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蛹虫草乙醇分级多糖生理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宏伟 朱蕴兰 +1 位作者 邵颖 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9,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乙醇分级虫草多糖的生理功能,以蛹虫草为材料通过液态深层发酵获得发酵液和菌丝体,用水浸提,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来获得蛹虫草胞内、胞外多糖,同时以果蝇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级虫草胞内、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乙醇分级虫草多糖的生理功能,以蛹虫草为材料通过液态深层发酵获得发酵液和菌丝体,用水浸提,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来获得蛹虫草胞内、胞外多糖,同时以果蝇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分级虫草胞内、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抗菌性等生理功能。结果表明,70%的醇沉多糖量最多,可使胞内、胞外多糖的得率分别为1.513 mg/mL、0.483 mg/mL;70%的醇沉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可使果蝇体内的SOD值达到1.261 U/mgprot,比对照组高13.13%,使MDA值达到0.019 nmol/mgprot,比对照组低67.2%;70%的醇沉胞内多糖抗菌性最好,可使黑曲霉的抑菌圈直径达13.4 mm、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1.3mm,分别是对照组直径的2.19和1.8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抗氧化性 抗菌性
下载PDF
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邹敏 卢俊瑞 +6 位作者 辛春伟 鲍秀荣 杨波 朱姗姗 刘倩 李迎辉 陶继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1206,共6页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吡唑啉酮、苯腙基团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并合成了2-取代苯腙基-3-(2-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3a~3f)和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4a~4f)两类、共计12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吡唑啉酮、苯腙基团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并合成了2-取代苯腙基-3-(2-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3a~3f)和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4a~4f)两类、共计12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未见报道,12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未见报道.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与水杨酰肼缩合制得3a~3f,3a~3f经分子内关环制得4a~4f,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证实.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化合物3b,3c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a~3f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4a~4f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接近或达到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8%以上,具有较强抑菌活性;与3a~3f相比,形成吡唑啉酮环后的化合物4a~4f的抗菌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代苯腙基-3-邻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 1-邻羟基苯甲酰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 合成 表征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邹敏 卢俊瑞 +6 位作者 辛春伟 卢博为 朱姗姗 刘倩 李佳潼 邱建波 鲍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0-1595,共6页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邻羟苯基和苯基吡唑为分子核心,构建了6种未见报道的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衍生物.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与苯乙酮缩合及Vilsmeier-Haack反应制得1-芳基-3-苯基-4-甲酰基...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邻羟苯基和苯基吡唑为分子核心,构建了6种未见报道的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衍生物.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与苯乙酮缩合及Vilsmeier-Haack反应制得1-芳基-3-苯基-4-甲酰基吡唑,再与水杨酰肼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验证.探讨了制备中间体(3a~3f)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位芳环上取代基对关环反应有显著影响,供电基有利于关环反应的进行,吸电基则恰恰相反.抗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的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70%以上,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化合物.构效分析结果表明,1位芳基中引入Cl和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NO2和CH3基团,则会降低其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芳基-3-苯基-吡唑-4-基)次甲基]-2-羟基苯甲酰肼 衍生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湛江硇洲岛全缘马尾藻共附生抗菌活性菌的筛选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颖 罗绮淇 +4 位作者 林秀源 赖果浓 黄媛 刘焕明 徐春厚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7,6,共6页
本文采用倾注平板法从湛江硇洲岛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分离共附生细菌,分别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指示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抗菌活性... 本文采用倾注平板法从湛江硇洲岛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分离共附生细菌,分别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指示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抗菌活性,并对分离到的抗菌活性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与多样性分析。共分离到36株细菌,经形态观察与生化试验去重,筛选到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11株。经过16S rRNA分析发现,11株抗菌活性细菌分属于细菌域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a)的5个科(Bacillaceae,Staphylococcaceae,Micrococcaceae,Microbacteriaceae,Dermabacteraceae)、5个属(Bacillus,Staphylococcu,Kocuria,Microbacterium,Brachybacterium),其中7株菌为Firmicutes门,占活性菌株的63.6%,并成为优势类群,同时发现4株潜在新种(菌株X21、X24、X31、X34)。研究表明,该岛全缘马尾藻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菌物质产生菌,并蕴藏着较多的微生物新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抗菌活性 16S RRNA 多样性分析
