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X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邵新华 刘树业 +3 位作者 邵媛媛 武珊珊 吴莲英 张行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X抗体(HBxAb)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xAg和HBxAb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大肠埃希菌合成重组HBxAg,用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HBxAb分别包被反应板以酶联...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X抗体(HBxAb)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xAg和HBxAb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大肠埃希菌合成重组HBxAg,用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HBxAb分别包被反应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171例乙型肝炎、70例肝硬化和38例肝癌)血清中HBxAg和HBxAb。结果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HBxAg和HBxAb阳性率分别为8.8%、18.6%、7.9%和10.5%、47.1%、34.2%,HBxAg在肝硬化患者中检出率较高(P<0.025);与乙型肝炎组比较,HBxAb阳性率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均有显著增高(P<0.005)。结论HBxAg在肝硬化患者检出率较高,而HBxAb则在乙型肝炎后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率较高,提示HBxAg和HBxAb可能参与肝组织的免疫病理性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抗原 x抗体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医院就诊人群HBsAg与抗HBs双阳性HB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与分子病毒学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傅晓春 陈静 +6 位作者 叶爱珠 陈惠娟 荀振 曾勇彬 刘灿 林锦骠 欧启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Ag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病毒学特征。方法分析52 070例医院就诊人群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以HBs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为实验组,HBsAg阳性、抗HBs阴性患者为对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Ag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病毒学特征。方法分析52 070例医院就诊人群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以HBs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为实验组,HBsAg阳性、抗HBs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半巢氏PCR扩增2组患者HBV S蛋白编码区并测序,比较2组间在不同基因区、基因型及临床诊断时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医院检测人群HBsAg阳性率为20.40%(10 621/52 070),其中HBsAg、抗HBs双阳性率为2.48%(263/10 621)。HBsAg、抗HBs双阳性在0~9岁和≥80岁人群流行率较高,而HBsAg阳性、抗HBs阴性则相反。实验组S蛋白氨基酸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vs 0.81%,P<0.01),差异主要存在于主要亲水区(MHR)(1.68%vs 0.57%,P<0.01)。实验组中除肝癌(HCC)患者外(1.97%vs 2.21%,P>0.05),乙肝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肝硬化(LC)患者的S蛋白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疾病患者(分别为1.47%vs 0.65%,1.28%vs0.84%,2.21%vs 0.44%,P均<0.05)。结论 HBsAg、抗HBs双阳性以0~9岁和≥80岁HBsAg阳性人群更多见。HBV感染者血清HBsAg和抗HBs共存可能与S蛋白(主要为MHR)的突变造成的免疫逃逸有关。HBsAg、抗HBs双阳性和HBsAg阳性、抗HBs阴性患者之间S蛋白的突变率差异与患者肝脏疾病所处的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 突变 S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