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壮荣 刘洋 +2 位作者 周云 晏燕 曹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6-79,85,共5页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定位标志点,在牙弓形态分析平面上获取各个牙位的坐标数据,利用三次方程式拟合牙弓曲线,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变化,量化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安氏Ⅱ1类错经过拔牙矫治后,①上颌侧切牙区以及尖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1,P<0.05),下颌侧切牙区和尖牙区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②上、下颌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减小(P<0.001);③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长度明显增加(P<0.05),磨牙区长度明显减小(P<0.001)。结论: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上颌前部牙弓变宽,后部牙弓变窄,下颌前部牙弓形态未见明显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牙合] 牙弓形态 数字化牙颌模型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Ⅱ类1分类骨性错硬软组织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韦靖 莫水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0-1332,共3页
Twin block运用于临床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简称Ⅱ1)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国内外学者对该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影响颌骨、牙槽骨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存在争议。文中就Twin block对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 Twin block运用于临床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简称Ⅱ1)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国内外学者对该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影响颌骨、牙槽骨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存在争议。文中就Twin block对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引起硬、软组织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安氏1类错(牙合) 功能性矫治器治疗
下载PDF
头帽肌激动器与双[牙合]板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延梅 王国友 +3 位作者 崔伯瑜 李倜 杨芳红 单兰花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及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Clark教授设计的Twin-block矫治器及Vanbeek设计的Activator治疗Ⅱ^1类错[牙合]22例(年龄10-13岁)。根据骨龄、错[牙合]严重程度等条件基本对...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及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Clark教授设计的Twin-block矫治器及Vanbeek设计的Activator治疗Ⅱ^1类错[牙合]22例(年龄10-13岁)。根据骨龄、错[牙合]严重程度等条件基本对等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戴用Twin-block或头帽Activator矫治器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头颅侧位定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左手腕骨X光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头帽Activator对上颌生长抑制作用强于Twin-block矫治器,而Twin-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向生长优于头帽Activator;头帽Activator内收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对下前牙的唇倾控制也较好。结论头帽Activator更适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牙合]。而Twin-block矫治器适于矫治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类错[牙合] 头帽Activator TWIN-BLOCK矫治器 矫形治疗
原文传递
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济强 朱吉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β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β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应用SPSS11.0软件包将2组弓形中的尖牙宽度(Wc)、磨牙宽度(Wm)、尖牙深度(Dc)、磨牙深度(Dm)以及e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下牙弓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而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正畸治疗中,有时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的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牙合] 矫治 牙弓形态
下载PDF
儿童AngleⅡ~1类深覆非拔牙矫治前后颅面硬软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军 周洪 邹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Forsus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AngleⅡ1类深覆患者,比较分析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特征。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挑选22例治疗结束的AngleⅡ1类覆II°以上年龄在10.... 目的: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Forsus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AngleⅡ1类深覆患者,比较分析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特征。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挑选22例治疗结束的AngleⅡ1类覆II°以上年龄在10.5~13岁的深覆的病例,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角减小、SNB角增大,下颌骨体和升支长度增加、颌凸角的减小;上下切牙夹角减小、覆变浅;Z角、鼻唇角明显增加,上唇突距、下唇突距、软组织面角明显减小。结论:磨牙伸长的同时有下颌升支的代偿性生长;在生长期引导垂直向生长可有效地改善深覆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错 深覆[牙合] 功能矫治
下载PDF
安氏Ⅱ~1错硬组织变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乌兰其其格 耿红娟 +2 位作者 陈林 李宜宸 李硕光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50-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病人在矫治不同阶段的硬组织变化规侓。方法:选择2013-07~2015-11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40例符合标准的病例,不拔牙矫治,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斜面导板,分别在矫治前、矫治中(上颌排...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病人在矫治不同阶段的硬组织变化规侓。方法:选择2013-07~2015-11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40例符合标准的病例,不拔牙矫治,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斜面导板,分别在矫治前、矫治中(上颌排齐阶段)、矫治后(摘斜导及矫治结束阶段)测量出硬组织各测量项目值,对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投影测量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矫治前、中、后测量指标的变化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安氏Ⅱ~1病例矫治前、中、后硬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牙齿主要表现为上颌前牙的舌倾、覆、覆盖减小,其覆盖减小主要为上切牙舌倾和下颌骨前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前面高、后面高增加及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的减少,下颌体长度的增加。结论:MBT直丝弓矫治器对颌骨的作用较小,主要对牙齿进行了有效的转矩和支抗控制,表现为U1-SN和IMPA减小;功能性斜面导板矫治器有效的促进了下颌骨的生长,主要表现为下颌体长度的增加和前、后面高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牙合] 硬组织 MBT直丝弓矫治 斜面导板
下载PDF
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昕 常夏 郝春玲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7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挤,改善突度,矫正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结果17个病例总计34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1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达5 mm,最少3 mm,平均3.5 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5 mm/月。结论口外弓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加强口内支抗,为固定矫治技术解决牙列拥挤,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但应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牙合] 口外弓 远移磨牙 非拔牙矫治
下载PDF
MBT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AngleⅡ~1错畸形的硬组织变化
8
