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谭燚 陆付耳 +2 位作者 徐丽君 冷三华 王开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3期44-45,49,F0006,F000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前后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清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等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前后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清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给予黄连解毒汤治疗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其血清FB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FINS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作用,改善其慢性炎性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糖尿病大鼠 IL-10 IL-4 细胞因子 胰岛素抵抗 2型 《外台秘要》 慢性炎症反应
下载PDF
抗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 被引量:54
2
作者 徐说 林文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99-1108,共10页
细胞因子假说是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方向.细胞因子分为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着... 细胞因子假说是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方向.细胞因子分为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抗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关系.抗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0、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4、白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脂联素等,在抑郁症中表达下降;补充外源抗炎性细胞因子则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抗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拮抗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与MAPK信号通路、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相互作用而参与到抑郁症中.抗抑郁药能使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升,这可能是药物起效的机制之一.抗炎策略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细胞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作用 抗抑郁药
下载PDF
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益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08-2610,共3页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4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4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 d、10 d的血清者抗炎因子(IL-2、IL-4、IL-10)、促炎因子(IL-6、TNF-α、IFN-γ)、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RBC-C3bR、RBC-ICR)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3 d与10 d时的血清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至治疗后3、10 d均呈现持续改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对于患儿的炎性及免疫状态的改善作用均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炎琥宁 抗炎因子 促炎因子 免疫 影响
下载PDF
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梁如 殷佳 +3 位作者 潘晔 周好波 高树明 于春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致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比较体质量变化,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致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比较体质量变化,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10的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穿越横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TNF-α、IL-4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分层不清,排列紊乱,尼氏体浅染或消失。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给药组大鼠糖水消耗量、穿越横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增加;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TNF-α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升高;海马神经元分层较明显,尼氏体浅染。结论交泰丸可明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及海马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抑郁症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 致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32
5
作者 尚颖 赵立元 陆景坤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不同途径,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阶段起到了不同作用。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IL-1β、TNF-α、IL-8、TGF-β、IL-10、IL-18和T淋巴细... 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不同途径,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阶段起到了不同作用。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IL-1β、TNF-α、IL-8、TGF-β、IL-10、IL-18和T淋巴细胞在胃癌组织或血液中的表达及功能,并将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作为胃癌的治疗靶点也做了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胃癌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慢性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明珠 党双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21-2126,共6页
肝脏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众多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构成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共同作用于组织细胞,导致肝脏病变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在部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进... 肝脏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众多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构成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共同作用于组织细胞,导致肝脏病变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在部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不少新发现.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细胞因子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共识与进展,并试图提出未来研究议题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致炎因子 抗炎因子 慢性肝脏疾病
下载PDF
电针、手针“足三里”对慢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文迅 黄怡然 +1 位作者 雷林丹 李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类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效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类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效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单穴组、电针双穴组和手针单穴组,每组12只。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制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针刺各组于造模第11天起取"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周治疗2次,共4周。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2、IL-4及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4及IL-10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01,P<0.05),抗炎类因子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IL-4、IL-10水平在炎性反应升高后向正常方向回落(P<0.001,P<0.05)。电针单穴组、电针双穴组和手针单穴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针刺方法即电针单穴、电针双穴和手针单穴均可提高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修复功能,且三种针刺方法治疗效应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良性诱导,改变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佐剂性关节炎 电针 手针足三里 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平 李敏 易毅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液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神经...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液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神经炎症因子在ACI病理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92例ACI患者(ACI组)在急性期(0~7d)和恢复期(16~30d)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CI患者血液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抗炎症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并与51例同期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增高,急性期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恢复期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较急性期明显增高(P<0.05)。结论:(1)促炎症细胞因子涉及了ACI的发生、发展。