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2
1
作者 周启星 孙顺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79-884,共6页
国际上应用生态学于 2 5~ 4 0年前诞生 ,是为了适应、服务于缓解西方发达国家当时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需要 .随着该学科的发展 ,应用生态学一直都把应用生态学原理致力于解决自然资源不断退化与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 国际上应用生态学于 2 5~ 4 0年前诞生 ,是为了适应、服务于缓解西方发达国家当时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需要 .随着该学科的发展 ,应用生态学一直都把应用生态学原理致力于解决自然资源不断退化与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其研究的重点 .2 1世纪的到来 ,人类步入了应用生态学时代 ,国际应用生态学主要发展特点表现为 :更注重其应用性 ,强调与工程学的相互交叉 ,特别注意与基础生态学的衔接性 ,全方位采用新方法与新技术 ,微观机理与宏观调控并行发展 .中国应用生态学今后的学科建设 ,特别是在 2 1世纪初的发展 ,在注意与国际接轨并从中汲取精华的同时 ,要特别强调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仍在恶化这一基本国情而开展研究和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可持续管理
下载PDF
污染生态化学: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启星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95-798,共4页
随着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的发展和交叉 ,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污染生态化学 .目前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微观生态化学过程、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毒理及生态风险评价、全球变化的生态化学、生态系统中化学... 随着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的发展和交叉 ,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污染生态化学 .目前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微观生态化学过程、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毒理及生态风险评价、全球变化的生态化学、生态系统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和污染控制生态化学等 5个方面 .在知识创新的科学目标指导下 ,污染生态化学今后的工作必须加强从理论上进行突破 ,在对基础研究进行深入的同时 ,应该特别注意开展一些应用研究 ,从而实现该学科的技术目标和实践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生态化学 化学污染物 全球变化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应用生态学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9,共8页
应用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协调人类与生物、资源、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和谐目的的科学。生态学已成为包含上百个分支的庞大学科,当前的弱点和存在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的严格性、实验技能和应用技术薄弱以及生态学在迅速扩展过程中正失去自... 应用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协调人类与生物、资源、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和谐目的的科学。生态学已成为包含上百个分支的庞大学科,当前的弱点和存在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的严格性、实验技能和应用技术薄弱以及生态学在迅速扩展过程中正失去自身的学科边界。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在生态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生态实验、宏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可能是未来应用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原理
下载PDF
白僵菌在松毛虫体上宿存侵染的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林华峰 黄勃 +1 位作者 李增智 胡萃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48,共5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几种人工的或自然的环境下白僵菌在马尾松毛虫体上的宿存与侵染过程,描述了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形成中的形态变化,讨论了致病效果与环境的关系,对林间应用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在25℃和95%的温湿...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几种人工的或自然的环境下白僵菌在马尾松毛虫体上的宿存与侵染过程,描述了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形成中的形态变化,讨论了致病效果与环境的关系,对林间应用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在25℃和95%的温湿度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较快,萌发率和侵入率较高;白僵病的发生需要85%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是自然环境中防治效果的制约因子;在松毛虫每年发生2~3代的我国林区,冬季放菌做法不宜提倡,6月份放菌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松毛虫 电镜扫描 萌发 侵染 放菌时机
下载PDF
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闻大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71-377,共7页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将被广泛地应用于非受控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带来诸多的环境和生态方面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基因工程生物在非受控环境下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基因工程生态学”这一新的应用生态学分...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将被广泛地应用于非受控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带来诸多的环境和生态方面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基因工程生物在非受控环境下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基因工程生态学”这一新的应用生态学分支领域,探讨了该分支学科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当前应采取的研究策略,并就发展基因工程生态学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
下载PDF
应用生态学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兴元 曾德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691-1697,共7页
