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银 陈根元 +2 位作者 胡龙 萧文耀 王建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15-2422,共8页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检索2005至2012年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纳入以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为研究对象,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7个研究(856例患者)。7个研究圴选用手术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个研究选用术中出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P<0.00001);2个研究选用手术后下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开放手术(P<0.00001);6个研究选用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个研究选用融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融合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提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较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循证医学 退行性腰椎疾病 单节段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META分析 随机对照 前路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前路腰椎间融合后路关节突螺钉固定术螺钉应力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敖俊 靳安民 +4 位作者 方国芳 冯伟 张辉 于博 薛忠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建立L4,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研究前路腰4/5椎间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加后路两种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LFS和TFPS)后的应力特点。方法:选择一名青年自愿者的正常腰椎,进行螺旋CT层厚0.625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数据以Di... 目的:建立L4,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研究前路腰4/5椎间双枚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加后路两种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LFS和TFPS)后的应力特点。方法:选择一名青年自愿者的正常腰椎,进行螺旋CT层厚0.625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数据以Dicom格式转入计算机,借助Mimics11.1软件,建立L4-5节段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转入Simpleware2.1软件,同时将螺钉和cage以STL格式转入Simpleware软件进行匹配,模拟前路椎间双枚cage融合加后路TLFS固定、前路椎间双枚cage融合加后路TFPS固定等两种临床术式,从而建立TLFS和TFPS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6.51进行分析,在L4椎体上表面施加500N压力模拟轴向压缩、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螺钉的应力分布,并由此对两种关节突螺钉应力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关节突螺钉在关节突关节部应力集中明显;在每种螺钉中,其关节突关节部应力值均在轴向压缩载荷下最小,在侧屈时最大;两种关节突螺钉的关节突部应力在各种生理载荷下比较,TLFS均明显大于TFPS(P<0.01)。结论:在前路椎间融合的前提下,从减少螺钉疲劳断裂可能性角度,应首选TFPS辅助固定。两种关节突螺钉辅助固定术后均需有效外固定以减少螺钉应力集中可能引起的螺钉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固定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卫红 张敏 +1 位作者 唐恒涛 吴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76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7 ~ 72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分别行小切口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以及传统腰椎... 目的 比较分析腰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76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7 ~ 72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分别行小切口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以及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复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用术后3个月MRI检查手术节段冠状面影像多裂肌,应用平手术节段直径2 cm圆形面积内T2弛豫时间,评价融合节段多裂肌损伤情况.术后末次随访临床结果评定采用末次随访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按改良MacNab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LIF组38例,手术切口长度4~10 cm[(6.5 ±2.1)cm],平均术中出血量50 ~ 150 ml[(90.8 ±28.1) ml],手术时间65 ~ 130 min[(75.2±11.5) min],术后卧床1~4 d[(2.1±0.3)d],住院时间4~10d[(5.1±1.8)d].术中腹膜撕裂5例,术中即时予以缝合修补;术中腰升静脉撕裂1例,术中立即银夹止血;术后腹胀6例,术后2~3d缓解.术后半个月ROI-A融合器脱位1例,给予外固定3个月,直至骨性融合.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逆向射精等并发症.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6个月,平均6.3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5例获可疑融合,融合率为93.4%.末次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优良率ALIF组为92.1%,传统PLIF组为94.7%.术后3个月ALIF组12例患者接受腰椎MRI手术节段扫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联合自锁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前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
原文传递
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正霖 陈逊文 吴增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对比评价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将45例下腰椎不稳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11例,后路手术组34例,分别行前路或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随访分析疗效、融合情况和并发症,测量和比较手术前后病人OD... 目的对比评价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将45例下腰椎不稳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11例,后路手术组34例,分别行前路或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随访分析疗效、融合情况和并发症,测量和比较手术前后病人ODI、VAS和椎体间高度、角度。结果患者获平均15个月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平均失血量180 ml,疗效优良率为90.9%,椎间融合率100%。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平均失血量470 ml,疗效优良率为85.3%,椎间融合率100%。两组术后1年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椎间高度、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的术前及术后1年ODI、VAS、椎间高度、角度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前路组较后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前路腰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椎不稳 前路腰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国人下腰椎前方血管解剖结构特点和入路分型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梅洋 谭军 +2 位作者 贾连顺 李家顺 万卫平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人下腰椎前方血管与椎间隙之间的解剖特点,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为下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入路,尤其是腹腔镜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4例国人腰椎MRI片,观察腰3-4、腰4-5,腰5-骶1椎间隙横断面前方的大... 