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G-CSF动员正常人外周血干细胞过程中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松鹤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rhG CSF体内对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应用rhG CSF前后的静脉血和单采物 ,用MTT法测定去除单核细胞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对PHA增殖反应的改变。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rhG CSF体内对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应用rhG CSF前后的静脉血和单采物 ,用MTT法测定去除单核细胞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对PHA增殖反应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绝对数的改变、抗原呈递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协同刺激因子CD80 (B7 1 )、CD86(B7 2 )的表达以及贴壁前、后CD1 4+细胞比例。结果 rhG CSF体内作用后 ,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数升高了 (4.2 0± 1 .74)倍 ,T细胞在去除单核细胞后增殖能力部分恢复 ,但仍较G CSF作用前平均降低 2 0 .58%。单核细胞表达共刺激信号CD86下降了 (66 .96± 1 3 .87) % ,相对平均荧光强度降低了 (31 .31± 1 2 .91 ) % ,B淋巴细胞中表达CD80 降低了 (45 .77± 2 6 .58) %。结论 G CSF体内作用后 ,单核细胞数量的改变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T淋巴细胞的反应低下 ,而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低水平的B7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抗原呈递细胞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 被引量:9
2
作者 施焕中 邓静敏 +2 位作者 覃寿明 陈一强 姚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 (EOS)在体内能否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了解EOS在体内呈递抗原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收集并纯化气道EOS以荧光素标记后注入小鼠气道 ,应用荧光...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 (EOS)在体内能否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了解EOS在体内呈递抗原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收集并纯化气道EOS以荧光素标记后注入小鼠气道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OS的移行过程。将接受气管EOS注入小鼠的气管旁淋巴结取出后制备单细胞悬液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鉴定增殖T细胞的亚群。结果 荧光标记的EOS注入正常鼠气道后 8h即可出现于气管旁淋巴结 (19.0个 /mm2 ± 1.8个 /mm2 ) ,2 4h达高峰 (5 9.2个 /mm2 ± 7.2个 /mm2 ) ,并至少可以维持 12 0h(2 9.6个 /mm2 ± 2 .8个 /mm2 )。致敏小鼠气管内注入 5× 10 5个接触过抗原的EOS 1d后气管旁淋巴结增殖的T细胞百分数 (6 .9%± 0 .5 % )即明显高于基础对照值 (3.2 %± 0 .3% ,P <0 .0 1) ,3d后达到峰值 (10 .8%± 0 .8% ,P <0 .0 1) ,7d以后下降 (6 .1%± 0 .6 % ,P <0 .0 5 )。此外 ,EOS呈递抗原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反应具抗原特异性 ,出现增殖反应的T细胞仅限于CD+ 4细胞。结论 气道EOS在体内可成为抗原呈递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
原文传递
人骨髓、脐血CD34^+干细胞体外扩增的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其T细胞刺激活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学军 曹雪涛 +4 位作者 马施华 章卫平 鞠佃文 于益芝 陈国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从人骨髓造血前体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测定其表型及T细胞刺激活性.方法: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骨髓、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以重组hGM-CSF,hTNF-α,hIL-3诱导培养2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从人骨髓造血前体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测定其表型及T细胞刺激活性.方法: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骨髓、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以重组hGM-CSF,hTNF-α,hIL-3诱导培养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的表面表型及细胞内IL-12的表达,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扩增DCs的T细胞刺激活性.结果:从正常人骨髓、脐血分离得到高纯度(>90%)的CD34^+造血干细胞,经重组hGM-CSF,hTNF-α的共同诱导培养,扩增得到大量DCs,加人hIL-3可以进一步增加DCs产量;FACS检测表明,扩增的DCs表达HLA-DR,CD40,CD54,CD80,CD86分子,细胞内有hIL-12的P35,P40亚基的表达;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生成的DCs相比,由CD34^+干细胞扩增的DCs具有更强的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人CD34^+干细胞体外经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s,从而为进一步开展DCs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造血干细胞 T细胞刺激活性 体外扩增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曾林梅 龙金华 金风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3期4629-4633,4642,共6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和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可以诱导肿瘤免疫耐受。基于DC的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潜力消除转移性、难治性恶性肿瘤中的肿瘤细胞。许多DC疫苗已...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和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可以诱导肿瘤免疫耐受。基于DC的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潜力消除转移性、难治性恶性肿瘤中的肿瘤细胞。许多DC疫苗已进行了临床测试,且具有免疫原性,在某些情况下与临床结果相关。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不断开展,体现了肿瘤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强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树突状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免疫耐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文博 赵堃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279-2281,共3页
树突状细胞参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在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感染的控制与播散、移植的排斥与耐受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树突状细胞参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在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感染的控制与播散、移植的排斥与耐受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感染、移植及自身免疫病等方面的作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免疫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毅 陆江阳 +3 位作者 尹义存 孙笑非 黄火高 杨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5,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滑膜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2 5例RA滑膜中HLA DR抗原阳性表达细胞、S 10 0阳性CD1a阳性的树突状细胞(DC)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结果  2 3例RA滑膜细胞HLA DR表达阳性 ,19例S ... 目的 探讨滑膜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2 5例RA滑膜中HLA DR抗原阳性表达细胞、S 10 0阳性CD1a阳性的树突状细胞(DC)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结果  2 3例RA滑膜细胞HLA DR表达阳性 ,19例S 10 0表达阳性 ,16例CD1a表达阳性 ,其阳性例数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RA滑膜中HLA DR、S 10 0和CD1a标记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RA滑膜中DC和被激活的DC及HLA DR阳性细胞的存在和增多可能在RA病变局部递呈自身抗原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 树突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自身免疫 RA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Impact of PRRSV on activation and viability of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被引量:4
