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艳红 赵文波 +3 位作者 夏举佩 刘庆新 杨荣 李国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855,共8页
综述了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煤焦油脱水速率模型及蒸馏,酚类、盐基化合物和洗油的分离与精制,工业萘及精萘的生产,蒽油制取优质新型沥青,煤焦油加氢的研究进展和工艺现状,并对各种分离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还介绍... 综述了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煤焦油脱水速率模型及蒸馏,酚类、盐基化合物和洗油的分离与精制,工业萘及精萘的生产,蒽油制取优质新型沥青,煤焦油加氢的研究进展和工艺现状,并对各种分离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还介绍了近年出现的新型煤焦油分离技术,如粗酚加压分解工艺和溶剂提纯工业萘。对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萃取和膜分离是盐基化合物提取的发展方向,蒽油制取优质新型沥青是国外研究热点,煤焦油加氢是提高煤焦油附加值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分离 精制 蒽油 沥青
下载PDF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在线联用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坪 孙科夫 +2 位作者 陈卫东 朱明华 郑永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3,共4页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HPLC-GC)联用技术及其应用。采用正相微柱HPLC-GC联用及完全溶剂蒸发方式,分析了煤焦油馏分──蒽油,显示了微柱HPLC-GC联用的应用潜力。采用正相HPLC-GC联用结合反冲技...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HPLC-GC)联用技术及其应用。采用正相微柱HPLC-GC联用及完全溶剂蒸发方式,分析了煤焦油馏分──蒽油,显示了微柱HPLC-GC联用的应用潜力。采用正相HPLC-GC联用结合反冲技术,分离了重质石油中的饱和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重质石油 含氮化合物 蒽油 煤焦油
下载PDF
油水分离脱水新工艺及其应用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贤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9-31,共3页
分析了油 -水分离传统脱水工艺的不足 ,提出了新的真空凝聚脱水新工艺 ,介绍了该工艺原理和设备构造 。
关键词 油-水分离 蒽油 真空凝聚脱水工艺 设备构造 焦泥 真空度 循环时间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催化聚合制备改质沥青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琦 乔海燕 +3 位作者 韩冬云 石薇薇 曹祖宾 于婕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2,共9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催化聚合法制备改质沥青,并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中加入乙烯焦油和蒽油进行调和来提高改质沥青的流变性能,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和交联剂的加入量对改质沥青的软化点、结焦值、甲苯不溶物含...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催化聚合法制备改质沥青,并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中加入乙烯焦油和蒽油进行调和来提高改质沥青的流变性能,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和交联剂的加入量对改质沥青的软化点、结焦值、甲苯不溶物含量和喹啉不溶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乙烯焦油和蒽油调和可以有效提高改质沥青的流变性能,催化剂和交联剂按照1∶1的质量比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改质沥青的软化点,这是因为酸性催化剂和交联剂之间形成相对均相的反应体系,解决了改质沥青软化点高的问题。采用调和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制备改质沥青,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70℃,反应时间7h,催化剂和交联剂的加入量2.5%,该条件下制备的改质沥青的性质符合工业标准YB/T 5194-2015的要求,改质沥青的软化点为120℃,结焦值为56.28%,甲苯不溶物含量为30.52%,喹啉不溶物含量为8.21%,β树脂含量为22.31%。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偏光显微镜对制备出的改质沥青和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分析,初步推断出改质沥青中化合物芳环上的取代基明显增加且烷基取代的化合物大多数为芳烃分子,且在偏光显微镜下改质沥青中出现小球体,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在制备成改质沥青的这一过程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稠环芳烃含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改质沥青性能 催化聚合 乙烯焦油 蒽油
下载PDF
蒽油加工及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何选明 陈康 +4 位作者 吴梁森 潘叶 李维 方嘉淇 王小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0,共4页
简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和蒽油的加工情况,系统地总结了溶剂法、结晶法、精馏法、化学分离法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区域熔融法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蒽油组分分离上的开发与研究。提出了要在深入研究蒽油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 简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和蒽油的加工情况,系统地总结了溶剂法、结晶法、精馏法、化学分离法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区域熔融法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蒽油组分分离上的开发与研究。提出了要在深入研究蒽油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与先进的分离技术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流程、节能减排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显著改善蒽油的分离效果和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油 分离技术 咔唑 新工艺
