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潘阿善 许崇永 邱乾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13例:浸润型11例,肿块型2例,病灶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6例,肠套叠1例,肠梗阻1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13例:浸润型11例,肿块型2例,病灶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6例,肠套叠1例,肠梗阻1例。回盲部3例:浸润型2例,肿块型1例,病灶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2例,肠套叠1例。结肠11例:浸润型5例,肿块型6例,病变段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3例,肠套叠4例,继发肠梗阻1例。增强扫描25例,其中病灶全层轻度到中度均匀强化24例,仅粘膜下层强化1例。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瘤样扩张 肠套叠
下载PDF
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梓鸣 赖其权 +3 位作者 陈凌 甘华 涂波 陈利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科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27例(69.2%),女性12例(30.8%),年龄(40.6±13.3)岁,不包括假性动脉瘤和吻合口... 目的探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科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27例(69.2%),女性12例(30.8%),年龄(40.6±13.3)岁,不包括假性动脉瘤和吻合口处瘤样扩张病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评估血管(肱动脉血流量,桡动脉管径,吻合口管径,瘘静脉管径,瘤样扩张最大直径)。采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该组病例,观察手术前后瘤样扩张血管直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变化,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均为上肢动静脉内瘘,包括鼻咽窝内瘘12例(桡动脉-头静脉),腕部/前臂内瘘25例(桡动脉-头静脉),肘部内瘘2例(肱动脉-头静脉)。其中只有1个瘤体的15例,2个瘤体的19例,3个瘤体的4例,4个瘤体的1例。内瘘建立的时间为(41.05±14.45)个月。瘤壁部分切除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为(27.73±8.59)个月。瘤样扩张段的直径缩小为(10.39±1.83)mm,较术前[(43.79±4.74)mm]下降约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P<0.01)。术后肱动脉血流量为(770.59±130.10)m L/min,较术前肱动脉血流量[(1 647.39±250.33)m L/min]下降约53.22%(t=19.41,P<0.01)。术后随访(27.73±8.59)个月,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严重脑出血,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7例患者发现瘘静脉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术后可继续使用。结论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可保留内瘘的功能和穿刺的长度,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壁部分切除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瘤样扩张
下载PDF
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路景画 陶惠琴 +4 位作者 张洁婷 刘爱群 陈景盈 陈剑敏 周宏珍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0期59-63,共5页
目的调查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选取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否发生穿... 目的调查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选取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否发生穿刺部位瘤样扩张,分为瘤样扩张组(n=37)与非瘤样扩张组(n=269),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处瘤样扩张发生率为12.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瘘使用时长>32个月、有区域穿刺史、肱动脉血流量>1200 mL/min和吻合口直径>4 mm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瘘使用时间较长、有区域穿刺史、肱动脉血流量较高及吻合口直径较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的危险因素。建议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应避免区域穿刺,重点关注使用时间较长、肱动脉脉血流量较高及吻合口直径较大的内瘘,并针对性采取预防或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延缓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穿刺部位 瘤样扩张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采用改良包裹成形术治疗的早中期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念辉 黄烽 +2 位作者 丁杭 任飞 韩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30-735,共6页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合并心瓣膜病变采用改良包裹成形术治疗的早中期疗效和应用该术式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0月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科27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合并心瓣膜病变行改良包裹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合并心瓣膜病变采用改良包裹成形术治疗的早中期疗效和应用该术式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0月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科27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合并心瓣膜病变行改良包裹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35~71(57±9)岁,体重42~90(59±11)kg。合并主动脉瓣病变23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3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I级4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0.0~59.1(46.4±4.8)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2.5~70.7(56.9±8.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7.7%±8.O%。术后进行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升主动脉直径、左心室等变化。结果27例行包裹成形术的总体外循环时间(121.2±52.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6±29.7)min;其中有2例患者未经体外循环,直接行改良包裹成形术。无围手术期死亡。25例体外循环行改良包裹成形术患者中,l例术后出现脑梗死,1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升主动脉直径由术前(46.4±4.8)mm减小至术后的(36.3±3.4)mm(t=1.675,P〈0.05)。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1.0~120.5个月,平均随访35.5个月。无因心脏事件死亡和二次手术患者。2例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死亡,2例因脑出血死亡,l例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随访3年出现复发性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升主动脉直径49.9mm)。随访1年、3年时升主动脉直径分别为(40.3±4.3)mm、(40.3±5.6)mm,与术前、术后出院前升主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包裹成形术可以作为治疗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合并心瓣膜病变的方法,其早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包裹成形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上腔静脉瘘合并瘤样扩张致心绞痛1例
5
作者 张晋东 赵晓燕 +4 位作者 金强松 王小芳 赵荫涛 李凌 杨海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28,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4个月"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针扎样痛,无大汗、颈部紧缩感、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次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未行相关治疗。4个月以来心前...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4个月"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针扎样痛,无大汗、颈部紧缩感、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次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未行相关治疗。4个月以来心前区疼痛较前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伴心悸、气促,遂至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瘤样扩张 心绞痛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胡承恒 杜志民 +2 位作者 唐安丽 伍贵富 马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按W HO 标准。结果 共发现32 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其中17 例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15 例为冠状动脉扩张并狭...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按W HO 标准。