7
作者 Irene M Rodríguez-Gómez Jaime Gómez-Laguna Librado Carrasco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3年第4期146-151,共6页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of swine industry. The causal agent, PRRS-virus(PRRSV), is able to evad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survive in the organism 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of swine industry. The causal agent, PRRS-virus(PRRSV), is able to evad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survive in the organism causing transient infections. Despite all scientific efforts, 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 as initiator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are located in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microorganisms,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antigen recognitio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Dendritic cells(DCs) are the main type of APC involved in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they are susceptible to PRRSV infection. Thus, PRRSV replication in DCs may trigger off different mechanisms to impair the onset of a host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he virus. On the one side, PRRSV may impair the basic functions of DCs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and CD80/86. Other strategy followed by the virus is the induction of cell death of APCs by apoptosis, necrosis or both of them. The impairment and/or cell death ofAPCs could lead to a failure in the onset of an efficient immune response, as long as cells could not properly activate T cells. Future aspects to take into account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DENDRITIC cells Immune respons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 CD80/86 cell death Apoptosis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4在免疫反应与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于雄伟 薄禄龙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9-82,共4页
背景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TIM)家族能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TIM4只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作为T细胞活化强有力的免疫共刺激分子,调控Th细胞的分化增殖。目的研究TIM4与... 背景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TIM)家族能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TIM4只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作为T细胞活化强有力的免疫共刺激分子,调控Th细胞的分化增殖。目的研究TIM4与其配体结合后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的机制,探究TIM4在疾病中的作用。内容TIM4的基础研究进展,TIM4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趋向TIM4对T细胞增殖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取决于其结合的配体和T细胞分化的程度。TIM4的表达异常与多种过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可能成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4 Th细胞活化 抗原递呈细胞 过敏反应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调控免疫细胞代谢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朵(综述) 许昱(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pyruvate kinase muscle isoform 2,PKM2)是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也是免疫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PKM2已被证明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过表达,并促进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代谢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PKM2的表达转变且激...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pyruvate kinase muscle isoform 2,PKM2)是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也是免疫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PKM2已被证明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过表达,并促进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代谢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PKM2的表达转变且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对PKM2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和在炎症性疾病中治疗潜力的研究方向。此外,PKM2的结构和功能受一些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研究人员揭示了PKM2的小分子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具体作用机制。免疫代谢重编程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确PKM2在免疫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现就PKM2在不同免疫细胞中的作用,以及PKM2在免疫代谢重编程中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期望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PKM2的分子机制,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肌异构体2 瓦尔堡效应 抗原呈递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B细胞与梅毒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君 黄涛 +1 位作者 郑和平 杨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3-816,共4页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梅毒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失衡及细胞免疫抑制有关。相对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在梅毒免疫中的研究比较少。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B细胞除了通过介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参...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梅毒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失衡及细胞免疫抑制有关。相对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在梅毒免疫中的研究比较少。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B细胞除了通过介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参与梅毒免疫之外,还可能通过发挥抗原提呈及免疫调节作用识别及清除梅毒病原体。本文主要对B细胞参与梅毒免疫的途径进行了综述,进一步丰富梅毒免疫的理论研究。对B细胞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梅毒致病机制的探讨及疫苗的研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梅毒 体液免疫 抗原提呈细胞 调节性B细胞
下载PDF
干眼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轶 魏超群 +2 位作者 弥禹 陈卓 葛红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13-1317,共5页
