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2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中1/3髌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99
1
作者 陈百成 张庆民 +3 位作者 冯建刚 高石军 邵德成 孙建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有关的并发症及其发病机制。方法1994年1月~1997年11月 ,对18例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或小切口关节切开术 ,完成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平均随访...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有关的并发症及其发病机制。方法1994年1月~1997年11月 ,对18例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或小切口关节切开术 ,完成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平均随访2年 ,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检查 ,确定膝关节疼痛部位 ,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并利用膝关节屈曲90°的侧位X线片测量髌韧带长度。结果随访18例患者 ,17例术后膝关节存在触发性或功能性疼痛 ,膝关节疼痛常位于髌股关节、髌骨下极、髌韧带供区及胫骨结节部位。8例患者术后患膝活动度有不同程度受限。6例患者髌韧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短缩 ,平均短缩2.8mm。4例患者髌股关节间隙变窄。两种术式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不仅应注意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还应关注髌韧带供区及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 ,重视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髌韧带中1/3缺损可引起髌韧带短缩及髌股关节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韧带 前交叉韧带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 被引量:72
2
作者 赵金忠 蒋垚 +2 位作者 沈灏 邵俊杰 刘闻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93-597,共5页
目的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术中将取得的半腱肌肌腱切成等长的两段,然后对折成四股。移植物近端固定在横跨于股骨隧道... 目的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术中将取得的半腱肌肌腱切成等长的两段,然后对折成四股。移植物近端固定在横跨于股骨隧道外口的缝线钢板上,移植物远端固定在覆盖于胫骨隧道外口的钮扣上。术后进行1~2年系统的随访,并按照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指导。定期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大腿肌肉功能、日常活动功能和跑步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例患膝的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2年时,患侧的股四头肌/腘绳肌峰力矩比超过正常侧的90%。KT-1000检查显示,术后患侧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有所下降,但是术后2年时仍有73.8%的病例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等于或者好于健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7±7.4,术后2年时为98.5±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年时,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组评分为96.44±2.36,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组评分为99.47±0.24,统计学分析显示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时,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合并的关节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自体移植 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 缝线钢板重建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3
3
作者 陈连旭 付立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02-3608,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目前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从组织胚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到重建材料、操作技术和重建后康复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缺乏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目的:... 背景: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目前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从组织胚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到重建材料、操作技术和重建后康复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缺乏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了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352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就诊时间和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对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影响,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发现情况、手术方式和重建材料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前交叉韧带断裂多发生于男性年轻人,左膝多于右膝;(2)男性患者多发生于篮球、足球和意外伤,女性患者多发生于意外伤、羽毛球和滑雪伤,损伤机制以膝关节内旋外翻伤多见;(3)手术时间以前交叉韧带断裂伤1-3个月多见,常伴有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相对稳定,内侧半月板损伤在前交叉韧带断裂超过半年后明显增多。关节软骨损伤以髌骨软骨损伤为主,超过1年,内侧髁软骨损伤显著增加;(4)韧带重建方式以解剖单束重建为主,骨道定位可参考住院医师嵴和束间嵴,重建材料多为自体半腱股薄肌肌腱;(5)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应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的解剖重建,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内侧半月板和股骨内侧髁软骨的继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断裂 重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建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0-381,共2页
