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2
1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6-512,共7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及原油的研究 ,发现东营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来自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 (Es3下)和沙四段上部 (Es4 上)的烃源岩。作者利用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深入分析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在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及原油的研究 ,发现东营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来自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 (Es3下)和沙四段上部 (Es4 上)的烃源岩。作者利用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深入分析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在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沙三段下部烃源岩是在咸水—半咸水深湖—半深湖环境下沉积形成的 ,沙四段上部是在盐水—咸水浅湖—半深湖环境下形成的。同时还讨论了这两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特征 ,揭示了两套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高的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 ,其中咸水沉积环境是沙四段上部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烃源岩 地球化学 原油 沙河街组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 被引量:66
2
作者 吕炳全 王红罡 +2 位作者 胡望水 沈伟锋 张玉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5,共7页
长江中下游苏、皖、赣、鄂一带属古生代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的东南缘 ,通过该区 6 4条古生界剖面的实测、分析和对比 ,得出该区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石炭和二叠系等地层中的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硅质条带和结核以及磷矿层和磷... 长江中下游苏、皖、赣、鄂一带属古生代扬子地块被动大陆边缘的东南缘 ,通过该区 6 4条古生界剖面的实测、分析和对比 ,得出该区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石炭和二叠系等地层中的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硅质条带和结核以及磷矿层和磷结核等沉积是古特提斯海中上升流作用形成的。上升流水体中富营养盐和SiO2 ,在古生代低纬度的扬子地块东南缘生物大量繁殖 ,引发缺氧事件 ,形成上述硅质和磷质沉积以及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石煤和磷矿层等 ,由于上升流水体富营养盐和SiO2 ,生物化石属种丰富 ,个体大 ,多营底栖或固着浅海底生活 ,硅质生物放射虫等丰富。区内烃源岩有机质与上升流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上古生界油气发现于苏北及南黄海 ,因而 ,这一区域是与上升流沉积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 扬子地块 古生代 烃源岩 矿层 硅质 沉积相 属种 放射虫 生物化石
下载PDF
山阴水砷中毒区地下水砷的富集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郭华明 王焰新 李永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7,共8页
通过对山阴地区 66个地下水样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物分析 ,研究了山阴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含水层沉积物矿物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山阴地下水平均 pH为 8 0 9,磷酸根... 通过对山阴地区 66个地下水样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物分析 ,研究了山阴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含水层沉积物矿物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山阴地下水平均 pH为 8 0 9,磷酸根含量为 0 71mg/L ,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为 5 1 4mg/L ,以及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 .高 pH值、高磷酸根含量及还原环境不利于含水介质对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砷的吸附 ,高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则增加了砷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砷中毒 山阴地区 富集 还原环境 地下水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油页岩中古湖泊学信息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慧中 梅洪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通过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数学模拟计算表明,沙三下亚段油页岩纹泥状的律层段形成于具有明显分层的较深湖区,是湖盘内部水体的生物与化学环境对季节性气候变动的直接响应,其中夏季环境效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当时... 通过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数学模拟计算表明,沙三下亚段油页岩纹泥状的律层段形成于具有明显分层的较深湖区,是湖盘内部水体的生物与化学环境对季节性气候变动的直接响应,其中夏季环境效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当时湖底是处于严重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保存,但显微生物扰动构造以及事件性细层的发现说明这种严重缺氧环境并不十分稳定,常遭周期性充氧事件的干扰.虽然湖水分层毋庸置疑,但是否达到盐度明显分层的程度,或是否属温度/盐度混合分层目前尚难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纹泥状韵律 季节气候旋回 古湖泊
下载PDF
黔北黑色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40
5
作者 杨剑 易发成 侯兰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主要由硅质岩、磷块岩、多元素富集层、黑色页岩等组成。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各岩类的矿物成分特征,重点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黑色岩系微量元素总量在金属富集层之钼矿层达到峰值,显...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主要由硅质岩、磷块岩、多元素富集层、黑色页岩等组成。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各岩类的矿物成分特征,重点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黑色岩系微量元素总量在金属富集层之钼矿层达到峰值,显示出在剖面上从下到上先渐次增加后又有所回落的趋势。黑色岩系中Ba、As、Sb等元素的浓集系数普遍较高,高于有关热水沉积物的统计数据,反映出较强的热水沉积作用的特征。各岩类U/Th比值均大于1,钼矿层甚至达119,表明受到较强的热液活动的影响。δU=1 73~1 99>1,表现为缺氧沉积环境。在Zn Ni Co三元图中,也显示了热水沉积的特点。可见,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滞流海盆,热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岩石地球化学 缺氧环境 热液沉积
