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芭蕉芋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立新 周俊侠 张力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贵州和广东生产的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貌、链淀粉含量、X-光衍射图样、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抗剪切力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浓度、pH、蔗糖对糊粘度影响等性质。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对今后芭... 本文研究了贵州和广东生产的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貌、链淀粉含量、X-光衍射图样、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抗剪切力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浓度、pH、蔗糖对糊粘度影响等性质。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对今后芭蕉芋淀粉的开发利用将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芋 淀粉 颗粒 糊性质
下载PDF
大苞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组合及一新异名
2
作者 熊小凯 顾江淼 +1 位作者 温放 白新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1-1648,共8页
大苞苣苔属(Anna Pellegr.)自1930年建立以来,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甚少,早期的物种发表和修订都依据采集的标本完成,存在性状描述简略或不准确、物种界定模糊等问题。在对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Hemsl.) B. L. Burtt&a... 大苞苣苔属(Anna Pellegr.)自1930年建立以来,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甚少,早期的物种发表和修订都依据采集的标本完成,存在性状描述简略或不准确、物种界定模糊等问题。在对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Hemsl.) B. L. Burtt&R. A. Davidson]和红花大苞苣苔(A.rubidiflora S. Z. He, F. Wen&Y. G. Wei)的历史考证、形态学对比和模式产地的调查考证中发现,1911年H. Léveillé发表的Didymocarpus cavaleriei H. Lév.与红花大苞苣苔实为同种,前者被处理为白花大苞苣苔的异名。在对白花大苞苣苔和红花大苞苣苔的多个居群形态特征对比和地理分布信息整理后发现,二者的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但仅依据花冠颜色作为种一级分类单位的界限并不恰当,综合考虑形态和地理分布特征,故提出将红花大苞苣苔处理为白花大苞苣苔的变种。依据2018年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Fungi,and Plants(Shenzhen Code)中的规定和建议,该文提出一个新组合兼新等级名称Anna ophiorrhizoides(Hemsl.) B. L. Burtt&R. A. Davidson var.cavaleriei(H. Lév.)X. X. Bai&F. Wen,并将红花大苞苣苔处理为新组合的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苣苔属 红花大苞苣苔 白花大苞苣苔 新组合 新异名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悲剧女性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淳 常文革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托尔斯泰秉承俄国文学人道主义传统,创造安娜这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安娜感人的爱情悲剧寄寓着她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也蕴涵着作者对社会、人性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 悲剧 冲突
下载PDF
莱恩反精神病学视域下《金色笔记》中安娜自我分裂的文学阐释
4
作者 丁礼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小说《金色笔记》是英国二战后最具特色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国内外学界多关注小说红色笔记的政治内涵、黄色笔记的女性观以及黑色笔记的文化冲突,鲜有人聚焦安娜的精神分裂症。实质上,小说深入剖析了安娜的自我精神分裂与... 小说《金色笔记》是英国二战后最具特色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国内外学界多关注小说红色笔记的政治内涵、黄色笔记的女性观以及黑色笔记的文化冲突,鲜有人聚焦安娜的精神分裂症。实质上,小说深入剖析了安娜的自我精神分裂与疯癫形态,阐释其身体与精神的分裂与整合,印证了莱恩反精神病学中的自我分裂论断,揭示现代女性身份危机,达成精神上实现妇女自由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精神病学 自我分裂 安娜 《金色笔记》 莱恩
下载PDF
安娜的一帘幽梦——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梦境别裁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益民 吕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巨作《金色笔记》视野广阔,主题意义丰富,眼光犀利、独到,发表以来一直是文学评论界颇受关注和争议之作。作品中大量关于梦的描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的对《金色笔记》中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这些梦的象...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巨作《金色笔记》视野广阔,主题意义丰富,眼光犀利、独到,发表以来一直是文学评论界颇受关注和争议之作。作品中大量关于梦的描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的对《金色笔记》中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这些梦的象征性的,或代码式的,或符号性的内在含义,都是在梦的显像上做文章。本文以弗洛伊德梦的理论为依据,利用梦是欲望的满足,梦的稽查作用、移置作用、凝缩作用、表现力的考虑以及润饰作用一系列对梦的心理学的剖析手段,对《金色笔记》中安娜的两个看似荒谬无理的梦进行解析,摆脱梦的表象对人的误导,揭示梦境背后隐藏的秘密,从而让人一窥女主人公安娜的真实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幽梦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下载PDF
明清时期赴华身故越南使臣研究
6
作者 牛军凯 周大程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132-144,M0007,共14页
明清时期,中越两国建立了制度化的朝贡关系。奉命北使多被越南文士引以为荣,然而朝贡出使却潜藏着种种人身风险。有的越南使臣由于积劳成疾、病剧不治、交通意外、政局动荡等原因,不幸丧亡于中国。对使华身故的越南使臣与随行人员,明清... 明清时期,中越两国建立了制度化的朝贡关系。奉命北使多被越南文士引以为荣,然而朝贡出使却潜藏着种种人身风险。有的越南使臣由于积劳成疾、病剧不治、交通意外、政局动荡等原因,不幸丧亡于中国。对使华身故的越南使臣与随行人员,明清朝廷依例遣官治丧、谕祭赐赙、置地安葬或派人护送棺柩回国,越南亦按例赐祭、追赠官爵,递运其棺柩归贯安厝。这既体现了明清“体恤远人”的一贯原则,又反映出中越两国为维系朝贡体系所承受的较大负担。由此可理解中越朝贡关系政治需求的实质,以及出使一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荣辱与共的多维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中越关系 朝贡 安南 赐恤
下载PDF
列夫·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的悲剧意识透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努丽亚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本文以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为参照,分析了他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翁安娜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形象 悲剧意识 小说评论
