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电法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23
1
作者 王士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在寻找地下水,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带和划分地层诸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论述了其原理、技术方法及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花岗岩地区寻找基岩裂隙水和... 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在寻找地下水,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带和划分地层诸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论述了其原理、技术方法及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花岗岩地区寻找基岩裂隙水和在拟建水库区内划分N2红粘土缺失范围中的应用。最后对高密度电法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视电阻率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下载PDF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89
2
作者 孙洁 徐常芳 +3 位作者 江钊 史书林 王继军 何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45,共11页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地幔电性结构 构造活动 地震
下载PDF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 被引量:90
3
作者 杜学彬 李宁 +2 位作者 叶青 马占虎 闫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02-1810,共9页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fρ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fρ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认为: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壳近地表的较深部,介质微裂隙发育,其走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优势取向,低阻水充填微裂隙,导电通道连通,引起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主压应力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视各向异性变化,低阻水在其物理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孕震晚期 视电阻率 各向异性变化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电性结构和岩浆系统 被引量:76
4
作者 汤吉 邓前辉 +12 位作者 赵国泽 李文军 宣飞 晋光文 白登海 詹艳 梁竞阁 蒲兴华 王继军 李国深 洪飞 马明志 陈风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在长白山火山区及其附近 ,沿 5条伞状测线和 1条北西向测线进行了 6 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用Robust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应用阻抗张量分解方法消除了局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计算了反映地下横向不均匀性的地磁感应矢量。利用... 在长白山火山区及其附近 ,沿 5条伞状测线和 1条北西向测线进行了 6 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用Robust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应用阻抗张量分解方法消除了局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计算了反映地下横向不均匀性的地磁感应矢量。利用RRI二维自动反演等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 :在近地表存在低阻体 ,并分别与长白山天池水体、聚龙泉温泉、锦江温泉及长白山山门附近的地下水相对应。在长白山天池及其以北和以东地区 ,约 12km深处存在电阻率很低的地质体 ,电阻率为 10到几十Ω·m ,可能是地壳岩浆囊。在测区范围内 ,地壳电性结构在南北方向存在着明显的横向变化 ,而东西方向相对均匀 ,变化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磁感应矢量 低阻体 岩浆囊 长白山 天池火山区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异常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74
5
作者 钱家栋 马钦忠 李劭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7,137,共14页
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内的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显示了数年大幅度趋势下降异常,其年变化甚至严重畸变到消失的程度,它和多年来我国7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到的异常形态有极大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最清晰的异常之一.然而,长期的观测表明,... 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内的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显示了数年大幅度趋势下降异常,其年变化甚至严重畸变到消失的程度,它和多年来我国7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到的异常形态有极大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最清晰的异常之一.然而,长期的观测表明,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与测区潜水水位年变化呈正相关.因此,关注异常发展过程中测区水位变化,成为汶川MS8.0地震震例地电阻率异常科学总结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成都台建台以来NE测线地电阻率的全程分析,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属于全程变化的第三阶段(1999—2008年).分析了第三阶段同步观测的地下水位数据,并进行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趋势变化的综合分析.最终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段:前期2004年2月—2006年2月,小幅趋势上升,幅度约为1.9%;后期2006年2月—2008年2月,趋势下降,幅度达-6.8%,如此大幅度快速下降现象,是成都台建台30多年来从未见到的.基于前人开展的试验工作的启示,推测与此下降相应的测区底层(h>96.6m)介质电阻率减小量可达22.3%左右.其量级之大,须用承载标本试验中岩石破裂前微裂隙广泛发育和排列趋同化导致的地电阻率变化来解释,由于成都台位于汶川地震震源区内的特殊位置,可以作为汶川地震孕震物理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地下水位 年变化 汶川MS8.0地震 趋势异常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地形影响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绪本 李永年 高永才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7-332,共6页