为总结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而指导临床,做好有关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工作,我们回顾性研究了1992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 为总结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而指导临床,做好有关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工作,我们回顾性研究了1992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ACL断裂患者共437例,其中运动员175例男72例,女103例,非运动员262例男175例,女87例。对损伤发生率、好发项目、男女性别特点、运动员与非运动员间特点、损伤原因及机制、膝关节不稳发生时间与临床的关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589%高于男性411%,尤其在柔道、摔跤项目中更为明显P<001;在跳箱、跨栏项目中,在校女生ACL损伤发生率较高P<001;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非接触性ACL损伤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致伤因素运动员以技术失误为主,非运动员以误伤为主。伤后出现膝关节不稳临床症状的时间为2~3个月。为减轻及防止继发损害,恢复膝关节稳定性,ACL重建术应在伤后3个月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流行病学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
下载PDF
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玉杰 李众利 +7 位作者 王志刚 王岩 周密 汪爱媛 蔡胥 唐金树 张文涛 高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陈旧性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双股腘绳肌腱中间打结,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固定,胫骨端采用肌腱编织缝合在骨桥上打结固定,重建交叉韧带。其中前交叉韧带25例...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陈旧性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双股腘绳肌腱中间打结,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固定,胫骨端采用肌腱编织缝合在骨桥上打结固定,重建交叉韧带。其中前交叉韧带25例,前、后十字韧带同时重建15例,后交叉韧带12例。生物力学实验采用猪膝关节。股骨端固定分为肌腱结嵌入组(n=13)和骨髌腱骨(B PT B)介面螺钉固定组(B PT B介面钉组,n=11)。胫骨端固定分为肌腱编织缝合线在骨桥打结组(n=7)、肌腱编织缝合介面螺钉组(n=8)。进行最大拔出强度、最大位移和固定刚度等力学实验。结果术后随访49例,平均14 6个月,Lanchman试验阴性46例,阳性3例。术后Lysholm评分由术前56 7分提高到92 8分。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46例,良3例。生物力学实验最大拔出强度肌腱结嵌入组高于B PT B介面钉组;固定刚度肌腱结嵌入组小于B PT B介面钉组;最大位移肌腱结嵌入组大于B PT B介面钉组。胫骨端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骨桥打结组优于介面螺钉组。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抗拉强度能满足生理需求,方法可行;可克服位移因素,降低韧带松弛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固定 临床应用 胫骨 重建 缝合 瓶颈
原文传递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吴宇黎 吴海山 +1 位作者 李晓华 钱齐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以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1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 目的探讨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以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1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平均伸屈度0°^(130±10.2341)°。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术前的(45.2±1.231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2.3317)分,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特别适合于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损伤 韧带重建
下载PDF
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46
7
作者 赵金忠 蒋垚 +1 位作者 沈灏 邵俊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介绍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其近期效果。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术后进行1年以上系统的康复指导。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目的介绍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其近期效果。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术后进行1年以上系统的康复指导。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7±7.4)分。康复内容包括支具制动及负重计划、肌力、活动度、本体感受器训练和肌肉牵张训练等方面。通过膝关节稳定性、肌力、活动度、步态分析,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总结这种训练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1年,患肢的股四头肌-绳肌峰力矩比值超过正常侧的80%。KT-1000检查结果显示,术后6、12个月,患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大于健侧的比例分别为11.76%(6/51)和10.41%(5/48),但松弛度差异均在4mm以内,其余患者患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与健侧相同或者小于健侧。术后1年,95.83%的患者都能够恢复正常步态,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7.8±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不合并严重内、外侧韧带复合结构损伤的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在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康复训练 四肢腱肌肌腱 缝线钢板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被引量:45
8
