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50
1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2 位作者 李振家 柳澄 陈海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6例行64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地显示冠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18例患者的5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16例的3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32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64层MSCT是1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其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4~16层MSCT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9
2
作者 徐浩 史大卓 +4 位作者 陈可冀 马晓昌 毛节明 吕树铮 陈明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和西药常规加芍芍胶囊治疗(加中药)组28...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和西药常规加芍芍胶囊治疗(加中药)组28例。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绞痛复发、血瘀证积分值变化、冠脉造影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加中药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共有26例复查冠脉造影,其中加中药组10例中,再狭窄4例;对照组16例中,再狭窄13例,两组比较再狭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值(分)加中药组(16.89±5.45)与对照组(21.41±4.9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加用中药及术前血瘀证积分值是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瘀证积分值>25较血瘀证积分值≤25的患者再狭窄发生的比数比为6.5。结论:芎芍胶囊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的发生,减少心绞痛复发并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血瘀证的轻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芍胶囊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冠心病 预防
下载PDF
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实验和DSA研究 被引量:130
3
作者 韩铭钧 冯敢生 +2 位作者 杨建勇 苏洪英 赵钟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02-804,共3页
目的 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的血供及肺动脉在肺癌中的形态学和血流状况的改变。方法 用 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 33只大白鼠肺鳞癌模型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 ,在手术显微镜下整体和立体地观察肺癌的血供来源和肺动脉的形态改变。 2 8例... 目的 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的血供及肺动脉在肺癌中的形态学和血流状况的改变。方法 用 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 33只大白鼠肺鳞癌模型的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 ,在手术显微镜下整体和立体地观察肺癌的血供来源和肺动脉的形态改变。 2 8例肺癌患者同时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肺癌大鼠和患者所有的肺动脉在肺癌区域减少、缩小、消失 ,肺动脉不形成肿瘤血管。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血流以段和叶为单位灌注不足或无血流灌注。结论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动脉 供血 数学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术的优化 被引量:133
4
作者 楼新法 梅劲 +1 位作者 Christopher R.Geddes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在总结分析传统的血管解剖学研究技术基础上对全身性血管造影术进行重点探讨。方法:应用不同强度的明胶、不同的明胶-氧化铅配方及其多种不同组合方式的X线参数反复进行测试。结果:经测试,本实验得出明胶与氧化铅的最佳配方为:300B... 目的:在总结分析传统的血管解剖学研究技术基础上对全身性血管造影术进行重点探讨。方法:应用不同强度的明胶、不同的明胶-氧化铅配方及其多种不同组合方式的X线参数反复进行测试。结果:经测试,本实验得出明胶与氧化铅的最佳配方为:300Bloom的明胶5g,40℃温水100ml,氧化铅100g。灌注量为20~30ml/kg。结论:改良后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可提供高质量的血管显影效果,不失为研究皮动脉及设计穿支皮瓣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其他方法也能为血管解剖学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氧化铅 血管造影术 皮动脉 穿支皮瓣
下载PDF
低脂联素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被引量:111
5
作者 刘岩 邹大进 +4 位作者 李慧 陈月 丁继军 郑兴 郭鹏飞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172例临床可疑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监测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及体重指数(BMI)等相关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172例临床可疑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监测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及体重指数(BMI)等相关指标.结果 (1)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10.7 mg/L(1.5~40.5 mg/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14.3 mg/L(2.4~39.8)mg/L,P<0.01].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下降.(2)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BMI及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呈进行性下降,低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脂联素 血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进行性 严重程度 患者 BMI 水平 负相关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4
6
作者 吕发金 谢鹏 +5 位作者 罗天友 张志伟 何怡红 孙晓川 牟君 方维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14
7
作者 高山 黄一宁 +1 位作者 刘俊艳 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ub 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 (其中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 )。根据同侧椎动脉 (Ip VA)TCD检测的血流方向 ,将盗血程度分为 :无盗血 (Ip VA完全正向 )、Ⅰ度盗血 (Ip VA收缩期有切迹 )、Ⅱ度盗血 (Ip VA收缩期反向 ,舒张期正向 )和完全盗血 (Ip VA完全反向 )。盗血途径 :基底动脉参与盗血 (基底动脉呈盗血频谱 )或不参与盗血两种。根据DSA管径大小将Sub A狭窄程度区分为 5 0 %~ 74 % ,75 %~ 95 %和闭塞三种情况。结果 (1) 96例有临床缺血表现 ,其中VBI占 76 % ,同侧上肢缺血症状占 9% ,两种症状均有占 14 %。 83%患者两侧收缩压差≥ 2 0mmHg(1mmHg =0 133kPa) ,而仅有 33%患者舒张压差≥ 2 0mmHg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患者的Sub A狭窄严重性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成正比(P <0 0 5 )。 (3)TCD检查无盗血 34 2 % ,Ⅰ度盗血 19 9% ,Ⅱ度盗血 15 8% ,完全盗血 30 1%。VBI与盗血程度无关 (P =0 5 4 )。 15 2例患者中 5 2例 (3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盗血综合征 TC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动脉造影 Sub-A