下载PDF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古海洋演化的稀土元素记录 被引量:36
6
作者 伊海生 彭军 夏文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海水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式。剖面上Ce异常由小到大...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海水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式。剖面上Ce异常由小到大的演变反映了古海洋底层水由缺氧环境向氧化条件的逐渐转化。正Eu异常的出现代表了热水沉积事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古海洋 热水事件 稀土族 前寒武纪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罗进雄 何幼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9-637,共9页
眼球状石灰岩是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一种具特殊构造的碳酸盐岩,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 眼球状石灰岩是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一种具特殊构造的碳酸盐岩,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对眼球状石灰岩的野外宏观特征、镜下微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眼球"与"眼皮"宏观及微观特征差异明显,"眼球"颜色较浅,为较纯净的石灰岩,不显层理,生屑以藻类、腕足类、有孔虫和■类等为主,"眼皮"的颜色较深,泥质较"眼球"高,多数为含泥石灰岩,略显波状,生屑以介壳类为主,缺乏藻类,定向排列,且成岩作用相对较强烈;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眼球"与"眼皮"为相似成岩环境的产物;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眼球"为富氧沉积,"眼皮"为缺氧沉积;遗迹化石也表明"眼皮"为缺氧沉积。综合分析,提出"眼皮"可能为上升流作用的产物,眼球状石灰岩是受上升流作用的影响,由沉积和差异压实共同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二叠系 眼球状石灰岩 缺氧环境 上升流
下载PDF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被引量:35
8
作者 吴朝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45-57,共13页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碳同位素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黑色岩系的形成条件 ,恢复了震旦纪 /寒武纪地史转折期的古环境。研究认为 ,湘西地区在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地史转折期的生物爆发和高有机质的产率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沉积环境 震旦纪 寒武纪 古海洋环境
下载PDF
湘西磷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朝东 陈其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是我国扬子区重要成磷时期,自滇东至湘西分别发育了台地型、过渡型和盆地型磷矿床,其中以盆地型成磷条件研究程度稍差。本文采用GC-MS、ICP-MS、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物相分析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湘...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是我国扬子区重要成磷时期,自滇东至湘西分别发育了台地型、过渡型和盆地型磷矿床,其中以盆地型成磷条件研究程度稍差。本文采用GC-MS、ICP-MS、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物相分析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磷块岩的形成条件。从磷的来源、磷的沉积和富集等方面,探讨了盆地型磷块岩的成因。结论认为湘西磷块岩为生物、有机质聚磷作用的成矿模式。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菌类生物。海底热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磷。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有机质为磷的聚集和转化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缺氧环境 含矿性 磷块岩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贵州金鼎山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易发成 杨剑 +1 位作者 陈兴长 刘岁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4-300,共7页
对贵州遵义金鼎山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做了成分检测,并进行了岩石氯仿抽提物中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岩系属生油岩,且为腐泥型和混合型生油岩,以腐泥型为主;黑色岩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主要... 对贵州遵义金鼎山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做了成分检测,并进行了岩石氯仿抽提物中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岩系属生油岩,且为腐泥型和混合型生油岩,以腐泥型为主;黑色岩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生低等菌、藻类生物;黑色岩系姥姣烷与植烷比值、岩性和生物特征指示其形成于一种缺氧还原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有机地球化学 缺氧环境 下寒武统 贵州省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过渡期核形石:微生物群落对浅海缺氧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王新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吕炳全 胡望水 +2 位作者 王红罡 沈伟锋 张玉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88,共6页
华北地块上的中-上元古界是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岩系,分3系、12个组,通过岩性、沉积相和古生物等分析,发现其中有丰富的上升流沉积相,并可分为3个亚相:富镁碳酸盐岩夹燧石薄层亚相、黑色页岩亚相和叠层石亚相等。上升流引发缺氧事件,形成中... 华北地块上的中-上元古界是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岩系,分3系、12个组,通过岩性、沉积相和古生物等分析,发现其中有丰富的上升流沉积相,并可分为3个亚相:富镁碳酸盐岩夹燧石薄层亚相、黑色页岩亚相和叠层石亚相等。上升流引发缺氧事件,形成中-上元古界中重要的烃源岩。研究表明,上升流沉积相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而根据地层中上升流沉积相的发育程度,可对本区中-上元古界中的油气作出评价,上升流的发现开拓了本区油气资源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沉积相 缺氧环境 烃源岩 华北地块
下载PDF
华南中二叠统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的思考 被引量:16
13
作者 罗进雄 何幼斌 +1 位作者 何明薇 陈晓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3-626,共14页