(2)抗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ACI的病理发病过程并可能与它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急性脑梗死 促炎症细胞因子 抗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促炎/抗炎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符显昭 许靖 +3 位作者 李春燕 黄文华 李星婵 邱石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DACS)非血运重建患者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科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DACS)非血运重建患者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科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未能行血运重建治疗的DACS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标准化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降糖方(人参10g、黄芪15g、麦冬15g、山茱萸10g、生地黄15g、大黄5g、鳖甲15g、桃仁10g、牡丹皮10g、黄连8g、丹参10g、山药15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约300mL,每次i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中医临床证候胸闷、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及证候总评分的变化,记录心电图;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促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因子(IL-10、脂联素(ADPN)],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发作频率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胸闷胸痛持续时间、疲乏及证候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0.6±0.3比1.2±0.8,1.2±0.4比1.5±0.6,7.2±3.2比14.1±6.8,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降低更显著(ST段下移导联数(次):2.8±0.6比4.7±0.7,T波低平导联数(次):2.1±0.9比2.5±1.0,T波倒置导联数(次):2.0±0.8比2.3±1.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ADPN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为显著[CRP(mg/L):2.82±0.37比4.11±0.52,IL-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解毒降糖方 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血运重建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丽梅 郑春兰 马加庆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9期2909-2912,共4页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由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构成的调节网络的失控,导致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由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构成的调节网络的失控,导致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靶细胞受损已被广泛认同。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的互相激活和级联反应是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本文对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下载PDF
艾灸干预促进创伤大鼠伤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阚宇 张晓宁 +5 位作者 于清泉 何伟 王晓宇 万红叶 宿杨帅 景向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参与创伤愈合炎性反应阶段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39只)和艾灸组(39只)。采用直径8mm的取皮器从大鼠背部正中线肩胛下角2cm处钻取全层皮肤...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参与创伤愈合炎性反应阶段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39只)和艾灸组(39只)。采用直径8mm的取皮器从大鼠背部正中线肩胛下角2cm处钻取全层皮肤制备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即刻至造模后第5天每天给予创伤局部25min的艾灸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创伤局部组织血管重建情况。造模后第1、2、3、5天采用液态芯片法检测创伤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4、IL-10、IL-1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1天艾灸组大鼠血清中IL-1α和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2天艾灸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3天艾灸组血清中IL-1α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大鼠前3dMIP-1α的含量均升高,且在造模后第2天明显升高(P<0.05)。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1天IL-4、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3天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1、2天血清中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5天创伤组织中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5天创伤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艾灸通过调控促炎细胞因子促进创伤炎性反应的同时,也调控了抗炎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并提前结束创伤愈合的炎性阶段,使创伤愈合提前进入增殖修复期,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艾灸干预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贺桂文 汪建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60例,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七氟醚组给...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60例,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七氟醚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麻醉前(T0)、插管3min后(T1)、插管5min后(T2)、插管10 min后(T3)、缝合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Da-jvO_2)、脑氧代谢率(CMRO_2)、血清BDNF、IL-10水平及术前、术后1、4、7 d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T1、T2、T3、T4时刻,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HR、MAP水平基本相同(P>0.05),但前者Da-jvO_2、血清BDNF、IL-10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前者CMRO_2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七氟醚组术后1、4、7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得分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前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丙泊酚比较,七氟醚麻醉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可能与改善脑氧供,调节BDNF、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老年择期手术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在IgA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白雅雯 麻春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8,共6页
IgA肾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中,免疫和炎症机制在IgA肾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多种炎症因子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成为新的无创检测指标和治疗靶点。该文综述炎症因子在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IGA肾病 炎症因子 抑炎因子
下载PDF
Pretreated Oenan the Javanica extract increase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ttenuates gliosis, and protects hippocampal neurons following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in gerbils 被引量:7
14
作者 Joon Ha Park In Hye Kim +12 位作者 Ji Hyeon Ahn YooHun Noh Sung-Su Kim Tae-Kyeong Lee Jae-Chul Lee Bich-Na Shin Tae Heung Sim Hyun Sam Lee Jeong Hwi Cho In Koo Hwang Il Jun Kang Jong Dai Kim Moo-Ho W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536-1543,共8页
Recently,we have reported that Oenanthe javanica extract(OJE)displays strong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ischemic damage after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However,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OJE have not b... Recently,we have reported that Oenanthe javanica extract(OJE)displays strong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ischemic damage after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However,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OJE have not been fully identified.Thu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neuroprotection of OJE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gerbils subjected to 5 minutes of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We treated the animals by intragastrical injection of OJE(100 and 200 mg/kg)once daily for 1 week prior to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Neuroprotection of OJE was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neuronal nuclear antigen and histofluorescence staining for Fluoro-Jade B.Immunohistochemistry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 was done for astrocytosis and microgliosis,respectively.