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土体加固保护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双林 王雪莹 +1 位作者 胡原 黄克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牛河梁遗址是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为了保护其真实感,决定采用露天保护的方法。由于遗址所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本文采用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和有机硅材料对取自牛河梁遗址附近的土样进行了加固试验,通... 牛河梁遗址是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为了保护其真实感,决定采用露天保护的方法。由于遗址所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本文采用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和有机硅材料对取自牛河梁遗址附近的土样进行了加固试验,通过颜色变化、重量变化、抗压强度、耐水、耐冻融和耐盐试验检验各种材料的加固效果,并将材料进行现场试验,最终确定非水分散体加固剂是土体加固的合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非水分散体 加固剂
下载PDF
初论古文化类型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以西拉沐沦河流域和汶泗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崔之久 杨晓燕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41,共8页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 ,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 ,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 ,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 ,考古文化在时空上 ,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 ,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 ,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沐沦河流域 汶泗流域 遗址堆积形态 自然环境背景 文化传承方式 区域分异
下载PDF
曾国历史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方勤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本文利用考古材料,分析探讨了曾侯编年序列、曾国都城的变迁、叶家山曾侯的族属等问题,对曾国历史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古学观察。
关键词 曾国历史 考古学观察 曾侯 叶家山
原文传递
巢湖西湖岸新石器—商周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超 王心源 +1 位作者 金高洁 胡晓燕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9-989,共11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引入巢湖西湖岸新石器-商周遗址考古工作,通过点密度分析、空间距离分析、三维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研究区内遗址时空分布呈现:随时间推移... 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引入巢湖西湖岸新石器-商周遗址考古工作,通过点密度分析、空间距离分析、三维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遗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研究区内遗址时空分布呈现:随时间推移由湖岸边逐渐向西北部扩展,后迁移至南部,再均匀扩散的遗址迁移轨迹;先民多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自然岗地、河谷阶地、山麓面居住,导致古遗址空间上大致呈线状、团聚状、分散状等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河谷谷地指向性、阶地岗地指向性、土壤指向性等规律。提出遗址分布在早期可能主要受到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后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影响加重。本研究为GIS支持下区域考古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实例,同时GIS方法得到一些推论假设仍需要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等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遗址 空间分析 分布规律 巢湖西湖岸
原文传递
大型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以隋唐洛阳城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金亮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介绍隋唐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实践,设计将隋唐城宫城遗址的保护展示视为保护遗址、传达文物信息、表达城市历史格局变迁、重组城市风貌的综合性工作,在本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专业保护与回馈社会相结合、文物保护与名城保护相结合等领... 介绍隋唐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实践,设计将隋唐城宫城遗址的保护展示视为保护遗址、传达文物信息、表达城市历史格局变迁、重组城市风貌的综合性工作,在本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专业保护与回馈社会相结合、文物保护与名城保护相结合等领域作出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隋唐城 明堂 天堂 考古遗址 公园大遗址
原文传递
中国环境考古学的兴起、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正楷 张俊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环境考古学是一门介于考古学与第四纪环境学(或古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出现于20世纪之初,经过近1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在理论和方法上日趋成熟。中国环境考古学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以人类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聚落和遗址... 环境考古学是一门介于考古学与第四纪环境学(或古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出现于20世纪之初,经过近1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在理论和方法上日趋成熟。中国环境考古学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以人类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聚落和遗址古环境分析为主要手段,以探讨古代人类行为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环境背景为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它已经逐渐得到了中国考古学家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人类起源、MIS3阶段旧石器晚期文化革命、旧—新石器文化过渡以及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中国环境考古学 人类生态系统 聚落环境 考古遗址 古环境分析
下载PDF
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的思考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铮争 张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2-996,共5页
探讨在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的文化展示,实现公众对遗址的解读、传承和共享。采取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考古遗址展示客体本身的真实性和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相结合,强调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性、可读性、互动性,... 探讨在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的文化展示,实现公众对遗址的解读、传承和共享。采取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考古遗址展示客体本身的真实性和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相结合,强调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性、可读性、互动性,针对不同遗址自身的价值意义、保护条件及观赏性,从感悟性展示、景观性展示、传播性展示3个层面出发,建立考古遗址多层次的保护与展示体系。展示作为考古遗址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展示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价值沟通过程,对考古遗址的阐释应在保留历史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强调游客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真实性 文化展示
