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C_3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年均温度关系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国安 韩家懋 周力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4种常见C3植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4种C3植物的δ13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均温度下降而变重的趋势,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他两种植物强烈得... 本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藜、独行菜、魁蓟和平车前4种常见C3植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4种C3植物的δ13C组成都表现出随年均温度下降而变重的趋势,其中藜和独行菜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要较其他两种植物强烈得多,同时还发现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与年均温度有显著线性相关,平车前碳同位素组成与年均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藜、独行菜和魁蓟的δ13C组成可作为年均温度的替代性指标,平车前的δ13C组成不能作为年均温度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碳同位素组成 年均温度 中国北方 独行菜 魁蓟 平车前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栋梁 郭慧 +1 位作者 王文 魏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9,共9页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SCL)和0.88(CO2)。利用近1000年SCL的76、93、108、205和275年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太阳活动周期的快慢:21世纪前50年的SCL总体偏长,活动周期放慢;后50年SCL总体偏短,活动周期加快。在考虑大气CO2浓度倍增和气候自然变化情况下,预测21世纪前50年Trw与20世纪最后10年(1990年代)相比,其升温幅度在0.5℃左右;与20世纪最后30年(1971—2000年)相比,其升温幅度在1.0℃以内。这一升温幅度的概率为0.64~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沿线 年平均气温预测 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 大气CO2浓度
下载PDF
我国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郭荣荣 王博 +5 位作者 成果 林玲 曹雄军 张瑛 谢太理 白先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91-2097,共7页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造(两茬、两季)葡萄的栽培模式,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或打破老熟枝条冬芽休眠,形成两季葡萄产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葡萄一年两收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与栽培模式,...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造(两茬、两季)葡萄的栽培模式,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或打破老熟枝条冬芽休眠,形成两季葡萄产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葡萄一年两收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与栽培模式,并与葡萄生长所需的气候要求进行对比,对不同区域适用的栽培模式及品种类型进行划分,得知年均气温是决定能否发展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关键气象因子。年均气温在20.0℃以上的南方地区可在露地进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是葡萄特殊优势栽培区,年均气温17.5-20.0℃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年均气温16.0-17.5℃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北方年均气温在12.0℃左右及以上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也可在露地条件下实现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在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即使年均气温仅在5.0℃左右也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一年两收 年均气温 区划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建莹 梅旭荣 +1 位作者 严昌荣 刘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S1期1-5,共5页
应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华北地区155个气象站点48a(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对华北地区48a日照时数、年均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了华北地区气候资源... 应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华北地区155个气象站点48a(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对华北地区48a日照时数、年均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了华北地区气候资源分布图。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日照时数总体分布为北高南低,气温及≥10℃积温分布为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降水总体是从南向北递减,四季降水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总体来说,华北南部地区热量及降水资源丰富,而光照资源相对较少;华北北部地区光照和热量资源充足,降水资源相对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年均温度 ≥10℃积温 降水 空间分布 华北地区
下载PDF
近48a台北市气温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丽 张立凤 骆凯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2期59-62,共4页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很明显外,其他尺度的周期阶段性都较强;以14-16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周期;台北市的气温变化还表现出突变的特点;近48 a来,台北市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 a,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未来2年气温在总趋势上升的前提下将处在一个偏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 年平均气温 MORLET小波分析 周期变化 变化趋势 气候倾向率
下载PDF
1961~2010年中国大陆地面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丹 张勃 +2 位作者 李小亚 季定民 杨尚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8,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全国大陆地面46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Jones等提出的计算区域平均气候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全国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采用线性趋势、反距离加权插值、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分析了我国大... 利用1961~2010年全国大陆地面46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Jones等提出的计算区域平均气候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全国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采用线性趋势、反距离加权插值、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分析了我国大陆地面近50a来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温度差、年极端温度差、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温度差、年极端温度差、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别存在14、26、14、14、25、16、26、25和25a左右的变化主周期;在0.05的置信度水平下,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温度差、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发生突变,其分别在1996、1981、1997、1975、1983和1982年发生突变,其余要素均未发生突变。分析还发现,各气候要素的变化主周期分别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突变时间也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面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 日照时数 距平