作者 孙丽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2-513,共2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 ,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与否是衡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总结了对 5 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重点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 ,终末伸膝锻炼 ,视知觉下的膝关节角度、位置...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 ,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与否是衡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总结了对 5 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重点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 ,终末伸膝锻炼 ,视知觉下的膝关节角度、位置训练 ,以及功能协调性训练和心理护理等。经 8~ 2 4个月随访 ,本组有 4 9例 (占 92 .5 % )本体感觉恢复良好 ,病人满意。认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有利于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本体感觉功能 康复训练 护理措施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撕脱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45
9
作者 赵金忠 皇甫小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对19例(男13例,女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对19例(男13例,女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间隔为1-8年,平均3.6年。术后随访对其临床结果采用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18例患者随访超过2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屈伸活动均无限制;1例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其余均阴性;KT-1000检查显示17例双侧膝关节松弛度差值为0-2mm,1例为4mm;Lysholm评分为91-100分,平均(96.7-1.9)分,和术前(74.3±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007);15例完全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Tegner评分初次受伤前、术前、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1±0.6)分、(3.6±1.0)分、(6.0±0.8)分,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P=-0.03),其中受伤前和末次随访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4,P=0.38)。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达到骨折愈合,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缝线
原文传递
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孙康 汤继文 +5 位作者 徐强 刘晓阳 周路刚 郝永强 王磊 孙煜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89-992,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 将 5 3例ACL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组织移植组 (A组 ,n =2 5 )和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组 (B组 ,n =2 8)。A组包括骨 髌腱 骨 15例 ,4股半腱肌腱... 目的 观察自体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 将 5 3例ACL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组织移植组 (A组 ,n =2 5 )和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组 (B组 ,n =2 8)。A组包括骨 髌腱 骨 15例 ,4股半腱肌腱或半腱加股薄肌腱重建 10例 ;B组包括骨 髌腱 骨 18例 ,6股半腱加股薄肌腱 4例 ,2股胫后肌腱 4例 ,跟腱骨重建 2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理学检查、Lysholm Tegner和IKDC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及关节活动度测量仪 (KT 2 0 0 0 )检测。随访 12~ 31个月 ,平均 19个月。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术后除B组手术耗时短和术后发热时间较长外 ,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术后健、患侧对比 ,胫骨前移小于 3mm分别达 88%和 86 % ;而 >5mm分别占 4 %和 7 1% ;感染率为 0 %和 3 5 %。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移植物重建ACL疗效相近 ,对多发韧带损伤、韧带重建翻修及中老年或运动量较少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膝关节 自体 前交叉韧带 患者 重建 临床对比研究 植物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健全 敖英芳 +1 位作者 刘平 陈临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学特点,为双束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屈膝60°时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学特点,为双束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屈膝60°时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观察两束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张力变化特性,然后从股骨止点切断韧带,测量止点的相关数据。结果:在屈膝60°位ACL中松弛的纤维束最多。ACL在屈膝过程中沿矢状面发生旋转,其轴心大约位于股骨止点的近前角,接近over-the-top位置,该区域的纤维束在屈膝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具有良好的等长性。ACL股骨止点的长径与短径分别为19.32±2.42mm与10.52±2.24mm,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的面积分别为69.37±20.2mm2和86.60±30.22mm2,前内束股骨止点的面积略小于后外束;两束中心点连线的距离为9.42±1.51mm,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26.90±8.56°;后外束中心点到over-the-top点连线的距离为11.8±1.60mm,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26.26±7.78°;后外束中心到股骨外髁软骨缘的最小距离为6.16±1.00mm;前内束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10∶10±7′(右膝)或1∶49±5′(左膝);over-the-top点位于10∶45±8′(右膝)或1∶08±9′(左膝)。结论:前交叉韧带可被分为功能不同的前内束和后外束,前内束在膝关节的运动中始终保持紧张,具有较好的等长性,前内束止点前上部接近over-the-top区纤维是其旋转轴心,与前内束中心点的纤维相比等长性更好,是手术重建时的关键点。后外束只有在接近伸直和屈曲较大角度时紧张。后外束的定位缺乏解剖标记,本研究通过测量其中心点与前内束中心点、over-the-top点距离及到股骨外髁软骨缘最短距离确定后外束中心点位置,为双束重建ACL提供准确的骨道定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前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双束重建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赵冬梅 李维婷 +3 位作者 曾贞 杨雪涛 姚冬英 李鹏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康...