目的研究国人下腰椎前方血管与椎间隙之间的解剖特点,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为下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入路,尤其是腹腔镜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4例国人腰椎MRI片,观察腰3-4、腰4-5,腰5-骶1椎间隙横断面前方的大血管解剖结构,判断腹主动脉的分叉位置和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位置,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结果根据腹主动脉分叉、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点与腰4-5椎间隙的上边缘之间的关系,确定4种类型。21例(22.3%)被归为A类(低分叉/低汇合),34例(36.2%)被归为B类(高分叉/高汇合),38例(40.4%)被归为C类(高分叉/低汇合),1例(1.1%)被归为D类(低分叉/高汇合)。在腰5-骶1间隙腹主动脉均已分叉,左髂总静脉均未汇合。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腰椎前方血管解剖位置具有多变性,以腰4-5椎间隙为著,使腹腔镜下手术入路变的复杂。术前常规腰椎MRI图像能用来进行血管解剖位置的分类,并设计最佳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脊柱血管的生理结构 腹腔镜下脊柱融合 手术入路 MRI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选择策略及发展趋势
6
作者 程志坚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6-749,共4页
腰椎融合术已经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畸形、腰椎骨折或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维持疗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脊柱外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腰椎融合术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侧入路、经侧方入路、后侧入路及椎... 腰椎融合术已经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畸形、腰椎骨折或脱位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维持疗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脊柱外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腰椎融合术式种类繁多,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前侧入路、经侧方入路、后侧入路及椎间孔入路等;微创手术包括关节镜辅助、脊柱内窥镜等手术方式;根据不同植骨融合位置又分为椎体外植骨融合和椎体间植骨融合[1]。临床上腰椎融合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尚无完全定论。本文回顾、分析不同腰椎融合术的优缺点,结合脊柱微创融合技术等发展趋势展开评论,旨在为临床腰椎融合术的合理实施提供参考,期待未来深入探索、优化手术方法、提高融合效率,降低并发症的新策略,为腰椎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前路腰椎融合 后路腰椎融合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
下载PDF
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比较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伟 幸永明 +2 位作者 王杰 邵将 宋滇文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ALIF)或后路(PLI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5-2009-11收治的53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LIF手术组(25例)和PLIF手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路(ALIF)或后路(PLIF)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5-2009-11收治的53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LIF手术组(25例)和PLIF手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临床疗效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路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腰背部僵硬、酸胀感发生率明显小于PLIF手术组患者(P<0.01),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F或PLIF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者操作经验合理、个性化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前路椎间植骨融合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闫慧博 金大地 +3 位作者 黎庆初 邱奕雁 吴毅 杨昌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0-604,共5页
目的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 目的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益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将4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前路融合内固定(ALIF组)20例,后路融合内固定(PLIF组)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高度、术...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将4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按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前路融合内固定(ALIF组)20例,后路融合内固定(PLIF组)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高度、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椎间高度、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IF和PLIF内固定均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有效术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病变类型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下腰椎不稳
下载PDF
L_(5)/S_(1)节段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神经解剖学分析
10
作者 李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L_(5)~S_(1)椎体腹侧的腰自主神经,为L_(5)/S_(1)节段前路腰椎手术提供神经解剖学数据。方法将10具成人腰骶部标本用于解剖学观察,仔细去除腹腔内脏器,然后在显微镜下分离出L_(5)~S_(1)椎体腹侧的腰自主神经,并观察其形态、走... 目的观察L_(5)~S_(1)椎体腹侧的腰自主神经,为L_(5)/S_(1)节段前路腰椎手术提供神经解剖学数据。方法将10具成人腰骶部标本用于解剖学观察,仔细去除腹腔内脏器,然后在显微镜下分离出L_(5)~S_(1)椎体腹侧的腰自主神经,并观察其形态、走行、分布规律等解剖学特征。采用精确到0.01 mm的游标卡尺测量上腹下丛的长度及其右侧缘分别在L_(5)下终板平面(D2)和S_(1)上终板平面(D3)与腹正中线的距离,上腹下丛右侧缘在L_(5)下终板平面与右髂总/内动脉之间的距离(D4)、在S_(1)上终板平面与右髂内动脉之间的距离(D5)及其最右侧缘与腹正中线的距离(D6)。结果上腹下丛由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下丛以及双侧的第3和第4腰内脏神经的神经纤维汇合而成,主要分布于L_(5)/S_(1)椎间隙腹侧,其主干长度为(59.10±5.31)mm。D2在腹正中线左侧(3.72±3.09)mm,D3在腹正中线右侧(1.79±6.00)mm,D6在腹正中线右侧(4.74±5.60)mm,D2与D3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6.666,P=0.019),D2与D6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F=17.502,P=0.010),但是D3与D6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1.296,P=0.270)。D4为(17.42±6.99)mm,D5为(20.58±9.01)mm,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0.767,P=0.393)。上述数据在不同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L_(5)/S_(1)椎间盘平面上,右髂总/内动脉逐渐走向腹中线外侧,故其与上腹下丛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上腹下丛右侧缘和右髂总/内动脉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其与腹正中线的距离,且在右髂总/内动脉和腹正中线之间存在极其少量的腰自主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自主神经 上腹下丛 解剖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腰椎融合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杰 王中华 刘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18-523,共6页