原文传递
我国中部年、季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性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可群 王海军 +2 位作者 王凯 陈正洪 许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2-66,共5页
在均一性检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中部河南、湖北、湖南3省42个气象站的资料,对1961~2005年近地表气温要素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区域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1961~2005年区域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4℃,上升速率为... 在均一性检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中部河南、湖北、湖南3省42个气象站的资料,对1961~2005年近地表气温要素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区域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1961~2005年区域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4℃,上升速率为0.12℃/10a。除夏季气温有微弱的下降趋势(降温速率为0.112℃/10a)外,冬、春、秋三季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冬季升温速率最大为0.286℃/10a,春季次之为0.188℃/10a,秋季最小为0.131℃。但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春季升温主要表现在1990~2005年;而秋季则是1970~2005年更为明显。夏季虽然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1985年以后有比较弱的上升趋势;空间上年平均气温区域中部地区的升温速率最为明显,南北次之,西部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年平均气温湖北上升速率最高0.15℃/10a,其次是河南上升速率0.111℃/10a,湖南最小为0.105℃/10a。周期分析显示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90~2000年存在显著的4a左右周期变化;突变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前后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季平均气温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1970~2008年安徽省气温时空格局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查良松 陈晓红 +3 位作者 吉中会 赵萍 彭洋 王莹莹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0-654,共15页
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指数模型对安徽省1970~2008年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低气温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全省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与平均气温分布基本相反,平均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与平均气温分布基本一致,前者反映日... 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指数模型对安徽省1970~2008年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低气温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全省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与平均气温分布基本相反,平均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与平均气温分布基本一致,前者反映日极端最高气温时空格局是不稳定的,后者反映日极端最低气温时空格局是稳定的。20世纪全省日极端最低气温具有1970年代低、80年代高、90年代低、21世纪头10年高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全省年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是70年代升高、80年代下降、90年代和21世纪头10年继续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头10年代年平均气温增长量比90年代小0.1℃。芜湖、安庆、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对气温升高贡献率突出,90年代年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比80年代增加0.7℃和0.25℃,21世纪头10年年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比90年代增加0.8℃和1.13℃,已超过大别山区相应的增长量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克里格法 时空格局 年平均气温 日极端气温 年代际变化 安徽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表型变异与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晶晶 王瑞 +3 位作者 李永革 张桂芬 郭建英 万方浩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超级杂草,已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多个点定殖,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会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构成极大威胁。长芒苋在我国入侵点的纬度跨度大于其原产地北美洲的分布,探明其在我国不同纬...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超级杂草,已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多个点定殖,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会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构成极大威胁。长芒苋在我国入侵点的纬度跨度大于其原产地北美洲的分布,探明其在我国不同纬度的地理种群的环境适应机制,对评估扩散潜能、建立早期监测预警等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同质种植园实验条件下,通过测定长芒苋不同纬度地理种群的生活史、形态及生物量等11个性状指标来分析其在我国的表型变异与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同质园条件下,长芒苋不同地理种群间株高等7个表型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开花和发芽时间、花序长以及比叶鲜重4个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它们的表型变异随年平均温度(纬度)线性增加或降低。开花时间随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芽时间、花序长和比叶鲜重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基于长芒苋不同纬度地理种群间表型性状的异同,我们推断表型可塑性促进了其在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定殖,表型变异(如高纬度种群开花时间提前)可促进其环境适应性进化,拓展其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区,增强其向原产地适应环境梯度之外地区入侵和扩散蔓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长芒苋 同质园实验 表型可塑性 年平均温度
原文传递
新疆石河子58年气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春光 蒲云锦 朱蓉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8期250-255,共6页
