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动脉疾病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1
作者 马超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157-160,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PAD总人数将达到4131万。严重的PAD会导致患者缺血部位的疼痛、麻木、坏疽甚至截肢,而早期PAD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PAD的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PAD总人数将达到4131万。严重的PAD会导致患者缺血部位的疼痛、麻木、坏疽甚至截肢,而早期PAD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PAD的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截肢风险。PAD的检查方法很多,包括踝肱指数、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通过对上述检查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各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以期对临床能够早期诊断PAD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踝肱指数 超声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的因素及相应措施──心脏数字成像(DCI)新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王灏 周康荣 施裕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作者回顾了90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了影响冠状动脉数字成像技术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为保证心脏数字成像(DCI)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造影 数字成像技术
下载PDF
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实验和DSA研究 被引量:130
3
作者 韩铭钧 冯敢生 +2 位作者 杨建勇 苏洪英 赵钟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02-804,共3页
目的 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的血供及肺动脉在肺癌中的形态学和血流状况的改变。方法 用 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 33只大白鼠肺鳞癌模型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 ,在手术显微镜下整体和立体地观察肺癌的血供来源和肺动脉的形态改变。 2 8例... 目的 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的血供及肺动脉在肺癌中的形态学和血流状况的改变。方法 用 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 33只大白鼠肺鳞癌模型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 ,在手术显微镜下整体和立体地观察肺癌的血供来源和肺动脉的形态改变。 2 8例肺癌患者同时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肺癌大鼠和患者所有的肺动脉在肺癌区域减少、缩小、消失 ,肺动脉不形成肿瘤血管。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血流以段和叶为单位灌注不足或无血流灌注。结论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动脉 供血 数学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14
4
作者 高山 黄一宁 +1 位作者 刘俊艳 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ub 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 (其中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 )。根据同侧椎动脉 (Ip VA)TCD检测的血流方向 ,将盗血程度分为 :无盗血 (Ip VA完全正向 )、Ⅰ度盗血 (Ip VA收缩期有切迹 )、Ⅱ度盗血 (Ip VA收缩期反向 ,舒张期正向 )和完全盗血 (Ip VA完全反向 )。盗血途径 :基底动脉参与盗血 (基底动脉呈盗血频谱 )或不参与盗血两种。根据DSA管径大小将Sub A狭窄程度区分为 5 0 %~ 74 % ,75 %~ 95 %和闭塞三种情况。结果 (1) 96例有临床缺血表现 ,其中VBI占 76 % ,同侧上肢缺血症状占 9% ,两种症状均有占 14 %。 83%患者两侧收缩压差≥ 2 0mmHg(1mmHg =0 133kPa) ,而仅有 33%患者舒张压差≥ 2 0mmHg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患者的Sub A狭窄严重性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成正比(P <0 0 5 )。 (3)TCD检查无盗血 34 2 % ,Ⅰ度盗血 19 9% ,Ⅱ度盗血 15 8% ,完全盗血 30 1%。VBI与盗血程度无关 (P =0 5 4 )。 15 2例患者中 5 2例 (3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盗血综合征 TC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动脉造影 Sub-A
原文传递
经DSA分析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 被引量:93
5
作者 史怀璋 李斗 +1 位作者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脑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患者中,871例有与症状相关的颅内外脑血管病变。其中明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737例中,颅内病变367例,占49.8%;颅外病变245例,占33.2%;颅内外联合病变125例,占17.0%。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2),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P=0.002);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颈动脉系统仍以颅内病变为主(P=0.04),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主要以颅外动脉病变为主(P=0.02),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25.7%)、大脑中动脉(18.7%)、椎动脉起始部(15.9%)。结论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病变仍以颅外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烟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8
6
作者 高山 倪俊 +2 位作者 黄家星 黄一宁 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自TCD应用于临床后(1992-2004年)的54例烟雾病的特点。35例(65%)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19例(35%)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自TCD应用于临床后(1992-2004年)的54例烟雾病的特点。35例(65%)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19例(35%)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结果(1)起病年龄有两个高峰,10岁左右和40岁左右。≤25岁年龄组19例(35%,中位数9岁),〉25岁年龄组35例(65%,中位数39岁)。(2)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内的缺血性血管病,共39例(72%)。以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发生频率在不同年龄组分别为:〈16岁年龄组87%;16—30岁年龄组55%和〉30岁年龄组71%。脑出血8例(15%),发病年龄17—49岁。其余7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表现。确诊时为脑出血的10例患者均直接经DSA检查诊断,而非出血的44例患者中的37例(84%)先经TCD筛查而后行DSA或MRA确诊为烟雾病。结论TCD能够发现更多缺血性和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症状的烟雾病患者,我们的资料显示,成年发病的烟雾病患者较儿童更多。此外,虽然脑出血好发于成年人,但无论儿童期还是成年期,烟雾病的临床表现都以缺血症状为主,尤其是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多经颅普勒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9
