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 被引量:75
1
作者 刘耀炜 任宏微 +6 位作者 张磊 付虹 孙小龙 何德强 余怀忠 周志华 张国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7-318,共12页
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 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主要出现在距震中300-500km范围,短期趋势和临震及宏观异常集中于震中区100km范围内。这种流体异常特征反映了在较高密度的观测点区域,可以观测到流体活动加剧的前兆现象,有利于判定地震危险区和短期阶段跟踪分析。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可能引起的断裂带裂隙的开启与闭合,导致温泉和井水温、深部气体与承压井水位的持续变化;水岩反应加剧和地下水混合作用增强,使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显著宏观异常。在一定密度的前兆观测地区,能够获取用于判定地震危险性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6.5级地震 地下流体 异常信息 前兆机理 地震科考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方炜 张国强 邵辉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41,共8页
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长距离输送电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高压直流输电骨架网的建设,在地震地电场观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干扰异常。以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和周至地电场观测受宝鸡-德阳±500kV直流输电工程影响为例,分析了此类... 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长距离输送电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高压直流输电骨架网的建设,在地震地电场观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干扰异常。以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和周至地电场观测受宝鸡-德阳±500kV直流输电工程影响为例,分析了此类干扰异常的变化形态和特征,并结合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对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定量的计算了不同距离、影响区电导率和高压直流输电入地电流等对地电场观测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电导率γ取0.01时理论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地电场观测 干扰异常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一种数据增强与混合神经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 被引量:30
3
作者 连鸿飞 张浩 郭文忠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6-793,共8页
网络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异常流量检测是实现网络入侵检测的一种方法.针对目前异常流量检测中存在的数据不平衡以及检测模型检测率较低、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过采样算法与混合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异常流量检测模... 网络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异常流量检测是实现网络入侵检测的一种方法.针对目前异常流量检测中存在的数据不平衡以及检测模型检测率较低、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过采样算法与混合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异常流量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学习网络流量数据中的特征来实现异常检测.首先,采用SMOTE与ENN对少数类样本进行过采样解决不平衡问题,再对网络流量数据的特征进行归一化;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来学习网络流量数据中的空间特征;再将这些包含空间信息特征的数据在时间上错开排列后输入到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来进一步学习其时序特征;接着使用注意力机制对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计算,最后输出检测结果.在NSL-KD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相较于目前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检测模型有更高的准确率与较低的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不平衡 深度学习 异常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锑矿地电化学异常特征、成晕机制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6
4
作者 罗先熔 王桂琴 +1 位作者 杜建波 胡云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共4页
锑矿的地电化学Pb、Zn、As、Sb异常同步垂直出现在隐伏锑矿上 ,异常值的高低排列顺序是As〉Sb〉Zn〉Pb ,呈明显的电化学性异常标志。锑矿的电化学溶解试验结果表明 ,锑矿不但能产生电化学溶解 ,而且电化学溶解能力较强。找矿预测在云南... 锑矿的地电化学Pb、Zn、As、Sb异常同步垂直出现在隐伏锑矿上 ,异常值的高低排列顺序是As〉Sb〉Zn〉Pb ,呈明显的电化学性异常标志。锑矿的电化学溶解试验结果表明 ,锑矿不但能产生电化学溶解 ,而且电化学溶解能力较强。找矿预测在云南木利、贵州半坡都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床 地电化学 异常特征 成晕机制 找矿预测 云南 贵州
下载PDF
“5·12”汶川8.0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7
5
作者 高孟潭 陈学良 +1 位作者 俞言祥 雷建成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3期216-223,共8页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汉源烈度异常主要特征,初步分析了导致烈度异常的可能原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12"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及其能量释放空间分布和场地条件是导致汉源烈度异常的主要因素,同时莫霍界面反射波S11、断层...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汉源烈度异常主要特征,初步分析了导致烈度异常的可能原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12"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及其能量释放空间分布和场地条件是导致汉源烈度异常的主要因素,同时莫霍界面反射波S11、断层破裂带的阻震及激震效应等,也可能是汉源烈度的影响因素。探索汉源烈度异常对总结特大地震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成灾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提出,应在震害特征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考虑震源机制、地壳介质、场地非线性等因素,对汉源烈度异常区进行全面的数值模拟,进一步确定汉源地震烈度异常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汉源县 烈度异常 震源 场地条件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级联孤立森林算法的异常检测模型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晓晖 张圣昌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142,共10页
