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牙转矩辅弓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蓉 杨雁琪 《口腔正畸学》 2005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将上下颌前牙根唇向或舌向移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前牙转矩辅弓(ART辅弓).方法文中介绍了ART辅弓的结构、生物力学原理,并对ART辅弓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适应征及应用时机、主弓丝的选择、操作步骤、临床...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将上下颌前牙根唇向或舌向移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前牙转矩辅弓(ART辅弓).方法文中介绍了ART辅弓的结构、生物力学原理,并对ART辅弓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适应征及应用时机、主弓丝的选择、操作步骤、临床调整,并附病例报告.结果ART辅弓可以有效地对上下颌前牙进行转矩控制,同时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力学特点而产生加强下后牙支抗、打开咬合、远中直立磨牙等临床效果.结论ART辅弓应用在"精细调整"阶段调整前牙关系时收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转矩 辅弓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舌侧矫治的前牙内收系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栋梁 周春华 白玉兴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舌侧前牙内收系统对前牙整体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例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并且采用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治的正畸病例,采用舌侧牵引延长臂(lever-arm)和腭侧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颌6颗前...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舌侧前牙内收系统对前牙整体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例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并且采用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治的正畸病例,采用舌侧牵引延长臂(lever-arm)和腭侧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颌6颗前牙。基于患者的CBCT数据,采用Mimics10.0和Claytool软件确定舌侧牵引延长臂的长度和微种植钉植入部位,使内收力作用线通过前牙阻抗中心并与殆平面平行。对比内收前后软组织、骨骼和牙齿的相关头影测量值变化。结果治疗前和内收后的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上中切牙切缘至PTV的距离(PTV-U1)和上唇至审美平面距离(LS-E)显著减小(P〈0.001),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垂线距离(PP-U1)无显著性变化(P〉0.05)。上颌前牙发生了大部分的整体内收和少量的控制性倾斜移动,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同时磨牙未出现明显移位。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定位的个性化舌侧内收系统,显著提高了舌侧矫治中前牙转矩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牵引延长臂 微种植支抗 计算机辅助定位 舌侧矫治技术 前牙转矩
原文传递
固定矫治中影响前牙转矩控制的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聪 刘佳 乌兰其其格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正确的牙齿转矩是牙合平面、整个牙弓形态及面部美学表达的关键。上前牙的转矩可进一步影响鼻唇角、笑线、笑弧,而下前牙的转矩关系到颏唇沟深度等重要的面部美学指标,故而在矫治中建立正确的前牙转矩,有助于在三维方向上完成矫治目标... 正确的牙齿转矩是牙合平面、整个牙弓形态及面部美学表达的关键。上前牙的转矩可进一步影响鼻唇角、笑线、笑弧,而下前牙的转矩关系到颏唇沟深度等重要的面部美学指标,故而在矫治中建立正确的前牙转矩,有助于在三维方向上完成矫治目标。影响唇侧固定矫治中前牙转矩控制的因素包括牙齿本身的解剖形态、不同的矫治体系及托槽、弓丝及控制转矩的不同方法等,本文将对上述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 前牙 转矩表达
下载PDF
自制四曲辅弓控制前牙转矩效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苹珠 温秀杰 +5 位作者 聂鑫 赵茜 王莹莹 曾湫雲 朱林 李骏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分析四曲辅弓作用上前牙不同转矩力值时,上中切牙的位移初始变化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态,为四曲辅弓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自制四曲辅弓对上前牙转矩控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四种不同状态:无拔牙间隙磨牙回扎(A组)... 目的分析四曲辅弓作用上前牙不同转矩力值时,上中切牙的位移初始变化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态,为四曲辅弓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自制四曲辅弓对上前牙转矩控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四种不同状态:无拔牙间隙磨牙回扎(A组)、无拔牙间隙微种植体回扎(B组)、关闭拔牙间隙磨牙回收(C组)(内收牵引力设定为115 g)和关闭拔牙间隙微种植体回收(D组)(内收牵引力设定为115 g),并分别施加4种转矩力(0.5 N、1.0 N、1.5 N、2.0 N)时,A1~A4、B1~B4、C1~C4、D1~D4共16组上中切牙的位移初始变化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态。