采用有限元法实现MT二维模型的正演模拟,将地形条件下的二维地电模型的MT响应分解为地形引起的畸变场和与测点高程位置有关的稳定场两部分进行分析。用有限元法模拟二维地形条件下地电结构的MT 响应和纯地形的MT响应,采用比... 采用有限元法实现MT二维模型的正演模拟,将地形条件下的二维地电模型的MT响应分解为地形引起的畸变场和与测点高程位置有关的稳定场两部分进行分析。用有限元法模拟二维地形条件下地电结构的MT 响应和纯地形的MT响应,采用比值法消除地形引起的干扰场,然后,将消除地形影响后的视电阻率值通过延拓方法获水平地形条件下二维地电结构的视电阻率分布,完善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的地形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有限元 地形校正 视电阻率 校正法
下载PDF
强震近震中区地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被引量:60
7
作者 杜学彬 阮爱国 +1 位作者 范世宏 郝臻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 6次强震前近震中区 1 1个台的地电阻率数据 ,得到在孕震中短期至短临阶段 ,与主压应力方向正交 (或近于正交 )测向的地电阻率下降变化的速率大于平行 (或近于平行 )主应力方向的变化速率 .产生变化速率各向异...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 6次强震前近震中区 1 1个台的地电阻率数据 ,得到在孕震中短期至短临阶段 ,与主压应力方向正交 (或近于正交 )测向的地电阻率下降变化的速率大于平行 (或近于平行 )主应力方向的变化速率 .产生变化速率各向异性的原因可能是 :在孕震后期的扩容阶段 ,裂隙走向沿主压应力方向优势排列 ,导电流体活动产生真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表现为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本文为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实验结果提供了震例支持 ,物理解释比较清晰 ,可能成为研究某些强震孕育晚期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壳应力状态的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近震中区 地电阻率 真电阻率 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地震前兆 导电流体
下载PDF
深埋电极的地电阻率观测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聂永安 巴振宁 聂瑶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0,共8页
首先研究了四极观测系统装置系数与电极埋深的关系;然后给出了点电流源在3层地壳模型的地表和第二层时,电源所在层的电位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将天津宝坻地区的电性结构简化成一个3层模型,计算给出了当地表层和基岩中的电阻率出现变化时,... 首先研究了四极观测系统装置系数与电极埋深的关系;然后给出了点电流源在3层地壳模型的地表和第二层时,电源所在层的电位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将天津宝坻地区的电性结构简化成一个3层模型,计算给出了当地表层和基岩中的电阻率出现变化时,在地表和基岩上层开展四极地电阻率观测结果与供电极距和深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电极 装置系数 电位 视电阻率
下载PDF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地电阻率和地下水前兆综合物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钱家栋 曹爱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共9页
在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例的分析,对地电阻率和地下水前兆的综合物理机制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以下问题:①地下水位的下降应引起地电阻率的上升,而震例中的地电阻率却是下降... 在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例的分析,对地电阻率和地下水前兆的综合物理机制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以下问题:①地下水位的下降应引起地电阻率的上升,而震例中的地电阻率却是下降的;②宝坻地电台(距震中77km)震前无年变化而震后出现明显的年变化,形成强烈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地下水位 真电阻率 承压水层 潜水层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资料解释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0
10
作者 石显新 闫述 +1 位作者 傅君眉 陈明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31-1936,共6页
中心回线装置是瞬变电磁勘探中最常用的装置之一.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一般从回线中心点场的公式出发导出.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射回线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通过对场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与中心点相比... 中心回线装置是瞬变电磁勘探中最常用的装置之一.中心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一般从回线中心点场的公式出发导出.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射回线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通过对场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与中心点相比,观测区边缘处的感应电动势数值偏离达15%~25%,这与广泛存在于华北型煤系中赋存深度为400~1000 m的陷落柱、导水小断层等引起的异常相比,已经不可忽略.大定源回线公式可以准确地表示任意场点的感应电动势,由此导出视电阻率无边缘效应影响;观测按照中心回线方式并保持在近区进行,可使感应电动势和视电阻率之间的转换简单而直接.理论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瞬变电磁探测中心回线方法的探测精度.在有上覆低阻屏蔽层的情况下,对埋深500~700 m的陷落柱给出了了明显的异常反映,并被井下掘进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中心回线装置 边缘效应 大定源回线 视电阻率