下载PDF
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彦 《时代建筑》 2008年第3期106-113,共8页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在德国科隆新设计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哥特式教堂——圣柯伦巴的旧址上。在赋予现存遗迹和历史应有的尊严方面柯伦巴非常成功,从而成为人们反思的地方。在这里漏明的砖墙使空气和光像一...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在德国科隆新设计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哥特式教堂——圣柯伦巴的旧址上。在赋予现存遗迹和历史应有的尊严方面柯伦巴非常成功,从而成为人们反思的地方。在这里漏明的砖墙使空气和光像一幕镂空的纱帐;每一种精心选择的材质所散发出的美深深打动着访客;光和暗为博物馆各个房间提供场景,在这些曼妙的场景下,宗教和世俗的艺术作品均被赋予精致的展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卒姆托 考古遗迹 城堡 漏明砖砌 柯伦巴
下载PDF
长江三峡考古遗址文化断层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芸 朱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256,共14页
长江三峡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14C测年数据及考古学文化年代、地面高程、文化层的连续性、文化层的埋深和厚度、文化断层的埋深和厚度等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考古遗址沉积地层中有5期文化断层:(1... 长江三峡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14C测年数据及考古学文化年代、地面高程、文化层的连续性、文化层的埋深和厚度、文化断层的埋深和厚度等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考古遗址沉积地层中有5期文化断层:(1)城背溪文化末期到大溪文化初期(7200 ̄6000aBP);(2)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三期(5800 ̄5500aBP);(3)夏代(4000 ̄3500aBP);(4)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2500 ̄2200aBP);(5)宋代以来(960A.D.以来)。探讨文化断层与灾变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三峡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考古遗址 文化断层 灾变事件
下载PDF
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的价值认定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斌 王宁远 陈明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3,共8页
良渚古城遗址八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揭示了遗址的重要价值,证明它是良渚文明的都邑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遗址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良渚... 良渚古城遗址八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揭示了遗址的重要价值,证明它是良渚文明的都邑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遗址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良渚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也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而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良渚博物院展陈完成更新换代,良渚国家考古公园建设也已大体成型,良渚古城遗址已进入全面展示和利用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古城 考古学 良渚考古 考古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价值认定 保护利用 展示 申遗
原文传递
关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培娟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1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考古越来越感兴趣,考古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得到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重要性,详细剖析影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并给出了详细的保护方法,希望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考古越来越感兴趣,考古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得到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重要性,详细剖析影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并给出了详细的保护方法,希望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现场 文物 保护
下载PDF
香港壕涌遗址孢粉、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考古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翡 裴安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8-405,共8页
香港壕涌遗址孢粉、植硅石组合表明 :自新石器时期以来该遗址周围植被以热带 -亚热带蕨类植物为主 ;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莎草、藜科等为主 ;在遗址附近的高地及山坡上生长了常绿阔叶林 ,其成分包括 :阿丁枫香属 (Al-tingia)、栲属 (Casta... 香港壕涌遗址孢粉、植硅石组合表明 :自新石器时期以来该遗址周围植被以热带 -亚热带蕨类植物为主 ;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莎草、藜科等为主 ;在遗址附近的高地及山坡上生长了常绿阔叶林 ,其成分包括 :阿丁枫香属 (Al-tingia)、栲属 (Castanopsis)、常绿栎 (evergreen Quercus)、棕榈 (Palmae)等 ;植被面貌是人类活动干扰的结果。新石期时期 ,遗址受海水影响 ,人类活动以采集、捕捞为主 ;唐宋时期 ,禾本科花粉及典型水稻硅酸体的大量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植硅石组合 环境考古 壕涌遗址 香港
下载PDF
谈谈考古遗址的展示保护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双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讨论了考古遗址的风化状况和原因,指出考古遗址的破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为了保护考古遗址,就要采用多种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房的建设、地下水的治理、土体的机械和化学加固及生物因素的控制等。在遗址保护... 本文讨论了考古遗址的风化状况和原因,指出考古遗址的破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为了保护考古遗址,就要采用多种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房的建设、地下水的治理、土体的机械和化学加固及生物因素的控制等。在遗址保护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保护 展示
下载PDF
从罗马“古迹区”百年保护历程看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及共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骞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3,共8页