结果在不同状态下,随着四曲辅弓力量的增加,上中切牙牙根舌向移位,牙冠唇向移位。中切牙的切端位移值随着转矩辅弓加载力量的增大而增大,中切牙的根尖位移值随着力量的增大而增大。中切牙的切端-根尖移动距离差值A1~A4组、B1~B4组、C1~C4组、D2、D4组随着转矩力量增加,位移差增大;D3组根尖与切端位移差值较D1、D2组略减小。上中切牙唇侧牙颈部牙周膜未超过牙周膜应力组:A1、A2、B1、B2、B3、C1、C2、D1、D2,上中切牙周膜唇侧牙颈部超过牙周膜应力组:A3、A4、B4、C3、C4、D3、D4。即四曲辅弓在运用种植体支抗时,无拔牙间隙时施加力量不超过1.5 N,拔牙间隙内收时施加力量不超过1.0 N;在非种植体支抗时,无拔牙间隙时和拔牙间隙内收时施加力量均不超过1.0 N,在以上力值范围均未超过牙颈部牙周膜最大应力值,可达到有效安全的转矩移动;而在其余力值作用条件下,上中切牙的唇侧牙颈部牙周膜超过应力值(2.6×10-2MPa)。所有分组根尖部均未超过牙周膜应力值2.6×10^(-2)MPa。结论四曲辅弓作用于上前牙效果显著,配合微种植体的运用可以更好进行控根移动使上中切牙牙冠不过度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曲辅弓 前牙 转矩力 三维有限元 牙周膜 错[牙合]畸形 种植体支抗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前牙牙冠唇面形态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影像分析
5
作者 邹晨 艾毅龙 黄强 《现代医院》 2019年第8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计算机断层影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探讨牙冠唇面形态对转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已拍摄CBCT恒牙列期错牙合患者,分别截取CBCT数据中的右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正中矢状面图,利用Auto CAD软件对各... 目的通过锥体束计算机断层影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探讨牙冠唇面形态对转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已拍摄CBCT恒牙列期错牙合患者,分别截取CBCT数据中的右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正中矢状面图,利用Auto CAD软件对各前牙分别测量:临床冠中心以及临床冠中心点龈向及牙合向0. 5 mm处的唇面切线与牙冠长轴所成交角(冠唇面切线角)。统计分析并运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临床冠中心龈向及牙合向0. 5 mm处转矩角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上颌中切牙唇面切线角的标准差最小,其次是下中切牙、上侧切牙、下侧切牙,最大的是上尖牙和下尖牙。在同一高度上,上下颌从中切牙至尖牙,标准差均呈增加的趋势。上下颌前牙龈、牙合向高度变化0. 5 mm转矩角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变化均值分别为上切牙1. 5°、上尖牙1. 9°、下切牙1. 3°、下尖牙1. 7°,变化趋势从切牙至尖牙依次增大。结论牙冠唇面形态存在个体差异,上中切牙差异最小,下尖牙则最大;上下颌从中切牙至尖牙,个体差异呈增加的趋势。上下颌前牙托槽定位高度龈、牙合向变化0. 5 mm时,转矩角度变化均无差异,变化趋势从切牙至尖牙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影像 前牙 转矩 唇面切线角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前牙转矩控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宁宁 武俊杰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98-201,共4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转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前牙转矩的表达不仅会影响前牙的美观,也会影响后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转矩控制关乎患者正畸矫治后牙列的美观、功能及稳定。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矫治技术,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高分... 正畸治疗过程中,前牙转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前牙转矩的表达不仅会影响前牙的美观,也会影响后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转矩控制关乎患者正畸矫治后牙列的美观、功能及稳定。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矫治技术,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高分子材料制作实现更加美观和舒适化的治疗。近年,随着矫治器材料和矫治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其疗效一直是医师关注的焦点,其对转矩的控制也成为了医师研究的热点内容。故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前牙转矩控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转矩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拔牙病例的隐形矫治策略 被引量:15
7