原文传递
1-(2-羟基苄基)-2-苯基肼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敏 卢俊瑞 +5 位作者 辛春伟 鲍秀荣 朱姗姗 刘倩 李佳潼 邱建波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类及肼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以"邻羟苯基"为分子核心、-CH2NHNH-为桥基,构建了一类1-(2-羟基苄基)-2-苯基肼类衍生物.芳香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制得取代苯肼,与水杨醛缩合、NaBH4还原,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类及肼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以"邻羟苯基"为分子核心、-CH2NHNH-为桥基,构建了一类1-(2-羟基苄基)-2-苯基肼类衍生物.芳香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制得取代苯肼,与水杨醛缩合、NaBH4还原,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的化合物,抑菌测试表明,在质量分数为0.01%时,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具有强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抑菌率高于8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构效分析表明,苯环上取代基类型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引入Br、Cl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NO2、CH3等强吸、供电基团,能显著降低其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羟基苄基)-2-苯基肼类衍生物 合成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微生物源抗菌肽研究概况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3,共5页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分子量小、高效、稳定、作用机制独特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以及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介绍了微生物来源,尤其是细菌源抗菌肽的结构特点、生物活性、作...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分子量小、高效、稳定、作用机制独特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以及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介绍了微生物来源,尤其是细菌源抗菌肽的结构特点、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活性 细菌 抗菌机理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崇薇 史天陆 +2 位作者 苏丹 邓明影 姜玲 《安徽医学》 2014年第8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了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某三甲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骨科2011年8月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 目的了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某三甲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骨科2011年8月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人均用药天数、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专项整治活动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较2011年7月前,骨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下降81.4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24.46%,人均使用抗菌药天数下降60.4%;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15.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61.57%。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取得阶段性成绩,但有些指标仍未达到要求,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使用
下载PDF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佳佳 李东文 +3 位作者 姚慧莹 谢小梅 苏明声 梁永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菌质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比较桦褐孔菌菌质的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粗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与桦褐孔菌菌核比较。通过连续倍比稀释的方法,...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菌质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比较桦褐孔菌菌质的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粗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与桦褐孔菌菌核比较。通过连续倍比稀释的方法,观察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和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25,0.0125,0.0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5,0.025,0.1,0.05g·mL^(-1)。桦褐孔菌菌质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125,0.006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25,0.0125,0.05 g·mL^(-1)。结论: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菌质 牛津杯法 连续倍比稀释法 抑菌与杀菌
下载PDF
乳源乳酸菌抗菌肽的活性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华鹤良 房东升 +3 位作者 郭睿 杨仁琴 倪翃 刘阳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6,共3页
本试验选择嗜热链球菌ST株和保加利亚乳杆菌IV-3株,对其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IV-3和ST所产生的抗菌肽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也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广的抑菌效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 本试验选择嗜热链球菌ST株和保加利亚乳杆菌IV-3株,对其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IV-3和ST所产生的抗菌肽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也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广的抑菌效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两株乳酸菌在液体发酵基中发酵时间22 h~24 h所产抗菌肽活性最强,菌株IV-3所产抗菌肽对指示菌抑制作用强于ST所产抗菌肽。两菌株所产抗菌肽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100℃处理20 min后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两菌株所产抗菌肽适合作为偏酸性及中性食品的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菌肽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放线菌MY—048菌株中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赵俊凌 古静燕 +1 位作者 侯大斌 阮期平 《化工时刊》 CAS 2006年第12期6-9,共4页