孤立森林算法是基于隔离机制的异常检测算法,存在与轴平行的局部异常点无法检测、对高维数据异常点缺乏敏感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超平面的隔离机制和多粒度扫描机制,随机超平面使用多个维度的线性组合简化数... 孤立森林算法是基于隔离机制的异常检测算法,存在与轴平行的局部异常点无法检测、对高维数据异常点缺乏敏感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超平面的隔离机制和多粒度扫描机制,随机超平面使用多个维度的线性组合简化数据模型的隔离边界,利用随机线性分类器的隔离边界能够检测更复杂的数据模式。同时,多粒度扫描机制利用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维度子采样,每一个维度子集均训练一个森林,多个森林集成投票决策,构造层次化集成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实验表明,改进的孤立森林算法对复杂异常数据模式有更好的稳健性,层次化集成学习模型提高了高维数据中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孤立森林 隔离机制 多粒度扫描 随机超平面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会东 姚萍 +3 位作者 张旭 刘立 杨彦成 王长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4-638,共5页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藏 无机成因 热异常 成藏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APE理论与地电阻率前兆 被引量:22
8
作者 阮爱国 李清河 赵和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09-216,2223,共9页
介绍了含裂隙介质的APE理论 (anisotropicporo elasticity) .根据APE理论 ,对裂隙膨胀提出了新的看法 ,认为当岩石不产生大量破裂时 ,裂隙的扩张和闭合是互为依存、彼此平衡的 .用笔者建立的裂隙方向性集中体积模型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张... 介绍了含裂隙介质的APE理论 (anisotropicporo elasticity) .根据APE理论 ,对裂隙膨胀提出了新的看法 ,认为当岩石不产生大量破裂时 ,裂隙的扩张和闭合是互为依存、彼此平衡的 .用笔者建立的裂隙方向性集中体积模型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张量表达式 ,研究了应力场导致裂隙纵横比变化与地壳岩石电阻率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即使地壳岩石的平均体应变很小或不产生新的裂隙 ,也可以出现电阻率大的突变 .电阻率的正负变化及其量值都与裂隙纵横比及分布的方向有关 .这一结果适用于对离震源区较远的场兆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APE理论 异常机理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观测井中氦含量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孔令昌 王桂清 +3 位作者 王志敏 王华 王家彬 范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6期32-36,共5页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甸观测井、山东省聊城聊古一井和云南省开远观测井观测到的氦含量变化与周围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由于氦的物理化学的特性,它在地震前能灵敏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变化,氦的异常幅度与震级成正相关,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异...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甸观测井、山东省聊城聊古一井和云南省开远观测井观测到的氦含量变化与周围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由于氦的物理化学的特性,它在地震前能灵敏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变化,氦的异常幅度与震级成正相关,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异常一般都是在地震前15~30d左右。根据观测井所处的构造条件和氦来源深度的不同,观测到氦含量的异常变化不一致性,有正异常,也有负异常变化,这与孕震应力场作用导致气体来源途径的不同有关。地热异常区的高温井逸出气和逸出气中以天然气为主的观测井氦气测值高,低温井逸出气的氦气测值低。人可明显感觉到有气体流出的观测井,其交换速度快,氦气异常呈现出突变型特征;而低温静水位观测井,其气体流量小的观测井,交换速度慢,其氦气异常呈现出缓变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含量 地震前兆 异常机理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场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方炜 晏锐 +1 位作者 邵辉成 张国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2009年12月,甘肃天水、陕西乾陵等地磁台Z分量观测差值出现台阶式异常变化,同期陕西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周至等台站地电场观测也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经调查落实,确认此变化是由宝鸡—德阳±500kV直流输电工程试运行引起的。高压直... 2009年12月,甘肃天水、陕西乾陵等地磁台Z分量观测差值出现台阶式异常变化,同期陕西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周至等台站地电场观测也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经调查落实,确认此变化是由宝鸡—德阳±500kV直流输电工程试运行引起的。高压直流输电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地磁观测中的一类干扰异常。根据对宝鸡—德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区域各地磁台站实际观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安培定理和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了理想状态下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相符,从而从机理上解释了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原因。由于计算时没有考虑不同地磁观测系统的差异和地下电性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地磁观测 同步异常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江苏近40a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海山 朱伟军 +1 位作者 邓自旺 倪东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1-732,共12页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江苏夏季(6、7、8月)降水量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分析了与江苏夏季降水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引起江苏降水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1)江苏夏季降水异常主要...