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 被引量:78
1
作者 马克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1,共5页
期待可能性在德、日刑法理论中被认为是阻却、减轻责任事由 ,起源和完成于德国 ,随后流传至日本并得到发展。这一问题在犯罪论体系中从来被认为属于责任论的领域 ,但在责任论中其位置如何 ,意见还不一致。期待不可能性作为法规上的阻却... 期待可能性在德、日刑法理论中被认为是阻却、减轻责任事由 ,起源和完成于德国 ,随后流传至日本并得到发展。这一问题在犯罪论体系中从来被认为属于责任论的领域 ,但在责任论中其位置如何 ,意见还不一致。期待不可能性作为法规上的阻却、减轻责任事由 ,为德、日学者所共同承认 ,但作为超法规的阻却、减轻责任事由 ,日本虽然理论上承认 ,但司法实践持慎重态度。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以行为人标准说为可取。关于期待可能性 ,基于不可避免的错误而欠缺时 ,应当阻却责任 ;由于过失陷于错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期待不可能性 减轻责任事由 犯罪论 错误 德国 日本 刑法理论 通常人标准说 阻却责任事由 行为人标准说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限定性适用 被引量:68
2
作者 钱叶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35,共20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不仅具有对实定法相关规范(法定的责任减免事由)的解释功能,在特定场合下,还能为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超法规的责任减免事由)的具体适用提供理论根据。区分违法要件和责任要件的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在我国刑法学中的确... 期待可能性理论不仅具有对实定法相关规范(法定的责任减免事由)的解释功能,在特定场合下,还能为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超法规的责任减免事由)的具体适用提供理论根据。区分违法要件和责任要件的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在我国刑法学中的确立和发展,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及其应用排除了体系上的障碍。基于刑法安定性的要求,应严格限定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的适用条件,合理划定其适用范围。实践中,可以考虑适用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的情形,主要限于牺牲他人生命保全自己生命的紧急避险、安乐死、执行上级的违法命令、本犯单纯妨害作证、近亲属妨害司法、单纯脱逃、妇女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而杀夫、迫于生活困难而出卖子女以及妇女因生活所迫而重婚等一些特殊的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 责任减免事由 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事由
原文传递
宪法中的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兼与比例原则对比论证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征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2,共18页
针对基本权利国家保护义务的履行,应适用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审查立法者采取的保护方案是否达到了宪法要求。禁止保护不足原则与比例原则在结构上不具备对称性,仿照比例原则建构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并不可行。无论是否存在基本权利冲突,禁止... 针对基本权利国家保护义务的履行,应适用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审查立法者采取的保护方案是否达到了宪法要求。禁止保护不足原则与比例原则在结构上不具备对称性,仿照比例原则建构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并不可行。无论是否存在基本权利冲突,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均只对立法者提出最低保护要求,只要立法者的不作为对被保护人而言具有期待可能性,立法者就不违反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判断期待可能性应综合考量多项因素,并在现代科学和技术认知的基础上,以当前社会个体的通常接受度和容忍度为标准。当涉及基本权利冲突时,在比例原则与禁止保护不足原则的双向约束下,立法者仍然享有一定的决策空间。较之比例原则,禁止保护不足原则留给立法者的决策空间通常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保护不足原则 比例原则 国家保护义务 期待可能性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责任理论的中国蜕变——一个学术史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35
4
作者 车浩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81,共16页
责任理论的发展与变革,是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在过去二十年中,责任话语的刑法涵义发生了剧变。责任研究的阵地,从四要件之外的刑事责任转移到三阶层之内的责任阶层。随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责任观念从心理责... 责任理论的发展与变革,是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在过去二十年中,责任话语的刑法涵义发生了剧变。责任研究的阵地,从四要件之外的刑事责任转移到三阶层之内的责任阶层。随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引入,责任观念从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演进。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减免事由,其研究重心从理念层面的必要性之争,进入到错误可避免性的具体技术层面。上述责任领域内诸问题的研究轨迹,一直随附于晚近刑法知识转型特别是犯罪论体系变迁的趋势,呈现出"自转加公转"的特点。从开放、自由与自主的学术史视角,梳理分析上述问题,有助于揭示出当代中国责任理论以及整个刑法知识转型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期待可能性 规范责任论 违法性认识
原文传递
