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根治术后股薄肌移转肛门成形16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本寿 吴允飞 +2 位作者 范宏 陈淑章 林子豪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1-363,共3页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 Miles 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括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关键词 直肠癌 根治术 股薄肌 肛门重建
原文传递
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曹秀峰 肖建 +6 位作者 朱斌 黄志华 王山 吴必超 黄水清 王和明 李义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观察原位肛门重建术式的控便能力及其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8只家猫采用4种不同的术式行原位肛门重建,即A,B、C三组切除肛门内外括约肌,其中A组游离股薄肌包裹;B组结肠套叠;C组结肠套叠加股薄肌包裹;D组结肠套... 目的观察原位肛门重建术式的控便能力及其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8只家猫采用4种不同的术式行原位肛门重建,即A,B、C三组切除肛门内外括约肌,其中A组游离股薄肌包裹;B组结肠套叠;C组结肠套叠加股薄肌包裹;D组结肠套叠保留肛门外括约肌。术前、术后1、3、6个月测量重建肛管及直肠内压。临床资料分为重建组和Miles组,每组60例,重建组的术式按动物实验C组方法原位肛门重建者48例,按D组手术方法原位肛门重建者12例。术后6个月以后评价控便效果,并分析重建组和Miles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4组肛管内压及直肠内压均低于术前组(P<0.05);术后C、D组肛管内压及直肠内压高于术后A组(P<0.05);而A、B组之间以及C、D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D组术式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控便功能优良者为78.33%(47/60);重建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100.00%、68.33%、48.33%,Mile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8.33%、71.67%、45.00%。重建组和Mile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肛门重建术既可根治肿瘤,同时能重建患者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门重建 生存率
原文传递
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控便功能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田立新 张惠东 +5 位作者 李均乐 龙云 卢敏俊 黄小庆 阙丽梅 史振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9年第4期12-13,共2页
观察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对控便功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必要性。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行结肠折叠加再造外括约肌,对照组不行结肠折叠只再造外括约肌,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实验动物... 观察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对控便功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必要性。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行结肠折叠加再造外括约肌,对照组不行结肠折叠只再造外括约肌,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实验动物排便次数。结果显示,实验组控便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结肠折叠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起到内括约肌、直肠角、直肠壶腹等功能,对重建肛门控便功能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便 结肠折叠 肛门重建术
原文传递
原位肛门整形重建3种改进术式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本寿 季健 +8 位作者 林子豪 吴允飞 李增男 许良标 陈淑章 水祥兵 郑翔 贾凌 储辉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7年第8期46-47,共2页
为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一期原位肛门整形重建3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将90例低位直肠癌Miles根治术的病例分为3组。Ⅰ组20例,为单纯一期肛门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单纯组)。Ⅱ组32例,采用4项联合术重建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 为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一期原位肛门整形重建3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将90例低位直肠癌Miles根治术的病例分为3组。Ⅰ组20例,为单纯一期肛门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单纯组)。Ⅱ组32例,采用4项联合术重建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直肠瓣、直肠角的原位肛门重建(联合术组)。Ⅲ组38例,为进一步改进的Ⅱ组术式行原位肛门重建(改进组)。结果显示,单纯组总优良率为70.0%,〉5年生存率50.0%;联合组总优良率90.6%,〉5年生存率为71.9%;改进组总优良率94.7%,〉5年生存率为76.3%。结果表明,原位肛门重建必须同时重建其肛门直肠的4大基本解剖结构,才能具有其基本控便功能,以达到接近正常人的生理功能及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原位肛门重建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30例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远耀 魏东 +3 位作者 范乃军 张辉 赵艇 蔡建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施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的叮干亍性及优势,刚顺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的30例肛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0例患者均顺... 为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施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的叮干亍性及优势,刚顺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的30例肛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直肠破裂穿孔、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术中出血30~100ml,手术时间2~4h。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30h。住院7~10d,平均9d。随访至2011年6月,恢复排便感觉及控制排便时间为6~70d,平均40d。术后3个月,用捏鼻屏气增加腹压进行观察,均无大便失禁,未发现套管穿刺处及辅助小切口种植转移。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安全、微创,町避免患者腹壁造口的痛苫,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征延长患者生命、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探讨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刘文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以其中进行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以其中进行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28例直接经腹膜外造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减少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造口 肛直角重建 可控性 人工肛门
下载PDF
直肠下段癌腹会阴切除并会阴部肛门再造术
7
作者 张作兴 何彬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1-22,共2页
为了给直肠下段癌患者探求一种避免腹部永久性肠造口的手术方法,我们对11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腹部手术操作同Miles术,会阴部手术在齿状线下方切口,保留部分外括约肌,将结肠与肛门吻合。结果显示,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达61.1%(69/... 为了给直肠下段癌患者探求一种避免腹部永久性肠造口的手术方法,我们对11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腹部手术操作同Miles术,会阴部手术在齿状线下方切口,保留部分外括约肌,将结肠与肛门吻合。结果显示,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达61.1%(69/113),术后排便功能良好占62.8%(71/113),手术并发症占14.2%(16/113)。结果表明,对于没有条件施行超低位前切除或经肛门局部切除的直肠下段癌患者,或因某种原因拒绝腹部肠造口的患者,可选用腹会阴切除并会阴部肛门再造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下段癌 会阴部肛门再造术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本寿 李增男 +2 位作者 水祥兵 徐志久 林子豪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19-20,共2页
观察低位直肠痈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晕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 观察低位直肠痈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晕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090。角,即重建的商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术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仃控便能力,术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口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术后5年生存牢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口I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关键词低位直肠痛;根治术;改进的原化肛门重建术;效果摘要为观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90°角,即重建的直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术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有控便能力,术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日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术后5年生存率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根治术 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 效果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晓永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5-17,共3页
为观察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对治疗肛管癌的临床疗效,将40例肛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及Miles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 为观察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对治疗肛管癌的临床疗效,将40例肛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及Miles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及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
原文传递
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云霞 赵玉叶 张忠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探讨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所致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全组 6~ 12岁患儿 12例 ,术后均采取平卧或侧卧位 ,进行有效胃肠减压、保持肛门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扩肛、加强移植肌肉功能锻炼及规律性排便训练。随访 ... 探讨盆底加强、肛门括约肌成形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所致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全组 6~ 12岁患儿 12例 ,术后均采取平卧或侧卧位 ,进行有效胃肠减压、保持肛门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扩肛、加强移植肌肉功能锻炼及规律性排便训练。随访 4个月至 4年 ,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便意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成形 护理 盆底加强 肛门直肠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