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0例高血压前期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硬化改变及相关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旭 袁洪 +3 位作者 黄志军 翁春艳 陈志恒 杨娉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硬化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VP-1000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颈总动脉内膜...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硬化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VP-1000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比较三组间差异。比较各血压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血压从正常向高血压转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前期组(1390±171cm/s)较正常血压组(1293±151cm/s)升高但低于高血压组(1652±291cm/s,P<0.01);踝臂指数高血压前期组(1.115±0.060)与正常血压组(1.114±0.0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1.132±0.067,P<0.01)。(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在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1);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高血压前期组(0.73±0.10mm)与正常血压组(0.72±0.1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组显著增厚(0.78±0.16mm,P<0.01)。(3)有或无合并颈动脉斑块时,高血压前期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升高(P<0.01),但低于高血压组(P<0.01);各血压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无颈动脉斑块时均升高(P<0.01)。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271,P<0.01),校正血压因素后相关性仍存在(r=0.156,P<0.01)。结论高血压前期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升高,提示存在早期动脉硬度改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前期动脉硬度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新诊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裴玉梅 张禾伟 +4 位作者 许静 房辉 田金莉 张雅中 吴卫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3-914,共2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新确诊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新确诊T2DM但无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新确诊T2DM并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LLVD)Hcy和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新确诊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新确诊T2DM但无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新确诊T2DM并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组(T2DM+LLVD)Hcy和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和T2DM+LIND组BMI、WHR、SBP、TC、TG、LDL-C、HbA_1c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与T2DM组相比,T2DM+LLVD组Hcy、LDL-C、HbA_1c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新确诊T2DM并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Hcy升高是促使新确诊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同型半胱氨酸 踝肱指数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亚芬 李献良 曹锐红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1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h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hmPP≥60mmrig(1mlnHg=0.133kPa)(It=4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h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hmPP≥60mmrig(1mlnHg=0.133kPa)(It=45),B组24hmPP〈60mmHg(n=45)。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采用HD15100SONO-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24hmPP、baPWV及ABI与IMT的关系。结果A组24hmPP为(65.4±6.6)minHg、B组24hmPP为(51.3±5.0)mm Hg,A组的baP-WV高于B组[(1879±343)mm/s比(1667±32)mm/s]、ABI低于B组[(1.08±0.14)比(1.14±0.09)]、IMT值大于B组[(0.82±0.21)比(0.7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24hmPP、baPWV与IMT值呈正相关(r=0.461,P〈0.01;r=0.402,P〈0.01),ABI与IMT值呈负相关(r=-0.26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24hmPP、血糖、baPWV是影响IMT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mPP、baPWV、ABI、血糖与IMT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老年人 动态脉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血压指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剑云 胡大一 +2 位作者 魏毅东 李觉 郑黎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与高血压不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北京及上海地区医院住院的4 415例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踝臂指数,踝臂指数&... 目的比较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与高血压不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北京及上海地区医院住院的4 415例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踝臂指数,踝臂指数<0.90者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将研究对象分为PAD组1 221例,非PAD组3 194例,测定其血脂及尿酸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AD组血尿酸水平(349.43±125.99μmol/L)明显高于非PAD组(327.24±110.29μmol/L)(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PAD相关(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和糖尿病史、吸烟史、性别一样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下载PDF
应用运动后踝臂指数评估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鹿亚平 徐勇 +3 位作者 张会明 欧书林 刘俊松 王雷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0期5930-5933,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后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7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38例)、轻中度病变组(45例)和严重病变组(34例)... 目的:探讨运动后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7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38例)、轻中度病变组(45例)和严重病变组(3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静息状态及运动后ABI检查。结果: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运动后ABI下降,各组间运动后ABI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ROC曲线图可知,运动后ABI诊断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准确性高于静息ABI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息ABI和运动后ABI对冠心病均有诊断价值,运动后ABI诊断价值更高。静息下ABI和运动后ABI对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有中等诊断价值,运动后ABI对冠状动脉严重病变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运动踝臂指数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