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考与界定:“反乌托邦”“恶托邦”小说名实之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一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3,共9页
"乌托邦"小说以及与其关联极深的"恶托邦""反乌托邦"小说等,并非不言自明的术语。学界对dystopia、anti-utopia等语的理解、界定各异,而其汉语译名"恶托邦""反乌托邦"等则往往相互... "乌托邦"小说以及与其关联极深的"恶托邦""反乌托邦"小说等,并非不言自明的术语。学界对dystopia、anti-utopia等语的理解、界定各异,而其汉语译名"恶托邦""反乌托邦"等则往往相互混同。细辨之,"恶托邦"对应于dystopia,"反乌托邦"则对应于anti-utopia,"恶托邦"为"反乌托邦"的上级概念。"反乌托邦"小说是以"乌托邦"为潜文本,将对其之"反"作为立足点的一种叙事文学,即"反乌托邦"以"乌托邦"作为其隐而含之的前提,通过推演、戏拟,描绘乌托邦构想进入实践之后可能造就的黑暗世界,并通过对此种世界的渲染,表现了对"乌托邦"的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恶托邦” “反乌托邦” 概念辨析
下载PDF
反面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江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13,共4页
反乌托邦思想的出现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性的阴暗面的反应,也是社会理想破灭后的理论后果,同时反乌托邦思想也是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反思,它与后现代哲学思潮相呼应。
关键词 反乌托邦 现代性 本体论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东方乌托邦与后现代浪漫——生态文化讲习录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枢元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2期19-26,共8页
一部乌托邦的历史,就是人类自我设计的历史;“反乌托邦”思潮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现代社会反思意识的觉醒,证实了人类引以为傲的自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的失败。因而,桃花源型的东方乌托邦,作为前现代生态文化的遗存,恰恰呼应了后现代的... 一部乌托邦的历史,就是人类自我设计的历史;“反乌托邦”思潮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现代社会反思意识的觉醒,证实了人类引以为傲的自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的失败。因而,桃花源型的东方乌托邦,作为前现代生态文化的遗存,恰恰呼应了后现代的浪漫精神,正可以作为反思现代社会、构建后现代生态社会的一个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反乌托邦 生态乌托邦 桃花源 后现代浪漫
下载PDF
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增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7,共6页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一个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经验主义 幻想 反鸟托邦 王小波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社会隐喻图景在影像表述中的融合呈现——以奉俊昊电影《寄生虫》和《雪国列车》为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雷岩 张晓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9-63,共5页
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因延世大学社会系的学习背景,奉俊昊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贴近现实生活、挖掘社会本身固有的戏剧性来折射现实。《雪国列车》和《寄生虫》两部... 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因延世大学社会系的学习背景,奉俊昊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贴近现实生活、挖掘社会本身固有的戏剧性来折射现实。《雪国列车》和《寄生虫》两部电影作为奉俊昊的最具代表性、独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从不同维度探触最深度的社会隐痛、反映最残酷的社会生活、描绘最底层的生存困境。《雪国列车》以反乌托邦的方式、《寄生虫》以更直白赤裸的方式渗透出对人性的拷问与现实的考量,使奉俊昊成为社会阶级固化的“吹哨人”。由此,奉俊昊被誉为“真正具有社会关怀”的电影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俊昊 《寄生虫》 《雪国列车》 社会关怀 阶级固化 反乌托邦 反模式化 人物塑造
下载PDF
乌托邦抑或反乌托邦?——论维·佩列文小说《S.N.U.F.F》的文体之争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1期47-53,共7页
俄罗斯当代作家维·佩列文在近作《S.N.U.F.F》中描绘了一幅既真实又虚幻,既美好又可怖的未来世界图景。他在这部作品中大胆突破传统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小说惯有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从而有效地吸纳了两种体裁的优... 俄罗斯当代作家维·佩列文在近作《S.N.U.F.F》中描绘了一幅既真实又虚幻,既美好又可怖的未来世界图景。他在这部作品中大胆突破传统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小说惯有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从而有效地吸纳了两种体裁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将读者的注意力聚焦于现实及其背后的种种悖论与荒诞,使得作品充盈着虚与实、善与恶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佩列文《S.N.U F.F》乌托邦反乌托邦
原文传递
重访乌托邦:写作传统的迁变与绵延