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江苏夏季(6、7、8月)降水量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分析了与江苏夏季降水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引起江苏降水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1)江苏夏季降水异常主要表现出两种最为典型的空间分布。其中,第一类雨型反映了全省降水的一致性变化,表现出整体偏多或偏少的情形;而第二类雨型则反映了降水异常的南北反相分布,对应的降水分布为南多北少或南少北多的形势;(2)两类雨型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两类雨型均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异常有密切关系,但二者的大气环流背景场又存在显著的不同;(3)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SSTA与两类降水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是造成江苏降水年际异常的可能原因之一。前冬北太平洋SSTA偏暖(冷)通常与江苏夏季降水的整体偏多(少)有关;而前期冬季南印度洋、春季热带印度洋、南海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SSTA大范围的冷(暖)异常,通常对应江苏夏季降水南少(多)北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月降水量资料 成因 江苏
下载PDF
云南区域强震活动中短期异常的共性特征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虹 洪敏 +4 位作者 王光明 胡小静 李祥 李智蓉 刘自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通过梳理云南区域M≥6.8强震前,地震活动和形变、地下流体、GNSS等定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1900年以来86%的M≥6.8地震前,震中附近150 km范围内的区域,5.0级以上中等地震有7~14年的平静,平静后部分强震前3~4年会出现1次中等地震活动... 通过梳理云南区域M≥6.8强震前,地震活动和形变、地下流体、GNSS等定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1900年以来86%的M≥6.8地震前,震中附近150 km范围内的区域,5.0级以上中等地震有7~14年的平静,平静后部分强震前3~4年会出现1次中等地震活动,继续平静再发生主震;部分强震5,6级中等地震平静后又持续活动多年,但主震前1~3年中等地震在主震附近出现丛集并形成条带;1971年以来所有M≥6.8地震前,震中附近2°×2°范围或强震所处的小构造区,震前1~2年4级地震频度显著增加,b值由高降低且△b≥0.3;震前1年内形变、流体部分测点出现显著的大幅度破年变异常;70 d内有准同步的突变异常,且有1~2项变化幅度是近10年观测以来最大幅度;2014年鲁甸6.5和景谷6.6级地震前1个月,GNSS观测到了震中附近区域显著的挤压增强现象,景谷地震后至2019年底,均未见云南有显著挤压增强区。利用这些强震前的异常特征,构建了云南区域强震的中短期预测判据,最后对部分观测现象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强震 异常特征 预测判据 异常机理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系统日志级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夏彬 白宇轩 殷俊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60-2966,共7页
针对大规模软件系统自动化异常检测任务中异常样本过少且异常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与注意力机制的日志级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日志模板将非结构化的日志转化为结构化的事件,每一个事件包含了日志的时间戳... 针对大规模软件系统自动化异常检测任务中异常样本过少且异常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与注意力机制的日志级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日志模板将非结构化的日志转化为结构化的事件,每一个事件包含了日志的时间戳、签名与变量。其次,以滑动窗口的方式划分解析的事件序列,将产生的事件模式与下一时刻的事件组成真实的数据样本集。然后,将真实的事件模式作为训练样本输入来训练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对抗网络,通过对抗学习的机制训练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生成器直至收敛。最后,生成器通过输入的流式事件模式生成在新到来的事件模式下的正常与异常事件分布,并在系统管理员设置阈值的情况下,自动判断下一时刻的特定日志为正常事件或是异常事件。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以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为注意力权重并且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来解析事件模式的异常检测算法,比仅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时的算法精准率提高了21.7%;此外,与日志级异常检测算法LogGAN相比,所提算法比LogGAN的异常检测精准率提升了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智能运维
下载PDF
南海深海盆磁异常分析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巍伟 陈汉林 +3 位作者 杨树锋 初凤友 邹乐君 沈晓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在南海深海盆分布着大范围规律性很强的条带状磁异常 .通过插值切割法对其中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磁异常进行分析 .发现南海深海盆区的磁力异常具有叠加性 ,西南次海盆主要受约 5 km以上的浅部磁源的影响 ,表现为 NE- SW向展布 ,5 k... 在南海深海盆分布着大范围规律性很强的条带状磁异常 .通过插值切割法对其中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磁异常进行分析 .发现南海深海盆区的磁力异常具有叠加性 ,西南次海盆主要受约 5 km以上的浅部磁源的影响 ,表现为 NE- SW向展布 ,5 km以下磁异常的展布开始变得模糊 ,强度也变弱 ;而东部次海盆不仅受 5 km以上的EW向浅部磁源的影响 ,同时深部磁源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方向上也表现为 EW向 ,但是强度随着深度而减弱 .由此提出了两海盆地磁异常差异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认为西南次海盆的磁源是通过大陆边缘裂谷作用过程形成 ;而东部次海盆深部和浅部磁异常的磁源具有同时性和相同形成机理 ,是通过海底扩张作用的方式形成的 .在结合其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磁异常 东部次海盆 西南次海盆 插值切割法 局域场 区域场 地球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应用直接测氡法对唐山岩溶塌陷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兆祥 雷霆 +4 位作者 赵文强 刘金峰 刘欣然 贺可强 金祥瑞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8-32,54,共6页
本文在论述岩溶塌陷探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测氡法探测岩溶塌陷的地质机理,以唐山典型岩溶塌陷地段为研究点,证明了直接测氡法探测岩溶塌陷平面位置和分布的应用性,并给出用直接测氡样本判断岩溶塌陷存在与否的判别式和判断原则。