原文传递
经DSA分析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 被引量:93
8
作者 史怀璋 李斗 +1 位作者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脑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患者中,871例有与症状相关的颅内外脑血管病变。其中明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737例中,颅内病变367例,占49.8%;颅外病变245例,占33.2%;颅内外联合病变125例,占17.0%。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2),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P=0.002);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颈动脉系统仍以颅内病变为主(P=0.04),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主要以颅外动脉病变为主(P=0.02),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25.7%)、大脑中动脉(18.7%)、椎动脉起始部(15.9%)。结论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病变仍以颅外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00
9
作者 王文标 沈卫峰 +1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为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对 2 0 0 9例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测定禁食 12h后静脉血清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 (36 9± 97mmol/L比 35 6± 94mmol/L... 为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对 2 0 0 9例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测定禁食 12h后静脉血清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 (36 9± 97mmol/L比 35 6± 94mmol/L ,P <0 .0 1)。单因素分析显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显著相关 (χ2 MH=4 .36 4 ,P =0 .0 37,OR值为1.2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酸增高病例数较正常冠状动脉组明显增多。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与冠心病(χ2 wald=4 .76 ,P =0 .0 2 92 ,OR值为 0 .999)和急性心肌梗死 (χ2wald=2 3.4 8,P =0 .0 0 0 1,OR值为 1.0 0 4 )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或吸烟合并高尿酸血症时 ,OR值均明显升高。因此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 ,尤其当合并糖尿病或吸烟时该关系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血清尿酸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梗死
下载PDF
烟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8
10
作者 高山 倪俊 +2 位作者 黄家星 黄一宁 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自TCD应用于临床后(1992-2004年)的54例烟雾病的特点。35例(65%)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19例(35%)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自TCD应用于临床后(1992-2004年)的54例烟雾病的特点。35例(65%)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19例(35%)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结果(1)起病年龄有两个高峰,10岁左右和40岁左右。≤25岁年龄组19例(35%,中位数9岁),〉25岁年龄组35例(65%,中位数39岁)。(2)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内的缺血性血管病,共39例(72%)。以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发生频率在不同年龄组分别为:〈16岁年龄组87%;16—30岁年龄组55%和〉30岁年龄组71%。脑出血8例(15%),发病年龄17—49岁。其余7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表现。确诊时为脑出血的10例患者均直接经DSA检查诊断,而非出血的44例患者中的37例(84%)先经TCD筛查而后行DSA或MRA确诊为烟雾病。结论TCD能够发现更多缺血性和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症状的烟雾病患者,我们的资料显示,成年发病的烟雾病患者较儿童更多。此外,虽然脑出血好发于成年人,但无论儿童期还是成年期,烟雾病的临床表现都以缺血症状为主,尤其是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多经颅普勒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9
11
作者 朱玉森 李松柏 +5 位作者 韩敏 李双玲 王强 徐克 刘云会 程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 (其中 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先后行 3D 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 AQUIL...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 (其中 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先后行 3D 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 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 ,扫描速度 0 5s/每转 ,层厚 1 0mm ,螺距 3 0 / 5 0mm ;对比剂安其格纳芬 :1 0~ 2 0ml/kg体重 ,注射速度 :2 5~ 3 0ml/s,延迟时间 :15~ 2 3s;SGIO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后处理软件为 :ALATOVIEW版本 1 2 1;采用遮盖容积重建 (SVR)、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CT仿真内窥镜 (Fly through) 3种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分别由 3位放射科医生和 2位脑外科医生评价。结果  3D MSCTA检出动脉瘤 2 5个 ,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DSA检出动脉瘤 2 2个 ,漏检 1个前交通动脉瘤和 2个左中动脉瘤。 2 3例病人中 16例接受手术治疗 ,3D MSCTA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瘤体最大直径 14 0mm ,最小直径 1 7mm ,与DSA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t=1 4 6,P >0 0 5 )。结论 3D MSCTA检出脑动脉瘤敏感性高、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多层面螺旋CT 诊断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下肢血管造影特点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6
12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6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学峰 崔世军 郭连瑞 李建新 张建 汪忠镐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膝以下血管的狭窄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42·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52·0%(χ2=5·66,P<0·05)。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膝下各血管受累几率相近(χ2<0·35,P>0·0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同名动脉受累几率相近(χ2<3·20,P>0·05),胫前动脉狭窄率为64·5%(χ2<0·80,P>0·05);胫后动脉狭窄率为59·9%(χ2<0·80,P>0·05),腓动脉狭窄率为31·6%(χ2>12·56,P<0·05)。结论下肢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后者更易侵犯膝以下小动脉。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较少累及双侧腓动脉,这为膝以下小动脉搭桥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良好的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糖尿病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被引量:83