腰椎融合术的关键在于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以促进椎体间融合及维持腰椎稳定。对于多种脊柱疾病,如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和畸形,这是一种成熟的手术策略。在过去的15年中,腰椎多种前外侧入路已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可微创进行且不会破坏... 腰椎融合术的关键在于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以促进椎体间融合及维持腰椎稳定。对于多种脊柱疾病,如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和畸形,这是一种成熟的手术策略。在过去的15年中,腰椎多种前外侧入路已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可微创进行且不会破坏椎旁肌和后脊柱,同时能够广泛暴露椎间盘空间,使用较大尺寸的融合器。本研究重点介绍3种微创前外侧入路: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旨在探讨这3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选择、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树杰 金鸿宾 +1 位作者 王志彬 苗军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自O'Brien报道以来,目前已成为一种椎间融合的标准技术,广泛应用于椎体滑脱、椎间盘源性疼痛、腰椎失稳等病症的治疗。近年来,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在临床应用方面进展很快,小切口术式的临床应用,腹腔镜下手术的开...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自O'Brien报道以来,目前已成为一种椎间融合的标准技术,广泛应用于椎体滑脱、椎间盘源性疼痛、腰椎失稳等病症的治疗。近年来,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在临床应用方面进展很快,小切口术式的临床应用,腹腔镜下手术的开展,使手术趋向微创化;多种内固定器械开始用于临床以增强前路融合的稳定性;椎间融合器自外形到材料等都有很大发展,椎间融合率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其并发症也有更深刻地认识。本文对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临床应用 小切口术式 腹腔镜 内固定器械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辅助下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鹏 杨庆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常规入路前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差异性。 方法将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4只 ) ,前路切开手术组 (4只 )和腹腔镜手术组 (6只 )。记录术中的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定期拍片以观察融合进程 ,术后 3月处死动...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常规入路前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差异性。 方法将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4只 ) ,前路切开手术组 (4只 )和腹腔镜手术组 (6只 )。记录术中的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定期拍片以观察融合进程 ,术后 3月处死动物并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定性及定量评价。 结果放射学检查不能确定融合节段发生了完全的椎体间融合。生物力学显示两手术组在融合节段处的僵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前路切开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光镜下 ,两种手术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残余椎间盘组织 ,终板下软骨破坏和椎间隙内纤维样组织或各成熟阶段的骨小梁并与宿主骨小梁发生连接。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尽管前路切开手术组的椎间盘终板摘除率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 ,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电视腹腔镜辅助下前路腰椎融合术能达到切开手术时相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图象分析 动物模型
下载PDF
L5/S1前路手术相关椎前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列华 成仕明 +5 位作者 周强 梁勇 王浩明 侯天勇 甘翼博 吴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9-814,共6页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的构成情况,测量髂间三角解剖参数: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L5椎体下缘、S1椎体上缘髂血管间距;髂间三角顶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L5/S1椎间隙宽度。根据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1.2cm;0.6~1.2cm;〈0.6cm且〉0;≤0)定义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计算髂间三角面积、L5/S1椎间盘显露百分比。结果:髂血管间隙由左侧髂静脉、右侧髂动脉组成占54例(87%);双侧均为髂动脉或髂静脉各占4例(6.45%)、2例(3.23%);左侧髂动脉、右侧髂静脉占2例(3.23%)。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分别为42(67.7%)、11(17.7%)、7(11.3%)、2(1.6%)例。Ⅰ、Ⅱ、Ⅲ型各解剖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5/S1椎间隙宽度为5.3±0.6cm。Ⅰ、Ⅱ、Ⅲ型髂间三角显露面积分别为5.00cm2(1.42~11.90cm2)、1.04cm2(0.49~2.12cm2)、0.33cm2(0.10~0.92cm2),椎间盘显露百分比分别为78.3%、59.4%、42.5%。结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L5/S1前路手术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解剖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血管成像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L5-S1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武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治疗老年L 5-S 1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3例老年L 5-S 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ALIF治... 目的探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治疗老年L 5-S 1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3例老年L 5-S 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ALIF治疗,术后评价其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复查腰椎X线片观察患者脊柱融合情况。结果4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3.74±25.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92.14±54.69)mL,其中1例术中出现左髂总静脉轻微外侧损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38±8.2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5.9±4.7)分增加至末次随访(27.8±2.9)分,ODI指数由术前(58.2±22.6)%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1.3±14.2)%,腰痛、腿痛VAS由术前(6.5±2.1)、(6.2±1.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1.4±1.6)、(1.6±1.6)分,滑脱度由术前(19.2±7.3)%降至末次随访时(5.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显示,植骨融合率100%。结论ALIF治疗老年L 5-S 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缓解腰部及腿部疼痛,促进腰部及腿部功能恢复,植骨融合良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腰椎手术