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积液情况,使用Judet评分和lysholn评分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整体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早期关节肿胀较对照组明显,术后行关节穿刺抽液12例,对照组有5例,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8,P=0.067);对照组6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经手法松解后关节功能达优。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达优率为83.33%、96.67%,优于对照组的58.33%、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6、5.926;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达优率为80.00%、91.67%,高于对照组的56.67%、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48、4.183;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早期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积液等并发症,但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早期功能和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康复 膝关节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3
作者 陈世益 洪国威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翟伟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敖英芳 马勇 +1 位作者 崔国庆 余家阔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因 ACL 重建失败需要行翻修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6~46岁,平均29岁。结合临床病例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因 ACL 重建失败需要行翻修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6~46岁,平均29岁。结合临床病例研究分析 ACL 重建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B-PT-B)7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STG)4例,同种异体 STG 2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4例,单独上骨道偏前4例;同种异体 STG 重建出现明显排异反应取出移植物1例,骨道明显扩大而失败1例;自体 B-PT-B 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2例;术后感染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 ACL 完全断裂和吸收7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4例,内固定物位置异常2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1例;因骨道骨质缺损严重而行一期植骨术,准备二期翻修2例;其余10例均行一期翻修手术,其中用同侧 STG4例、对侧 STG 4例、同侧 B-PT-B 1例、髂胫束1例。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同种异体腱的排异反应与骨道扩大以及感染和术后粘连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翻修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 被引量:41
15
作者 葛杰 周谋望 +4 位作者 敖英芳 姜军 吕铮 贾凤荣 丛晓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探讨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BPTB)患者60例,按照我中心现行康复程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年进行关节活动度、肢体围度测量及问卷调查。使用等张肌力测试系统对术后3个月后坚持练习和未坚持... 探讨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BPTB)患者60例,按照我中心现行康复程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年进行关节活动度、肢体围度测量及问卷调查。使用等张肌力测试系统对术后3个月后坚持练习和未坚持练习患者各10例,评定双侧腿肌力,比较各项参数。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全范围AROM、正常ADL及患膝屈肌肌力,6—7个月恢复正常运动,大部分专业运动员恢复原有竞技性运动水平。术后坚持练习组与未坚持练习组肌力比较,伸肌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收缩速率、最大力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伸肌疲劳系数及屈肌力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大腿及小腿围度较健侧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程序安全有效,患者短期(3个月)可恢复正常AROM、ADL及患腿屈肌肌力,并逐步恢复正常运动。膝伸肌肌力需坚持长期练习,才可更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前交叉韧带 功能重建术 术后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下载PDF
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俊 王红亚 陈妙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报告了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13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术后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早期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 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报告了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13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术后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早期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本组肿胀消退时间平均9.3d,股四头肌未见萎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2周平均52°,术后4周平均95°,术后10周平均120°。本组自我评价满意12例,可以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多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夏春 周江南 +2 位作者 胡海 陈国能 成有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重建术。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均取自同侧,其中25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进行重...