7
作者 曲宁 《探索与批评》 2023年第1期37-56,共20页
乌托邦写作源自托马斯·莫尔,通过文体溯源可以总结出乌托邦写作的特征:它基于对现存社会秩序弊病的领会,展开针对性的想象,用陌生化的手法建构迥异于现实的理想社会,并模拟航海小说的框架将其置于不可企及的孤岛,从而形成对作者想... 乌托邦写作源自托马斯·莫尔,通过文体溯源可以总结出乌托邦写作的特征:它基于对现存社会秩序弊病的领会,展开针对性的想象,用陌生化的手法建构迥异于现实的理想社会,并模拟航海小说的框架将其置于不可企及的孤岛,从而形成对作者想象本身的自嘲。这一文体形式在后学的继承推演中渐趋僵化,原初的反讽因素遭到搁置,写作蜕变为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规划蓝图,衍生出众多代价惨重的乌托邦实践。出于对理性主义产物可能带来偏误的敏锐感知,反乌托邦文学应运而生,重续反讽传统,指出任何理想秩序由于盲目自信而自我闭合,就将走向乌托邦的反面。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文本相互对话、相互启发、相互驳斥,保证了这一写作传统的反思精神不会轻易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反乌托邦 写作传统 反讽
下载PDF
论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 被引量:2
8
作者 潘颂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50,共14页
马来西亚建国后对华人文化的区别对待,使大马华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进而直接催生了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一方面,对文化中国的美好想象形塑了文化乌托邦,但是融入过程中的失落感和文化归属的焦虑感迫使作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 马来西亚建国后对华人文化的区别对待,使大马华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进而直接催生了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一方面,对文化中国的美好想象形塑了文化乌托邦,但是融入过程中的失落感和文化归属的焦虑感迫使作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原乡在想象中被"误读",打上了华人家族垦殖史的深深烙印而成为作家们的"乡土乌托邦"。原乡"误读"和反乌托邦书写的纠缠,不但展现出马华作家们新时代的思考面向和轨迹,而且表达了他们对故土、家园在工业化社会的强势侵袭下不断变异而感到的无尽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反乌托邦 原乡“误读”
原文传递
《别让我走》中的反乌托邦设定——克隆人的傀儡命运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曰文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笔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归属历来都是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对象。石黑一雄在2005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式长篇小说《别让我走》中塑造的逆来顺受、丝毫没有斗争意识的克隆人形象引发了众多评论家的思考与质疑。站在葛... 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笔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归属历来都是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对象。石黑一雄在2005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式长篇小说《别让我走》中塑造的逆来顺受、丝毫没有斗争意识的克隆人形象引发了众多评论家的思考与质疑。站在葛兰西的霸权理论的视角下,对克隆人被人类操控的傀儡人生进行原因探究:作为统治阶级的人类通过对克隆人地理上的强制隔离、基因上的强力介入、文化上掺杂着欺骗的渗透教育,塑造并影响了被统治者——克隆人的思想,使其像人类手中的傀儡一样,处于麻痹与服从的状态,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一己私利奉献出自己健康的器官和年轻的生命。石黑一雄通过对由发达科技和扭曲人性相互作用所创造出的这一反乌托邦社会的描绘,引发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一定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让我走》 反乌托邦 安东尼奥·葛兰西 霸权问题
下载PDF
奥尔德斯·赫胥黎西方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修申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296-299,共4页
西方学术界对赫胥黎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赫胥黎的研究是以书评形式出现的,这一阶段学术界对赫胥黎思想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第二阶段对赫胥黎的作品和思想评价比较低,认为赫胥黎信仰神秘主义是其思想颓废的表现;第三阶段... 西方学术界对赫胥黎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赫胥黎的研究是以书评形式出现的,这一阶段学术界对赫胥黎思想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第二阶段对赫胥黎的作品和思想评价比较低,认为赫胥黎信仰神秘主义是其思想颓废的表现;第三阶段是重新和全面深入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 反乌托邦 神秘主义
下载PDF
女性主义与乌托邦传统的联系
11
作者 王小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5-57,共3页