下载PDF
安娜和蘩漪悲剧命运原因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亚龙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8-71,共4页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催生。文章将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自身性格弱点的合力,处理各种...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催生。文章将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自身性格弱点的合力,处理各种情感问题时激化的矛盾以及"雷雨"式的性格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蘩漪 《安娜·卡列尼娜》 《雷雨》 悲剧命运 原因探析
下载PDF
The Par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of an ARMA (1.1) Process 被引量:1
9
作者 Liang Shihui Mao Huijuan(Guizhou Uninersity) (Ningbo college) 《怀化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80-83,共4页
In this paper, we obtain an explicit expression for the partial autocorrelation of an ARMA (1.1) process and discuss its asymptotic behaviour briefly.
关键词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par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na PROCESS the yule-walkerequations.
下载PDF
安娜与蘩漪形象比较——以抗争过程及悲剧原因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姿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安娜与蘩漪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悲剧性人物,她们在生活经历、抗争过程和个性形象诸方面具有可比性。造成二者悲剧性命运的原因有社会历史、文化和女性自身等多种因素。俄罗斯东正教是安娜的精神内核,此一因素的存在造成... 安娜与蘩漪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悲剧性人物,她们在生活经历、抗争过程和个性形象诸方面具有可比性。造成二者悲剧性命运的原因有社会历史、文化和女性自身等多种因素。俄罗斯东正教是安娜的精神内核,此一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悲剧性命运中灵意的闪光,并赋予该形象以永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安娜 蘩漪 抗争过程 东正教文化 性别类型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试析托尔斯泰笔下安娜性格的矛盾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辉艳 《新余高专学报》 2003年第4期52-54,共3页
处在社会变动时期的托尔斯泰,世界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受此影响,他笔下的安娜是个充满矛盾的文学形象。正是这种矛盾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矛盾性格与悲剧命运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 矛盾性格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列文的爱情观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素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对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研究中,以往论者大多只关注和探讨安娜的形象及意义,对列文却少有提及和分析,其实列文在作品中是与安娜同等重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人物。对比安娜和列文的爱情观差异,及由此派生出的两人不同的爱... 对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研究中,以往论者大多只关注和探讨安娜的形象及意义,对列文却少有提及和分析,其实列文在作品中是与安娜同等重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人物。对比安娜和列文的爱情观差异,及由此派生出的两人不同的爱情理解及角色定位,深入分析安娜和列文所隐喻的爱情哲理,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列文 爱情观 社会意义
下载PDF
情理冲突与矛盾合力的“共谋”——关于安娜悲剧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围绕安娜的悲剧问题,从情感冲突、社会矛盾、创作矛盾等方面,分析了安娜悲剧的主要根源、外在原因和现实呈现,指出安娜的悲剧是安娜内心中理智与感情的激烈冲突同俄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尖锐矛盾,以及创作主体的深刻矛盾的合力共同促成的。
关键词 安娜 托尔斯泰 情理冲突 矛盾合力
下载PDF
On the Source of Rebellious Female'Fate in Anna Karenina and The Scarlet Letter
14
作者 钟建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1期208-210,共3页
Anna Karenina and The Scarlet Letter are written by the Russian writer Leo Troels and USA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 respectively.Both of them are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literature.The two masterpi... Anna Karenina and The Scarlet Letter are written by the Russian writer Leo Troels and USA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 respectively.Both of them are masterpiec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literature.The two masterpieces account for two different love stories happened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respectively.If you compare the heroine of the two classics- Anna Karenina's and Hester Prynne' s fate,we will find that the two have many similarities.They have a similar experience- they had to get married for getting married and then they fell in love again for seeking true love after they have married,finally they paid a heavy price for their extramarital love.However,Due to their different demands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love as well as different resistance form to protect their love,their ending is also quite different..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ate of Anna and Hester respectively.This analysis is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rough social,life and spirit field,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ialectical unity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ersonality and com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Karenina HESTER Prynne MARRIAGE extramarital love MORAL the human nature