为了给石河子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展农业生产、气候资源利用等提供气候依据,统计分析了新疆石河子1954—2011年58年来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 为了给石河子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展农业生产、气候资源利用等提供气候依据,统计分析了新疆石河子1954—2011年58年来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石河子各月平均气温也呈上升趋势;石河子年平均气温突变点是1986年,年最高气温突变点是1976年,年最低气温突变点是1981年,并具有各自的周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最高气温 年最低气温 周期 突变
下载PDF
近50a金昌市气候逐渐转入相对暖湿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滕水昌 赵明瑞 +2 位作者 翟诚 殷玉春 王生元 《干旱气象》 2010年第4期411-417,共7页
利用线性、多项式回归法对金昌市永昌县气象观测站(1959~2009年)月、季、年平均气温序列、降水量进行连续性变化趋势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降水、干燥度变化趋势。应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法检验气温序列变化的... 利用线性、多项式回归法对金昌市永昌县气象观测站(1959~2009年)月、季、年平均气温序列、降水量进行连续性变化趋势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降水、干燥度变化趋势。应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法检验气温序列变化的不连续性,确定突变的时间。结果表明:永昌县平均气温均呈升温趋势,进入1990年代至今气温持续走高,突变发生在1996年。50a的年降水量也呈波动上升趋势,从1983年以来降水呈相对增加态势,1992~2009年降水量比气候平均值年均多20.6mm,增幅相对较大,降水量序列突变时间是1984年。50a中86%的年份气候处于半干旱状态,而且具有准3a的波动周期,1960年代和1990年代初气候较干旱,历史上最干旱年份出现在这一时期,1970~1978年、1992~2009年气候相对湿润,1998年至今无霜期明显延长,气候有逐渐转入相对暖湿的趋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燥度 无霜期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水热积指数的估算及其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健 张新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2期1147-1159,共13页
试图利用大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可能蒸散和土壤水分平衡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水热积指数,并应用年平均气温、年土壤水分盈亏值和水热积指数三个气候变量来限定植物群落组合,构成一个圆形的生命-气候图式。根据全国689个标准气象台站... 试图利用大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可能蒸散和土壤水分平衡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水热积指数,并应用年平均气温、年土壤水分盈亏值和水热积指数三个气候变量来限定植物群落组合,构成一个圆形的生命-气候图式。根据全国689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计算了中国8个植被地带和26个亚地带的年平均气温、年土壤水分盈亏和水热积指数,绘制了各气候指标在中国的分布图及散点图,较好表现了中国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和格局,包括寒温带针叶林、冷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并得到了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指标范围及界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年平均气温的等值线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热量梯度,经度和纬度方向的区分均较明显;年土壤水分盈亏曲线的等值线则比较零乱;综合了热量和水分差异的水热积指数等值线与热量梯度和水分梯度均有一定的对应性,与植被类型的对应也较好。这是在宏观尺度上进行的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气候关系 水热积指数 计算
下载PDF
天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多尺度交叉小波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兵 王中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2-39,共8页
由于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对水循环研究与水资源规划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交叉小波的方法分析了1954年—2013年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站点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结果表明:天津站点的降水倾向率为-16.92... 由于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对水循环研究与水资源规划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交叉小波的方法分析了1954年—2013年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站点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结果表明:天津站点的降水倾向率为-16.92~14.11mm/(10a),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倾向率为0.181--0.309℃/(10a);天津地区气温在1954年-1982年波动变化,1982年发生突变呈上升趋势,且在1991年后上升显著;天津地区降水量和气温的周期性具有相似性,降水量和气温在1960年-1970年呈负相关关系,其共振周期高能量区主要分布在1965年前后的2a;天津地区的降水量和气温在多时间尺度上主要呈非线性关系,降水量减少而气温升高,总体呈现干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平均气温 突变检验 交叉小波 天津地区
下载PDF
甘肃庆阳地区气候变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晓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2-515,共4页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甘肃省庆阳地区气候变化特点,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甘肃庆阳地区气温、降水的年变化、季节变化等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本区呈现日益暖干的特点... 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甘肃省庆阳地区气候变化特点,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甘肃庆阳地区气温、降水的年变化、季节变化等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本区呈现日益暖干的特点.通过暖干气候条件下甘肃庆阳地区农业及经济发展影响的探讨提出应对的建议和对策,为类似条件下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年均温 年降水 暖干化 气候变化 影响分析 甘肃庆阳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年均温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杨勤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87,共5页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黄土高原年均温进行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优于传统的反距离加权插值、多项式插值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而考虑高程影响的简单协克里金方法优于一般的克里金方法和...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多种插值方法对黄土高原年均温进行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优于传统的反距离加权插值、多项式插值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而考虑高程影响的简单协克里金方法优于一般的克里金方法和普通协克里金方法。通过空间插值得到了黄土高原年均温分布图,由年均温分布图可知,黄土高原年均温总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态势,界限很明显;黄土高原7.00—14.00℃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的85%,其中年均温7.00~10.00℃的较温暖地区占总面积的54.63%,年均温10.00~14.00℃占总面积的30.71%。因此,黄土高原气候以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为主,适宜农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年均温 插值 克里金方法 协克里金方法
原文传递