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命运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23,共16页
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 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仅意味着入罪条件的精细化,也意味着出罪事由的精细化,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如期待可能性理论,势必面临被类型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命运。回归立法原旨,从文本出发对我国《刑法》紧急避险条文进行解释,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该条文是阻却违法性事由,而非阻却责任事由。我国刑法并不承认缺乏预防必要性情况下的免责事由,如防卫过当和免责的紧急避险。所以超法规的免责事由是无本之木。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本来已经没落的学说,也不该被我国刑法教义学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紧急避险 责任 免责事由 正当化事由
下载PDF
自我洗钱行为当罚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安汇玉 汪明亮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刑法》第191条将上游犯罪行为人排除在洗钱罪的行为主体之外,既不利于打击洗钱犯罪行为,也不符合国际组织原则要求。就自我洗钱行为而言,在违法性层面,行为具有独立于上游犯罪的法益侵害性,不仅妨害司法而且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刑法》第191条将上游犯罪行为人排除在洗钱罪的行为主体之外,既不利于打击洗钱犯罪行为,也不符合国际组织原则要求。就自我洗钱行为而言,在违法性层面,行为具有独立于上游犯罪的法益侵害性,不仅妨害司法而且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在有责性层面,行为人具有不实施自我洗钱行为的可能,并无规范性的责任阻却事由,因而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此外,无论刑法第191条洗钱罪与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否成立法条竞合,均不妨碍自我洗钱行为在立法论层面的当罚性,且惩罚自我洗钱行为不会影响他罪适用,以致不当扩大刑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洗钱 法益侵害性 期待可能性 法条竞合
下载PDF
犯罪构成四要件的“立体化”修正 被引量:11
7
作者 牛忠志 曲伶俐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3,共13页
为永葆犯罪构成四要件的生命力,需要对其各要件加以立体化修正,包括对其各个要件从形式和内容、质和量、静态与动态、纵向和横向等维度"加宽加厚加高"。把犯罪客体修正为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者威胁的社会关系及其... 为永葆犯罪构成四要件的生命力,需要对其各要件加以立体化修正,包括对其各个要件从形式和内容、质和量、静态与动态、纵向和横向等维度"加宽加厚加高"。把犯罪客体修正为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者威胁的社会关系及其载体的统一,以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其实体性和可测量性。在危害行为的定义中加入"犯罪工具"和行为"强度"的限定,既突出实施危害行为对犯罪工具的利用,又满足中国刑法对犯罪规定既定性又定量的特点。在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上把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人格也纳入,以形成动静结合的主体要件内容。赋予犯罪动机的选择要件地位;为切实全面贯彻规范责任论,在《刑法》第16条增加关于因"期待可能丧失或者减弱"而刑事责任丧失或者减轻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立体化 危害行为的强度 社会危险性人格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亲亲相隐制度的解读与重构——以和谐社会为背景的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2,共5页
我国的亲亲相隐制度源于儒家思想,其合理性基础是人性的根本需求。当行为人面临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冲突时,法律是不能强人所难的。顺应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解读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价值蕴涵,并借鉴国外刑事法的相关规定,重构亲亲相... 我国的亲亲相隐制度源于儒家思想,其合理性基础是人性的根本需求。当行为人面临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冲突时,法律是不能强人所难的。顺应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解读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价值蕴涵,并借鉴国外刑事法的相关规定,重构亲亲相隐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义务冲突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Ⅰ)——面对许霆案 被引量:10
9
作者 桑本谦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4,共8页
法学专家围绕许霆案阐发的学术见解并不强有力,这一事实反映出传统刑法学理论缺乏应对疑难案件的理论资源,而刑法的经济学理论可以获得对刑事疑难案件的指导权。就许霆案而言,真正可以作为对许霆减轻处罚的实质性理由是许霆作案方式的... 法学专家围绕许霆案阐发的学术见解并不强有力,这一事实反映出传统刑法学理论缺乏应对疑难案件的理论资源,而刑法的经济学理论可以获得对刑事疑难案件的指导权。就许霆案而言,真正可以作为对许霆减轻处罚的实质性理由是许霆作案方式的特殊性,而传统刑法学提供的理由如主观恶性不大、违法程度较轻、责任程度较轻以及期待可能性有所降低等,则只是公众直觉的精致化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霆案 刑法学理论 经济分析 金融机构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的亲属拒证权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本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刑事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亲亲相隐"制度规定。