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2类Ⅲ度深覆早期矫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尹莉 张小虎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0,共2页
目的:针对安氏Ⅱ2类Ⅲ度深覆,探讨早期矫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7~9岁安氏Ⅱ2类Ⅲ度深覆患儿的研究模型。观察模型特征,并结合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去除病因为目标进行早期矫治。结果:早期矫治解除了上切牙对下颌的闭锁结... 目的:针对安氏Ⅱ2类Ⅲ度深覆,探讨早期矫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7~9岁安氏Ⅱ2类Ⅲ度深覆患儿的研究模型。观察模型特征,并结合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去除病因为目标进行早期矫治。结果:早期矫治解除了上切牙对下颌的闭锁结,增加了牙弓前段长度,消除咬合创伤,解除可能影响牙颌面发育的不利因素。结论:安氏Ⅱ2类Ⅲ度深覆患儿采取早期矫治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矫治 ^安氏^2 Ⅲ度深覆[牙合]
下载PDF
上颌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2错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晓燕 曹建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2错颌的疗效。方法选取恒牙期下颌后缩安氏Ⅱ2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面导板治疗,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ss/OLP,co/OLP(P<0.01)增大,下颌长度增加;is/OLP,ii/OL... 目的观察上颌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2错颌的疗效。方法选取恒牙期下颌后缩安氏Ⅱ2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面导板治疗,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ss/OLP,co/OLP(P<0.01)增大,下颌长度增加;is/OLP,ii/OLP增大(P<0.01)上下前牙舌倾改善,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Si-N'-S、Pg'-N'-S增大(P<0.01),侧貌改善明显。结论上颌斜面导板能有效改善安氏Ⅱ2错颌患者特有的方颌低角面型,上下颌牙齿关系正常,下颌骨有一定的生长,后缩面型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错颌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上颌斜面导板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善麟 杨番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设为研究组;35例患儿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设为对照组。两组矫治疗程均为9~15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矫治结束后的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矫治效果主观评价情况,以及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口腔矫治不良习惯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39/45)比68.57%(24/35)](P<0.05)。研究组佩戴顺利、佩戴舒适性、佩戴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3±0.28)分比(3.56±0.24)分、(3.85±0.27)分比(3.12±0.28)分、(3.54±0.23)分比(3.22±0.21)分](P<0.01)。研究组治疗后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下颌平面角(FH-M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相比,MRC肌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矫治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患儿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Ⅰ分类错颌畸形 MRC肌功能矫治器 早期矫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牙合)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陆玲 汤佰枫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的矫正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安宁分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托槽进行矫正治疗。于治疗14个月后通过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A)由下牙槽座点、鼻根点及蝶胺中心所构成的角(SNB),由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下颌平面角(MP-SN)、关节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AR-A),关节点到B点之间的距离(AR-B),关节点到颏前点之间的距离(AR-Pg)以及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IMPA)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后牙齿复合情况,并比较下颌后缩情况及矫正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正后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NB [(4.24±0.64)°vs (5.83±1.19)°]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NA [(79.75±6.57)°vs(77.15±5.31)°]、SNB [(75.64±5.73)°vs (71.63±4.24)°]、AR-B [(94.58±7.41) mm vs (91.25±5.98) mm]及AR-Pg (103.28±9.36) mm vs (97.83±7.74) mm],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关节上间隙[(2.80±0.79) mm vs (2.49±0.54) mm]、关节后间隙[(1.57±0.48) mm vs (1.37±0.37) mm]、髁突高度[(3.89±095) mm vs (3.59±0.72) mm]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可改善患者牙齿复合及下颌后缩,矫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矫治器 安氏类1分类错颌 牙齿复合 下颌后缩 矫正 效果
下载PDF
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龚方方 陶列 曹惠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两侧髁突纵距和髁突高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RCP-ICP)位置差异也有显著性减小。结论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能够改变其髁突位置,使之在关节窝内向前下方移位,并且更接近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错He 深覆He 髁突位置 三维CT 下颌后退接触位 牙尖交错位
下载PDF
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后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彭明慧 亢静 +1 位作者 周建明 杜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鼻唇角的变化及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错畸形的诊断与分析以及预测矫治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8个软硬组...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鼻唇角的变化及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错畸形的诊断与分析以及预测矫治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8个软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对青少年与成人治疗前后变化量进行比较,并分析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结果青少年组与成人组鼻唇角均增大,但成人组鼻唇角改变更显著;U1 to FH、U1 to NA、U1-NA、Spr-Ptm在矫治后均减小,成人组减小更显著;青少年组上唇凹点厚度、上唇凸缘厚度、A’-Ptm、上唇长度以及鼻突度矫治后均增加,而成人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U1 to FH、U1 to NA、U1-NA均有显著性的负相关,上唇倾角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成人相关性更显著;青少年组上唇凸缘厚度与鼻唇角呈负相关,而上唇凹点厚度与鼻唇角呈正相关,成人组这两项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拔牙矫治后鼻唇角改变与上前牙硬组织以及上唇软组织均有相关性,而成人则只与上前牙硬组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生长型 安氏类1分类 正畸治疗 拔牙 鼻唇角 相关性