眼球状石灰岩是华南地区中二叠统常见的一种碳酸盐岩岩石类型,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关于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笔者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对眼球... 眼球状石灰岩是华南地区中二叠统常见的一种碳酸盐岩岩石类型,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关于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笔者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对眼球状石灰岩的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各种成因观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眼球状石灰岩特征研究存在的争议,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应关注的方面,尤其是在微观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同时认为眼球状石灰岩的石油地质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中二叠统 眼球状石灰岩 缺氧环境 上升流
下载PDF
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祝显强 刘应书 +2 位作者 曹永正 杨雄 刘文海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8-390,共13页
基于实验和模拟研究了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内局部弥散供氧圆形出氧口供氧特性.结果表明,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流动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摩尔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0~1.5m范围内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海... 基于实验和模拟研究了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内局部弥散供氧圆形出氧口供氧特性.结果表明,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流动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摩尔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0~1.5m范围内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海拔高度上弥散供氧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为'半椭圆'形,经分析得到了富氧面积随出氧流量与氧气扩散系数变化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少,且海拔越高富氧面积减少量越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供氧设备布置、安装,检测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缺氧环境 富氧 弥散供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 被引量:13
15
作者 罗进雄 何幼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较为发育,缺氧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色泥页岩、黑色薄层硅岩、深灰色—灰黑色中—薄层泥晶石灰岩和含泥石灰岩。前3种岩石类型常形成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泥晶石灰岩组合,而含泥石灰岩则主要为眼球状石...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较为发育,缺氧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色泥页岩、黑色薄层硅岩、深灰色—灰黑色中—薄层泥晶石灰岩和含泥石灰岩。前3种岩石类型常形成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泥晶石灰岩组合,而含泥石灰岩则主要为眼球状石灰岩的"眼皮"部分。分别对这两种组合的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自的沉积环境以及缺氧环境的成因。分析认为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泥晶石灰岩组合为盆地、盆地边缘或斜坡环境的产物,其缺氧环境主要为大规模的海侵形成;眼球状石灰岩的"眼皮"部分应为碳酸盐岩台地的产物,其缺氧环境应为上升流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二叠纪 缺氧环境 上升流 眼球状石灰岩
下载PDF
Biotic recovery from the Late Devonian F-F mass extinction event in China 被引量:10
16
作者 廖卫华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The Frasnian-Famennian (F-F) mass extinction is one of the five great extinctions of marine life during the Phanerozoic. The F-F event killed most of the Devonian reefs, the characteristic Devonian corals, stromatopor... The Frasnian-Famennian (F-F) mass extinction is one of the five great extinctions of marine life during the Phanerozoic. The F-F event killed most of the Devonian reefs, the characteristic Devonian corals, stromatoporoids, bryozoans, nearly all tentaculites, a few superfamilies of brachiopods, such as Atrypacea and Pentameracea and some important elements of goniatites, such as Manticoceras.``The end-Frasnian was a phase of mass extinction. A large number of shelly benthos were killed by the F-F event. Early and middle Famennian was the survival interval. The marine faunas were very rare at that time. The late Famennian was the recovery interval. There appeared to have many new taxa in the Strunian stage. It lacked a radiation interval in Late Devonian Famennian because another event (the D-C mass extinction) happened at the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Several causes for the F-F mass extinction have been proposed by some geologists, which have been grouped into two broad types, terrestrial and extraterrestrial. The former is related to sea level changes, climate changes and anoxic water event. The latter is linked with some forms of meteorite impact.``A large-scale eustatic change of sea level and black shales representing an anoxic environment has been invoked to explain one of the causes for the F-F mass exti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Devonian mass extinction biotic recovery eustatic change of sea level anoxic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贺训云 姚根顺 +4 位作者 蔡春芳 沈安江 吴敬武 黄羚 陈子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1-769,共9页
