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被引量:243
1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94,共19页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美国模式于"人多地少"的中国,错误地使用来自机器时代的经济学于农业,亟需改正。它也是对当今早已由企业型大农场主宰的美国农业经济实际的误解。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省劳动力,而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小而精"模式的关键则在节省土地。美国的"大而粗"模式不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具有厚重传统的关于真正的小农经济家庭农场的理论洞见。中国近三十年来已经相当广泛兴起的适度规模的、"小而精"的真正家庭农场才是中国农业正确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美国“大而粗”农业模式 中国“小而精”农业模式 适度规模 小农经济理论
原文传递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侠 葛向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1-355,共5页
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与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相适应的 ,它的大小受资源禀赋、经营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程度、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政策性配套措施、其他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等... 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与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相适应的 ,它的大小受资源禀赋、经营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程度、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政策性配套措施、其他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和我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入手 ,对全国 30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分区 ,指明了各区的发展方向 ,并测算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 影响因素 适度规模 中国 经营环境 资源禀赋 生产力水平 劳动者素质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刘维佳 邱立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9-51,共3页
采用DEA评价分析方法,以2008年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72户典型机械化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有效性与技术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多数机械化家庭农场既不存在显著的规模有效性,也没有显著的技术有效性,... 采用DEA评价分析方法,以2008年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72户典型机械化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有效性与技术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多数机械化家庭农场既不存在显著的规模有效性,也没有显著的技术有效性,其中耕地面积在133.33hm2的家庭农场规模效益最好,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数据包络分析 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
下载PDF
再谈城市规模效益问题 被引量:22
4
作者 饶会林 丛屹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6-58,共3页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城市化阶段, 城市规模效益规律仍是贯穿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客观规律。对于这一规律, 本文从社会成本与收益对比的角度, 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笔者认为,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今天, 城市规模效益应...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城市化阶段, 城市规模效益规律仍是贯穿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客观规律。对于这一规律, 本文从社会成本与收益对比的角度, 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笔者认为,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今天, 城市规模效益应当成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市病”问题, 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缓解和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社会成本 社会收益 城市规模效益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生猪生产的区域效率差异及其适度规模选择 被引量:38
5
作者 闫振宇 陶建平 徐家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12,共6页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四种生猪饲养模式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2002—2010年生猪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的贡献次之;不同省份间不同养殖规模下的生猪生产效率及最优规模存在...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四种生猪饲养模式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2002—2010年生猪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的贡献次之;不同省份间不同养殖规模下的生猪生产效率及最优规模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度的养殖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 生产效率 适度规模 区域差异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原文传递
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农场的比较 被引量:31
6
作者 袁赛男 《南方农村》 2013年第4期4-9,15,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家庭农场等相关概念,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并通过比较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发现家庭农场既把现代... 本文通过梳理家庭农场等相关概念,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并通过比较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发现家庭农场既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是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适度规模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生猪规模生产就有效率吗?——兼论我国不同地区生猪养殖适度规模选择 被引量:30
7
作者 闫振宇 徐家鹏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共5页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09年间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市)生猪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方式的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并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就越优,生猪养殖最优规模需视不同地区的资源、经济及地理特征而定...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09年间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市)生猪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方式的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并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就越优,生猪养殖最优规模需视不同地区的资源、经济及地理特征而定。大规模养殖在高效利用先进技术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我国生猪生产效率最高的养殖方式逐步由散养向大规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 生产效率 适度规模