应用生态学是迅猛发展的现代生态学的主体 .寻求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应用生态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过 4 0年的发展 ,应用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门类 .应用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应更多地关注受人类影响和管理的生态系统并... 应用生态学是迅猛发展的现代生态学的主体 .寻求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是应用生态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过 4 0年的发展 ,应用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门类 .应用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应更多地关注受人类影响和管理的生态系统并将人视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应用生态学在当前和今后应给予优先重视的研究领域 ,包括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设计、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入侵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生态预报、生态过程及其调控等 .在今后若干年内 ,围绕这些领域 ,可能会出现广泛而活跃的研究热潮以及一些新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生态系统管理 生物圈 生态过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以平台为核心的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生态及价值共创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龙文 方俊 莫进朝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63,共8页
【目的/意义】政府开放数据关注的焦点已从如何促进开放转移到如何促进应用。本文旨在研究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生态及其价值共创,促进数据的进一步应用,实现数据的应用价值。【方法/过程】以政府开放数据应用为研究对象,从数据的应用模式... 【目的/意义】政府开放数据关注的焦点已从如何促进开放转移到如何促进应用。本文旨在研究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生态及其价值共创,促进数据的进一步应用,实现数据的应用价值。【方法/过程】以政府开放数据应用为研究对象,从数据的应用模式和服务需求出发,识别平台在数据应用中的关键作用,构建以平台为核心,以价值共创为目标,凝聚各类生态要素,实现公共服务、生态协同和多层次生态链融合的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生态系统。【结果/结论】平台在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生态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要重视面向价值共创的政府开放数据公共服务与生态协同,借助三层融合生态链促进应用生态纵向横向融合,保证数据获取和开发利用为价值共创提供基础和方向。【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以价值共创为目标,以平台为核心重构政府开放数据应用生态系统,但本文构建的系统未应用于实际中进行反馈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开放数据 平台生态 应用生态 价值共创 融合生态链
原文传递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应用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洁 刘学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7-1078,共12页
应用生态学是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工具之一.在当前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对国际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夯实我国应用生态学的知识基础、指明研... 应用生态学是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工具之一.在当前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对国际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夯实我国应用生态学的知识基础、指明研究方向、确定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原理,借助CiteSpace、Carrot^2等信息可视化软件,以Web of Science中1980—2018年国际应用生态学研究领域基于不同检索策略的两个文献数据集合为研究对象,从研究载体、研究力量及研究内容3个维度进行文献时空分布、核心研究力量、研究热点演进以及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旨在揭示其学科发展轨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我国的应用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文献计量 信息可视化 研究热点 演进轨迹
原文传递
矿用F5G架构的智能化煤矿建设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温良 吴文臻 李起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182,共7页
为进一步加快F5G技术在煤矿中的认知和应用普及,促进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基于F5G新技术,针对矿用F5G全光工业网架构的PON网络大带宽、高可靠性、扁平化、易部署、易管理等优势特点,构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 为进一步加快F5G技术在煤矿中的认知和应用普及,促进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基于F5G新技术,针对矿用F5G全光工业网架构的PON网络大带宽、高可靠性、扁平化、易部署、易管理等优势特点,构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机器人为技术基础的智能化煤矿建设方案。论述了矿用F5G工业光网功能、F5G+5G融合组网设备及架构,分析了矿用井下F5G+5G一张网应用优势特点;重点探讨了矿用F5G智能化建设方案的无源光网络满足煤矿井下防爆要求、无源网络自生长满足煤矿井下定期移动需求、应用场景的业务安全等3个方面的优势;研究了矿用F5G架构的智能化煤矿建设的4种典型应用场景:视频监控+边缘分析、远程控制网低延时实时传输、监测监控传输网、矿用5G+融合通信系统承载网,为F5G架构的智能化煤矿建设方案提供技术思路及方法。文中论述的矿井F5G网络建设特点、网络架构、应用场景、优势及生态等,为推动建设矿用F5G+智能化煤矿方案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有力促进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煤矿F5G的深入推广应用,也需要全行业包括煤矿生产企业,集成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等的协力合作,构建创新、协同、开放、合作的煤矿F5G应用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5G+5G融合组网架构 无源光网络ONU 智能化煤矿 网络传输层 典型应用场景 应用生态
下载PDF