考古遗址在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建筑用地扩张时极其脆弱。近年来我国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存在诸多矛盾,而城市化水平已比较稳定的西方国家早年也有类似情形。意大利罗马“古迹区”保护始于19世纪早期,保护区划形成于19世纪末期,后由于两... 考古遗址在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建筑用地扩张时极其脆弱。近年来我国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存在诸多矛盾,而城市化水平已比较稳定的西方国家早年也有类似情形。意大利罗马“古迹区”保护始于19世纪早期,保护区划形成于19世纪末期,后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与城市化的影响逐渐碎片化,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进行内部肌理的织补。该案例充分体现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我国当前遗址保护规划颇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城市化 保护区划 遗址保护与利用 罗马
原文传递
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利东 阚瑷珂 +5 位作者 王绪本 罗丽萍 罗虹 龚建辉 陈中林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4-568,共5页
基于IDL语言实现了金沙遗址的考古地层三维模型,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地层的断面切割等功能,并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空间特征,推断地层的沉积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应用三... 基于IDL语言实现了金沙遗址的考古地层三维模型,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地层的断面切割等功能,并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空间特征,推断地层的沉积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描述考古地层的内部构造,并获取对地层空间特征的微观性理解,实现定量化的记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地层 三维可视化 金沙遗址 空间特征
下载PDF
保护建筑中的考古遗址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青岚 王少华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4期86-90,共5页
数字化展示设计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与传统的展示手段相比,在遗址安全、展陈效果和互动方式上取得了巨大突破。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展示数字化程度较低、价值阐释不明的现状,文章试图探索一条解决该问题的技术路线和展示设计方法,旨在引导... 数字化展示设计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与传统的展示手段相比,在遗址安全、展陈效果和互动方式上取得了巨大突破。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展示数字化程度较低、价值阐释不明的现状,文章试图探索一条解决该问题的技术路线和展示设计方法,旨在引导遗址管理者和设计师真实完整地阐释遗址价值、传播遗址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展示 考古遗址 价值阐释体系 展示设计方法
下载PDF
多时相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应用——以江苏孔塘遗址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怡 朱晓汀 +2 位作者 林留根 李宁 杨林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2,F0002,F0003,共7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快速、准确、无需接触文物表面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中。江苏句容孔塘遗址在发掘过程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跟进扫描,全面真实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类遗迹的空间数据。在顾及遗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快速、准确、无需接触文物表面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中。江苏句容孔塘遗址在发掘过程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跟进扫描,全面真实记录发掘过程中的各类遗迹的空间数据。在顾及遗存特征的前提下,对多时相墓葬点云数据进行了空间匹配、分割和缺失数据拟合等后期处理,重建遗址三维场景,直观展示多期遗存的时空关系,为后期考古研究推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三维激光扫描 考古发掘 数据采集与处理 孔塘遗址
原文传递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七) 被引量:7
18
作者 仇士华 蔡莲珍 +5 位作者 冼自强 薄官成 钟建 王金霞 张雪莲 蒋汉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2-86,共5页
The present report publishes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f 45 specimens tested by the ^14C Laboratory of the Archa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iques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IA,CASS. from March 2000 to March 2001. Th... The present report publishes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f 45 specimens tested by the ^14C Laboratory of the Archa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iques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IA,CASS. from March 2000 to March 2001. These specimens came from the following sites:Yuhuangmiao (6 pieces) and Hulugou (2) in Jundushan, Beijing; Hujiayu in Yuanqu county (1) and Pujidu in Yongji county (1), Shanxi; Xianerta in Hulun Buir (6) and Xinglongwa in Aohan league (4), Inner Mongolia;Anzhangzi in Harqin left Wing Mongolian Automous County, Liaoning (1); Ganfanguo (1) and Gukuangdong (1) in Lingjiang county, Jilin; Yushan in Changshou county, Jiangsu (1); Yinshan in Shaoxing city, Zhejiang (2); Yantai city, Shandong (1); Fengxiansi in Luoyang city, Henan (1);Nanyuedamiao in Hengyang county, Hunan (5); Yangputou in Kunming city (2) and Luohanshan in Qujing county (2), Yunnan ; Duogang in Baicheng (8),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四测年 碳十四半衰期 考古遗址 放射性碳素 测年方法
原文传递
唐韩休墓壁画考古现场科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严静 赵西晨 +2 位作者 黄晓娟 王啸啸 刘呆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为了对考古现场墓葬壁画的后续研究、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对壁画进行全面科学记录和快速无损分析检测。联合多种科学手段,利用各种便携记录、分析检测设备,先后两次(2014年、2015年)在考古现场对韩休墓壁画进行了全面的影像信息提... 为了对考古现场墓葬壁画的后续研究、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对壁画进行全面科学记录和快速无损分析检测。联合多种科学手段,利用各种便携记录、分析检测设备,先后两次(2014年、2015年)在考古现场对韩休墓壁画进行了全面的影像信息提取、颜色记录、材质无损快速分析、病害记录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壁画存在改绘、早绘情况,局部地方有紫外荧光,如黄色、蓝色颜料部分。制作工艺为唐墓壁画标准制作方法,绘画所用材料主要为矿物颜料绘画时存在植物色和矿物色混色、颜料叠加使用情况。墓室壁画整体保存较好,但局部出现了空鼓、霉变等病害,需及时处理。该项工作是国内首例在考古现场对墓葬壁画开展的全面科学记录,为壁画后续研究、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为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实例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壁画 考古现场 信息记录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