为明确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岩石热解、GC、GC—MS等方法对3个典型剖面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一套区域性海相优质烃源岩,厚约50~150 m;烃源岩TOC值为0.13%~15.40%,平均3.... 为明确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岩石热解、GC、GC—MS等方法对3个典型剖面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一套区域性海相优质烃源岩,厚约50~150 m;烃源岩TOC值为0.13%~15.40%,平均3.31%(n=169);烃源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烃源岩干酪根海相镜质体反射率值为1.95%~3.96%,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为2.02%~3.47%;烃源岩饱和烃正构烷烃分布多为单峰形,主峰碳多为C22,C30藿烷和C27规则甾烷含量高,规则甾烷多为C27>C29>C28,Pr/Ph值为0.27~0.62,具较高的伽马蜡烷和硫芴含量,OEP值为0.82~1.11,C31升藿烷22S/(22S+22R)值为0.56~0.63,平均0.59;烃源岩总体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Ba、Mo、V、U等元素含量高,具较强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较高U/Th值等特征。总之,黔南坳陷下寒武统海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是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可为黔南坳陷油气生成提供雄厚的成烃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海相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产力 缺氧环境 牛蹄塘组 黔南坳陷
下载PDF
海底热液活动与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的关系——以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梁钰 侯读杰 +1 位作者 张金川 杨光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113,共5页
为明确海底热液活动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在综合中外热液成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资料,重点研究了海底热液活动特征元素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相关关系;通过2组沉... 为明确海底热液活动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在综合中外热液成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资料,重点研究了海底热液活动特征元素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相关关系;通过2组沉积环境相似但受热液活动影响明显不同的剖面样品对比,对当时的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进行了恢复。距离热液喷口较近的温水村剖面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强烈,特征元素大量富集;而较远的毛捭村剖面由底部到顶部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明显减弱。在恢复古海洋生产力中发现非陆源Ba(热液成因与生物成因总和)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证明热液活动确实参与了海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认为热液活动可以为海洋生物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并提高古生产力。随着底层还原—酸性的热液流体的注入,在大环境为还原环境的情况下更加深了牛蹄塘组底部的缺氧程度,改善了有机质保存条件。热液活动为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有利于形成富有机质的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活动 古生产力 缺氧环境 有机质丰度 牛蹄塘组 黔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下扬子中二叠统上升流相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鄢菲 胡望水 +3 位作者 吕炳全 肖传桃 唐友军 胡书奎 《海洋石油》 CAS 2008年第2期62-67,共6页
下扬子区面积177020km2,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上海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区域的构造属性为被动大陆边缘,通过对该区古生界中二叠统的几十条剖面的实测、分析和对比,得出该区古生界中二叠统地层中的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硅质岩... 下扬子区面积177020km2,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上海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区域的构造属性为被动大陆边缘,通过对该区古生界中二叠统的几十条剖面的实测、分析和对比,得出该区古生界中二叠统地层中的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硅质岩、硅质条带和结核以及磷矿层和磷结核等沉积是古特提斯海中上升流作用形成的。上升流水体中富营养盐和SiO2,在古生代低纬度的下扬子地块生物大量繁殖,引发缺氧事件,形成上述硅质和磷质沉积以及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石煤和磷矿层等,由于上升流水体富营养盐和SiO2,生物化石属种丰富,个体大,多营底栖或固着浅海底生活,硅质生物放射虫等丰富。区内烃源岩有机质与上升流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沉积相 缺氧环境 烃源岩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SEDIMENTATION OF ANOXIC ENVIRONMENTS UNDER TRANSGRESSION AND UPWELLING PROCESS IN EARLY PERMIAN IN LOWER YANGTZE AREA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炳全 瞿建忠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4期1193-1198,共6页
Ⅰ. INTRODUCTIONQixia(P<sub>1</sub><sup>1</sup> q) and Gufeng(P<sub>1</sub><sup>2</sup> g) formations of early Permian series were deposited during the maximum trans... Ⅰ. INTRODUCTIONQixia(P<sub>1</sub><sup>1</sup> q) and Gufeng(P<sub>1</sub><sup>2</sup> g) formations of early Permian series were deposited during 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 period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With a thickness of 150—200m, Qixia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Liangshan coal seams ~1.5—3 m thick at the bottom, bitumen-bearing thickly-stratified 'stinking limestone' in the lower part, consisting of greyish-black biological clastic micrite and micro-silty limestone. The limestone i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eous rock UPWELLING anoxic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