智能油气田标准化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晓勇 孙子杰 +1 位作者 王鸿捷 胡耀义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智能化建设是未来油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国内外均未发现智能油气田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基于对智能油气田的建设方法、建设方案的研究与认识,开展了智能油气田标准化体系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智能油气田标准化体系框架模型,模型主要... 智能化建设是未来油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国内外均未发现智能油气田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基于对智能油气田的建设方法、建设方案的研究与认识,开展了智能油气田标准化体系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智能油气田标准化体系框架模型,模型主要由基础类标准、数字化交付类标准、数据类标准、技术/平台/工具类标准、地下/地面工程建设类标准、生产运行与管理类标准、工业控制与信息安全类标准组成,共同形成智能油气田的标准化体系。研究成果可指导未来智能油气田的规划与建设,提升油气企业数字化建造和智能化运营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油气田 标准化体系 框架模型 数据生态 应用生态
下载PDF
浅议海洋生态学的定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永祺 王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1-936,共6页
海洋生态学是生态学与海洋(生物)学交叉的一门学科。生态学是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科学,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态学的定义,大致可归为经典(传统)和非传统(扩张)两大类。海洋生态学的定义源于生态学,由于海洋环境与陆地有很大的不同,... 海洋生态学是生态学与海洋(生物)学交叉的一门学科。生态学是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科学,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态学的定义,大致可归为经典(传统)和非传统(扩张)两大类。海洋生态学的定义源于生态学,由于海洋环境与陆地有很大的不同,科学与准确地给海洋生态学下定义,将有助于学科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的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的定义做了介绍和探讨,期望有助于海洋生态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 生物海洋学
下载PDF
污染生态化学:一门新的学科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启星 孙铁珩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3期28-31,共4页
基于国内外污染生态化学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对污染生态化学的学科定义与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 ,探讨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应用及其前景问题 ,分析了它对应用生态学学科发展的作用以及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的意义。
关键词 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化学 应用生态学
下载PDF
试论信息生态学的边界及未来 被引量:2
13
作者 卫欣 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7-108,共12页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发现信息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且本身也具有有机性、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信息的传播必须借助于能量或者载体,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思维。信息生态学继承了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发现信息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且本身也具有有机性、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信息的传播必须借助于能量或者载体,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思维。信息生态学继承了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应用生态学的学科方法,并借助信息生态系统来调适“人-媒介-环境”之间的关系。信息科学与传播学虽然有各自的学科属性,但是在概念使用、研究方法、范围选择上存在广泛共识。我们倾向于将“信息”看成一个整体,信息科学偏向系统规律与运行机理,而传播学更擅长社会分析与价值判断。由于信息生态学整体属于“人类”的范畴,所以主要参照人类生态学的研究思路,在人与环境平衡的背景下,实现信息生态系统的和谐。同时,信息生态学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尤其受到社会学、传播学、伦理学的影响,从而成为一门具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意识的新兴交叉学科。然而,就其自身而言,信息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并不完善,研究方法也不够独立。因此,需要对其历史边界与学科特征进行梳理,以期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建设中实现新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生态 传播生态 媒介生态 应用生态学
下载PDF
迁地麋鹿对野鸭湖植被的保护性生物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俊芳 钟震宇 +7 位作者 郭子良 胡巧立 段建彬 程志斌 陈颀 郭青云 白加德 孟庆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15-7730,共16页
利用食草动物来管理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平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可提升动物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取食规模,改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对自然保护地生态平衡管理的目的。基于此于2021年6月5日引入4头麋鹿(2雄2雌),对野鸭湖自... 利用食草动物来管理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平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可提升动物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取食规模,改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对自然保护地生态平衡管理的目的。基于此于2021年6月5日引入4头麋鹿(2雄2雌),对野鸭湖自然保护区的"芦苇优势群落"采取保护性的生物控制研究,从项目的实施来看:1)单纯收割不能控制芦苇的生长扩张;对芦苇区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限,未改变芦苇区系结构;2)麋鹿引入该区域后,通过取食、游泳、躺卧和踩踏等活动有效控制了芦苇和香蒲的过度扩张;1年后芦苇和香蒲面积下降了21.96%,为三棱水葱、水蓼等提供了生长空间,逐渐形成了仍以芦苇和香蒲为主且更多样的湿地环境;3)增加滩涂和开阔水面等景观,使多样性指数进一步提升,未改变周边区系湿地生态结构;4)麋鹿迁入可降低野鸭湖"脆弱物种"芦苇区系的丰富度,由引入前的(r=3.67)下降到引入后的(r=1.97);麋鹿迁入提升了野鸭湖植被区系物种多样性,芦苇区系的多样性指数由引进前的(r=0.90)上升到引进后的(r=2.11);麋鹿引入的第一年结果显示,整个引入区域的植被多样性指数由r=0.51上升到r=0.91。麋鹿迁入造成野鸭湖芦苇区系植被均匀度显著下降,由引入前的(r=0.68)下降到引入后的(r=0.36)。麋鹿迁入造成野鸭湖芦苇区系优势度下降:由引入前的(r=0.22)下降到引入后的(r=0.07)。麋鹿迁入造成野鸭湖地上植物生物量下降:单位面积的地上生物量由引入前的(2334.78±841.36)g/m^(2)下降到引入后的(732.16±245.10)g/m^(2);单位面积的地上可摄入干物质量由引入前的(201.87±73.11)g/m^(2)下降到引入后的(57.65±18.62)g/m^(2)。引入前共记录到野生植物64种27科56属,引入后该区域共记录到野生植物76种29科64属,相比引入前植物种类数量略微上升。引入区植物区系分化强度有所变化,未表现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放牧 保护性生物控制 应用生态学 麋鹿迁地保护 野鸭湖湿地