下载PDF
自锁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前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剑波 苏明宝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自锁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前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分别进行经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后自锁稳定型椎间融... 目的探讨自锁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前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分别进行经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后自锁稳定型椎间融合器治疗术(ALIF)和传统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症状和体征、术后的并发症及术后定期复查并评价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IF组在术后JOA改善率为85.79%,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均优于PLIF组。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ALIF具有创伤小、术后临床效果好.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优点,避免了腰椎后方结构的破坏,是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前路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
下载PDF
ALIF在治疗L_5/S_1腰椎滑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鋆 徐杰 肖毓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5类,其中以L_5/S_1滑脱较为多见。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与腰部活动有明确关系的疼痛,伴间歇性跛行或根性疼痛,约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必... 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5类,其中以L_5/S_1滑脱较为多见。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与腰部活动有明确关系的疼痛,伴间歇性跛行或根性疼痛,约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必须有明确的适应证。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术式较多,本文以近年来文献报道为基础,对前路腰椎间椎体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在治疗L_5/S_1腰椎滑脱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椎滑脱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峡部裂腰椎滑移单纯前路与后路植骨融合术的比较
18
作者 季四青 李杭 +1 位作者 陈秀庭 吴永平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比较峡部裂腰椎滑移单纯前路与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评估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与29例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峡部裂腰椎滑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比较峡部裂腰椎滑移单纯前路与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评估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与29例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峡部裂腰椎滑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Zdeblick疗效评价标准确定临床满意率。结果两组间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前路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移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路植骨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腰椎滑移 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 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关节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比较
19
作者 聂志红 侯英诺 +3 位作者 孔凡磊 赵素香 樊格林 张子檀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F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在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interbody fusion,ALIF)中的力学稳定性,以及2种后路固定螺钉在ALIF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采用正常成人新... 目的探讨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F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在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interbody fusion,ALIF)中的力学稳定性,以及2种后路固定螺钉在ALIF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采用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将16具标本随机分为无手术组(intact)、ALIF组、ALIF+TFS组、ALIF+PS组,在400N压力和75N/m速率件下,比较各组刚度、相邻节段活动度和椎间盘压力。结果与intact组比较,ALIF组在前屈度、侧弯度、轴向旋转度方面增加,而后伸度减少。在ALIF+TFS组、ALIF+PS组和ALIF组的比较中,ALIF组在前屈度、侧弯度、轴向旋转度方面明显增加,而TFS固定和PS固定提供的稳定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FS在椎间盘压力方面对相邻节段影响更小。结论 TFS固定可以与PS固定提供同样的力学稳定性,TFS固定是2节段ALIF理想的固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前路椎间融合 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老年患者前路腰椎间融合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20
作者 吴海波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ALIF治疗的497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ALIF治疗的497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合并疾病、个人史、腰椎疾病类型、手术节段、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医师资历、围手术期电解质失衡等资料,观察患者PI发生率及影响P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497例患者共诊断PI47例(9.48%)。单因素分析显示,PI组和非PI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胃食管反流、慢性便秘、手术节段、失血量、手术时间、电解质紊乱和镇痛方式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电解质紊乱、胃食管反流、慢性便秘是PI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氟比洛芬酯联合阿片类药物镇痛是P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ALIF患者术后继发PI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识别这些风险因素有助于指导ALIF的手术决策和围手术期管理方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老年患者 肠梗阻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