吉林西部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梅 张青 +1 位作者 王少江 杨利民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根据长岭气象站1953—2001年实测气温资料,分析研究了吉林省西部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以每10年0.4℃的速度升高,并且80年代后期以来增温速度最快,达每10年0.6℃.不同季节平均气温以冬季增温最大,为每10... 根据长岭气象站1953—2001年实测气温资料,分析研究了吉林省西部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以每10年0.4℃的速度升高,并且80年代后期以来增温速度最快,达每10年0.6℃.不同季节平均气温以冬季增温最大,为每10年0.6℃;其次是春季,每10年0.4℃;而夏秋两季为每10年0.2℃,并且不存在夏季降温.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而极端最高气温略有升高.本世纪的头两年冬季气温明显回落,其极端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近50年来的最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季节平均气温 极端气温 变化
下载PDF
1.5℃温控目标下地球工程对中国气温影响的区域差异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孔锋 薛澜 +1 位作者 孙劭 王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5-297,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巴黎协定》制定的1. 5℃温控目标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情景下的2010~2099年日值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实施中(2020~2069年)、实施后(20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巴黎协定》制定的1. 5℃温控目标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试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 5)情景下的2010~2099年日值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实施中(2020~2069年)、实施后(2070~2099年)和整个研究时段(2010~2099年)对中国气温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地球工程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中国年均气温,尤其是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多数地区的降温幅度超过了0. 75℃,有效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表明地球工程能够使中国多数地区降低1. 5℃,地球工程有助于《巴黎协定》1. 5℃温控目标的实现;(2)地球工程的实施并未改变中国年均气温气候态和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异格局,却改变了年均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异格局,地球工程的实施对中国北方地区年均气温波动特征的影响要高于南方地区;(3)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使得中国多数地区的年均气温趋势减少,减少幅度超过了0. 3℃/10 a,同时地球工程实施前后中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差异明显;(4)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并未产生气温的报复性反弹,且对依赖于可预测气候周期的部门生产运营不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地球工程对气候影响的讨论,有助于人类科学认识应对气候变暖的多样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年均气温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1.5℃温控目标 中国
下载PDF
新疆天山大气桦木花粉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媛媛 张芸 +4 位作者 倪健 孔昭宸 王力 李玉梅 陈立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909-1921,共13页
大气花粉的运移和沉降与各地的气象因子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在新疆中天山地区处于不同植被带的3个研究点(新疆天池气象站、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及北沙窝草炭试验站)安装花粉收集器,进行了长达5年(2001年7月~2006年7月)的大气中... 大气花粉的运移和沉降与各地的气象因子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在新疆中天山地区处于不同植被带的3个研究点(新疆天池气象站、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及北沙窝草炭试验站)安装花粉收集器,进行了长达5年(2001年7月~2006年7月)的大气中桦木属花粉的监测,目的是为了探讨桦木属花粉的数量变化和时空分布动态特征,以及与各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桦木属花粉组合与植物的花期相对应,具有季节性变化.在2003年, 3个研究点的桦木属花粉浓度都最低,可能与2003年年平均温度降低有关,低温致使花粉减产.(2)由桦木属花粉含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天池研究点和阜康研究点的年平均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桦木属花粉浓度大小,年平均降水和日照时数则在不同地区表现出相反的影响,风速和风向对桦木属花粉的散布有一定影响.(3)新疆天池地区大气中桦木属花粉的产量能反映其植物分布情况;而中天山地区一些表土和全新世地层中的桦木属花粉含量偏高,应能直接表明其古植被中的植物区系成分的组成,且与全新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该项研究有助于新疆地区古气候重建、大气环境监测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属 大气花粉浓度 年平均温度 中天山 新疆
原文传递
云南野生莲瓣兰形态分异与海拔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索默 毕玉芬 +2 位作者 王鸿泽 唐敏 叶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170-6177,共8页
莲瓣兰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2013年和2014年8月至10月,在云南省西北地区选取了28个野生莲瓣兰居群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野生莲瓣兰在滇西北海拔为1380—2557 m的区域均有分布;莲瓣兰叶片数、花葶长、花瓣长、花瓣宽、... 莲瓣兰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2013年和2014年8月至10月,在云南省西北地区选取了28个野生莲瓣兰居群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野生莲瓣兰在滇西北海拔为1380—2557 m的区域均有分布;莲瓣兰叶片数、花葶长、花瓣长、花瓣宽、萼片长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的形态指标有:叶长(P<0.05),株高(P<0.05),花葶长(P<0.01)。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指标有:叶宽(P<0.05),株高(P<0.05),花葶长(P<0.05),叶长(P<0.01)。随着野生莲瓣兰分布地海拔的升高,株型矮化,形态变小;年均温越高、空气湿度越大的分布地,莲瓣兰叶片越长、越宽,植株越高,花葶越长;分布地辐射强度越大,莲瓣兰叶片越短,植株越矮,根系越发达。野生莲瓣兰居群间的叶长、叶宽、株高、根长及花葶长度的变化较大,变异系数超过了15%,表明其存在着较大的形态变异,生态适应幅度变宽,且植株矮化严重,需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研究结果阐明了滇西北海拔、温度等生态因子对野生莲瓣兰形态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保护野生莲瓣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莲瓣兰 海拔 年平均温度 空气湿度 辐射强度
下载PDF
近百年来广东省3地(广州、汕头、澳门)气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争艳 孙武 +2 位作者 罗森波 李勇 蒋海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在对1949年之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3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 在对1949年之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3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同我国其他城市主要由冬季增温不同,广东省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冬季.广州、澳门、汕头的增温分别由最高、最低、最高和最低气温共同引起.此外,3站普遍存在20年、12年与5年左右的3个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年均温 年均最高气温 年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