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9
1
作者 郑淑梅 杨秀兰 +2 位作者 吕烨辉 王海荣 王秀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包括4期心...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包括4期心脏康复训练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观察出院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两组冠心病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及二级预防行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得分:干预组在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比较:6个月时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运动达标率好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和24个月时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与入院时比较,干预组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戒烟和运动达标率均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仅6个月时戒烟达标率增加明显(P<0.05)。PCI治疗后2年,干预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符合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指征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防止和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是PCI术后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心脏康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病人教育 自我护理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4
2
作者 毕春晖 刘素莲 +1 位作者 谭霞 马兆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7),观察组通过追踪随访,用电话和家访的方式施以延续护理,以自我护...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7),观察组通过追踪随访,用电话和家访的方式施以延续护理,以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与健康行为量表,评价出院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及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6
3
作者 蒋承建 潘孙雷 +6 位作者 池菊芳 周昌钻 林辉 孟立平 翟小亚 郭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39-2445,共7页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传统常规组(30例)、传统强化组(30例)和新型优化组(30例)。传统常规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急症PCI术后1周康复程序制定,以步行等简单的方式作为主要运动形式;传统强化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择期PCI术后康复程序制定,基础活动量和总活动量强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在传统常规康复模式基础上,综合荷兰Avans大学、UMC St RAdboud医学院及香港伊利沙伯医院接受的最新心脏康复理念,为患者提供早期、个体化和精确定量的新型心脏康复方案。3组均为期6个月。各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后即刻(康复前)和心脏康复干预6个月后(康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猝死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前3组患者LVEF、LVESV、LVEDV、WMSI、TNF-α、NO、ET-1、s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LVEF高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P<0.05)。3组康复后LVEF较康复前升高(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康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重度股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9
4
作者 王丽姿 李亚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股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特点。调查分析了 15例重度股动脉出血病人自身具有的出血危险因素、发生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出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发现出血的方式。结果发现 73.33 %病人出血是在拔除鞘管... 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股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特点。调查分析了 15例重度股动脉出血病人自身具有的出血危险因素、发生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出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发现出血的方式。结果发现 73.33 %病人出血是在拔除鞘管后的前 3h ,由病人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的出血均占 46 .6 7% ,出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 ,认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能掌握出血的特点 ,严密细心的观察伤口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 术后 重度股动脉出血 相关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08
5
作者 黄连军 孙立忠 +5 位作者 朱俊明 张岩 杨剑 俞飞成 程卫平 蒋世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 胸主动脉夹层 4 9例 ,男 4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1 6± 1 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 ,封堵原发破... 目的 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 胸主动脉夹层 4 9例 ,男 4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1 6± 1 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 ,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电子束CT检查。结果 支架置入全部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4 0例无内漏 ,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 ,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因支架置入位置过高 ,行外科升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 :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 ,术后造影 9例有内漏者 ,无加重 ,4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 ,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人 治疗 胸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正念放松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0
6
作者 张耕瑞 杨丽 +2 位作者 段东奎 史一村 赵欣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念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 目的探讨正念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的正念放松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借助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的心理应激指标和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周后,实验组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SQI总分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改善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正念放松训练 心理应激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2
7
作者 胡大一 崔亮 +11 位作者 魏妤 陈方 王乐丰 赵文淑 顼志敏 吴雅枫 李田昌 贾三庆 杨明 王明生 陈瑾 王红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09例AMI患者中,45例患者接受直接PTCA治疗,64例患者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09例AMI患者中,45例患者接受直接PTCA治疗,64例患者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的患者有48例,再通率为75%;直接PTCA组IRA成功开通的患者有44例,成功率为97.8%。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EF)溶栓组为54.1±13.2,直接PTCA组为64.2±1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6.3%和2.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分析溶栓再通组与直接PTCA成功组的临床疗效,前者因再闭塞或缺血发作行择期PT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27.1%vs0;P<0.05),但直接PTCA组左室EF仍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64.8±9.8vs55.9±12.6P<0.05)。住院期间再发梗塞,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例数溶栓再通组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AMI患者,前者可使IRA充分有效地开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PTCA 溶栓疗法 心肌梗塞 AMI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4
8
作者 席小红 沈霖 丁小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PCI,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A比值)〕、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LVESD、LVEDD、LVEF、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LVESD、LVEDD缩短,LVEF、E/A比值升高(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PCI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延续性护理 自我效能 心脏康复
下载PDF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6
9
