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茴脑的性质及生产、利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何春茂 《林产化工通讯》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介绍了茴脑的性质以及精油单离、粗硫酸盐松节油分离及化学合成等工业生产方法,并介绍了茴脑在食品、日化等领域的应用和作为中间体在合成香料、医药品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的应用。
关键词 茴脑 性质 工业生产 利用 茴油 单离香料 松节油 分离
下载PDF
13种植物精油和茴香脑对赤拟谷盗成虫熏蒸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陆驰宇 史家浩 李绍勤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5,88,共5页
在20μL/L的剂量下,测试了1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其中以八角茴香油效果最佳,熏蒸24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精油。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八角茴香油对赤拟谷盗的LC50值逐渐降低,熏蒸12 h时LC50值为13.88μL/L... 在20μL/L的剂量下,测试了1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其中以八角茴香油效果最佳,熏蒸24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精油。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八角茴香油对赤拟谷盗的LC50值逐渐降低,熏蒸12 h时LC50值为13.88μL/L,熏蒸72 h时降为5.08μL/L,仅为熏蒸12 h的0.36倍。继而采用GC-MS技术对八角茴香油的主要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共从八角茴香油中鉴定出21种组分,其中茴香脑的相对百分含量为79.81%,为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测试了茴香脑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毒力,熏蒸12 h时LC50值为7.76μL/L,72 h时LC50值降为3.36μL/L,不同熏蒸时段茴香脑的LC50值均低于相应时段八角茴香油的LC50值,与八角茴香油相比,茴香脑对赤拟谷盗具有更强的熏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赤拟谷盗 熏蒸活性 八角茴香油 茴香脑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茴香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建春 孙宝国 +2 位作者 郑福平 刘玉平 刘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8-520,共3页
考察了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于固相微萃取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小茴香挥发性成分较佳的实验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60℃,萃取纤维吸附时间40min,脱附温度250℃,脱附时间5min。用计算机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 考察了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于固相微萃取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小茴香挥发性成分较佳的实验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60℃,萃取纤维吸附时间40min,脱附温度250℃,脱附时间5min。用计算机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二维定性方法,从小茴香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谱图中,鉴定出反式-茴香脑、顺式-茴香脑、爱草脑、葑酮、p-茴香醛、1,8-桉树脑、樟脑等35种小茴香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9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固相微萃取 茴香脑
下载PDF
广西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中茴香脑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节明 吕高荣 +1 位作者 钟小清 文晖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广西不同产地的八角茴香中茴香脑的含量。结果表明,广西不同产地八角茴香药材中茴香脑的含量均大于 4 .5%。
关键词 不同产地 八角茴香 含量测定 茴香脑 药材 广西
下载PDF
小茴香对5-氟脲嘧啶的促渗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琦 徐莲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69-471,共3页
目的 :研究小茴香提取物及主要成分茴香醛、茴香脑等对 5 氟脲嘧啶 (5 Fu)的促渗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用Valia Chien水平扩散池为实验装置 ,测定模型药物 5 氟脲嘧啶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系数、增渗倍数 ,确定其促渗效... 目的 :研究小茴香提取物及主要成分茴香醛、茴香脑等对 5 氟脲嘧啶 (5 Fu)的促渗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用Valia Chien水平扩散池为实验装置 ,测定模型药物 5 氟脲嘧啶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系数、增渗倍数 ,确定其促渗效果的强弱。结果 :完成了小茴香所含成分小茴香油、茴香脑、茴香醛等对 5 氟脲嘧啶的促渗实验 ,上述药物对 5 氟脲嘧啶均有一定的促渗作用 ,增渗倍数分别为 7.14、4.17、9.5 4。结论 :小茴香油、茴香脑、茴香醛等对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油 茴香脑 茴香醛 促渗剂 5-氟脲嘧啶 5-Fu 促渗作用
下载PDF
茴油臭氧化选择性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伟光 粟桂娇 +1 位作者 刘雄民 梁红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64-465,478,共3页
研究了无水乙醇等溶剂对茴油臭氧化的影响以及茴油中三种主要双键物茴脑、α-蒎烯和草蒿脑臭氧化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混合溶剂效果较好 ,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无水乙醇∶环己烷 =1∶ 3。
关键词 茴油 茴脑 臭氧化 茴香醛 选择性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小茴香中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肖阳 谢建春 +1 位作者 马琳贺 马洁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143,147,共3页
以小茴香为原料,采用水中直接蒸馏的方法提取小茴香精油。采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5∶2∶5∶2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高速逆流色谱(HSCCC)转速854.6r/min,流动相流速2mL/min,UV检测波长254nm,在保... 以小茴香为原料,采用水中直接蒸馏的方法提取小茴香精油。采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5∶2∶5∶2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高速逆流色谱(HSCCC)转速854.6r/min,流动相流速2mL/min,UV检测波长254nm,在保留时间95~100min,分离出茴香醛,茴香脑,茴香酮一组化合物,结构经GC-MS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茴香脑 茴香醛 茴香酮 高速逆流色谱
下载PDF
广西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研究与GC-MS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红星 阳小勇 +1 位作者 黄初升 齐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9-151,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Illilium verum Hook.f.grow at mountain of Dayao of Jinxiu in Guangxi,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xhet method and steam distillation.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 show the ... In this paper,the Illilium verum Hook.f.grow at mountain of Dayao of Jinxiu in Guangxi,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oxhet method and steam distillation.All the volatile oil was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 show the ingredients and rate of product were change greatly,The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trans-anethole,estragole and anisaldehyde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distillation Volatile oil anethol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EXTRACT