7
作者 朱玉森 李松柏 +5 位作者 韩敏 李双玲 王强 徐克 刘云会 程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 (其中 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先后行 3D 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 AQUIL...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 (其中 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先后行 3D 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 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 ,扫描速度 0 5s/每转 ,层厚 1 0mm ,螺距 3 0 / 5 0mm ;对比剂安其格纳芬 :1 0~ 2 0ml/kg体重 ,注射速度 :2 5~ 3 0ml/s,延迟时间 :15~ 2 3s;SGIO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后处理软件为 :ALATOVIEW版本 1 2 1;采用遮盖容积重建 (SVR)、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CT仿真内窥镜 (Fly through) 3种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分别由 3位放射科医生和 2位脑外科医生评价。结果  3D MSCTA检出动脉瘤 2 5个 ,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DSA检出动脉瘤 2 2个 ,漏检 1个前交通动脉瘤和 2个左中动脉瘤。 2 3例病人中 16例接受手术治疗 ,3D MSCTA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瘤体最大直径 14 0mm ,最小直径 1 7mm ,与DSA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t=1 4 6,P >0 0 5 )。结论 3D MSCTA检出脑动脉瘤敏感性高、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多层面螺旋CT 诊断
原文传递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00
8
作者 李婷 林雁潮 +2 位作者 王瑶 吴建 陈明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6
9
作者 刘斌 任伯 +4 位作者 毛文静 赵彬 张晋霞 李世英 张慧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杨文忠 兰为顺 +2 位作者 夏风 袁先宏 周萍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输注氨甲喋呤(MTX)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1周内再在B超引导下行刮宫术或吸...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输注氨甲喋呤(MTX)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1周内再在B超引导下行刮宫术或吸宫术。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1周内顺利行刮宫术或吸宫术,术中出血量少。结论: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使患者避免子宫被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妊娠 异位
下载PDF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68
11
作者 赵红梅 刘文华 +4 位作者 王筱萌 樊新颖 朱武生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初发性脑梗死(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FCI)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及病变血管特征进行分析,探讨RCI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提取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中RCI患者110例为RCI组...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初发性脑梗死(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FCI)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及病变血管特征进行分析,探讨RCI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提取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中RCI患者110例为RCI组,同时提取同期FCI患者317例为FCI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判断脑血管情况。结果 RCI组和FCI组高血压最为常见(68.2%vs 60.9%),RCI组高脂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明显高于FCI组(P<0.01)。RCI组和FCI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见(46.4%vs 54.9%)。RCI组不明原因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FCI组(10.0%vs 3.2%,P<0.01)。2组脑血管病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RCI组脑血管无病变比例明显低于FCI组(9.8%vs 20.4%,P<0.05),狭窄比例明显高于FCI组(75.5%vs59.5%,P<0.01)。结论 RCI与FCI在TOAST分型各亚型的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明原因脑梗死在RCI中比例上升;血管影像学检查RCI发生血管病变的比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2
作者 姜长春 李月春 +4 位作者 王宝军 张天佑 李霞 潘晓华 杨俊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1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动脉溶栓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联合溶栓组)17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组)19...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1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动脉溶栓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联合溶栓组)17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组)19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动脉溶栓组、联合溶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机械取栓组治疗后3d、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动脉溶栓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2.0%和12.0%,联合溶栓组分别为11.8%、52.9%和0,机械取栓组分别为47.4%、0和10.5%。3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论采用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还是机械取栓方法,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预后的改善有相近效果。采用机械取栓方法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支架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8
13