下载PDF
矢向引导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上颌骨及磨牙的远移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易颖煜 赵宁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矢向引导型Twin-block(SGTB)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利用SGTB矫治器进行矫形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病例,二期正畸治疗未拔牙,采用Pancherz分析法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矢向引导型Twin-block(SGTB)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利用SGTB矫治器进行矫形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病例,二期正畸治疗未拔牙,采用Pancherz分析法定量研究治疗前、后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后移量,利用SPSS20.0软件包评价其疗效。结果:矫形治疗后,上颌磨牙显著后移(1.33 mm,P<0.01),上颌骨位置显著向后(0.68 mm,P<0.01);二期治疗结束后,上颌磨牙轻度后移(0.53 mm,P>0.05),上颌骨位置显著后移(0.65 mm,P<0.05)。结论:SGTB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生长发育期错畸形患者能有效地发挥上颌磨牙远移及上颌骨后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ital—guidance Twin—block矫治器 PANCHERZ分析法 安氏类1分类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CBCT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建清 卢新华 +2 位作者 彭彩霞 陈冬茹 吴莉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 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 mm与(0.69±4.02) 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牙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牙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牙位的牙槽骨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牙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牙槽骨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牙槽骨高度
原文传递
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增强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靖 陈保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90-91,100,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OJ、U1-SN、U1-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正畸疗程平均为(19.3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4.02±1.21)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口外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更好地保护磨牙支抗,缩短正畸疗程,更有效地改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凸度及覆牙合覆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口外弓 支抗 安氏类1分类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不同牙列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善伟 徐宇红 《医学综述》 2019年第7期1380-1384,共5页
安氏Ⅱ类2分类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错畸形,该类错畸形的形成和发生与遗传、口腔不良习惯以及婴幼儿时期的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乳牙期出现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已经表现出上下颌骨、颌面部软组织特征的异常,随着生长发育... 安氏Ⅱ类2分类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错畸形,该类错畸形的形成和发生与遗传、口腔不良习惯以及婴幼儿时期的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乳牙期出现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已经表现出上下颌骨、颌面部软组织特征的异常,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该类错在替牙期、恒牙列初期以及后期所表现出的异常会更加明显,并会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严重时甚至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症状。不同牙列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的软硬组织异常特征表现不尽相同,在矫治后相应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错[牙合]畸形 不同牙列期 矫治 软硬组织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的侧貌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阳 孙志涛 +3 位作者 刘杰 汪钰程 王蕾 崔玉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475-478,448,共5页
目的:分析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后骨性、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采用头影测量软件对10例患者的头颅侧围定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后骨性、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采用头影测量软件对10例患者的头颅侧围定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U1-SN增大了(11.19±15.80)mm,SNA减小了(9.72±5.72)°,ANB角减小了(4.56±1.07)°,上唇凸度减小了(1.2±0.92)mm,下唇凸度增加了(0.61±2.50)mm,患者侧貌明显改善。结论:直丝弓矫治可以有效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改善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 侧貌 青少年 直丝弓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丰燕 王旭霞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研究正畸非拔牙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恒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的患者,利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经X线头影测量,对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描记后,测量矫治前... 目的: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研究正畸非拔牙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恒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的患者,利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经X线头影测量,对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描记后,测量矫治前、后颏部形态、上下颌骨位置、下颌平面角等形态结构,采用PASW statistics18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随着上颌切牙舌向倾斜的矫正,下颌骨向前下位移,下面高增加。上、下唇与E线的距离趋于正常。颏点位置前移,颏凹陷度以及颏唇沟的深度变浅,颏曲度增加,与矫治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经正畸治疗后能够改变颏部的位置和形态,使面形更接近理想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形态 头影测量 安氏2分类错畸形
下载PDF