下载PDF
Anna Karenina-Half Beautiful Half Blue
15
作者 王菁 《海外英语》 2011年第6X期296-297,共2页
My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Anna Karenina. And from which to explore five climaxes(conflicts), focusing on the essence of the fourth climax.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just getting to ... My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Anna Karenina. And from which to explore five climaxes(conflicts), focusing on the essence of the fourth climax.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just getting to learn that power or money is useful, but they are not equal to love and happy life. Marriage without love can not be happy and difficult to maintain a long time. We should take a deep consideration mull to marriage, choosing the person suitable to us, and don't follow Anna Karenina's thespian 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Vronsky CLIMAX love FREEDOM TRAGEDY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Love Tragedy of Anna Karenina
16
作者 王菁 《海外英语》 2011年第7X期246-247,共2页
My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why and what lead to the love tragedy of Anna Karenina.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the paper sums up the three major factors:social tragedy,religious ethics and psychological c... My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why and what lead to the love tragedy of Anna Karenina.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the paper sums up the three major factors:social tragedy,religious ethic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tragedy,and idealized love trage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SOCIAL RELIGIOUS idealized PERSONALITY TRAGEDY
下载PDF
Probe into the Internal Roots of Anna Karenina's Tragedy
17
作者 杨华 《科技信息》 2014年第7期147-147,144,共2页
Anna was a vivid literature fig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history. Besides the obvious social factors of Anna 's tragedy, some internal roots of her tragedy shouldn't be neglected, such as her particu... Anna was a vivid literature fig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history. Besides the obvious social factors of Anna 's tragedy, some internal roots of her tragedy shouldn't be neglected, such as her particular spiritual world, merit and drawback of her character, her love value and conflicts about her thought. Analyzing into internal factors for Anna 's tragedy would offer further appreciation to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TRAGEDY INTERNAL ROOTS PROBE
下载PDF
试从自然观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以往对安娜形象多是从社会角度、宗教角度、家庭观念角度来分析和界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托尔斯泰文艺理论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事实上,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和...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以往对安娜形象多是从社会角度、宗教角度、家庭观念角度来分析和界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托尔斯泰文艺理论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事实上,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和创作既包含着现实主义精神,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安娜 托尔斯泰
下载PDF
简论安娜·卡列尼娜与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一蓓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对于托尔斯泰的妇女观,人们历来过分强调它保守落后的一面,漠视其应有的积极意义。安娜.卡列尼娜的独特性为我们理解他的妇女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体现了托尔斯泰妇女观的矛盾性和他在思想上的艰难探索与突破。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 妇女观 贤妻良母 矛盾性
下载PDF
A Tragic and Great Woman-Anna Karenina
20
作者 朱英 《海外英语》 2011年第6X期337-338,共2页
Anna is a tragic and a great woman as well. The novel Anna Karenina portraits the life of the noble class and the landlords as well and thus giv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social life, people's psycholog... Anna is a tragic and a great woman as well. The novel Anna Karenina portraits the life of the noble class and the landlords as well and thus giv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social life, people's psychology in the later 19century. From Anna, a beautiful woman with vitality in life and passion in love, her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the economy family, society and person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gic of her. As for the female,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economic status, find a life goal, find a way to be happy and choose the right person to get marr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 Karenina CLIMAX disadvantaged position TRAGE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