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HIV/AIDS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爱民 谭行华 +6 位作者 岑玉文 倪仁芳 陈铿 陈明 王淑梅 谢敏 贾卫东 《河北中医》 2007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IV/AIDS患者63例,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2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西药组21例,单用HA...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IV/AIDS患者63例,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2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西药组21例,单用HAART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及卡洛夫斯基积分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及中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CD4细胞计数、卡洛夫斯基积分治疗后好转,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载量较前上升。治疗后3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较单纯中药或单纯HAART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IV-RNA载量,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辨证施治
下载PDF
上海地区224例新发现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首次CD_4淋巴细胞、病毒载量检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子辰 王奕峰 +3 位作者 薛以乐 吴立梦 潘启超 宫菊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679-681,共3页
目的了解主动检测在发现艾滋病(HIV)抗体阳性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CD4和病毒载量。结果有25.89%CD4淋巴细胞低于200个/mm3,有24.11%病毒载量高于50000copies/ml。结论加强宣传,使有高危行为者尽早主动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延长发病期。
关键词 病毒载量 CD4淋巴细胞 艾滋病毒抗体阳性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陕西省汉中市89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3年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安银翠 丁全明 +3 位作者 蒙晓霞 杜玉梅 李千玲 陈洋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11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了解汉中市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治疗3年效果,为科学评价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2005年6-11月首次在汉中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 目的了解汉中市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治疗3年效果,为科学评价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2005年6-11月首次在汉中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在基线、治疗后6、12、24、36个月均有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的8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 17.0软件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对象89例,其中男性74例(83.1%),女性15例(16.9%),男女性别比为4.9:1;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为(37.5±12.4)岁;已婚或同居39例(43.8%),未婚31例(34.8%),离异或丧偶19例(21.3%);传播途径中异性传播66例(74.2%),输血感染1例(1.1%),同性传播22例(24.7%)。入组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均数为(205.5±113.5)个/μl,治疗6、12、24、36个月后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分别为(359.1±184.4)、(375.7±182.7)、(447.5±217.2)、(464.0±212.9)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80,P<0.01)。治疗6、12、24、3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分别平均上升了(153.6±70.9)、(170.2±69.2)、(242±103.7)、(258.5±99.4)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升,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是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的主要因素(F=38.000,P<0.01,F=2.993,P<0.05)。结论陕西省汉中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上升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效果
原文传递
广西崇左市4个边境市县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耐药情况及基因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包丽娟 陈宁 +6 位作者 农爱丹 区艳芸 邬振先 韦光武 刘德平 杨垚 梁冰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12-516,545,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市4个边境市县(大新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因型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艾滋病治疗人群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市4个边境市县(大新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因型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艾滋病治疗人群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9月371例来自崇左市4个边境市县年龄≥18岁的HIV感染者,收集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信息和pol区基因序列进行基因亚型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获得371例患者的HIV pol区序列,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有62例,总体耐药率16.7%,耐药患者基因亚型以CRF01AE为主,占72.6%,其次是CRF08BC,占22.6%;耐药类型以非核苷类药物为主,占75.8%,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N为主,主要对EFV和NVP产生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来源于龙州县(OR=3.392,95%CI:1.09310.525)、基因亚型为08BC(OR=9.431,95%CI:3.29626.985),更换过治疗方案(OR=2.662,95%CI:1.2415.708)与检出基因型耐药密切相关。基因距离分析显示CRF01AE>CRF08BC>CRF07BC;不同亚型中,耐药组基因距离均大于非耐药组。结论广西边境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率较高,且高度耐药占比较高,需加强合理用药、HIV耐药检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抗病毒治疗 耐药 广西崇左
原文传递
感染HIV-1儿童经抗病毒治疗后乳酸浓度检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英 孙玉 +5 位作者 张洪海 计云霞 乔录新 丁渭 张玉林 陈德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感染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儿童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浆乳酸浓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例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IV-1儿童与30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血浆乳酸浓度,结合儿童的基本信息、治疗方案及... 目的研究中国感染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儿童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浆乳酸浓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1例抗病毒治疗的感染HIV-1儿童与30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血浆乳酸浓度,结合儿童的基本信息、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感染HIV-1患儿血浆乳酸浓度(2.32±0.6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1.60±0.88)mmol/L(P<0.01);d4T治疗组和AZT治疗组间血浆乳酸浓度、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病毒载量、性别、年龄以及HIV-1传播途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乳酸浓度可反映感染HIV-1儿童经抗病毒治疗后的线粒体毒性,有望成为线粒体毒性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儿童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乳酸 线粒体毒性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化计量指标的变迁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林慧 余飞 +3 位作者 黄承乐 农世泽 班副植 陆义明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机体内代谢功能生化计量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HAART治疗的AIDS患者300例,分别监测治疗3年来患者机体在血脂代谢、胆汁代谢、肝功能、血糖代谢...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机体内代谢功能生化计量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门诊进行HAART治疗的AIDS患者300例,分别监测治疗3年来患者机体在血脂代谢、胆汁代谢、肝功能、血糖代谢、肾功能、乳酸代谢等代谢方面的生化计量指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300例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治疗后,3年以来患者在上述代谢功能的生化计量指标上的表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血脂代谢异常、胆汁代谢异常、肝功能异常。其中,以甘油三酯(TG)增高为主,增高5倍,其次为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固醇(TC),增高2倍。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下降2倍。其他的代谢检测项目中,乳酸(LAC)增高4倍,淀粉酶和血糖则分别增加2倍和1倍。肝功能的生化计量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以总胆汁酸(TBA)增高尤为显著,增高10倍。其次为总胆红素(BIL-T),增高4倍,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则增高2倍。以上代谢指标的变化经统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机体内受病毒和治疗药物的共同毒性影响下,出现了代谢综合征,导致机体在血脂、肝功能、血糖、乳酸等代谢功能方面的生化计量指标发生了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患者在HAART治疗前后在常规生化计量指标基础上扩大其他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代谢综合征及引起心血管病变的危险生化计量指标,为干预性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逆转录治疗 免疫缺陷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艾滋病HAART治疗生化计量指标异常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飞 梁林慧 +3 位作者 黄承乐 农世泽 班副植 陆义明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HAART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HIV患者300例,在HAART治疗前及过程中连续监测,每年分别对各组艾滋病患者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代谢、胰腺功能、血糖、乳酸等生化计量指标异常率的变化进行... 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HAART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HIV患者300例,在HAART治疗前及过程中连续监测,每年分别对各组艾滋病患者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代谢、胰腺功能、血糖、乳酸等生化计量指标异常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艾滋病患者未治疗组中各生化指标已有患者存在异常,其中以ATL、AST、TBA、GGT异常为主,异常率分别为9.0%、9.9%、10.3%、9.3%;GLU异常率为最低1.7%。与未治疗组进行对比,经HAART治疗1年后,TBA、GGT、TG、TC、LAC、GLU等异常率已出现增高(P<0.05),ALT、AST、UREA等治疗后第二年则开始出现增高(P<0.05),Cr在治疗至第3年才出现增高(P<0.05),AMS治疗前后异常率无显著增高。结论 HIV患者在HAART及病毒的共同影响下,较大比例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扩大监测各项生化计量指标异常率的监测,对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以便更早的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代谢综合征 异常率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夏瑾瑜 洪仲思 +2 位作者 周耀勇 陈惠丽 黄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084-1086,1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艾滋病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提示处理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艾滋病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提示处理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治疗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组病人ALT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