从四川绵阳地区的药用植物根际分离筛选到一株放线菌MY—048菌株,其发酵液对几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明显。对发酵液进行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MY—048的发酵液在中性及酸碱条件下都稳定,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抑... 从四川绵阳地区的药用植物根际分离筛选到一株放线菌MY—048菌株,其发酵液对几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明显。对发酵液进行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MY—048的发酵液在中性及酸碱条件下都稳定,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抑菌活性丧失:发酵液能经受75℃水浴60 min仍保持原来的抗菌活性,温度升高到100℃时活性丧失;对MY—048的生长与活性物质产量进行比较,发现在培养的144 h时活性物质的产量及菌体生长量均达到最高峰;通过硅胶柱层析,制备型薄层色谱,得到一个有活性的化合物,高压液相(HLPC)检测纯度为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发酵 抑菌活性 分离
下载PDF
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2
11
作者 盖晓红 刘素香 +2 位作者 任涛 刘毅 田成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919-4927,共9页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萜类、甾体、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消炎、抗肿瘤、调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显著的降糖活性使黄连较早就用于糖尿病的...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萜类、甾体、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消炎、抗肿瘤、调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显著的降糖活性使黄连较早就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黄连的化学成分、降糖作用及其他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异喹啉类生物碱 糖尿病 降血糖 抗菌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2
12
作者 杨冬芝 刘晓非 +3 位作者 李治 徐怀玉 管云林 姚康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8-602,共5页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 ,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脱乙酰化度、分子量、及环境 p H值等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 .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随着浓度和脱乙酰化度的提高 ,抗菌活性增强 ;随分子量的增加 ,...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 ,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脱乙酰化度、分子量、及环境 p H值等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 .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随着浓度和脱乙酰化度的提高 ,抗菌活性增强 ;随分子量的增加 ,抗菌活性出现先增强而后略有减弱的趋势 ,转折点在 9.16× 10 4 前后 ;在 p H为 6.5左右 ,抗菌活性最优 .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壳聚糖齐聚物 ( Mw=80 0 0 )与大肠杆菌作用的观察 ,发现具有抗菌性的壳聚糖齐聚物进入到了细菌细胞的内部 .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子量为 2 7.4× 10 4 的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发现壳聚糖使菌体凹陷变形 ,并伴有自溶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抗菌活性 大肠杆菌 仿生抗菌纤维
下载PDF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0
13
作者 王庆华 杜婷婷 +3 位作者 张智慧 季鸣 胡海宇 陈晓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3-2280,共8页
近年来,随着绿原酸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绿原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抗菌、抗病毒、... 近年来,随着绿原酸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绿原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以及治疗代谢类疾病等几个方面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绿原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作用靶点的确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抗菌活性 抗病毒活性 抗肿瘤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代谢调节活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 被引量:77
14
作者 毕思玮 刘树祥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g(10mmol)KOH溶于热的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水杨醛 席夫碱 抗菌活性 铜配合物
下载PDF
氨氮对凡纳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4
15
作者 姜令绪 潘鲁青 肖国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7-541,共5页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对其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氨氮质量浓度梯度设置为0.05(对照)、0.5、1.0、1.5、2.0、2.5 mg/L,各氨氮梯度用4g/L的氯化铵溶液来调节。将暂养在自然海水(对照)中的凡纳对虾分别放...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对其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氨氮质量浓度梯度设置为0.05(对照)、0.5、1.0、1.5、2.0、2.5 mg/L,各氨氮梯度用4g/L的氯化铵溶液来调节。将暂养在自然海水(对照)中的凡纳对虾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对虾体长为(8.5±0.5)cm。结果表明,氨氮对凡纳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力、溶菌和抗菌活力的影响显著(F>F0.05),且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血细胞数量和溶菌、抗菌活力降低,酚氧化酶活力升高;在0-24 h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对照组除外)对虾血细胞数量和溶菌、抗菌活力呈下降趋势,酚氧化酶活力呈上升趋势,24 h后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实验说明,随着氨氮水平升高,凡纳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对病原菌的易感性提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环境氨氮变化幅度不应超过0.5 mg/L,或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氨氮水平(>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凡纳对虾 血细胞数量 酚氧化酶活力 溶菌活力 抗菌活力
下载PDF
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16
作者 刘巧 毕启瑞 谭宁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261,共10页