作者 马睿 周存升 柳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CTA诊断 2 0例脑动脉瘤 ,19例行DSA检查 ,18例手术。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 0例患者中 ,DSA及手术发现 2 1个动脉瘤 ,CTA发现 2 0个。 19例为单发 ,1例...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CTA诊断 2 0例脑动脉瘤 ,19例行DSA检查 ,18例手术。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 0例患者中 ,DSA及手术发现 2 1个动脉瘤 ,CTA发现 2 0个。 19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 (2个 ) ,DSA示位于基底动脉和左后交通动脉 ,CTA未能显示后者。动脉瘤瘤径为 3~ 33mm。 1例有血栓。靶重建、CTA像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及立体画观察法等措施 ,对诊断很有帮助。CTA所示动脉瘤位置、大小与手术及DSA结果一致。CTA诊断符合率为 95 % (2 0 / 2 1)。结论 CTA对Willis环周围瘤径 3.0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图像编辑技巧对诊断很有帮助。MIP CTA与原始图像结合诊断动脉瘤则更为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 血管造影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头颅血管成像的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5
14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1 位作者 卢光明 周长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头颅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A(DECTA),另选择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减影CTA。2名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协商,评价两种方法颅底及颅内血管影像质量...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头颅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A(DECTA),另选择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减影CTA。2名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协商,评价两种方法颅底及颅内血管影像质量,计算辐射剂量,分析DECTA对41例患者的检查情况,选取经DSA证实的9例12个动脉瘤,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颈,并与DSA进行比较。DECTA和常规减影CTA血管影像质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等级检验,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DECTA和DSA显示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DECTA和DSA测量动脉瘤颈、瘤长轴及瘤短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颅内血管DECTA和常规减影CTA影像质量5分的病例分别占70.7%(29/41)、75.6%(3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5,P=0.650),而颅底血管常规减影CTA总的影像质量优于DECTA(Z=-4.087,P=0.ooo),主要是岩段和虹吸段的影像质量较差;DECTA和常规CTA总辐射剂量分别为(396.54±17.43)、(1090.95±114.29)mGy·cm;DECTA所用总辐射剂量较常规减影CTA总辐射剂量降低了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00)。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患者,DECTA检出19例患者有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17例阴性患者。9例动脉瘤患者(12个动脉瘤)、2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和2例阴性患者行DSA或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达100%。DECTA检测动脉瘤颈、瘤长轴及瘤短轴分别为(2.90±1.61)、(5.23±1.68)及(3.83±1.69)mm,DSA检测动脉瘤颈、瘤长轴及瘤短轴分别为(2.95±1.71)、(5.10±1.60)及(3.83±1.65)mm。两者在动脉瘤大小、瘤径测量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瘤颈、瘤长轴及短轴所对应的t值分别为-0.734、1.936及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55
15
作者 张圆圆 孟秀君 +3 位作者 田沈 车玉琴 林巧 颜丙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63-3768,共6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并先后行CDUS、CTA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DU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斑块形态、是否有溃疡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US、CTA检查对斑块形态和溃疡检测的准确性;Kappa检验分析CDUS、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DUS(64.73±22.91)%、CTA(62.38±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62.52±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2和0.992,P<0.0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血管条数为146条,<70%的血管条数为190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正确率分别为85.7%(288/336)、95.8%(322/336),灵敏度分别为83.6%(122/146)、94.5%(138/146),特异度分别为87.4%(166/190)、96.8%(184/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22/146)、95.8(138/1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66/190)、95.8%(184/192)。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Kappa值分别为0.709、0.91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有溃疡的血管条数为68条,无溃疡的血管条数为268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正确率分别为82.7%(278/336)、99.1%(333/336),灵敏度分别为84.8%(144/168)、98.8%(166/168),特异度分别为79.8%(134/168)、99.4%(167/1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144/178)、99.4%(166/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134/158)、99.4%(167/169);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Kappa值分别为0.655、0.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郭建新 冒平 +4 位作者 牛刚 赵婷婷 丁辉 王茂德 杨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5期21-23,3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64排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完整的3D-CTA、2D-DSA、3D-DSA及手术资料。比较3D-CTA、2D-DSA、3D-DSA对颅内动... 目的对比分析64排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完整的3D-CTA、2D-DSA、3D-DSA及手术资料。比较3D-CTA、2D-DSA、3D-DS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及其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及瘤颈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共检出35枚颅内动脉瘤,3D-CTA及2D-DSA均检出34枚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88.89%。三种检查手段的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显示3D-CTA与3D-DS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2D-DSA。3D-DSA及3D-CTA均能良好显示检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及动脉瘤瘤颈情况,效果明显优于2D-DSA(P<0.05)。结论利用3D-CTA可安全、有效地检查颅内动脉瘤,其检查效果优于2D-DS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及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且3D-CTA阴性的患者,可推荐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髂内动脉栓塞后观察侧支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杨述华 程福平 +3 位作者 许伟华 张银钢 杨操 李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31-434,共4页