作者 赖文莉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967-973,共7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问世以来,因其美观舒适,受到患者的欢迎。随着时间推移,隐形矫治材料的不断发展,软件设计的不断更新,矫治病例的难度越来越高。正畸医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掌控隐形矫治技术的特点,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舒适美观...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问世以来,因其美观舒适,受到患者的欢迎。随着时间推移,隐形矫治材料的不断发展,软件设计的不断更新,矫治病例的难度越来越高。正畸医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掌控隐形矫治技术的特点,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舒适美观且有效的治疗技术。该文重点讨论Ⅱ类患者的拔牙矫治的原则,垂直向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临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拔牙牙位的选择,拔牙间隙的分配,支抗的控制,前牙转矩的控制,后牙的远中备抗等,为广大正畸医生进一步学习掌握这项新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拔牙 垂直向控制 支抗控制 前牙转矩控制
下载PDF
牙科锥形束CT评价上颌前牙唇面形态对转矩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湘权 孔卫东 +1 位作者 蔡斌 陈敏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的唇面形态及牙冠牙根成角关系对转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中调整牙齿的转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6颗离体上颌前牙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切牙77颗、侧切牙68颗、尖牙61颗。利用牙科锥形束CT将全部牙齿进行扫描,在CT工具软件下...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的唇面形态及牙冠牙根成角关系对转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中调整牙齿的转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6颗离体上颌前牙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切牙77颗、侧切牙68颗、尖牙61颗。利用牙科锥形束CT将全部牙齿进行扫描,在CT工具软件下进行影像的三维重建并提取全部牙的正中矢状切面图像,利用AutoCAD软件测量图像,分别测量牙冠唇面4个不同高度的切线与牙冠长轴所成的角度,以及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所成的角度(冠根角)。结果当托槽高度为3.5~5.0mm时,其高度每变化0.5mm,上颌中切牙转矩变化约为1.5°,上颌侧切牙和尖牙的转矩变化约为2°。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的均数分别为0.88°、3.87°、-3.30°。结论牙体形态的生物学变化从多方面影响矫治后牙齿的转矩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前牙 解剖形态 冠根角 转矩
下载PDF
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何时重返运动:一项基于等速肌力和多种单脚跳测试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涛 周敬滨 +2 位作者 陈天午 陈世益 李国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 目的:采用膝关节等速肌力和单脚跳测试比较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不同重返运动时机下患膝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ACLR的优秀运动员41名,年龄22.6±4.1岁,27名女性,14名男性。术后行同质专业康复,随访其重返运动时间。于重返前1周行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峰力矩;角速度:60°/s和180°/s;动作:屈膝和伸膝)和四种单脚跳跃测试(跳远、侧向跳、箱跳和8字跳)。术侧与健侧对比并记作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index,LSI)。将运动员按术后重返时间分组:提前重返组(6~8月)、适时重返组(9~12月)、延时重返组(12月后),并比较三组等速肌力和下肢跳测试的LSI以及术侧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结果:提前组14人,适时组19人,延时组8人。60°/s屈膝峰力矩LSI,提前组(87.4%±7.5%)与适时组(95.8%±6.6%)和延时组(96.0%±2.4%)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前组与和延时组峰力矩LSI在60°/s伸膝(85.8%±9.4%、94.8%±4.8%)、180°/s屈膝峰力矩(90.7%±8.7%、101.4%±6.8%)、180°/s伸膝峰力矩(90.6%±5.2%、97.8%±5.6%)间有显著差异(P<0.05)。单脚跳远LSI,提前组(84.7%±7.3%)与适时组(95.7%±6.0%)和延时组(98.1%±1.9%)间有显著差异(P<0.01)。侧向跳LSI,提前组(93.4%±8.5%)与适时组(104.2%±4.3%)和延时组(104.7%±4.0%)间有显著差异(P<0.01)。箱跳LSI,提前组(112.5%±5.7%)与适时组(105.3%±7.9%)和延时组(106.3%±7.4%)间有显著差异(P<0.01)。60°/s伸膝相对峰值力矩仅在提前重返组(2.48±0.58 Nm/kg)和延时重返组(3.21±0.51 Nm/kg)间有显著差异(P<0.01)。余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术后9个月内重返运动面临下肢功能恢复不佳,术后12个月后重返运动虽并未显著改善单脚跳功能,但在力学指标上有进一步提高,其具体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重建 重返运动 等速膝关节肌力测试 峰力矩 单脚跳测试
下载PDF
