当前,北极地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挑战,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为此,美国跨部门北极研究政策联合委员会(IARPC)根据法律制定了2013-2017年北极研究计划,确定了今后5年北极研究重点,力争美国在未来保持北极研究的领先地位。该计划重点围绕以下7个研究领域,分别是:海冰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陆冰与生态系统研究、地表热量、能量以及质量平衡的大气研究、观测系统研究、区域气候模型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气候适应工具研究、人类健康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北极 北极研究计划 海洋生态系统 气候反馈
下载PDF
Experiments on the Resistance of a Large Transport Vessel Navigating in the Arctic Region in Pack Ice Conditions 被引量:6
20
作者 Yan Huang Wei Li +1 位作者 Yinghui Wang Baoshan Wu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6年第3期269-274,共6页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model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ice failure process and the resistance experienced by a transport vessel navigating in the Arctic region in pack ice conditions. We tested different navigat...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model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ice failure process and the resistance experienced by a transport vessel navigating in the Arctic region in pack ice conditions. We tested different navigation velocities, ice plate sizes, and ice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tests, we closely observed several phenomena, including the modes of interaction of the ice ship and the moving and failure modes of ice. We also measured the vessel resistanc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avigation velocity is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the moving and failure modes of ice. Moreover, vessel resistance is remarkably dependent on the ice concentration and navigation velocity. The variances of the mean and maximum resistance are also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test arctic region pack ice condition ice concentration vessel resistance transport vess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