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OJE,we performe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leukin-2 for pro-inflammatory function and interleukin-4 and interleukin-13 for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When we treated the animals by intragastrical administration of 200 mg/kg of OJE,hippocampal CA1 pyramidal neurons were protected from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cerebral ischemia-induced gliosis was inhibited in the ischemic hippocampal CA1 area.We also found that interleukin-4 and-13 immunore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yramidal neurons of the ischemic CA1 area after OJE pretreatment,and the increased immunoreactivities were sustained in the CA1 pyramidal neurons after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However,OJE pretreatment did not increase interleukin-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mmunoreactivities in the CA1 pyramidal neuron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etreatment with OJE can protect neurons and attenuate gliosis from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via increasing expressions of interleukin-4 and-13.The experimental plan of this study was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Animal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nanthe JAVANICA EXTRACT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hippocampus ischemic damage CEREBRAL ISCHEMIA neuroprotection glial activati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flamm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抗炎因子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玥明 杨震 苏青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促炎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已被广泛地研究,而对于抗炎细胞因子目前的认识则非常有限。许多抗炎因子如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网膜素(omenti... 促炎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已被广泛地研究,而对于抗炎细胞因子目前的认识则非常有限。许多抗炎因子如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网膜素(omenti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等与2型糖尿病有一定关联:在2型糖尿病发生前脂联素、网膜素水平下降,IL-1RA、TGF-β1、GDF-15的水平则升高,而SFRP5水平在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变化趋势还存在争议。本文对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和2型糖尿病之间关联关系的最新研究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细胞因子 炎症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光满 李莹 +10 位作者 张文 童庆好 余万庆 高志文 程凤先 但孝宏 王昆 程静静 刘欢 黄琴 许华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35-736,共2页
目的研究六安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34例健康成人和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8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3、IL-4、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研究六安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34例健康成人和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8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3、IL-4、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a、IL-1RA]的浓度。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IL-6、IL-10和TNF-α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IL-1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 IL-6和TNF-α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相关,IL-10在精神分裂症早期抗炎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促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相关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苗正月 蒋金桃 +1 位作者 崔国良 冯小可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8期3569-3573,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炎症因子作为RA中调节滑膜炎症的主要介质,以不同形式参与RA的进展,成为RA治疗的潜在靶点。根据炎症因子的功能将其分为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常见的促炎因子有肿瘤...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炎症因子作为RA中调节滑膜炎症的主要介质,以不同形式参与RA的进展,成为RA治疗的潜在靶点。根据炎症因子的功能将其分为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常见的促炎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IL-1β、γ干扰素等;抑炎因子主要有IL-4、IL-10、IL-13等。目前,多种药物获批用于RA治疗,深入研究RA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可为RA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因子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下载PDF
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敏 王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炎症及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促炎与抗炎因子平衡失调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这为冠心病的防治及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和角度。本文就促炎与抗炎因子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庆庆 宋芳 +2 位作者 陈林利 杨小艳 罗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560-2563,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似MP感染患儿73例,健康体检儿童60例,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MP-IgM,并分离培养鉴定MP;采用ELISA法测定MPP患儿急性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似MP感染患儿73例,健康体检儿童60例,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MP-IgM,并分离培养鉴定MP;采用ELISA法测定MP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的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细胞因子对MPP的诊断效率,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经实验室检查,确诊MPP患儿46例,MPP患儿急性期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抗炎细胞因子IL-13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4种细胞因子AUC分别为0.768、0.862、0.564和0.717,IL-8在MPP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接近0.9),其最佳分界值为102.57 pg/ml,诊断MPP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2和89.1。结论:婴幼儿MPP发病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8)始终处于高表达状态,抗炎因子IL-10低水平表达可能与MPP发病有关,提示机体免疫调节失控,同时以IL-13高水平表达的抗感染反应占优势。通过ROC曲线分析,IL-8可作为辅助诊断MPP的实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肺炎支原体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Rol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被引量:4
20
作者 Federica Fregnan Luisa Muratori +2 位作者 Anabel Rodriguez Simǒes Maria Giuseppina Giacobini-Robecchi Stefania Raimond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9期2259-2266,共8页
Inflammatory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distal part of an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 have, nowadays, a great resonance. Investigating the timing of action of the several cytokines in the important stages of Wallerian degen... Inflammatory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distal part of an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 have, nowadays, a great resonance. Investigating the timing of action of the several cytokines in the important stages of Wallerian degeneration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regenerative process and design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 that promotes and expedites recovery. The complex and synergistic a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finally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Cytokines can be divided into pro-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at upregulate and downregulate, respectively,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hil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re express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nd promote the recruitment of macrophage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re expressed after this recruitment and down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all cytokines, thus determining the end of the proces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ajor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volved in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nd the early phases of nerve regeneration.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interleukin-1, interleukin-2,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β, interleukin-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flammatory reaction peripheral nervoussystem nerve injury wallerian degeneration Schwann cells MACROPHAGE axonal regeneration MYELI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