乌托邦是由对现实社会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假定性的产物,它的内在核心和基本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有共同之处。两者都表现出对于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极大关注,期待可以超越现实的终极途径。研究女性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趋势... 乌托邦是由对现实社会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假定性的产物,它的内在核心和基本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有共同之处。两者都表现出对于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极大关注,期待可以超越现实的终极途径。研究女性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女性主义 人文主义 反乌托邦
下载PDF
中西乌托邦文学流变研究
12
作者 李红梅 李赫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75-79,共5页
作为人类对未来和理想社会的一种想象、寄托与表达,乌托邦和文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乌托邦创作便在东西方文学宝库中层出不穷,源远流长。中西方乌托邦文学的发展路径和文化品格不尽相同,但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 作为人类对未来和理想社会的一种想象、寄托与表达,乌托邦和文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乌托邦创作便在东西方文学宝库中层出不穷,源远流长。中西方乌托邦文学的发展路径和文化品格不尽相同,但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源于对人类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的不懈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反乌托邦 流变 文化品格
下载PDF
《邀请斩首》:一部极权制度下的荒诞剧
13
作者 储诚意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5-88,共4页
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邀请斩首》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作者通过假定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展示了扭曲的人性,揭示了反乌托邦的主题,并指出:在荒诞的20世纪,传统价值观——爱情、友谊和亲情已被抛弃和颠覆。
关键词 纳博科夫 《邀请斩首》 反乌托邦 荒诞
下载PDF
反乌托邦思想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杨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4,共6页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俄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其诞生之日起,它所天然具有的对霸权话语的颠覆性,使它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对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国家乌托邦主义自然地产生了对抗,这不仅是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俄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其诞生之日起,它所天然具有的对霸权话语的颠覆性,使它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对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国家乌托邦主义自然地产生了对抗,这不仅是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更是苏联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乌托邦思想与传统文化具有既超越又紧密相连的关系: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不同的是,后现代文学的反乌托邦思想具有注重文体意识和高度哲理化的特点,但这种新的创作风格依然改变不了身为俄罗斯作家所特有的对民族历史、对俄罗斯人命运的探索与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性 文体意识 高度哲理化
原文传递
民主、科学、人性的陷阱:《格列佛游记》中的反乌托邦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启波 徐静敏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2-67,共6页
西方文学史中乌托邦文学源远流长,而反乌托邦文学何时兴起则不是很明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不仅有乌托邦的奇幻历险,更是有反乌托邦的叙事。小说第一卷小人国明显是一个"恶托邦"社会,讽刺了当时英国的党争和资本主义... 西方文学史中乌托邦文学源远流长,而反乌托邦文学何时兴起则不是很明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不仅有乌托邦的奇幻历险,更是有反乌托邦的叙事。小说第一卷小人国明显是一个"恶托邦"社会,讽刺了当时英国的党争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第三卷"飞岛国漫游记"则对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殖民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理性和科学的反乌托邦社会进行了反思。小说第二卷和第四卷表面上体现了乌托邦的追求,但其中却暗含着诸多人性的陷阱。小说中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是相辅相成的,包含着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体现了斯威夫特对欧洲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类社会存在状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民主 科学 人性 反乌托邦
下载PDF
一部反乌托邦寓言——《莫罗博士岛》中的认知危机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凯平 周佩珩 《湘南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7-80,共4页