作者 刘剑 姚芬 葛红珊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3例ANB角大于5°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变化。结果U1-SP的距离减小,磨牙关系改善,ANB、... 目的探讨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3例ANB角大于5°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变化。结果U1-SP的距离减小,磨牙关系改善,ANB、UI-SN、L1-MP和U1-L1角度减小,且变化均有显著意义。A-SP、B-SP和L1-SP的距离在矫治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MBT直丝弓技术能有效治疗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其变化以牙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丝弓技术 ^angle^1错[牙合]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Ⅱ^1错(牙合)与垂直型牙槽骨吸收关系研究
9
作者 季娟娟 姚霜 +3 位作者 周治 刘晓君 杨鹴 沈勇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情况及好发牙位。方法筛选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行正畸治疗病例135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15~19岁组和35~44岁组。对患者治疗前的石膏模型、...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情况及好发牙位。方法筛选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行正畸治疗病例135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15~19岁组和35~44岁组。对患者治疗前的石膏模型、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槽骨垂直吸收患病率:两组患者均高于正常(牙合)人群(P〈0.05);35~44岁组高于15~19岁组(P〈0.05);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2)牙槽骨垂直吸收好发牙位: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组,15~19岁组是76 67,35~44岁组是76 67;正常(牙合)组:两年龄组均为321 123和321 123。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较正常(牙合)人群更易发生牙槽骨的垂直吸收,且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提示正畸临床治疗中,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更应关注其牙周健康及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型牙槽骨吸收 ^安氏^1错(牙合)畸形 个别正常(牙合)
原文传递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牙合)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1错畸形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维娟 张海滨 刘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1错畸形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0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20例成人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测量术前...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1错畸形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0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20例成人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10个线距、11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完成后,上、下唇突度分别平均减少2.83mm和3.17mm(P<0.05);上、下颌切牙分别平均内收7.10mm(P<0.01)和3.60mm(P<0.05);上唇厚度平均增加2.90mm(P<0.01);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平均减小1.30mm和3.22mm(P<0.01)。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平均增加0.75°(P<0.05),Yaxis角(蝶鞍中心点至颏顶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平均增加1.53°(P<0.01);1-SN(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1-1(上、下中切牙长轴构成的角)和1-M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分别平均减小18.61°、6.00°、24.76°和6.38°(P<0.01),而鼻唇角和唇颏角则分别增加了5.2°和8.35°(P<0.01)。随着上、下颌切牙回收,上唇的突度和下唇的突度也随着发生变化(P<0.01)。上唇厚度、鼻唇角随着上颌切牙的内收而有所增加(P<0.01)。结论上、下唇突度的变化与上、下颌切牙的内收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 拔牙矫治 X线头影测量 软硬组织侧貌
原文传递
MBT联合上颌斜导板矫治AngleⅡ~1类错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潘秋华 余雪纷 胡莎莎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8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AAngleⅡ^1类矫治效果。方法运用改良MBT联合上颌斜导板,对30例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结果治疗后磨牙Ⅰ类关系,前牙覆胎覆盖关系正常。结论运用该方法对AngleⅡ^1类错[牙合]矫正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MBT矫治器 上颌斜面导板 angle1类错
下载PDF
口颌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平衡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中重建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邵长江 邢晓华 桑临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对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重建的研究。方法:拍摄矫治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颌骨、舌骨和牙齿位置以及上气道形态等变化。结果: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下颌基骨长度增加;舌骨、下切... 目的:探讨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对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重建的研究。方法:拍摄矫治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颌骨、舌骨和牙齿位置以及上气道形态等变化。结果: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下颌基骨长度增加;舌骨、下切牙和下颌磨牙同步近中向移动;上气道鼻咽段、口咽段与喉咽段矢状向间隙均增大。结论:发育高峰期Twin-block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改善口颌系统功能与形态平衡,改善呼吸功能,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牙合]畸形 TWIN-BLOCK 下颌骨 舌骨 上气道 口颌系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原文传递
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上气道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霜 刘晓君 +3 位作者 杨霜 杨苹 徐青 王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9期523-525,共3页
目的:对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恒牙期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为研究对象,以30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儿童为对照组,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 目的:对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结构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恒牙期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为研究对象,以30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儿童为对照组,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分别获得两样本上气道结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的骨性鼻咽、舌咽部最小距离和后气道间隙等测量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软腭长、软腭厚和舌底-眼耳平面角则明显增大,而软腭-舌接触长度、舌体高度和软腭-腭平面角则明显减小,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舌骨也表现为向下、向后移位,在错牙合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上气道矢状径减小、下颌后缩和舌及舌骨的下降,使口呼吸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上气道通气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安氏^1错(牙合) 上气道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与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临床观察
15
作者 任嘉杰 冯小东 宋铁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70-74,共5页
目的:探究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98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需拔牙矫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 目的:探究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98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需拔牙矫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采用矫正器进行矫正。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及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但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的横径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鼻唇角增大,颏唇角增大,上下唇突度减小,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影响大于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改善面部软组组侧貌,但差异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错[牙合] 拔牙方式 牙弓 上气道形态 软组织侧貌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