下载PDF
掺兑蒽油加氢制备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 被引量:7
6
作者 白雪梅 李克健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冯玉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4,共6页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5%(质量分数)的蒽油,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降幅3.37%,供氢指数(PDQI)增幅3.68%,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但加氢反应氢耗增加,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增大。采用此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提高了0.15%,煤液化油收率增加了0.98%。随着蒽油掺兑质量分数的增加,循环溶剂供氢性能逐渐减弱,煤液化转化率和液化油收率逐渐减小,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蒽油 循环溶剂 溶剂加氢 供氢性能
下载PDF
由蒽油制备COPNA树脂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赓 高俊斌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以煤焦油中提取的蒽油为单体,苯甲醛为交联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采用FT-IR研究其反应机理;热重分析仪研究该COPNA树脂的热行为;环球法测定了该树脂的软化点;以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元素组成。结果表... 以煤焦油中提取的蒽油为单体,苯甲醛为交联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缩合多核芳烃(COPNA)树脂。采用FT-IR研究其反应机理;热重分析仪研究该COPNA树脂的热行为;环球法测定了该树脂的软化点;以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蒽油能够与苯甲醛合成COPNA树脂,其反应机理为酸催化下的阳离子型缩聚反应;COPNA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炭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油 缩合多环芳香树脂 合成
下载PDF
蒽油两段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油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杰 方向晨 +1 位作者 关明华 姚春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蒽油高氮、氧及芳烃含量给加氢技术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制约蒽油工业化生产清洁燃料油的问题,本文提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在适宜的催化剂作用下,将蒽油转化为分子较小的芳烃和环烷烃... 蒽油高氮、氧及芳烃含量给加氢技术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制约蒽油工业化生产清洁燃料油的问题,本文提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在适宜的催化剂作用下,将蒽油转化为分子较小的芳烃和环烷烃,蒽油两段加氢总液收大于99.9%,其中汽油馏分收率约26.5%,柴油馏分收率约73.5%。实现了蒽油完全转化为清洁燃料油的目的,具备了工业长周期运转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蒽油 加氢 反应 加氢脱硫 轻质化
下载PDF
蒽油基软沥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春雷 朱亚明 +3 位作者 高丽萍 赵雪飞 程俊霞 高丽娟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蒽油为原料,采用氧化热聚合法合成蒽油基软沥青。考察了氧化热聚合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空气流量对合成软沥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7 h、空气流量为0.6 L/min时,可以获得软化点为45℃、结焦值... 以蒽油为原料,采用氧化热聚合法合成蒽油基软沥青。考察了氧化热聚合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空气流量对合成软沥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7 h、空气流量为0.6 L/min时,可以获得软化点为45℃、结焦值为32.8%、QI含量为0.1%、TI含量为9.5%的蒽油基软沥青。通过FTIR对蒽油基软沥青的研究发现:蒽油基软沥青的邻位取代指数(Ior)、芳香性指数(Iar)、芳香度(fa)分别为0.37,0.52,0.42。TG/DTG分析表明,蒽油基软沥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油 氧化热聚合 蒽油基软沥青
原文传递
煤焦油沥青延迟焦化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洪彬 黄新龙 +1 位作者 李节 刘淑芳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2年第9期26-28,共3页
在选定的条件下,对煤焦油沥青进行了延迟焦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煤沥青直接作为焦化进料时,可以获得质量分数为10%~20%的液体产品;以煤沥青混兑蒽油为延迟焦化进料时,其液体收率大幅提高,达到28.89%,同时改善了加热炉进料性质,从而... 在选定的条件下,对煤焦油沥青进行了延迟焦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煤沥青直接作为焦化进料时,可以获得质量分数为10%~20%的液体产品;以煤沥青混兑蒽油为延迟焦化进料时,其液体收率大幅提高,达到28.89%,同时改善了加热炉进料性质,从而可延长装置的运行周期。由于以煤沥青作为焦化的进料,其所产的焦炭符合石油焦1B的标准,可在炼铝工业中使用,从而提高了煤沥青的附加值,增加了煤焦油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煤沥青焦化液体产品性质差的特点,应采用较高氢分压、较高反应温度和较低空速对其进行加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蒽油 延迟焦化工艺 液体收率