下载PDF
家庭农场:基于村庄内部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践 被引量:27
8
作者 陆文荣 段瑶 卢汉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5-105,共11页
文章梳理了技术效率派和制度环境派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提出回到村庄内部视角看待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确定。结合松江家庭农场调查经验,指出村庄强大的集体制传统、基于村落成员权的土地福利分配、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兼顾... 文章梳理了技术效率派和制度环境派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提出回到村庄内部视角看待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确定。结合松江家庭农场调查经验,指出村庄强大的集体制传统、基于村落成员权的土地福利分配、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兼顾的村庄大公平观等与政府、市场共同建构了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对家庭农场的整体性认识和政策制定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适度规模 技术效率派 制度环境派 村庄内部视角
下载PDF
河西走廊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计量研究——基于578农户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金生霞 陈英 +1 位作者 杨倩倩 赵佳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11,共6页
研究适度农地经营规模确定方法并合理确定河西走廊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劳均经营规模和户均经营规模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河西地区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在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大投入要素中,土地... 研究适度农地经营规模确定方法并合理确定河西走廊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劳均经营规模和户均经营规模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河西地区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在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大投入要素中,土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现有技术条件下,河西地区劳均最优规模和户均最优规模均远远大于现有规模。研究结论:加快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适度经营规模 生产函数模型
原文传递
地形信息对确定DEM适宜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呼雪梅 秦承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6,共7页
分辨率会直接影响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宜的DEM分辨率。目前采取的基本方法,基于某种地形信息定量刻画尺度效应曲线,从而确定DEM适宜分辨率,但对于采用不同地形信息时所产生的影响... 分辨率会直接影响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宜的DEM分辨率。目前采取的基本方法,基于某种地形信息定量刻画尺度效应曲线,从而确定DEM适宜分辨率,但对于采用不同地形信息时所产生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针对该方法中通常采用的坡度、剖面曲率、水平曲率等3种地形信息,每种地形信息提取时,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常用算法,在3个不同地形特征的研究区中,逐一计算其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局部方差均值,以刻画尺度效应曲线,确定相应的DEM适宜分辨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剖面曲率或水平曲率所得适宜分辨率结果基本相同,但采用坡度所得出的适宜分辨率结果则有明显差别,后者所得的适宜分辨率更粗;②采用不同地形信息时,越是在平缓地形为主的研究区,所得的适宜分辨率结果越相近,在复合地形特征的研究区所得到的适宜分辨率区间均明显较宽;③地形属性计算时所用的算法对适宜分辨率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DTA) 地形信息 适宜分辨率 尺度
原文传递
土地流转的逻辑起点与制度选择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宗劲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1,共5页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演化过程。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诸多限制条件下的次优选择。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成熟完善,政府应该利用其在资源配置权利上的优势地位,安排...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演化过程。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诸多限制条件下的次优选择。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成熟完善,政府应该利用其在资源配置权利上的优势地位,安排相关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及进程,从而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规模适度 次优选择 政府 制度供给
下载PDF
海洋旅游研究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平 盛红 《海岸工程》 2001年第1期58-63,共6页
海洋旅游在我国发展迅猛 ,但对海洋旅游的研究明显滞后。就海洋旅游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特点、开发类型及开发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以求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 。
关键词 海洋旅游 市场导向 适度规模
下载PDF
土地利用监测适宜尺度选择方法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金 陈曦 +1 位作者 包安明 段远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9-668,共10页
适宜尺度选择是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尺度选择的方法和标准也随之变化。以塔里木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将面积作为尺度选择的参数,统计斑块面积分布直方图,然后计算9种比例尺(1:20000... 适宜尺度选择是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尺度选择的方法和标准也随之变化。以塔里木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将面积作为尺度选择的参数,统计斑块面积分布直方图,然后计算9种比例尺(1:2000000,1:1000000,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1:25000,1:10000和1:5000)下的归一化尺度方差,最后结合Shannon-Weaver景观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补充归一化尺度方差的结果,探讨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尺度规律。结果如下:①归一化尺度方差值显示塔里木河干流50年代土地利用监测适宜尺度为1:50000比例尺(约20km×20km网格大小),除沙地适宜尺度在1:100000比例尺外,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盐碱地的适宜比例尺均在1:50000比例尺上;②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结果表明盐碱地的多样性指数的适宜尺度与归一化尺度方差结果相同,沙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归一化尺度方差的适宜尺度域相同,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多样性指数最优尺度在1:10000比例尺与归一化尺度方差结果不同;③沙地和盐碱地的分维数在1:10000比例尺处有明显的上升,沙地达到最大值1.35,而在其他尺度分维数值接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则在各个尺度分维数值接近,且值不超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尺度 土地利用监测 归一化尺度方差 景观指数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宗智 《中国乡村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00-125,2,共27页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得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得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美国模式于“人多地少”的中国,错误地使用来自机器时代的经济学于农业,亟需改正。