舌侧活动翼不同翼拉伸长度内收下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国瑞 张坤武 +4 位作者 陈文远锋 刘一宁 李都红 张新竺 曹宝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背景: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舌侧矫治技术,不同翼的拉伸长度影响前牙转矩控制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牙列的位移趋势以及不同翼拉伸长度对下颌前牙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背景: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舌侧矫治技术,不同翼的拉伸长度影响前牙转矩控制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牙列的位移趋势以及不同翼拉伸长度对下颌前牙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锥形束CT采集患者下颌骨以及下牙列数据信息,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舌侧活动翼内收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分别分析工况A(2 mm拉伸长度)、工况B(2.5 mm拉伸长度)、工况C(3 mm拉伸长度)和工况D(3.5 mm拉伸长度)时下颌前牙的初始位移。结果与结论:①下牙列初始位移趋势:中切牙舌向倾斜移动伴有压低,侧切牙、尖牙轻度舌侧移动伴近中舌向扭转,第二前磨牙远中倾斜并伴有明显舌倾,第一磨牙整体表现为近中倾斜并伴有近中牙冠外翻。因此在下颌拔牙内收病例中,对第二前磨牙的舌向移动应给予重视,临床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予以抵消。②前牙各方向位移趋势:从工况A到工况D,矢状方向:中切牙冠根位移差值由-11.891μm变为-5.7574μm,表示中切牙由倾斜移动向整体移动转变;侧切牙冠根位移差值由-11.8281μm变为-6.71145μm,尖牙冠根位移差值由-7.5723μm变为-4.6955μm,表示侧切牙及尖牙的倾斜移动也在向整体移动转变。垂直方向:从工况A到工况D,切牙的压低量逐渐增大,尖牙的压低量逐渐减小。结果表明,翼的拉伸长度会影响前牙的倾斜移动趋势;随着翼的不断拉伸,下前牙的转矩控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前牙 转矩 位移趋势 传统舌侧技术 内收
下载PDF
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圣钊 冯齐平 +4 位作者 李一新 袁玲君 周可拓 储沨婷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索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过程中牙齿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机制,获得牙齿垂直压低过程中的唇舌向控制策略。方法建立透明矫治器垂直压低下前牙的仿真模型,设计不同切牙下颌平面角度(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 目的探索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过程中牙齿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机制,获得牙齿垂直压低过程中的唇舌向控制策略。方法建立透明矫治器垂直压低下前牙的仿真模型,设计不同切牙下颌平面角度(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设置常规组、唇侧压低附件组、唇侧控根嵴组及舌侧控根嵴组,分析下前牙的位移趋势及唇舌向力矩。结果在下前牙压低中,IMPA<90°时牙冠受到舌向力矩;IMPA>90°时,牙冠受到唇向力矩。牙冠部添加唇侧控根嵴可以增加牙冠唇向转矩趋势,添加舌侧控根嵴及唇侧附件增加牙冠舌向转矩趋势。结论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中会出现牙冠非设计性的唇舌向移动。牙冠唇倾时,可以设计舌侧控根嵴来避免牙冠唇向移动;牙冠舌倾时,可以设计唇侧控根嵴来避免牙冠舌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矫治器 前牙压低 唇倾度 力矩
下载PDF
上前牙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雪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目的研究上前牙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与移动方式、内收与牙槽骨改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1例拔牙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7例拔牙患者关闭间隙前、后的锥形束CT(CBCT),测量上前牙唇倾度,切缘、根尖水平和垂直向位移及牙槽骨厚度变... 目的研究上前牙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与移动方式、内收与牙槽骨改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1例拔牙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7例拔牙患者关闭间隙前、后的锥形束CT(CBCT),测量上前牙唇倾度,切缘、根尖水平和垂直向位移及牙槽骨厚度变化,采用SAS 8.02 软件包分别对各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上前牙控根内收者,唇倾度改变量小,切缘舌侧位移量小,根尖舌侧位移量大,内收后根尖牙槽骨总厚度减少,牙长度减少(P〈0.05);牙槽骨改建量少于牙移动量,成人与青少年无显著差异。结论上前牙内收过程中,更多的转矩控制会引起较多的整体移动和部分控根的倾斜移动,以及较高的牙根吸收率。舌侧牙槽骨适应性改建量较小,过度舌侧移动会超过其改建能力,引起牙槽骨、牙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侧位片 锥形束CT 上前牙内收 转矩控制
下载PDF