作者 段天兵 向定成 +5 位作者 秦伟毅 彭膺 李如成 彭华 张金霞 阮云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1-645,共5页
目的 探讨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将PCI中心与3... 目的 探讨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将PCI中心与30余家非PCI医院(网络医院)连接起来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网络医院执行与PCI医院相同的流程.选取首诊于3家网络医院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运行前20个月(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的数据作为对照,观察运行后20个月(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STEMI患者平均进门到溶栓(D-to-N)时间、进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N达标率、D-to-B达标率和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以及再灌注治疗后1年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运行后STEMI患者平均D-to-N时间明显低于运行前[(28 ±9) min比(71±62) min,P<0.05],D-to-N达标率高于运行前[74%(26/35)比11% (2/18),P<0.05];补救PCI组和转运PCI组患者FMC-to-B和D-to-B时间均低于相应的亚组(P均<0.05),转运PCI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年的病死率低于运行前[7.0% (10/142)比15.1% (8/53),P<0.05].结论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可以显著缩短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提高达标率并降低患者近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再灌注 急救医疗服务
原文传递
274例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90
10
作者 周景昱 吕安林 +6 位作者 贾国良 郭文怡 王琼 王小燕 李援 李伟 赵月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 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 (2 74例 ,A组 )或经股动脉 (334例 ,F组 )途径接受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 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 (2 74例 ,A组 )或经股动脉 (334例 ,F组 )途径接受介入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 ,无假性动脉瘤 (F组 7例 ,P <0 0 5 )等其他血管及皮肤并发症 ,1例发生术侧肢体浮肿 ;F组出现 1例动静脉瘘、2例术侧肢体浮肿、4例穿刺部位感染、5例穿刺部位表皮坏死 ,但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 ,可行性高 ,安全有效 ,但需要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穿刺术 冠心病 安全性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TIMI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11
作者 唐强 霍勇 +6 位作者 陈明 李建平 洪涛 郭来敬 王智 张树和 曲华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XS0601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35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CHINA 被引量:86
12
作者 CHEN Ke-ji SHI Da-zhuo +7 位作者 XU Hao LUE Shu-zheng LI Tian-chang KE Yuan-nan ZHANG Min-zhou LU Xiao-yan SUN Rui-yuan YOU Shi-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3,共8页
Background XS0601, consisting of active ingredients (Chuangxiongol and paeoniflorin),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arterial neointimal hyperplasia in animal models and in preliminary human studies. The objective of thi... Background XS0601, consisting of active ingredients (Chuangxiongol and paeoniflorin),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arterial neointimal hyperplasia in animal models and in preliminary human stud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XS0601 in preventing restenosi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A total of 335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with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XS0601, or a placebo for 6 months after successful PCI. Angiographic follow-up was scheduled at 6 months, and clinical follow-ups performed at 1, 3 and 6 months after PCI.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The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the combined incidence of death, target lesion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eat angioplasty,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Results A total of 308 patients (91.9%) completed the study and 145 cases (47.1%) received angiographic follow-up. The restenosis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XS0601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26.0% vs. 47.2%, P 〈 0.05), and the minimum lumen diameter (MLD) was greater [(2.08 ± 0.89) mm for XS0601 vs. (1.73 ± 0.94) mm for placebo, P 〈 0.05]. XS0601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mbined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10.4% in the XS0601 group vs. 22.7% in the placebo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t angina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PCI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XS0601 group (7.1% and 11.0%)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lacebo group (19.5% and 42.9%) (P 〈 0.05). No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occurred within the 6-month follow-up period in the XS0601 group.Conclusion Administration of XS0601 for 6 months is demonstrated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stenosis in post-PCI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S0601 angioplasty STENT RESTENOSIS
原文传递
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8
13
作者 向定成 段天兵 +5 位作者 秦伟毅 罗望胜 张金霞 易绍东 阮云军 肖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院前传输12导联心电图作为院前诊断STEMI的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使... 目的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院前传输12导联心电图作为院前诊断STEMI的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使PPCI患者实现绕行急诊室方案直达导管室。以胸痛中心建立前1年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作为A组(93例),胸痛中心建立后1年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作为B组(149例),比较两组的D—to-B时间、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校正的人均住院费用。结果B组年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A组[(72-i-23)min比(127±79)min,P〈0.01];最短月平均D—to-B时间亦显著短于A组[(56±11)min比(73±14)min,P〈0.01];年D—to—B时间达标率A组和B组分别为62.4%(58/93)和91.9%(137/149)(P〈0.05);住院病死率A组和B组分别为6.5%(6/93)和3.4%(5/149)(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24.7%(23/93)和14.1%(21/149)(P〈0.05);住院时间A组和B组分别为(8.98±4.89)d和(7.79±5.43)d(P〉0.05);B组校正的人均住院费用比A组低9.4%(P〈0.05)。结论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可以显著缩短STEMI患者PPCI的D—to—B时间、改善预后并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医师诊疗模式
原文传递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77
14
作者 尤士杰 杨跃进 +7 位作者 陈可冀 高润霖 吴永健 张健 荆志诚 白东峰 王燕武 陈纪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心肌和微血管保护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52例...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心肌和微血管保护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52例)和同时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60例)。于发病后不同时间连续观察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室壁异常节段恢复状态、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并于6个月时与同位素心肌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1)在通心络组中,1周、2周和1个月时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分别为11.7%,18.1%和18.8%)较对照组明显高(分别为4.1%,8.3%和11.1%)(均P<0.05);6个月时通心络组的总恢复率高达7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1周、2周和1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与对照组容积增加比率相当(均P>0.05);3个月和6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增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3)治疗初,通心络组LVEF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时和6个月时,通心络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5)。(4)2DE的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治疗初通心络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通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保护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血管 再灌注 丙二醛(MDA) 通心络胶囊 LVEDV 二维超声心动图 发病后不同时间 左室舒张末容积 同位素心肌显像 血管保护作用 常规药物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被引量:81