下载PDF
八角茴香挥发油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梅 王庆伟 +4 位作者 刘雪英 孙阳阳 回广飞 崔前斌 李辉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考察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为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和布洛芬外用制剂及筛选天然透皮促进剂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布洛芬及八角茴香挥发油中主成分茴香脑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体外婴儿皮肤为渗透屏... 目的考察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为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和布洛芬外用制剂及筛选天然透皮促进剂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布洛芬及八角茴香挥发油中主成分茴香脑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体外婴儿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八角茴香挥发油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0.5%,1.0%,2.0%八角茴香挥发油的透皮速率常数(Jss)分别为(1.675±0.331),(4.048±0.579),(5.352±0.166)μg.(cm2)-1.h-1。无八角茴香挥发油与0.5%,1.0%,2.0%八角茴香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Jss分别为(9.416±1.260),(7.803±1.128),(9.495±0.749),(7.334±0.885)μg.(cm2)-1.h-1。结论不同浓度八角油和布洛芬对人皮肤均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八角油对布洛芬未表现出促透作用,甚至抑制布洛芬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茴香脑 布洛芬 透皮吸收
下载PDF
茴香脑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新军 洪礼章 +2 位作者 徐建兵 颜鑫 李平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1-624,共4页
研究了以茴香脑为原料,用Ce4+/Ce3+作为氧化还原媒质,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Ce4+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化学氧化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反应条件:n(Ce4+)∶n(茴香脑)=2∶1... 研究了以茴香脑为原料,用Ce4+/Ce3+作为氧化还原媒质,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Ce4+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化学氧化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反应条件:n(Ce4+)∶n(茴香脑)=2∶1,反应温度为30°C,硫酸浓度为0.5 mol/L,苯为溶剂。在优化条件下茴香醛产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脑 茴香醛 硫酸高铈
下载PDF
苯乙烯、茴脑与肉桂醛的臭氧化反应竞争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红军 刘雄民 +2 位作者 李伟光 易封萍 李飘英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苯乙烯为参照物 ,采用气相色谱跟踪肉桂醛与苯乙烯、茴脑与苯乙烯以及肉桂醛、苯乙烯和茴脑3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臭氧化竞争性反应 ,得出此 3种化合物的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茴脑、苯乙烯、肉桂醛 ;利用膜模型理论进一步求算出肉... 以苯乙烯为参照物 ,采用气相色谱跟踪肉桂醛与苯乙烯、茴脑与苯乙烯以及肉桂醛、苯乙烯和茴脑3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臭氧化竞争性反应 ,得出此 3种化合物的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茴脑、苯乙烯、肉桂醛 ;利用膜模型理论进一步求算出肉桂醛、茴脑与参照物苯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比为 0 .0 5 5和 2 5 .6 ,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72 0L·mol-1·s-1和 3.33×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苯乙烯 茴脑 臭氧化反应 反应竞争性 天然香料
下载PDF
Fe(acac)_3-Al(i-Bu)_3对马来酸酐与茴香脑共聚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科芳 房江华 高连勋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Fe(acac) 3 Al(i Bu) 3 (acac =乙酰丙酮 )催化体系对马来酸酐 (MA)与茴香脑 (ANE)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MA与ANE共聚对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反应 ,其表观活化能为 31 0kJ/mol.用IR和13 CNMR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 研究了Fe(acac) 3 Al(i Bu) 3 (acac =乙酰丙酮 )催化体系对马来酸酐 (MA)与茴香脑 (ANE)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MA与ANE共聚对单体的浓度呈一级反应 ,其表观活化能为 31 0kJ/mol.用IR和13 CNMR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结果表明聚合物是交替的 ,其中酸酐的含量为 4 5 6 % .用GPC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分子量的分布较窄 ,PDI =1 19~ 1 4 2 .用DTA研究了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其分解温度为 5 0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铁 三异丁基铝 马来酸酐 茴香脑 共聚反应
下载PDF
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 被引量:7
13
作者 粟桂娇 刘雄民 +3 位作者 李伟光 李小梅 陈开才 阎欲晓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考察了假单胞菌BT-13在有机溶剂-水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的过程,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极性和加入量、培养基配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及pH等条件对游离细胞转化茴脑合成茴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有机溶... 考察了假单胞菌BT-13在有机溶剂-水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的过程,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极性和加入量、培养基配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及pH等条件对游离细胞转化茴脑合成茴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加入量控制在体积分数10%为宜;适宜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培养基,培养方式采用摇床培养。在装液量为20 mL每150 mL三角瓶,培养基初始pH控制在6.5,温度30℃,转速150 r/m in下转化30 h,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可达7.7%。在乙酸乙酯-水两相系统中,用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进行转化,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有所提高,达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脑 茴香醛 两相系统 生物转化 有机溶剂 固定化细胞 生物工程
下载PDF
岑溪优质八角精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寿芬 刘绍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70,共2页
报导用 GC法对广西岑溪优质八角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分离出 2 5个组分 ,其中鉴定出2 4个组分 ,占总组分的 99.9%。主要组分是反式 -茴香醚 (93.5% ) ,而顺式 -茴香醚只占 0 .13%。
关键词 八角精油 茴香醚 气相色谱法 天然香料
下载PDF
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游离烟碱的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国岁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2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建立了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游离烟碱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此方法以茴香脑为内标,HP INNOWAX(30m×0.25mmI.d×0.25μm)色谱柱,FID检测器.线性范围为6.56~22.96μg/mL,r等于0.99945;平均回收率为95.42%.