下载PDF
蒽油加氢改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桂芳 姚春雷 全辉 《当代化工》 CAS 200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采用一段串联加氢裂化技术对硫质量分数为0.5%、氮质量分数为1.0%,芳烃质量分数高达95%的蒽油进行加氢改质,可得到目的产品165-340℃馏分油收率达89.4%,95%馏出点温度〈360℃,硫质量分数〈87μg/g,主要质量指标均满足GB25... 采用一段串联加氢裂化技术对硫质量分数为0.5%、氮质量分数为1.0%,芳烃质量分数高达95%的蒽油进行加氢改质,可得到目的产品165-340℃馏分油收率达89.4%,95%馏出点温度〈360℃,硫质量分数〈87μg/g,主要质量指标均满足GB252-2000柴油标准要求(除十六烷值外),可作柴油混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油 加氢裂化 催化剂 工艺条件 柴油组分
下载PDF
不同原料油在油煤共炼反应结果中的影响
12
作者 胡金余 李增勃 +1 位作者 郭彦新 韩智发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中通过悬浮床加氢装置对不同原料油进行加氢裂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以FCC油浆、DCC油浆为基础原料油,并以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蒽油作为补充原料油,与煤共炼加氢反应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油中蒽油掺入量提高,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 文中通过悬浮床加氢装置对不同原料油进行加氢裂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以FCC油浆、DCC油浆为基础原料油,并以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蒽油作为补充原料油,与煤共炼加氢反应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油中蒽油掺入量提高,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青转化率也会增加,轻质油收率小幅度增加。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掺入量的比例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青质转化率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减压渣油 蒽油 油煤共炼
下载PDF
蒽油产品加氢制特种油装置的设计与运行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剑洪 周琴 刘思敏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174-176,共3页
对某厂5万t/a蒽油加氢产品制特种油装置的工程设计及工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简要介绍其工艺及工程技术特点,并对装置的工业运行情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加工负荷达到了设计目标,催化剂对轻质白油的选择性较好,产品质量达到了... 对某厂5万t/a蒽油加氢产品制特种油装置的工程设计及工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简要介绍其工艺及工程技术特点,并对装置的工业运行情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加工负荷达到了设计目标,催化剂对轻质白油的选择性较好,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家和行业标准。说明该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油装置 工程设计 加氢 轻质白油 蒽油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中添加发生炉煤焦油混合加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雄伟 宋万盛 +2 位作者 武崇贵 申峻 王玉高 《煤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6-11,共6页
利用山西吕梁某煤焦油深加工企业生产装置,在不改变现有煤焦油加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适量的发生炉煤焦油添加到高温煤焦油原料中进行混合加工。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工艺操作参数,得到的改质沥青、蒽油等产品的技术质量分析指标基本... 利用山西吕梁某煤焦油深加工企业生产装置,在不改变现有煤焦油加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适量的发生炉煤焦油添加到高温煤焦油原料中进行混合加工。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工艺操作参数,得到的改质沥青、蒽油等产品的技术质量分析指标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为发生炉煤焦油或中低温煤焦油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中低温煤焦油 混合加工 改质沥青 蒽油
下载PDF
用重残油配制燃料油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建中 仇进 杜亚平 《燃料与化工》 2015年第2期49-51,54,共4页
利用重残油替代部分蒽油,与沥青配制成合格的燃料油,既扩大了沥青的销路,又降低了配制燃料油的成本。研究过程分为实验室小试与生产中试两部分,通过小试得到最佳配比,中试产品的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关键词 燃料油 蒽油 沥青 重残油
下载PDF
提高煤焦馏分油储存安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雯娟 刘公召 《辽宁化工》 CAS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为改善煤焦馏分油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定性,以甲苯、四氢化萘、萘作为模拟基础油,以苯酚、氧芴、吲哚、喹啉、噻吩分别模拟含氧、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研究了单一和复合模拟化合物对基础油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模拟化合物中吲哚... 为改善煤焦馏分油在贮存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定性,以甲苯、四氢化萘、萘作为模拟基础油,以苯酚、氧芴、吲哚、喹啉、噻吩分别模拟含氧、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研究了单一和复合模拟化合物对基础油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模拟化合物中吲哚对基础油的安定性影响最大,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模拟化合物同时存在于基础油中时,由于相互作用,基础油的不稳定性加剧。在轻油、洗油和蒽油3种煤焦馏分油中,分别加入0.1%的稳定剂,常温储存40天后,其色度、胶质和沉渣等安定指标能够满足国标一级品柴油的规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油 洗油 蒽油 安定性