目的 观察犬髂内动脉栓塞后侧支循环重建的时间,为骶骨肿瘤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减少术中失血,提供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用直径为 200~ 400μ m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双侧髂内动脉进行栓塞,分别于栓塞后第 12、 24、 48、 72、 108 h... 目的 观察犬髂内动脉栓塞后侧支循环重建的时间,为骶骨肿瘤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减少术中失血,提供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用直径为 200~ 400μ m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双侧髂内动脉进行栓塞,分别于栓塞后第 12、 24、 48、 72、 108 h摄 DSA片,对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栓塞后 12 h DSA显示有少数侧支循环重建,参与栓塞区供血, 24 h显示有较多侧支循环重建,参与栓塞区供血, 48 h DSA显示侧支循环数量成倍增加。结论 靶动脉栓塞后 24 h以内是治疗骶骨肿瘤的最佳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重建 骶骨肿瘤 髂内动脉栓塞术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与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6
18
作者 张政 韩剑虹 +2 位作者 李迎春 曹毅 朱剑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盲法独立判读所有患者的3D-CTA图像,3D-DSA的图像由1名从事血管介入的神经科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确定。以3D-DSA检出动脉瘤的数目为标准,评估3D-cTA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两名3D-CTA阅片者、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在动脉瘤检出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以3D-DSA图像测量值为标准,比较两名3D-CTA阅片者用3D-CTA容积重建图像测量瘤体最大径的差异以及3D-CTA容积重建与3D-DSA图像在瘤体最大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 3D-DSA对46例患者中的37例共检出49个动脉瘤,其余9例未被发现动脉瘤。①3D-CTA在检出动脉瘤数目方面的敏感性为91.8%~93.9%,特异性为77.8%~100%。②对<3mm的动脉瘤,3D-CTA的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为77.8%~100%。③从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3D-CTA阅片者以及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一致性均较高(分别为κ=0.730,κ=0.686~0.777)。④两名医师采用3D-CTA法测量的瘤体最大径与3D-DSA法的测量值,以及两名医师的3D-CTA测量值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性,均r值=0.996,均P值<0.001。结论 256层螺旋CT 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3D-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最大径测量与3D-DSA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但其对瘤体最大径<3mm的动脉瘤仍有假阴性的表现。在高度怀疑动脉瘤而3D-CTA结果显示为阴性时,仍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病变的分型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徐克 有慧 +4 位作者 苏洪英 祖茂衡 赵金旭 崔进国 杨学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病变特点及合理分型。方法 对来自 5个BCS高发地区并按统一方案确诊的 4 12例BCS患者的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BCS分为单纯肝静脉病变 (Ⅰ型 )、下腔静脉 (I... 目的 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病变特点及合理分型。方法 对来自 5个BCS高发地区并按统一方案确诊的 4 12例BCS患者的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BCS分为单纯肝静脉病变 (Ⅰ型 )、下腔静脉 (IVC)膜性病变 (Ⅱ型 )、IVC膜性病变伴远端腔内血栓形成 (Ⅲ型 )和IVC节段性病变 (Ⅳ型 ) 4种类型 ,并将Ⅰ型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将Ⅱ~Ⅳ型各分为伴有和不伴有 1支以上肝静脉开放的 8种亚型。根据该方案分型 :Ⅰ型 4 9例 ,占11 9% ;Ⅱ型 2 0 8例 ,占 5 0 5 % ;Ⅲ型 19例 ,占 4 6 % ;Ⅳ型 136例 ,占 33 0 %。 4组患者间平均发病年龄无显著性意义 (F =1 6 3,P >0 0 5 )。但平均病程有明显不同 :I型短于其他 3型 (P <0 0 5 ) ;Ⅳ型长于Ⅱ型 (q =4 33,P <0 0 5 )和I型 (q =6 36 ,P <0 0 5 ) ;而Ⅱa与Ⅱb及Ⅳa与Ⅳb型之间的平均病程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伴有 1支或 1支以上肝静脉开放的IVC膜性阻塞性病变 (Ⅱa型 )是该组BCS的主要类型。 (2 )BCS血管病变的各种类型考虑是一由狭窄到闭塞、由膜性向节段性病变逐渐发展演化的过程 ,尤其是Ⅱ型、Ⅲ型和Ⅳ型病变是整个疾病进展过程中具有因果关系的不同阶段。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血管病变 分型 影像学检查 肝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原文传递
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栓塞治疗 被引量:44
20
作者 周汝明 邱水波 +2 位作者 刘闽华 杨慧君 庄少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 DSA 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及造影过程中可疑之处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出血动脉显示清... 目的探讨 DSA 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及造影过程中可疑之处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出血动脉显示清晰的患者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弹簧圈2例,聚乙烯醇微粒(PVA)3例。结果 20例中13例造影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6例,动脉瘤5例,局部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2例,动脉侵蚀1例,局部血管痉挛1例。10例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出血停止,30 d 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后3 d 出血复发,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 检查对于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较好。栓塞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