关键词 卷烟 烟气总粒相物 测定 游离烟碱 茴香脑 氯仿 内标法 分析
下载PDF
用螯形主体分子的识别功能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传海 郭文生 +5 位作者 唐宪达 王秀梅 佟健 由键 蔡云萍 吕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 用主客体分子包结法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功能 ,采用螯形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作为主体分子 ,小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为客体分子 ,螯形主体分子可与其中有互补... 目的 用主客体分子包结法选择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超分子化学的分子识别功能 ,采用螯形主体分子trans 1,2 二苯基 1,2 苊二醇作为主体分子 ,小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为客体分子 ,螯形主体分子可与其中有互补性的化学成分形成包结化合物 ,以晶体形式析出。结果 选择性地识别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并形成包结物晶体 ,用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茴香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 ,产率 11 2 %。采用IR、粉末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采用IR ,1 HNMR和MS等分析方法 ,确定了被分离的化学组分的结构为反式茴香醚。结论 此法分离挥发油化学组分有选择性高、速度快、方法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 包结化合物 挥发油 小茴香 茴香醚 螯形主体分子
下载PDF
茴香醛、茴香脑以及肉桂醛对5-氟脲嘧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琦 孙霞 +2 位作者 邱明丰 贾伟 徐莲英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 :考察茴香醛、茴香脑以及肉桂醛对 5 -氟脲嘧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扩散池技术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材料 ,考察 5 -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以上三种挥发性成分 (2 % ,w/v)在联合使用 2 0 %乙醇或者30 %丙二醇时 ... 目的 :考察茴香醛、茴香脑以及肉桂醛对 5 -氟脲嘧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扩散池技术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材料 ,考察 5 -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以上三种挥发性成分 (2 % ,w/v)在联合使用 2 0 %乙醇或者30 %丙二醇时 ,都可以显著提高 5 -氟脲嘧啶的透皮吸收系数 (P <0.0 1)。结论 :茴香醛、茴香脑和肉桂醛联合使用乙醇或者丙二醇可以用于促进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脲嘧啶 透皮吸收促进剂 茴香醛 茴香脑 肉桂醛 扩散池技术 裸鼠 透皮吸收 中药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八角茴香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凯 朱新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78-180,共3页
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技术,在压力16 MPa、温度35℃、反应时间2 h及CO2流量30 L/h的条件下,对八角茴香的果实进行了萃取,得到八角茴香萃取物,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八角茴香产品的得率及质量进行... 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技术,在压力16 MPa、温度35℃、反应时间2 h及CO2流量30 L/h的条件下,对八角茴香的果实进行了萃取,得到八角茴香萃取物,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八角茴香产品的得率及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SFE-CO2法产品得率高,为10.5%,而水蒸气蒸馏法仅为7.5%。用GC-MS分别对SFE-CO2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超临界CO2萃取物有39个,其中大茴香脑质量分数为78.91%;水蒸气蒸馏精油有37个,大茴香脑质量分数为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超临界 CO2萃取 色谱-质谱 大茴香脑
下载PDF
浅谈三种茴香油及工业生产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善述 杨洪珍 《天津化工》 CAS 2003年第4期32-33,36,共3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茴香油 (即大茴香油、茴香油、小茴香油 )的性质和用途 ,深加工产品情况及工业生产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工业生产上在常压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来制取大茴香油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生产步骤。文章最后对该产品的经济效益...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茴香油 (即大茴香油、茴香油、小茴香油 )的性质和用途 ,深加工产品情况及工业生产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工业生产上在常压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来制取大茴香油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生产步骤。文章最后对该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茴香油 茴香油 小茴香油 香精油 蒸馏法 茴香脑 茴香醛
下载PDF
硫酸高铈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新军 欧利辉 +1 位作者 易建龙 曾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4-556,共3页
Anisaldehyd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caterized.Rate constants of oxidation reaction of anethole to anisaldehyde by Ceric Sulf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15-35℃)were measured.The rate equation,d/dt=k[Ce4+]and appar... Anisaldehyd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caterized.Rate constants of oxidation reaction of anethole to anisaldehyde by Ceric Sulf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15-35℃)were measured.The rate equation,d/dt=k[Ce4+]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51.12 KJ/mol)of the reaction wer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茴香脑 茴香醛 硫酸高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