干眼是一种由多因素所致,发病机制众多的常见眼表疾病。随着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干眼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干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炎症、角结膜上皮细胞改变、泪膜成分改变、角膜神经改变、睑板腺功能异常改变等均为重要因素... 干眼是一种由多因素所致,发病机制众多的常见眼表疾病。随着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干眼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干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炎症、角结膜上皮细胞改变、泪膜成分改变、角膜神经改变、睑板腺功能异常改变等均为重要因素。泪膜高渗导致眼表上皮细胞高渗,刺激炎症发生级联反应,眼表炎症反应为干眼发病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该过程中有多种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参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干眼是一种抗原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且二者存在联系。临床治疗中,各类抗炎药物及促进泪液分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干眼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但干眼治疗并非仅仅为了改善症状,而要根据具体病因展开治疗。近年关于干眼免疫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据此本文就干眼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系统性了解免疫在干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免疫 炎症 白细胞介素 抗原呈递细胞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其荣 陈芳 +4 位作者 喻雪琴 陈星 戢敏 梅怡晗 杨旺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28-83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以慢性感染多见,我国约有9300多万的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3000多万人。HBV慢性感染及CHB的形成与机体免疫状况关系密切,作为目前最为强大专职抗原呈递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和开...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以慢性感染多见,我国约有9300多万的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3000多万人。HBV慢性感染及CHB的形成与机体免疫状况关系密切,作为目前最为强大专职抗原呈递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和开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与调节免疫平衡的关键环节。CH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肝细胞的损伤与机体免疫状态及免疫应答关系紧密,免疫应答可清除HBV,但也亦导致肝细胞损伤或HBV变异。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在HBV感染中DC发育不成熟与功能障碍是导致HBV感染慢性化与CHB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抗原提呈细胞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增多且功能增强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远彬 王万党 +5 位作者 刘凎斌 张俊爱 高宇驰 贾岩 易来龙 徐军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1,386,共5页
目的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PT)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CD11c+APC)的比例及其表达HLA-DR和CD86的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及其HLA-DR和CD8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AP... 目的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PT)患者外周血CD11c+抗原提呈细胞(CD11c+APC)的比例及其表达HLA-DR和CD86的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及其HLA-DR和CD8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显著高于治疗前组;患者CD11c+APC中表达HLA-DR的细胞数以及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CD11c+APC中表达CD86的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APT患者外周血CD11c+APC增加,CD11c+APC中HLA-DR和CD86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CD11C 抗原提呈细胞 HLA-DR CD86
下载PDF
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 in Immune Response 被引量:2
14
作者 SHU-ZHENGLIU SHUN-ZIJIN XIAO-DONGLI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0-46,共7页
Objective Since most reports on bystander effect have been only concerned with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the present paper aimed at disclosing whether low dose radiation could induce a stimulatory or beneficial bystan... Objective Since most reports on bystander effect have been only concerned with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the present paper aimed at disclosing whether low dose radiation could induce a stimulatory or beneficial bystander effect. Methods A co-culture system containing irradiated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J774A.1) and unirradiated T lymphocytes (EL-4) was establish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J774A.1 cells exposed to both low and high doses of X-rays on the unirradiated EL-4 cells. Incorporation of 3H-TdR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EL-4 cells, expression of CD80/86 and CD48 on J774A.1 cells was measur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 NO release from J774A.1 cells was estimated with nitrate reduction method. Results Low dose-irradiated J774A.1 cells could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unirradiated EL-4 cells while the high dose-irradiated J774A.1 cells exert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unirradiated EL-4 cells.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studies illustr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CD48 expression and NO production by the irradiated J774A.1 cells after high and low dose radiation might be important factor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tial bystander effect elicited by different doses of radiation. Conclusion Stimulatory bystander effect can be induced in immune cells by low dose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ystander effect RADIATION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T lymphocytes CD48 NO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EAU大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伶伶 张灵君 +4 位作者 郑慧 王梅艳 东莉洁 李筱荣 张晓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背景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有效治疗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减轻组织损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在研究中.目的 研究MSCs对大鼠EAU模型中T细胞亚群和抗原递呈细胞(APCs)的影响.方法 收集6只清洁级4~... 背景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有效治疗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减轻组织损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在研究中.目的 研究MSCs对大鼠EAU模型中T细胞亚群和抗原递呈细胞(APCs)的影响.方法 收集6只清洁级4~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双侧股骨、胫骨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Wistar大鼠骨髓MS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清洁级Lewis雌性大鼠分为MSCs组和PBS组,每组6只.于Lewis大鼠单后足及背部皮下注射200μl含3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177-1191多肽片段R16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以建立EAU模型,造模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造模后9~11d,MSCs组大鼠每日经尾静脉注射密度为5×106/ml的MSCs悬液1 ml;PBS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容积的PBS.