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重建术。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均取自同侧,其中25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进行重建;5例单纯应用半腱肌腱。将肌腱反复折叠为长约8.5cm的4~5股,在距两端2.5cm处分别用丝线编织捆绑缝合,用直径为7~8mm,长20~25mm的SoftSilk型挤压螺钉于屈膝20°~40°位固定,等长重建ACL。合并损伤于先期或同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4周膝关节均达正常活动范围。X线片显示24例内固定物位置良好,5例股骨侧和1例胫骨侧位置明显偏前。12例胫骨隧道和8例股骨隧道轻度扩大,无骨隧道明显扩大的病例。26例术后Lachman试验≤Ⅰ度,27例轴移试验阴性或Ⅰ度,Lysholm评分平均为87.5分,较术前平均54.5分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egner运动评级平均为5.2级,较术前平均2.8级有所增高。结论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自体多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ACL是治疗急、慢性ACL损伤的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前十字韧带损伤 Lysholm评分 修复术
原文传递
半腱肌股薄肌腱打结骨栓嵌入固定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7
18
作者 刘玉杰 王志刚 +3 位作者 王岩 李众利 张文涛 原新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法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的可行性。 方法  15例前ACL损伤 ,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 ,骨栓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 ,... 目的 探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法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的可行性。 方法  15例前ACL损伤 ,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 ,骨栓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 ,肌腱中间打结嵌入 12mm×6mm骨栓。经ACL导向器打入导针 ,用环钻建立股骨和胫骨隧道。胫骨和股骨隧道下 1 3的直径为 5~ 7mm ,股骨隧道近 2 3为 11mm。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的近端经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 ,将肌腱拉紧、膝关节屈伸活动 2 0次 ,使肌腱结和骨栓完全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将 4股肌腱从胫骨隧道和其下方 10mm处分别穿出 ,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在骨桥上。 结果  15例患者得到随访 ,关节稳定 ,功能恢复正常。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 ,优 11例 ,良 2例 ,可 2例 ,优良率 86.7%。 结论自体肌腱打结骨栓嵌入固定法重建ACL为生物固定 ,创伤小 ,固定可靠 ,费用低 ,有利于愈合 ;可免除金属内固定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肌腱移植
原文传递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MRI量化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洪志 黄硕 潘晓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分级对应的MRI局部高信号灰度值范围,评估其对ACL急性部分损伤的诊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人民医院骨科经关节镜和MRI诊断结果相符的8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分级对应的MRI局部高信号灰度值范围,评估其对ACL急性部分损伤的诊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人民医院骨科经关节镜和MRI诊断结果相符的82例患者的资料。男49例,女33例;年龄18—71岁,平均39.6岁;左膝27例,右膝55例。关节镜和MRI同时诊断为急性ACL部分损伤的患者67例作为观测组;关节镜和MRI诊断为ACL正常,但半月板和(或)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关节镜分级标准将67例患者分为3级:Ⅰ级21例,Ⅱ级19例,Ⅲ级27例。用PhotoshopCS4.0软件测算这些患者的部分损伤的ACL在MRI中局部高新信号灰度值及正常ACL在MRI中的整体灰度值。对比分析观测组与对照组MRI局部高信号的灰度值范围和关节镜下ACL部分损伤比例。结果MRI诊断急性ACL部分损伤的局部高信号的灰度值范围:对照组为20.24±7.77,ACL部分损伤Ⅰ级、Ⅱ级、Ⅲ级的灰度值分别为67.54±8.78、90.99±7.21、138.89±32.4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ACL部分损伤的百分数范围:对照组为0,关节镜下ACL部分损伤Ⅰ级、Ⅱ级、Ⅲ级损伤的损伤百分数范围分别为0.22±0.08、0.56±0.08、0.84±0.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Ⅰ级21例,Ⅱ级5例)患者由于剩余ACL功能良好且膝关节稳定,没有行ACL重建术治疗,只对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进行对症处理。41例(Ⅱ级14例,Ⅲ级27例)患者因剩余ACL功能差且膝关节不稳,行ACL重建术,同时治疗其他合并伤。结论按照急性ACL部分损伤的MRI局部高信号灰度值范围可以诊断ACL部分损伤,灰度值对诊断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膝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 高信号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34
20
作者 周敬滨 Zachary Working +1 位作者 Carola F.van Eck Freddie H.Fu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518,共8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技术是基于ACL解剖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手术技术。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恢复ACL原有的尺寸、韧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和单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技术是基于ACL解剖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手术技术。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恢复ACL原有的尺寸、韧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和单束重建,而且包括以此理论为基础的ACL重建术后的翻修与加固。本文对ACL的解剖重建技术进行介绍,针对在关节镜下如何观察原ACL的止点位置,测量止点长宽,选择骨道位置,如何利用影像学进行评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并介绍了该技术目前的临床评价结果。同时,本文对ACL解剖重建和传统"经典"重建方法的区别进行了重点说明与解释,为提高国内医师对ACL解剖重建技术的认识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双束 单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