确立亲属拒证权制度,对于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充分保护公民人权,提高法律效... 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刑事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亲亲相隐"制度规定。确立亲属拒证权制度,对于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充分保护公民人权,提高法律效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拒证权 伦理道德 期待可能性 法社会学 效益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论:作为抗制死刑的论辩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童德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共5页
在司法中限制死刑的路径有两种,一是适用罪名限制,二是适用情节限制,它们在适用中存在充分论证的问题。以期待可能性论为核心进行责任评价,是有效抗制死刑的论辩方式,它主要考虑十种情景性因素。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死刑限制
下载PDF
我国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国章 《政法学刊》 2008年第2期9-13,共5页
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更新以寻求情、理、法的统一。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借鉴其"合理内核"对于我国当前的刑事司... 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更新以寻求情、理、法的统一。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借鉴其"合理内核"对于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义和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合理价值 刑法理论
原文传递
法官对社会伦理影响自由裁量权的情结与纠结——兼论期待可能性在刑事审判中的张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庸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4,共7页
当前法官对量刑幅度仅有10%的自由裁量权,而社会伦理则是影响该幅度调整的主要因素,它是民众对是非善恶所形成的共识的集中表达。法官作为社会主体,对社会伦理影响其自由裁量权具有一种本能情结;而法官所从事职业的专业属性又要求其必... 当前法官对量刑幅度仅有10%的自由裁量权,而社会伦理则是影响该幅度调整的主要因素,它是民众对是非善恶所形成的共识的集中表达。法官作为社会主体,对社会伦理影响其自由裁量权具有一种本能情结;而法官所从事职业的专业属性又要求其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以防裁判擅断,这导致法官纠结于社会伦理能否影响自由裁量权。但实际上情结与纠结本身并无实质冲突,两者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追求公正。社会伦理对个别公正的关注与期待可能性的宗旨具有相通之处,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对具体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伦理 自由裁量权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鹏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6,共3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在刑法立法和司法中得以承认和采纳。目前,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没有明确提出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在刑法典的具体规定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期待可能性思想。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其...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在刑法立法和司法中得以承认和采纳。目前,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没有明确提出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在刑法典的具体规定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期待可能性思想。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对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刑法应当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理论依据 判断标准
下载PDF
论袭警罪基本问题及与期待可能性的联系
15
作者 殷国尧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1期124-127,共4页
袭警罪出台后关于其主客观构成要件以及罪名性质等问题均存在争议。客观上袭警罪的暴力不仅包括对警察人身的直接暴力,还应包括对物和其他能够产生袭警影响的间接暴力且需在警察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实施。袭警罪作为抽象危险犯,行为应当具... 袭警罪出台后关于其主客观构成要件以及罪名性质等问题均存在争议。客观上袭警罪的暴力不仅包括对警察人身的直接暴力,还应包括对物和其他能够产生袭警影响的间接暴力且需在警察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实施。袭警罪作为抽象危险犯,行为应当具有妨碍公务可能的一般危险。行为人构成袭警罪主观上应具有妨害警察执行公务的目的而不包括只针对警察人身进行的袭击行为。此外,袭警罪与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关联性,特定情形下行为人可基于期待可能性不构成袭警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暴力 职务行为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一种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源于对个别正义实现的强调和关注。这种价值取向与罪刑法定原则所坚持的法律安定性优先的价值取向存在冲突,这种冲突是无法调适和折中的。因此,有必要摒弃期待可能性理论,以维护罪刑法定原...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一种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源于对个别正义实现的强调和关注。这种价值取向与罪刑法定原则所坚持的法律安定性优先的价值取向存在冲突,这种冲突是无法调适和折中的。因此,有必要摒弃期待可能性理论,以维护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 期待可能性 价值冲突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本土资源与本土化研究