下载PDF
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李宏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9-161,共3页
介绍了全空间场和半空间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常用工作装置,结合某矿的水文地质概况和开采条件,对其1136、1138工作面采用地面瞬变电磁法进行了采空区积水和覆岩富水性勘查,并对1136工作面进行了矿井瞬变电磁探测,结果表明地面瞬... 介绍了全空间场和半空间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常用工作装置,结合某矿的水文地质概况和开采条件,对其1136、1138工作面采用地面瞬变电磁法进行了采空区积水和覆岩富水性勘查,并对1136工作面进行了矿井瞬变电磁探测,结果表明地面瞬变电磁和矿井瞬变电磁的探测结果较为一致,基本查明了异常区的位置、分布范围和积水情况。根据探测确定的异常目标区域,布置了22个钻孔,其中有16个钻孔出水,并证实2处低阻异常为砂岩含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视电阻率 富水异常区 防治水
原文传递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2
作者 黄绍逵 欧阳玉飞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9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研究区内主要为灰岩出露,造成区内溶蚀现象较为普遍。多数情况下为裂隙岩溶,与断裂、节理密集带分布有关。溶隙几十厘米宽,沿断裂和节理带走向发育;在地下水汇集区和断裂交汇处,时常有较大溶洞发育。隐伏溶洞对于隧道、桥基、路基有潜... 研究区内主要为灰岩出露,造成区内溶蚀现象较为普遍。多数情况下为裂隙岩溶,与断裂、节理密集带分布有关。溶隙几十厘米宽,沿断裂和节理带走向发育;在地下水汇集区和断裂交汇处,时常有较大溶洞发育。隐伏溶洞对于隧道、桥基、路基有潜在的危害,容易引发岩溶陷落、涌水等病害。断裂构造复合的部位,岩溶发育强烈,饱水,是最易发生工程事故的部位,会严重地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本文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的原理与野外工作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电阻率 视电阻率 岩溶勘察 地质调查
下载PDF
强地震附近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探测深度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杜学彬 叶青 +3 位作者 马占虎 李宁 陈军营 谭大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43-1949,共7页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固定地点和固定观测装置及参数的视电阻率观测,给出了半空间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理论探测深度,研究了地震前兆信息的检测深度问题,得到:(1)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中区及附近可检测到地...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固定地点和固定观测装置及参数的视电阻率观测,给出了半空间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理论探测深度,研究了地震前兆信息的检测深度问题,得到:(1)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中区及附近可检测到地壳近地表较深部介质的电阻率变化,其深度大于或远大于均匀介质之;(2)震级、震中距、观测方向不同或在不同的孕震阶段,探测深度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大的差异,且是动态变化的.并依据理论探测深度讨论了地震视电阻率前兆变化的复杂性、地电台址电性条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附近 孕震晚期 视电阻率 对称四极 各向异性 探测深度
下载PDF
大功率激电测深在内蒙古某铅锌矿的应用 被引量:41
14
作者 祁晓雨 张胜业 石砚斌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6期719-723,共5页
介绍了内蒙古某铅锌矿矿区地质构造,以及大功率激电测深在该地区的应用。通过对构造带的矿(化)体的激电异常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区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是一个有效的找矿标志。区内矿(化)体的激电异常较明显,推断此铅锌矿床仍具有良好... 介绍了内蒙古某铅锌矿矿区地质构造,以及大功率激电测深在该地区的应用。通过对构造带的矿(化)体的激电异常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区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是一个有效的找矿标志。区内矿(化)体的激电异常较明显,推断此铅锌矿床仍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激电测深 视极化率 视电阻率 激电异常 铅锌矿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何清立 李霄龙 王志勇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第1期99-104,共6页
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大、采集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和工程勘察中。测量过程中,通过将横向电剖面法和纵向电测深法相结合,形成阵列式勘探,获取丰富的地电信息。本文介绍利用该方法对勘查区的滑坡... 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大、采集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和工程勘察中。测量过程中,通过将横向电剖面法和纵向电测深法相结合,形成阵列式勘探,获取丰富的地电信息。本文介绍利用该方法对勘查区的滑坡区域进行勘查,通过解译地电成果图获得了滑坡体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查明滑坡体空间形态特征、滑动面埋深以及与滑坡发育相关的断裂情况等,反映了该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后期工程钻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滑坡地质灾害 滑动面 对称四极装置 视电阻率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6