15
作者 胡方斌 加藤修 中村茂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有选择性对 30 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7 5 %。 (2 )对 30 6例 412处病变行PTCA ,成功率为 98...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有选择性对 30 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7 5 %。 (2 )对 30 6例 412处病变行PTCA ,成功率为 98 3%。于 2 44例 317处病变成功植入支架 332只。狭窄从 (76± 12 ) %降低至 (12± 10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 0 3)mm增加至 (2 9± 0 4)mm。 (3)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3~ 5h。并发症发生率为 4 9% ,其中最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桡动脉闭塞 (3 9%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TCA安全可行 ,可选择性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其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16
作者 李慎茂 董宗俊 +5 位作者 武剑 朱凤水 董岩 李坤成 华扬 王拥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17-81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1998~ 1999年 ,对8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进行了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与支架治疗 ,采用了 3种支架。在充分准备后 ,根据病变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支架与操作 ,使手术完...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1998~ 1999年 ,对8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进行了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与支架治疗 ,采用了 3种支架。在充分准备后 ,根据病变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支架与操作 ,使手术完全成功。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影像学复查表明是成功的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 8例一过性缺血 (TIA)及头痛、头晕完全消失 ;8例肢体无力者6例恢复 ,2例好转 ;4例一过性黑朦症状消失 ;2例语言障碍者 1例好转 ,1例无效。结论  (1)血管内支架方法治疗动脉硬化所致的颈内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介入性放射学 PTA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3
17
作者 杨新春 张大鹏 +9 位作者 王乐丰 徐立 葛永贵 王红石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连勇 薛永利 马利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冠状动脉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4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75(58.80±12.57)岁,冠状动脉组在术后心外膜 TIMI 分级、TIMI 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Perfusion,TMP)、心电图 ST 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梢栓塞、以及治疗后5~7天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组,虽然心脏肌钙蛋白 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冠状动脉组 CK-MB 达峰值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院内 MACE 事件发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亦相同,但是30~90(平均57±21)天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组总的 MACE 事件发生显著少于静脉组(7.1%与30.8%,P=0.02)。应用 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肌梗死部位、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后,计算冠状动脉组在平均57天随访期间发生总的 MACE 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0.14(P=0.03)。冠状动脉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这对于在急诊室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原文传递
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4
18
作者 许艳梅 冯玉宝 +3 位作者 苏平 李永玲 李长青 乔建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至2015-09期间我院心内科首次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0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各组65例。两组...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至2015-09期间我院心内科首次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0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各组6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PCI术后常规知识教育,此外,给予运动康复治疗组为期3个月的不同阶段、不同强度的运动康复锻练,再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和比较。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患者入选时的LVEF、LVEDD、6MWD、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1个月时:运动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与入选时相比,6MWD、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术后1个月与入选时比较,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6个月时:运动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心功能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治疗组术后3、6个月较入选时的各项评价心功能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常规治疗组与入选时相比,LVEDD、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常规治疗组患者的6MWD与入选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以使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功能试验
下载PDF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7
19
作者 张大鹏 王乐丰 +7 位作者 杜锦权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刘宇 杨新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为重度血栓负荷的前壁...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为重度血栓负荷的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年龄(59.8±11.5)岁。急诊PCI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A组,30例)、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30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组(c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为(5.5±3.8)h。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的比例c组低于A和B组l10.O%(3/30)比40.0%(12/30)、33.3%(10/30),P分别〈0.01和0.05]。术后5~7d左心室射血分数C组有优于A和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因心力衰竭死亡,B和C组均无死亡事件。术后30d,3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3组患者术后出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水平再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及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硝普钠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及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62
20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1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65例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65例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影像学随访 18-45个月 (平均24. 7个月), 42例致密栓塞的患者中,无一例动脉瘤复发; 23例部分栓塞的患者中, 18例进一步血栓形成,瘤内无造影剂显影, 4例结果稳定, 1例动脉瘤复发而再次治疗。临床随访中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可改变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模式以防止动脉瘤复发,并通过促进瘤颈内膜形成达到解剖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颅内宽颈动脉瘤 患者 血管内支架 栓塞 复发 长期随访 结论 模式 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