下载PDF
长链烷基蒽油磺酸盐的合成及界面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峰 杨希志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5年第11期30-33,共4页
考察了以焦化煤焦油蒽油为原料,二步法制备长链烷基蒽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摸索出适合重、黏、稠芳烃原料烷基化磺化的工艺方案。其中适宜的工艺参数为:m(蒽油)∶m(α-十六烯)为5.5∶1,催化剂无水AlCl3用量为烯烃质量的7%,反应温... 考察了以焦化煤焦油蒽油为原料,二步法制备长链烷基蒽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摸索出适合重、黏、稠芳烃原料烷基化磺化的工艺方案。其中适宜的工艺参数为:m(蒽油)∶m(α-十六烯)为5.5∶1,催化剂无水AlCl3用量为烯烃质量的7%,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0h,中间产物烷基蒽油的选择性可达89.3%以上。经气体三氧化硫磺化后,所得烷基蒽油磺酸盐样品具有较好界面活性,其单独或与强碱三元体系复配界面性能优良,在大庆第一、二采油厂油水条件下,可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使油水界面张力稳定在超低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油 烷基化 烷基蒽油磺酸盐 界面活性
原文传递
色谱模拟蒸馏方法测定蒽油的馏程和初馏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振元 张迎春 李维豪 《煤化工》 CAS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针对蒽油馏程和初馏点测定所采用的传统手工蒸馏法污染大、周期长、操作复杂的缺点,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通过将色谱数据与手工蒸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功得出了两者间的关联公式,利用该公式将色谱检验数据推算成馏程和初馏点,计算数据... 针对蒽油馏程和初馏点测定所采用的传统手工蒸馏法污染大、周期长、操作复杂的缺点,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通过将色谱数据与手工蒸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功得出了两者间的关联公式,利用该公式将色谱检验数据推算成馏程和初馏点,计算数据与实际手工蒸馏结果十分吻合,实现了色谱检验模拟手工蒸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油 手工蒸馏 色谱模拟蒸馏 初馏点 馏程
下载PDF
两种原料共炭化制取中间相炭微球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丙峰 毛学锋 +2 位作者 王光耀 王学云 李军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8,共9页
以中温煤沥青(TP)为主原料,蒽油和煤直接液化残渣精制沥青(CP)分别作为共炭化剂,采用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热处理温度为440℃,保温时间为8h.利用偏光、XRD、粒度和元素分析等对生成的MCMB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蒽油和C... 以中温煤沥青(TP)为主原料,蒽油和煤直接液化残渣精制沥青(CP)分别作为共炭化剂,采用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热处理温度为440℃,保温时间为8h.利用偏光、XRD、粒度和元素分析等对生成的MCMB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蒽油和CP均可抑制TP的过度缩聚,但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蒽油主要是作为溶剂起作用,而CP则会形成晶核参与缩聚反应,并通过氢转移来抑制过度缩聚.随着蒽油的加入,MCMB的收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蒽油添加量为5%时,MCMB的收率最高,为52.6%;随着CP的加入,MCMB的收率呈上升趋势,当CP的加入量为30%时,MCMB的收率可达56.8%.由于二者作用机理不同,对MCMB的微观结构影响也不同,添加蒽油对MCMB微晶的有序排列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会产生不利影响;添加CP则有利于MCMB微晶的有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炭微球 中温煤沥青 蒽油 煤直接液化残渣精制沥青 共炭化 缩聚反应
下载PDF
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春雷 刘献 +4 位作者 袁霁 朱亚明 程俊霞 高丽娟 赵雪飞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5-121,共7页
蒽油基软沥青具有分子量分布较窄、灰分低、碳含量高、芳香性较高等特点,是制备高品质炭素材料的优质前驱体。本文以蒽油为原料,采用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利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蒽油基软沥青性质的影响。当反应温度... 蒽油基软沥青具有分子量分布较窄、灰分低、碳含量高、芳香性较高等特点,是制备高品质炭素材料的优质前驱体。本文以蒽油为原料,采用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利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蒽油基软沥青性质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450℃、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7.5 h,制备出的蒽油基软沥青软化点(SP)为37℃、甲苯不溶物(TI)为11.91%、喹啉不溶物(QI)为0.72%、结焦值(CV)为28.51%。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发现自升压-热聚合法制备蒽油基软沥青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5℃、反应时间为8h、反应压力为0.5 MPa,蒽油基软沥青的SP为48℃、TI为16.6%、QI为0.7%、CV为36.8%,蒽油基沥青的收率为62.4%。通过元素分析法、FTIR法和TGA法对蒽油基软沥青进行了表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压-热聚合法 蒽油 蒽油基软沥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