作者 梁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瞬变电磁法(TEM)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对低电阻率地质目标体反应敏感等诸多优点,在寻找地下水源、查明采空区及探测岩溶发育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简述TEM工作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TEM法在我国多个矿区复杂条件下,对积水采空... 瞬变电磁法(TEM)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对低电阻率地质目标体反应敏感等诸多优点,在寻找地下水源、查明采空区及探测岩溶发育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简述TEM工作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TEM法在我国多个矿区复杂条件下,对积水采空区和地层富水区的水文地质勘探实例。结果表明,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后,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视电阻率 煤矿水害 水文地质勘探
下载PDF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汤吉 赵国泽 +2 位作者 王继军 李文军 詹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在张北-尚义地震区震前已有大地电磁资料测点(511点)进行了两次重复观测,在震中区测点(MMC点)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观测。测量结果显示:(1)与震前资料相比,511测点沿电性构造走向方向(NNW)在0.2~4s周期范... 在张北-尚义地震区震前已有大地电磁资料测点(511点)进行了两次重复观测,在震中区测点(MMC点)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观测。测量结果显示:(1)与震前资料相比,511测点沿电性构造走向方向(NNW)在0.2~4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减小,垂直走向方向的视电阻率增大;(2)MMC测点两个方向在0.2~10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随测量时间逐渐增大;(3)511测点两次重复观测和MMC的观测可能都反映出震后电阻率正在逐渐恢复。此外,还对地震前后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测,观测到的电阻率变化是由于地下流体活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张北-尚义地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多层采空区调查中瞬变电磁法的应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成友 刘洪福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B10期108-110,共3页
有些煤层存在2层或2层以上的采空区,目前很多方法只能有效地探测最顶层采空区。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多层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瞬变电磁法,通过分析多测道电压剖面图和拟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地探测出了多层采空区的位置。结果表明,根... 有些煤层存在2层或2层以上的采空区,目前很多方法只能有效地探测最顶层采空区。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多层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瞬变电磁法,通过分析多测道电压剖面图和拟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地探测出了多层采空区的位置。结果表明,根据多层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瞬变电磁法准确探测多层采空区的位置划清责任是形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煤矿多层采空区 地球物理特征 视电阻率
下载PDF
地震监测中的电阻率层析技术 被引量:31
19
作者 冯锐 郝锦绮 周建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3-842,T001,共11页
将电阻率层析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 ,由视电阻率值重建出介质的真电阻率图像 ,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宝坻台和昌黎台设立的两个试验点上于 1 998年 4月 1 4日ML5 .0和ML4 .4唐山两次地震前的 6天左右层析图像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宝坻台的... 将电阻率层析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 ,由视电阻率值重建出介质的真电阻率图像 ,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宝坻台和昌黎台设立的两个试验点上于 1 998年 4月 1 4日ML5 .0和ML4 .4唐山两次地震前的 6天左右层析图像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宝坻台的电阻率图像一改通常的在平稳背景上叠加小量随机变化的特点 ,出现了一种有序性特征的新图样 ;昌黎台也出现了反差加大、高低阻区集中分布的有序性特征 .上述异常图样均在震后消失 .层析图像在震前出现的熵值降低可能是这次地震活动的前兆 .地层导电结构和孔隙度的变化 ,是引起电阻率异常的直接原因 .研究表明 ,常规的单一极距的视电阻率测量之所以对真电阻率的变化不敏感且丧失空间分辨能力 ,是由于该物理量同时具有积分值和位函数这两个固有特征所决定的 .在地震监测中 ,改造现行观测系统 ,引入层析成像 ,是发展技术的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 图像熵值 视电阻率 直流地电阻率 地震前兆 地震监测
下载PDF
利用连分式定义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翁爱华 陆冬华 刘国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连分式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技术 ,直接对均匀半空间电偶源瞬变电磁法观测的垂直磁场与电阻率的非线性方程直接求解。利用该数值方法对层状介质进行了理论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
关键词 视电阻率 连分式 电偶极源 瞬变电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