《莫罗博士岛》是威尔斯科幻小说中一部重要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通过戏仿手法颠覆了乌托邦想象,消解了宗教与科学理性的权威,证明宗教与科学理性所构想的乌托邦都不能解除人类的苦难、实现人类解放,反而因此陷入极权压迫乃至相互仇杀... 《莫罗博士岛》是威尔斯科幻小说中一部重要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通过戏仿手法颠覆了乌托邦想象,消解了宗教与科学理性的权威,证明宗教与科学理性所构想的乌托邦都不能解除人类的苦难、实现人类解放,反而因此陷入极权压迫乃至相互仇杀。通过阐释作者对理想未来的批判,认为小说深刻反映了维多利亚晚期因信仰危机而普遍存在的认知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 戏仿 认知危机
下载PDF
无所不在的“审讯”——《审讯桌》的反乌托邦特征解析
17
作者 王千千 谢周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3,共6页
马卡宁的《审讯桌》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特征的小说,作家通过对"桌子"这一审讯道具的各种象征性拓展,通过对历史、现实与幻想相互叠加的反乌托邦立体艺术世界的构建,为我们揭示了个体始终置身于无所不在的集体"审讯"... 马卡宁的《审讯桌》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特征的小说,作家通过对"桌子"这一审讯道具的各种象征性拓展,通过对历史、现实与幻想相互叠加的反乌托邦立体艺术世界的构建,为我们揭示了个体始终置身于无所不在的集体"审讯"之中的悲剧性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桌 反乌托邦 集体 个体
原文传递
人与地球的童话:从《2001太空漫游》到《流浪地球》
18
作者 焦素娥 赵阳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9-103,共5页
科幻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新奇大胆的创意、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以及人类对未来或未知的孜孜探索精神,创造出崭新的电影空间,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美国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是两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科幻作品... 科幻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新奇大胆的创意、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以及人类对未来或未知的孜孜探索精神,创造出崭新的电影空间,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美国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是两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科幻作品,通过对这两部代表性的科幻电影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科幻电影和美国科幻电影在立意和价值取向的一些异同。深入思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既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创作特点,又可以找到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太空漫游》 《流浪地球》 反乌托邦 太空歌剧
下载PDF
王小波的未来想象
19
作者 刘肖琴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72-76,106,共6页
王小波构建了一个灰色与诗意同在,智性与古板群像共存的未来世界。充斥于这个世界的,是犹如鲁迅笔下的"铁屋子"一般的禁锢人身自由甚至禁锢思想的囚牢,从写作公司到形同监狱的"黑铁公寓",极权的管制越来越紧,智慧... 王小波构建了一个灰色与诗意同在,智性与古板群像共存的未来世界。充斥于这个世界的,是犹如鲁迅笔下的"铁屋子"一般的禁锢人身自由甚至禁锢思想的囚牢,从写作公司到形同监狱的"黑铁公寓",极权的管制越来越紧,智慧的独立意志与想象的自由空间几乎被挤压到无立足之地。在中国主流的"现实主义"写作与"感时忧国"的文学传统中,他这一系列充满着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不强调文章道德教化责任的未来写作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白银时代 黑铁时代 反乌托邦 未来
下载PDF
反乌托邦与女性主体性的消解——里奇“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视角下的《一个人的战争》和《说吧,房间》
20
作者 王潇 许庆红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9-86,共8页
通过运用美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理念,对中国当代作家林白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及其姐妹篇《说吧,房间》两部长篇小说进行分析,发现小说中无论是女主人公... 通过运用美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理念,对中国当代作家林白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及其姐妹篇《说吧,房间》两部长篇小说进行分析,发现小说中无论是女主人公女伴的离去、离世,还是女主人公与女儿的被迫分离,林白所呈现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都走向断裂。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女性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进入男性建构的“共同体”,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最终被消解,反映出林白对里奇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概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林白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写作意识及其女同性恋书写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 反乌托邦 主体性 《一个人的战争》 《说吧 房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