13
作者 黄美萍 刘其顺 +2 位作者 刘辉 梁长虹 张绍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 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 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 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8
14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3 位作者 肖湘生 刘士远 李成洲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至少1支BA肺外段能清晰显示。右侧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动脉(213/436支,48.85%)及降主动脉(207/436支,47.48%),左BA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363/371支,97.84%)。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右BA以右壁最多(95/207支,45.89%),其次是前壁(88/207支,42.51%),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左BA以前壁最多(272/363支,74.93%)。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共干动脉以前壁最多(57/77支,74.03%)。60.11%(223/371支)的左BA走行于左主支气管上缘,少数在下缘(95/371支,25.61%)和后缘(53/371支,14.28%)。49.31%(215/436支)的右BA走行于右主支气管后缘,35.55%(155/436支)走行于下缘。BA分布类型共11种,左右各1支(R1L1)者最多见(192/359例,53.48%),右2支左1支(R2L1)其次(63/359例,17.55%)。结论BA解剖学特征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癌血供的研究 被引量:77
15
作者 董伟华 肖湘生 +4 位作者 李惠民 欧阳强 张电波 董生 常恒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 (BA)和肺动脉 (P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BA MSCTA和PA MSCT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肺癌血供。方法 对 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A DSA和PA DSA)后 ,留置导管行PA MSCTA和BA MSCT...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 (BA)和肺动脉 (P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BA MSCTA和PA MSCT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肺癌血供。方法 对 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A DSA和PA DSA)后 ,留置导管行PA MSCTA和BA MSCTA ,判定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对肺癌的血供。结果 PA MSCTA和PA DSA上均未见明确的肺动脉供应肿瘤 ,也未见肿瘤内部和边缘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BA DSA和BA MSCTA上均可见肿瘤内部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 ,以及对比剂进入肿块内部。PA MSCTA清晰显示肿块内部及其与肺动脉的关系。BA MSCTA上 5例可见肿瘤内血管和对比剂部分缺损 ,7例可见肺门和 (或 )纵隔淋巴结染色 ,其中BA DSA上有肺门和(或 )纵隔淋巴结染色的 4例中 ,3例染色的淋巴结个数增多。结论 MSCTA是研究肺癌血供的较好方法 ,该研究再次证明肺动脉不参与原发性肺癌的血供 ,但应注意多支体循环供血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供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82
16
作者 刘永达 袁坚 +4 位作者 李逊 赖清 罗金泰 刘冠 伍筱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除术。11例行肾动脉造影术,其中肾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4例,肾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1例,肾血管损伤1例。11例均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是一种少见且难以预测的并发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外科学 手术后出血/预防和控制 输尿管镜检查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6
17
作者 刘斌 任伯 +4 位作者 毛文静 赵彬 张晋霞 李世英 张慧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75
18
作者 畅坚 许樟荣 +2 位作者 王志强 陈平 杨丽娜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共 10段 ,用分段积分法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 结果 腹主、腹部内脏、股深及胫前动脉病变发生率在NDM组分别为 33/ 34(97% )、11/ 30 (37% )、11/ 6 9(16 % )和 2 5 / 4 2 (6 0 % ) ,在T2DM组分别为 2 6 / 36 (72 % )、1/ 36 (3% )、2 4 / 78(31% )和 6 1/ 75 (81% ) ;NDM组腹主动脉积分为 0 2 6± 0 6 7、髂总动脉积分为 0 5 5± 1 0 6、髂内动脉积分为 1 0 8± 1 2 9;T2DM组相应的动脉积分分别为 0、0 15± 0 5 8和 0 5 7± 1 0 5 ;这些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DM组股深、、胫前、胫后、腓动脉积分分别为 0 6 0± 0 6 1、1 15± 0 82、1 92± 1 39、1 72± 1 85和 1 99± 1 0 5 ,均明显高于NDM组的 0 17± 0 4 8、0 75± 1 2 2、0 81± 0 94、1 0 7±1 0 0和 0 98± 1 0 0。 结论 NDM组较T2DM组血管病变更常累及腹主动脉及腹部内脏动脉 ,T2DM组较NDM组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和胫前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T2DM 患者 非糖尿病 外周 腹主动脉 胫前动脉 血管造影 腹部 病变
下载PDF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19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肾动脉狭窄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66
20
作者 王芳 王梅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患者与无ARAS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1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24.3%存在ARAS。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分别为27.9%、30.0%和40.0%。ARAS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66.0%的ARAS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为造影过程中的"意外诊断"。同无ARAS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71.4%比35.9%,P<0.01)。结论ARAS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3%。ARAS在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应加强在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特别是周围血管病伴颈动脉狭窄的人群中对ARAS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患病率 人群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下肢血管 肾动脉狭窄 结论 选择标准 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