下载PDF
转型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楚纯洁 王素娜 梁亚红 《高师理科学刊》 2015年第10期99-102,共4页
结合应用生态学的应用特点,提出了转型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路.在内容设计上,从应用生态学基本方法与技能实验、专题性综合实习训练以及探索性与创新性实习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综合性实习,从实习前准备、... 结合应用生态学的应用特点,提出了转型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实践教学的思路.在内容设计上,从应用生态学基本方法与技能实验、专题性综合实习训练以及探索性与创新性实习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综合性实习,从实习前准备、开展实习及实习成果交流与评定三个阶段进行了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实践教学 地理科学类专业 转型高校
下载PDF
“应用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宝库 张涛 孙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51期113-116,共4页
“应用生态学”课程可以满足国家对具有高水平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应用生态学”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综合运用传统教学、现场教学及自选题... “应用生态学”课程可以满足国家对具有高水平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应用生态学”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综合运用传统教学、现场教学及自选题目报告三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生态学人才。此研究也可为国内其他高校“应用生态学”课程的设计和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教学改革 考核模式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照宜 刘方照 冼宪恒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1期183-183,185,共2页
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多样性看作重要的生态过程,合理规划并管理各种人类活动,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新管理思想。本文简单介绍了生态系统管理和... 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多样性看作重要的生态过程,合理规划并管理各种人类活动,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新管理思想。本文简单介绍了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规划的有关内容,并给出了应用要点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规划 应用生态学
下载PDF
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应用生态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皓 冯韵 +3 位作者 杨森 李惠男 杨文丽 安江勇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68-171,共4页
从教师配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应用生态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尝试,分析效果指明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期望通过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生态学专业硕士... 从教师配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应用生态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尝试,分析效果指明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期望通过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生态学专业硕士生科研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态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多元化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转型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课程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楚纯洁 梁亚红 《高师理科学刊》 2015年第6期99-103,共5页
通过对国内应用生态学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针对转型发展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课程的系统结构模式,认为应用生态学课程的设置必须将教学体系与专业应用方向及社会服务技能需求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通过对国内应用生态学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针对转型发展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课程的系统结构模式,认为应用生态学课程的设置必须将教学体系与专业应用方向及社会服务技能需求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三大教学模块贯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动态、开放的"知识——技能——应用"复合系统.这一系统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方向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构建了地理科学类专业应用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 课程设置 地理科学类专业 转型高校
下载PDF
融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Python课程应用场景构建
20
作者 金兰 陈苏红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13期189-193,198,共6页
分析传统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以案例驱动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将知识融入案例教学中;构建基础级、理解级和应用级三级Python应用生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按... 分析传统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以案例驱动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将知识融入案例教学中;构建基础级、理解级和应用级三级Python应用生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按照知识、任务情景、任务描述和版本迭代四个步骤更新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互动讨论、翻转课堂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 应用生态 任务情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