关键词 岩溶塌陷 直接测氡法 氡异常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地震重力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褚庆忠 武泽 +2 位作者 邵先杰 李辉 陈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1-206,共6页
分析了地震重力异常的形成机理,结合玉树、唐山和汶川三个地震实例阐述了重力异常现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重力异常可以用来预报地震。流动重力观测和GRACE卫星观测是地震预报中常用的两种重力预测方法,前者可以进行较准确的中... 分析了地震重力异常的形成机理,结合玉树、唐山和汶川三个地震实例阐述了重力异常现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重力异常可以用来预报地震。流动重力观测和GRACE卫星观测是地震预报中常用的两种重力预测方法,前者可以进行较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后者可以进行长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重力异常 机理 流动重力观测 GRACE卫星观测
下载PDF
融合包注意力机制的监控视频异常行为检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进胜 申梦瑶 +2 位作者 江明俊 雷俊峰 包振宇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51-2959,共9页
针对监控视频中行人非正常行走状态的异常现象,提出了一个端到端的异常行为检测网络,以视频包为输入,输出异常得分.时空编码器提取视频包时空特征后,利用基于隐向量的注意力机制对包级特征进行加权处理,最后用包级池化映射出视频包得分... 针对监控视频中行人非正常行走状态的异常现象,提出了一个端到端的异常行为检测网络,以视频包为输入,输出异常得分.时空编码器提取视频包时空特征后,利用基于隐向量的注意力机制对包级特征进行加权处理,最后用包级池化映射出视频包得分.本文整合了4个常用的异常行为检测数据集,在整合数据集上进行算法测试并与其他异常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多项客观指标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异常事件检测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视频包 时空特征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立新 秦凯 刘善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70-1481,共12页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波辐射、对地观测同化数据及多源数据综合的4个方面;(2)关于地震遥感异常分析的目视解译定性分析、图像处理定量分析以及多参数时空关联分析的3个发展阶段;(3)关于地震遥感异常认知理解的地球放气、应力致热、地壳岩石电池转换、氡衰变潜热释放与多圈层耦合效应等理论学说。展望未来,提出了面向典型断裂活动区的遥感监测分析与异常识别、基于地球系统地震响应的遥感异常理解分析、空天地立体观测数据的时空关联分析等3个方面的攻关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地震遥感 断裂活动 热异常 异常识别 认知理解 时空关联分析
下载PDF
油气田上地气物质迁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凤根 童纯菡 +1 位作者 王鹤年 华仁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将地气测量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勘查及评价工作中。地气测量反映出4000多m的深部构造形成的弱异常,地气异常间接指示了该地区的含气性。地气物质迁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器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形式存在的。这些纳米... 将地气测量技术应用于油气田勘查及评价工作中。地气测量反映出4000多m的深部构造形成的弱异常,地气异常间接指示了该地区的含气性。地气物质迁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器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形式存在的。这些纳米级微粒由于具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它可以与地壳中上升气流的气体相吸咐,随着垂向迁移的气体而上升。不断产生的纳米级微粒被上升气流带到地表,从而在地表形成地气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物质 地气异常 上升异常 迁移机制 油气田
下载PDF
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立生 丁一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能力、寻找前期异常信号的监测预测指标,本文利用1961-2020年华北、华南夏季降水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 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能力、寻找前期异常信号的监测预测指标,本文利用1961-2020年华北、华南夏季降水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环流资料、向外长波辐射资料(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采用相关、合成和环流异常回归重构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异常与华北夏季(7-8月)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1)华北夏季(7-8月)降水异常通常与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异常呈反位相关系,即如果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多,对应华北夏季降水就会偏少,反之亦然。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可以作为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监测预测的一个前期指标。东亚夏季风造成对流层低层水汽输送异常和北半球夏季热带低频信号传播造成对流层中低层环流异常是两地降水呈反位相变化的联系机制。(2)在水汽输送方面,如果5-6月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即东亚西南南风(SSW)显著偏强,华南水汽来源会偏少,造成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异常偏少。到7-8月,印度夏季风显著偏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华北水汽来源显著偏多,造成华北夏季(7-8月)降水异常偏多。反之,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异常偏多,华北夏季(7-8月)降水异常偏少。(3)在动力环流方面,如果5-6月,热带印度洋低频信号活跃、西北太平洋低频信号不活跃,伴随印度洋低频信号向东北方向传播,在850 hPa层华南沿海附近形成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对流减弱,造成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偏少。到7-8月,热带印度洋低频信号仍然十分活跃,原来位于华南沿海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向东北方向传播到长江下游至东部海上,反气旋北侧的华北地区为气旋性环流,对流偏强;另一方面,伴随低频扰动在对流层中高层向高纬传播,会形成沿高空西风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华南 夏季 降水异常 联系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