比较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艳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在整体内收前牙过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14例需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评估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在前牙内收过... 目的初步研究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在整体内收前牙过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方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14例需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评估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在前牙内收过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采用头影测量观察切牙及磨牙的移位情况,并作分析。结果 T1至T2期两组UR-PP(mm)平均值变化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和微种植体的低位滑动内收,在内收前牙过程中对前牙转矩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结论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钥匙曲 滑动法 微种植体 前牙转矩
原文传递
舌侧矫治种植体支抗控制上前牙转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大为 李晶 +1 位作者 雷菲菲 周彦恒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研究应用前牙区种植支抗,能否为舌侧矫治拔牙患者提供上前牙转矩控制及实现上前牙整体内收。方法选取11例接受舌侧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均为凸面型,需要拔牙矫治改善侧貌。其中5例上中切牙唇倾度正常,采用上前牙区种植支抗控制... 目的研究应用前牙区种植支抗,能否为舌侧矫治拔牙患者提供上前牙转矩控制及实现上前牙整体内收。方法选取11例接受舌侧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均为凸面型,需要拔牙矫治改善侧貌。其中5例上中切牙唇倾度正常,采用上前牙区种植支抗控制前牙转矩,植入部位为上侧切牙及尖牙间唇侧,为上前牙提供垂直分力;6例上中切牙唇倾,未使用上前牙种植体支抗,作为对照组。应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前、排齐整平后及关闭拔牙间隙后,上前牙唇倾度变化及磨牙支抗消耗情况。结果根据头影测量上前牙唇倾度是否达到112°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上前牙正常组和上前牙唇倾组。通过比较看出种植体支抗控制前牙转矩组的前牙唇倾度接近于正常值为(106.35±3.64)°,而对照组在一倍标准差以外为(112.38±4.48)°,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同样,UI/NA也表明种植体支抗控制前牙转矩组的前牙唇倾度在正常值范围内为(25.85±2.12)°,而对照组UI/NA值大于正常值为(28.92±2.3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关闭拔牙间隙后,对照组和使用前牙种植体支抗组,前牙唇倾度都有明显内收,U1/SN分别为(-10.82±3.14)°、(-15.62±2.58)°,U1/NA分别为(-10.85±3.59)°和(-17.64±3.87)°。与对照组相比,前牙转矩控制组前牙内收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垂直向上,对照组切牙有一定的伸长,U1-PP距为(0.98±0.24)mm,但转矩控制组切牙未见明显伸长,U1-PP距为(0.39±0.22)mm°两组伸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前牙种植体支抗控制有一定的压低上前牙的作用。结论在舌侧矫治中,内收前牙过程中应用上前牙区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控制上前牙转矩,有效维持上前牙唇俪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种植体支抗 前牙转矩
原文传递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强 伍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64-3173,共10页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严重的挑战着人体健康以及运动能力,对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探究和预防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进行阐述,探讨损伤的研究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新...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严重的挑战着人体健康以及运动能力,对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探究和预防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进行阐述,探讨损伤的研究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新进展。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1979至2011年相关文献,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injury"和"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mechanics"等关键词检索,中文文献检索以"逆向动力学"为关键词,选择内容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落地与损伤的关系、损伤的预防等相关的文献。共纳入文献67篇。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因素较为复杂,且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对不同损伤因素的影响程度的研究较为有限。但是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可以较为直观的解释运动中损伤的原理机制。