动物药地龙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多肽类为地龙主要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脑卒中、抗菌、抗纤维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1983年至今发现的48种地龙蛋白多肽类... 动物药地龙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多肽类为地龙主要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脑卒中、抗菌、抗纤维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1983年至今发现的48种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名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等电点及其活性等进行总结,同时对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地综述,以期为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中药 蛋白 多肽 抗凝血 抗脑卒中 抗菌 抗纤维化
原文传递
Review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 被引量:96
17
作者 Amna Sirelkhatim Shahrom Mahmud +5 位作者 Azman Seeni Noor Haida Mohamad Kaus Ling Chuo Ann Siti Khadijah Mohd Bakhori Habsah Hasan Dasmawati Mohamad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5年第3期219-242,共24页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organisms exist in the range from hundreds of nanometers to tens of micrometers. Zn O-NPs exhibit attractiv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due to 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s the reduced particle size leading to enhanced particle surface reactivity. Zn O is a bio-safe material that possesses photo-oxidizing and photocatalysis impacts o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pecies. This review covered Zn O-NP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cluding testing methods, impact of UV illumination, Zn O particle properties(size, concentration, morphology, and defects), particle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Particular emphasize was given to bactericidal and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s with focus 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including hydrogen peroxide(H2O2), OH-(hydroxyl radicals), and O2-2(peroxide). ROS has been a major factor for several mechanisms including cell wall damage due to Zn O-localized interaction, enhanc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ternalization of NPs due to loss of proton motive force and uptake of toxic dissolved zinc ions.These have led to mitochondria weakness, intracellular outflow, and release in gene ex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 which caused eventual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cell death. In some cases,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surface defects on Zn O abrasive surface texture. One 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Zn O antibacterial bioactivity was discussed in food packaging industry where Zn O-NPs are used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toward foodborne diseases. Proper incorporation of Zn O-NPs into packaging materials can cause interaction with foodborne pathogens, thereby releasing NPs onto food surface where they come in contact with bad bacteria and cause the bacterial death and/or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l activity Zn O-NPs Toxicity mechanis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Zinc ions release Food antimicrobial
下载PDF
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87
18
作者 孙峋 汪靖超 +2 位作者 李洪涛 杜桂彩 郭道森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活性;迷迭香酸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渗漏而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复制,从而发挥了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抗菌活性 抗菌机理
下载PDF
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76
19
作者 田兵 华跃进 +1 位作者 马小琼 王关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芦荟苷对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 :芦荟的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芦荟苷 (1g·L- 1)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抑菌直径大于 (7.1± 0 .15)mm]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性高于革兰氏阴性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较弱。芦荟苷能够改变细胞的形态 ,破坏细胞结构。结论 :蒽醌化合物是芦荟中的抗菌成分 ,芦荟苷是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抗菌作用 蒽醌化合物 芦荟苷 芦荟大黄素
下载PDF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 被引量:80
20
作者 宁正祥 谭龙飞 +3 位作者 张德聪 付航 王毅军 高建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全略微分重叠法计算了丁烯二酸及其酯类的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丁烯二酸及其酯类抗菌活性依分子疏水性能增强而提高,依分子内基团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减小,随分... 采用全略微分重叠法计算了丁烯二酸及其酯类的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丁烯二酸及其酯类抗菌活性依分子疏水性能增强而提高,依分子内基团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减小,随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的降低,抗菌生物活性极显著上升(ρ<0.01),抗代谢性能显著增加(ρ<0.02)。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该类化合物的抗菌功能域,其活性中心在β-碳和羰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二酸酯 抗菌活性 疏水性 羰基 食品抗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