17
作者 王良顺 李宇飞 《前沿》 2023年第4期57-65,共9页
发源于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凭借其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对日本刑法产生深远影响并取得长足发展。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刑法学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转型,伴随着德日刑法理论的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开始进入刑法学界的视野。期待可能... 发源于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凭借其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对日本刑法产生深远影响并取得长足发展。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刑法学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转型,伴随着德日刑法理论的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开始进入刑法学界的视野。期待可能性作为“舶来品”,在传统刑法的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并没有“栖身之所”,相对封闭的体系结构是引进期待可能性的最大障碍,因此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我国刑法想要借由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来丰富自身体系,必须还原该理论的本来面目,并注重本土资源的运用,推进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进现代法治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法治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期待可能性 本土资源 现代法治文明
原文传递
期待可能性论对预防刑罚观之实践问题的消解
18
作者 童德华 《交大法学》 2023年第6期96-110,共15页
期待可能性论与预防主义刑罚观是两个不同范畴、不同功能的刑法理论,二者出现了结合的态势。积极预防刑罚观导致刑法过度化问题,“立法要扩张,司法要谦抑”,需要运用责任论加以限制。责任理论也朝着机能化方向发展。期待可能性是现代责... 期待可能性论与预防主义刑罚观是两个不同范畴、不同功能的刑法理论,二者出现了结合的态势。积极预防刑罚观导致刑法过度化问题,“立法要扩张,司法要谦抑”,需要运用责任论加以限制。责任理论也朝着机能化方向发展。期待可能性是现代责任论的核心。机能责任论作为一种升级版的规范责任论,在其理论框架中,期待可能性概念的地位虽然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并没有被完全否定,而是作为决定行为人对法律态度的一个根据被提出来。期待可能性依然具有刑法合理评价的价值,积极的一般预防主义本身也不排斥期待可能性,相反,应借助期待可能性论纠正一般预防观在实践中扩大打击面的弊端。我国立法规定为运用期待可能性论宽恕犯罪人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但现行教科书将期待不可能性作为无罪过事件并不科学。只有在刑事责任范畴中确定期待可能性论,才可以有效维持期待可能性论的两种评价功能。对网信犯罪的处理,可以进一步验证该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机能责任论 预防主义刑法观 刑事责任范畴 网信犯罪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在中国刑法中的规范证成
19
作者 邓雨萌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4-50,共7页
源自德日刑法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已得到所属国刑法的规范确认,发挥着违法阻却事由的重要作用。我国刑法尽管未明文规定期待可能性,但司法实务已有相关案例显现。引入期待可能性对于完善我国刑法体系、拓宽我国责任阻却事由适用范围意义重... 源自德日刑法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已得到所属国刑法的规范确认,发挥着违法阻却事由的重要作用。我国刑法尽管未明文规定期待可能性,但司法实务已有相关案例显现。引入期待可能性对于完善我国刑法体系、拓宽我国责任阻却事由适用范围意义重大。期待可能性游离于传统犯罪四要件体系之外,因此将其置于阶层论中方显合适。通过刑法总则的规范确认以及明确实践中的具体适用情形,方能完成该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规范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犯罪构成体系 责任阻却事由 判断标准 紧急避险
下载PDF
审慎对待期待可能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诚 崔钟云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在极特殊之不合理的案件中对行为时的附随情形给予特别的考虑。所以在承认期待可能性概念的同时,要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本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判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指出,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在极特殊之不合理的案件中对行为时的附随情形给予特别的考虑。所以在承认期待可能性概念的同时,要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本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判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指出,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才可以达到阻却行为人的责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具体判断 审慎对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