造模后15d,分离各组大鼠脾脏和引流淋巴结中的T细胞及AP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脾脏和引流淋巴结中γ干扰素(IFN-γ)阳性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阳性CD4+T细胞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阳性CD4+T细胞的比例,以评估辅助性T细胞1(Th1)、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的作用;依据各组T细胞与APCs共培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BS共培养组、PBS-MSCs交叉培养组、MSCs-PBS培养组和MSCs共培养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3、1.0、10.0 μg/ml)的R16抗原进行刺激,无R16抗原刺激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测定各组大鼠T细胞吸光度(A)值,计算T细胞增生指数.结果 造模后11、12、13和14d,MSCs组大鼠眼前节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5、5.100、4.250、3.400,均P<0.05).与PBS组大鼠比较,MSCs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IFN-γ+ 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51、4.376,均P<0.05);MSCs组大鼠脾脏和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化学方法诱导 葡萄膜炎/预防和控制 辅助性T细胞1/ 免疫 辅助性T细胞17/免疫 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 抗原递呈细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B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欣 闫晓波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者认为,MS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及感染因素触发的髓鞘特异性CD4+T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介导的自身免...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者认为,MS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及感染因素触发的髓鞘特异性CD4+T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然而近年研究表明,B细胞也参与了MS的发病及病程的调控,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s)、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分泌针对髓鞘和轴突的自身抗体都在M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B细胞 抗体 抗原递呈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内吗啡肽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正红 于影 +3 位作者 杨锐 方迎艳 杨丽娟 高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未成熟DC用脂多糖或脂多糖+不同...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未成熟DC用脂多糖或脂多糖+不同浓度内吗啡肽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检测内吗啡肽对DC趋化性的影响。在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测定的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内吗啡肽抑制DC的趋化性;与T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时,经内吗啡肽-1或内吗啡肽-2处理的DC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上述内吗啡肽的作用都能被Mu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TOP翻转或部分翻转,提示内吗啡肽的作用是由Mu受体介导的。结论内吗啡肽可通过作用于Mu阿片受体,改变树突状细胞的部分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1 内吗啡肽-2 Mu阿片受体 树突状细胞 免疫功能 抗原递呈细胞 趋化性
下载PDF
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增强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晓红 王艾琳 顾颜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CBDC)在体外对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刺激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BDC,再将CBDC与同源LA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细胞(CBDC)在体外对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刺激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BDC,再将CBDC与同源LA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CBDC刺激LAK细胞增殖和杀伤的能力。结果体外诱导出形态典型的CBDC,其具有明显刺激LAK细胞增殖的能力。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在2种细胞混合比为1∶10时最强。结论CBDC能增强LAK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LAK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Innate host responses to West Nile virus: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mmunopathology 被引量:1
19
作者 Giada Rossini Maria Paola Landini +2 位作者 Francesco Gelsomino Vittorio Sambri Stefania Varani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3年第2期49-56,共8页
West Nile virus(WNV) is an emerging neurotropic flavivirus that has recently spread to America and Southern Europe via an enzootic/epizootic bird-mosquito-bird transmission cycle. The virus can occasionally infect hum... West Nile virus(WNV) is an emerging neurotropic flavivirus that has recently spread to America and Southern Europe via an enzootic/epizootic bird-mosquito-bird transmission cycle. The virus can occasionally infect humans through mosquito bites, and man-to-man transmission has also been reported via infected blood or organ donation. In the human host, WNV causes asymptomatic infection in about 70%-80% of cases, while < 1% of clinical cases progress to severe neuroinvasive disease; long-term neurological sequelae are common in more than 50% of these severe cases. Thepathogenesis of the neuroinvasive form of WNV infection remain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and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severe clinical illness are largely unknown.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control of WNV replication,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virus has developed numerous mechanisms to escape the control of antiviral interferons. However, exagger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lead to pathology, mainly involving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is brief review presents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innate host responses, WNV immunoevasion strategies, and WNV-induced immunopat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 INNATE immunity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Inflammation INTERFERON and cytokin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下载PDF
树状突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晓冰 汪运山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3期343-346,共4页
树状突细胞 (DC)具有强大的抗原递呈能力 ,并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 ,是目前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DC在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中的变迁则源于对其抗肿瘤免疫机制的认识 ,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细胞 肿瘤 免疫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