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对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杨文杰 樊盼英 +6 位作者 梁妍 李洁 马彦民 李宁 孙定勇 朱谦 王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基线免疫学水平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HIV完全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8--2013年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信息,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艾滋... 目的了解不同基线免疫学水平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HIV完全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8--2013年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信息,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艾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和早期治疗组(基线CIM’T淋巴细胞计数为351—500个/μ1),计算其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后的HIV完全抑制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开始治疗6个月后HIV未被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6103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常规治疗组14522例,早期治疗组1581例。男性9428例,女性6675例,性别比为1.41:1,年龄为(47.2±11.7)岁,已婚或同居者占71.6%(11522/16103),感染途径多为血液传播,占57.2%(9214/16103)。所在治疗机构多为乡级或村级,占81.3%(13086/16103),初始治疗方案以司坦夫定(D4T)或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或依非韦伦(EFV)为主,占77.1%(12426/16103)。开始抗病毒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后,常规治疗组的HIV抑制率分别为72.6%(3008/4144)、73.9%(4758/6443)、74.1%(3641/4915)、74.9%(2819/3766)、76.1%(1729/2272)和78.2%(492/629),早期治疗组HIV抑制率分别为65.5%(315/481)、65.4%(448/685)、68.8%(223/324)、66.0%(155/235)、71.4%(110/154)和61%(30/49),除治疗4年时,其余时间点两组HIV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常规治疗组,研究对象男性(OR=1.23,95%C/:1.07—1.42)、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越长(OR=1.26,95%C/:1.16~1.36)、初始治疗方案为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回顾性研究 抗病毒治疗 HIV抑制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