减数前磨牙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美容效果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悦 曾翠敏 +3 位作者 刘明辉 李淑婷 邓溪川 吕俊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减数前磨牙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减数前磨牙的治... 目的:探讨减数前磨牙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减数前磨牙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畸形矫正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头影软组织与牙齿的相关指标。结果:7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改善人数为35例,对照组为29例。研究组治疗总改善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正的过程中,采用减数前磨牙与微型种植体支抗联合的方案,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特征得到显著改善,建立较为良好的咬合关系,美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前磨牙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美容效果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错■畸形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娜君 赵春洋 +1 位作者 吴可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082-1084,1112,共4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研究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上、下颌骨的改变,探讨Twin-block矫治器的矫治机制。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锥形束CT测量、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矫... 目的通过锥体束CT研究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上、下颌骨的改变,探讨Twin-block矫治器的矫治机制。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锥形束CT测量、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矫治后下颌升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Pog-Co)都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B-冠状面、B-水平面,距离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下颌向前向下生长。ANB减小,U1/SN减小、L1/MP增加,有显著差异(P<0.01),上颌骨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能够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 生长改良治疗 TWIN-BLOCK矫治器 锥形束CT
下载PDF
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国新 陈香 +3 位作者 贺红 熊晖 华先明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ANB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减小了上颌骨突度;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缩。结论: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angle2分类错he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比较种植支抗和摇椅弓在矫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中压低上前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卫东 董苁蓉 李晨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种植支抗和摇椅弓在矫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中压低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种植支抗压低上前牙,另一组使用摇椅弓压低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 目的:观察种植支抗和摇椅弓在矫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中压低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种植支抗压低上前牙,另一组使用摇椅弓压低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结果:在打开前牙咬合,压低上颌前牙阶段种植支抗组平均时间7.2周,摇椅弓组平均时间12.8周,种植支抗组的疗程短于摇椅弓组。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覆盖,覆牙合,U1-PP,U1-SN,U1-Stms有显著性变化。相比摇椅弓组,种植支抗组测量指标变化更为明显的是U1-PP(P<0.01)和U1-Stms(P<0.01),覆盖(P<0.05)和U1-SN(P<0.05)也显著性减少。而U6-PP,U6-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支抗与摇椅弓在矫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中压低上前牙均有明显的效果,但种植支抗组在压低上前牙、改善唇齿关系及缩短疗程方面优于摇椅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低 种植支抗 摇椅弓 安氏2分类错(牙合)
原文传递
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海余 张铁良 张石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双垫矫治器)在安氏II类2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来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II类2分类错并伴下颌后缩的患者9例,年龄8.5~11.5岁,根据矫治前侧位片颈椎形态判断为生长... 目的:分析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双垫矫治器)在安氏II类2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来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II类2分类错并伴下颌后缩的患者9例,年龄8.5~11.5岁,根据矫治前侧位片颈椎形态判断为生长发育加速期或前期。重建咬合关系,制作Twin-Block矫治器,24h戴用矫治器,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的测量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过7~12个月的矫治后9例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磨牙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治疗后面型明显改善。SNB角从75.6°增加至79.8°,平均增加4.2°(P<0.05);ANB角由6.5°减小到3.1°,平均减小3.4°(P<0.001);1/NA角平均增加15.5°(P<0.001);1/SN平均增加了17.8°(P<0.001);1/1平均减小了15.5°(P<0.05);MP/FH平均增加了3.0°(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2分类错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Ⅱ类错牙合12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骆英 方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2个月。采用团体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win-block治疗组,覆盖和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覆盖的减小主要是由于上切牙的远中移动,及下颌骨的向前生长;磨牙关系的矫正,下颌骨的生长与牙槽骨的变化各占50%作用。下颌骨长度(Ar-Gn)比对照组增加2.29mm,后面高(Ar-Go)与前下面高(ANS-Me)均有增加,分别为2.28mm与2.58mm,未观察到不利的垂直向生长。结论:Twin-block能有效减小前牙覆盖,矫正磨牙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并增强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类Ⅰ分类错He TWIN-BLOCK 矫正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软组织的改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明慧 孟秋菊 王磊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9-403,407,共6页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26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矫治...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26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和青少年与成人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置、Stoms-Stomi、U1-Ptm等减小,而上唇凹点厚度、上唇凸缘厚度、上下唇长度、上下唇倾角、鼻唇角、Z角、颏唇沟倾角等增加;青少年组上唇凹点厚度、下唇长度、A′-Ptm治疗后均增加,而成人组则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青少年组与成人组上唇长度、颏唇沟倾角、U1-Ptm的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早期治疗更能改善侧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生长型 安氏类1分类 正畸治疗 拔牙 软组织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