它也是对当今早已由企业型大农场主宰的美国农业经济实际的误解。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省劳动力,而中国过去30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小而精”模式的关键则在节省土地。美国的“大而粗”模式不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具有厚重传统的关于真正的小农经济家庭农场的理论洞见。中国近30年来已经相当广泛兴起的适度规模的、“小而精”的真正的家庭农场才是中国农业正确的发展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农业现代化 美国“大而粗”农业模式 中国“小而精”农业模式 适度规模 小农经济理论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如东近岸浅滩适宜围填规模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静 徐敏 陈可锋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2,共7页
适宜的围填海规模能够最大限度的协调岸滩围填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江苏辐射沙脊海域如东近岸浅滩围填海为例,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围填海对动力泥沙环境、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社会经济影响,建立围填海... 适宜的围填海规模能够最大限度的协调岸滩围填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江苏辐射沙脊海域如东近岸浅滩围填海为例,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围填海对动力泥沙环境、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社会经济影响,建立围填海适宜规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适宜围填规模评价决策模型。并对该岸段不同的围填规模方案进行计算,据此推荐围堤前沿线位于+5 m的围填海方案是该岸段的适宜围填规模。对围填海适宜规模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提出的研究方法及推荐的如东岸段近岸浅滩适宜围填规模可为江苏滩涂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 辐射沙脊 近岸浅滩 围填海 适宜规模
下载PDF
城市居住街区规模影响因素辨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青 张祥智 +1 位作者 赵强 李昕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4,共7页
探讨了居住街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在分析居住用地基本构成单元规模影响因素演变的基础上,辨析并确定了居住街区规模的6个影响因素,并对居住街区规划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居住街区 适宜规模 影响因素 辨析
下载PDF
对中国适度外汇储备的测度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凌云 王恺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123,160,共8页
近年来,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存在很大争论。本文在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四种比例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外汇储备最低安全规模,发现近年来中国实际外汇储备已远超出最低安全规模。进一步地,我们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建立了外汇... 近年来,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存在很大争论。本文在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四种比例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外汇储备最低安全规模,发现近年来中国实际外汇储备已远超出最低安全规模。进一步地,我们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建立了外汇储备需求模型和成本-收益模型,并运用相关数据,分别测算了中国1985-2008年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在将适度规模区间中值和实际外汇储备额进行比较后,本文发现,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在1994年以前严重不足,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至1998年期间在一个较正常的区间内波动,但自1999年起一直高于适度规模的上限并持续增多。最后,鉴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远超出适度规模的上限,本文提出了调节中国外汇储备至适度规模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适度规模 比例分析法 储备需求模型 成本-收益法
原文传递
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
18
作者 沈景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8年第2期23-27,共5页
以《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实例,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性质、指导思想、规划内容、研究方法、控制规模结构层次、功能分析、评价体系和实施规划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突出了线网规划的科... 以《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实例,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性质、指导思想、规划内容、研究方法、控制规模结构层次、功能分析、评价体系和实施规划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突出了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使线网规划吻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为城市土地开发和快速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 规划 构架
下载PDF
蛋鸡养殖污染治理投入与适度规模分析——基于5省规模养殖户的调研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宁 秦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7-12,共6页
基于中国5个鸡蛋主产省份811份规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BM模型在测算蛋鸡污染物排放量及治理投入的基础上评估了养殖户蛋鸡养殖的适度规模。结果表明:蛋鸡污染物排放量及治理投入存在规模差异,30 000~49 999只的蛋鸡... 基于中国5个鸡蛋主产省份811份规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BM模型在测算蛋鸡污染物排放量及治理投入的基础上评估了养殖户蛋鸡养殖的适度规模。结果表明:蛋鸡污染物排放量及治理投入存在规模差异,30 000~49 999只的蛋鸡养殖场污染物平均排放量以及治理投入最低。考虑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投入,中国鸡蛋主产区规模养殖户的蛋鸡养殖规模以30 000~49 999只最为适度,该规模区间的养殖指标、效益及效率是相对最优或最高的。在中国鸡蛋主产省份以1万只蛋鸡以下为主要养殖区间的发展态势下,规模养殖的潜力仍然可待挖掘,规模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养殖 污染治理投入 适度规模 规模养殖户
下载PDF
基于农户兼业化行为的土地适度规模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院霞 渠美 林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3-661,共9页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92、1.33、1.23、0.74 hm 2,其中纯农户和非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兼型和兼农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土地流转经历、电商平台、加入合作社和地形因素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促进作用;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和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制约作用。农户现有种植规模与适度规模存在一定差距,提出应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业化行为 适度规模 影响因素 生产函数 当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