结果 共发现32 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其中17 例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15 例为冠状动脉扩张并狭窄。11 例并有心肌梗塞,17 例心绞痛,5 例为非典型胸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 瘤样扩张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巨大右冠状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杰芳 傅国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巨大冠状动脉瘤(直径大于20mm)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病率为0.02%,是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目前指南认为手术切除可能是有潜在生命危险如破裂、血栓和远端冠状动脉栓塞等患者的最佳选择。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病隐匿,症状不... 巨大冠状动脉瘤(直径大于20mm)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病率为0.02%,是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目前指南认为手术切除可能是有潜在生命危险如破裂、血栓和远端冠状动脉栓塞等患者的最佳选择。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一旦造成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妊娠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救治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金智丽 曾子悦 +5 位作者 熊维 荣凌 柴玉琼 陈明 王海蓉 鲁志兵 《医学新知》 CAS 2023年第6期457-462,共6页
妊娠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讨论1例34岁妊娠高血压患者突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时的救治难点,提供成功救治危及该高龄孕产妇与胎儿的心血管重疾的经验与依据。本文同时检索国内外类似病例报道,冀... 妊娠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讨论1例34岁妊娠高血压患者突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时的救治难点,提供成功救治危及该高龄孕产妇与胎儿的心血管重疾的经验与依据。本文同时检索国内外类似病例报道,冀以探讨此类少见但风险极高的孕产妇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妊娠高血压 冠脉瘤样扩张 血栓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致病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冰 吴刚 +3 位作者 关健 孙淑华 何婷婷 樊铁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neurysmal dilatation,CAD)致病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7月-2018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20例,据造影结果分为三组,A组:冠脉瘤样扩张组,B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冠脉正常,即对照组。采集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neurysmal dilatation,CAD)致病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7月-2018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20例,据造影结果分为三组,A组:冠脉瘤样扩张组,B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冠脉正常,即对照组。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烟龄、烟量/日)、高血压(病龄)、糖尿病(病龄),空腹血糖、血脂(CHO、TG、HDL、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检出137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者,占比16.7%。A组与C组在性别、高血压病龄、TG、HDL、UA水平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龄、糖尿病龄、TG、HDL、UA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在TG及尿酸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病程及高胆固醇血症为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因素,未发现与冠脉瘤样扩张有直接关系;TG与UA升高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瘤样扩张形成,可能为瘤样扩张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致病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硬化 尿酸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下载PDF
Galc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附8例报告
10
作者 谢培 凌锋 +6 位作者 徐东方 张天 李萌 王大明 宋庆斌 郝蔓春 李晓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1-84,151,共5页
目的:报告8例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并对其分型、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自1986年5月~1996年5月,在4000例脑血管造影中检出VGAD8例,进一步检查:CT3例,MRI2例,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行栓塞治疗6例... 目的:报告8例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并对其分型、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自1986年5月~1996年5月,在4000例脑血管造影中检出VGAD8例,进一步检查:CT3例,MRI2例,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行栓塞治疗6例,栓塞加X-刀治疗1例,未治1例. 栓塞材料为IBCA或NBCA.结果:症状消失2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已证明此种栓塞技术对于VGAD的治疗是有效的,重要的是要了解VGAD的分型和有关血流动力学变化,常需多次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N静脉 动脉瘤样扩张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栓塞
下载PDF
自体心包补片在婴幼儿简单室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波涛 郑景浩 +3 位作者 刘玉洁 杨寅愉 徐志伟 刘锦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探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补片在修补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效果。方法 403例婴幼儿VSD患者均采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补片进行修补。结果无一例患儿出现术后溶血、感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形成动脉瘤样膨出。29例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补片在修补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效果。方法 403例婴幼儿VSD患者均采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补片进行修补。结果无一例患儿出现术后溶血、感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形成动脉瘤样膨出。29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随访时间1.5个月~2年,其中26例患者残余分流消失,3例患者残余分流未愈合但无需再次手术。残余分流率在各年龄段、各类型VS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是修补婴幼儿简单VSD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瘤样膨出 残余分流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12
作者 王丽娜 马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2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疗效、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清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探讨及预防 被引量:46
13
作者 于青 张郁苒 +2 位作者 池琦 郁佩青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长期透析1~32年患者350例,339例前臂内瘘、9例上臂内瘘、2例移植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内瘘穿...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长期透析1~32年患者350例,339例前臂内瘘、9例上臂内瘘、2例移植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方法为阶梯式或局域穿刺,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或弹力绷带压迫法。有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A组,无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B组。结果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患者(A组)42例(12%),29例(69%)血管瘤样扩张的患者伴高血压,但和B组61% 高血压患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57.1%)患者为透析10年以上的长期透析患者,仅9.6%为透析5年以下患者。42例患者前臂内瘘35例,上臂内瘘6例,移植内瘘1例。主要发生于穿刺点部位的瘤样扩张29例,近吻合口的瘤样扩张8 例,静脉全段扩张3例,假性动脉瘤2例。A组采用局域穿刺的比例为69%,远高于B组21%(P<0.01)。2/3的上臂内瘘患者伴血管的瘤样扩张。内瘘吻合方式、透析后止血方式、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瘤样扩张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与局部反复穿刺、内瘘部位、高血压及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预防内瘘的瘤样扩张对内瘘的长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瘤样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