因而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为揭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本质原理和损伤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应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对预防损伤尤其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前交叉韧带 非接触性损伤 损伤因素 生物力学 载荷测定 训练 关联因素 解剖学特性 旋转力矩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唇侧矫治器控制上前牙转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苹珠 温秀杰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上颌前牙正常的转矩角度是评价前牙美观性和功能性的重要因素,上前牙的转矩控制是矫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上前牙正常的转矩角度已经成为美国正畸专业委员会认定的Ⅲ期临床检测项目之一,所以控制良好的转矩对上前牙的美观具有... 上颌前牙正常的转矩角度是评价前牙美观性和功能性的重要因素,上前牙的转矩控制是矫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上前牙正常的转矩角度已经成为美国正畸专业委员会认定的Ⅲ期临床检测项目之一,所以控制良好的转矩对上前牙的美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唇侧矫治器对上前牙转矩不良的影响及控制方式详细概况,对于多种控制前牙转矩方式的利弊及正确的前牙转矩角度的意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通过现有的研究结果发现,平直弓丝上直接对个别牙加转矩则因弓丝扭曲过大,入槽困难;弓丝上弯制曲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操作繁琐,且可能对前庭沟软组织造成刺激,增加患者不适;摇椅弓作用力系统较复杂,受弓丝与托槽间摩擦力影响较大,不利于使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门形辅弓及单曲转矩簧适用于纠正单颗牙的转矩角度,转矩辅弓可用于纠正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以及内收完成后的上前牙直立,所以值得推广,但对于矫正器控制前牙转矩的精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观 功能 前牙转矩 控制因素 转矩控制 唇侧矫治
下载PDF
前牙内收移动与根尖外吸收的关系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雪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0,共4页
根尖外吸收是正畸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100%。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物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系统性疾病、性别、药物摄入等,机械因素包括正畸力的大小、类型、持续时间,牙移动的量和类型,... 根尖外吸收是正畸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100%。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物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系统性疾病、性别、药物摄入等,机械因素包括正畸力的大小、类型、持续时间,牙移动的量和类型,牙的超限移动。本文对前牙内收移动与根尖外吸收的关系及其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内收移动 根尖外吸收 转矩
下载PDF
不同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的临床使用方法评价
18
作者 汪丽 胡龙鑫 《系统医学》 2020年第9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对安氏Ⅰ~Ⅲ类错颌患者选择不同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安氏Ⅰ~Ⅲ类错颌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包括50例安氏Ⅰ类患者,40例安氏Ⅱ类患者以及30例安氏Ⅲ类... 目的探讨对安氏Ⅰ~Ⅲ类错颌患者选择不同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安氏Ⅰ~Ⅲ类错颌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包括50例安氏Ⅰ类患者,40例安氏Ⅱ类患者以及30例安氏Ⅲ类患者;临床依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针对性选择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展开对应治疗,最终就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除此之外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感觉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患者上下牙排列整齐,尖牙磨牙呈中性关系,上下中线对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通过移动患者牙根,改变患者前牙倾斜度,患者软组织侧貌获得显著性改善。对于矫治后期针对患者切牙转矩进行控制需要的时间获得充分减少。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感评分分别为(60.55±4.78)分、(6.23±4.33)分,(75.33±5.14)分、(4.99±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7、2.109,P=0.000、0.000)。结论临床针对安氏Ⅰ~Ⅲ类错颌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针对性进行前牙转矩DamonQ自锁托槽的选择,可以获得显著控根效果,并且在改善患者切牙功能以及美观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最终提升安氏Ⅰ~Ⅲ类错颌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Ⅲ类错颌 前牙转矩 DamonQ自锁托槽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