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流域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禹浪 谢春河 王俊铮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12,共12页
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的结点,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史上古代民族交错、融合的重要区域,亦是其迁徙移动及水陆通衢的大十字路口,在历史上拥有不曾间断的城市文明。据不完全统计,黑河地区现有古代城址18处,... 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的结点,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史上古代民族交错、融合的重要区域,亦是其迁徙移动及水陆通衢的大十字路口,在历史上拥有不曾间断的城市文明。据不完全统计,黑河地区现有古代城址18处,其中以爱辉区西沟古城(老羌城)、逊克县河西古城、西石砬子古城、北安市南山湾古城、嫩江县伊拉哈古城等最为重要。上述古城占据水陆要冲,在历史时期均设置有级别较高的行政建制,亦是室韦诸部、黑水靺鞨、乌古迪烈、女真等古代民族活动的中心城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地区 古代筑城 古代民族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筑城研究综述(一)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禹浪 王俊铮 王天姿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筑城史自秽貊、索离、夫余筑城,延至元明清时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有中断。索离、夫余圆形土城和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则证实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已迈入文明时代。高句丽、勿吉、靺鞨、渤海国时期的筑城由山...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筑城史自秽貊、索离、夫余筑城,延至元明清时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有中断。索离、夫余圆形土城和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则证实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已迈入文明时代。高句丽、勿吉、靺鞨、渤海国时期的筑城由山城转向大量修筑土筑平原城的历史阶段,并进入到复杂而庞大的京城设计与建设的历史阶段,并为辽、金两代继承,开创了黑龙江流域辉煌的城市文明和城市化进程。元明清时代,黑龙江流域的筑城文明逐渐陷入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古代民族 筑城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东北古代民族文化特征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德朋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3,共6页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肃慎、东胡、氵岁貊等各族系的人民互相融合,并不断发展与中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共同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古代民族文化。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剽悍的民族性格,...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肃慎、东胡、氵岁貊等各族系的人民互相融合,并不断发展与中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共同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古代民族文化。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剽悍的民族性格,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开放的文化体系。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中,东北古代民族文化以刚劲质朴、雄健豪迈、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古代民族 文化 特征
下载PDF
略议高句丽姓氏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启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同的姓氏,高句丽的汉姓可能为汉族人的姓氏,也可能是高句丽族人受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而采用的汉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姓氏 东北 古代民族
下载PDF
青海古代民族弓箭文化溯源及发展史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逯克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0-95,共6页
弓箭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增益的技术体系,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活动,构成了领域宽泛而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弓箭文化。本文从青海地区弓箭的起源谈起,对上古至宋时期主要古代民族的弓箭文化进行浅考和初探,勾勒出弓箭文化的发展历程... 弓箭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增益的技术体系,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活动,构成了领域宽泛而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弓箭文化。本文从青海地区弓箭的起源谈起,对上古至宋时期主要古代民族的弓箭文化进行浅考和初探,勾勒出弓箭文化的发展历程,归纳概括出军事化、骑射化、礼射化、精巧化等这一时期弓箭文化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古代民族之间文化的不断交融,是形成绚丽多姿的地方弓箭文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古代民族 射箭 弓箭文化
下载PDF
论黑龙江省地名与古代民族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仇伟 范忠泽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1,共2页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地名学与古代民族的历史关系。
关键词 地名学 古代民族 嫩江 饶力河 汤旺河 黑龙江
下载PDF
谈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韩任伟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5-107,共3页
本文追述了黑龙江古代民族兴衰嬗变的历史过程 ,认为黑龙江的古代民族相互依存 ,相互学习 ,友好往来 ,在政治、经济。
关键词 黑龙江 古代民族 民族关系史
下载PDF
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民族、政权、疆域研究综述
8
作者 孔艳波 韦月亮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5-69,共5页
中国古代民族及其政权、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形成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理论研究问题,它包括民族问题、民族政权与疆域问题,也包括民族政权的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问题。多年来,学者们对此十分关注,或是做综合性研究,或是做局部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民族及其政权、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形成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理论研究问题,它包括民族问题、民族政权与疆域问题,也包括民族政权的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问题。多年来,学者们对此十分关注,或是做综合性研究,或是做局部研究,成果显著。归纳起来自建国以来学者们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包括:1.今天中国境内的古代民族是不是中国民族?2.汉族以外中国各古代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还是属于外国?3.中国古代疆域是以汉族建立的王朝为准还是包括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疆域?4.中国古代疆域是怎样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民族 政权 统一国家 疆域
下载PDF
从两汉简牍看匈奴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庆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两汉时期很多中原商贾经边疆郡县,再出入关塞,驱赶着牛车往来转输货物,经商贸易。匈奴商胡贩客日款塞下,骡驴驼马衔尾入塞,还常有渡越天田者及逃亡人员出入。汉朝对出关物品虽屡申律令限制,但仍阑出不禁。汉简的记载与正史内容吻合,...  两汉时期很多中原商贾经边疆郡县,再出入关塞,驱赶着牛车往来转输货物,经商贸易。匈奴商胡贩客日款塞下,骡驴驼马衔尾入塞,还常有渡越天田者及逃亡人员出入。汉朝对出关物品虽屡申律令限制,但仍阑出不禁。汉简的记载与正史内容吻合,匈汉经济互为补充互相依赖,风俗文化互相影响。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繁盛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并得以巩固的强劲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简 匈奴 中原 经济文化交流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论周初的肃慎族与周人对东北的经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碧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8-133,共6页
肃慎作为东北的古老民族 ,曾参与了周初平叛和康王北伐 ,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肃慎族也因此而受到周王朝的重视和礼遇。周王朝非常重视对东北的经略 ,封召公于燕以统治幽燕以北的东北地区 ,争取逃至东北的殷商遗民 ,团结东北土著民族 ,打... 肃慎作为东北的古老民族 ,曾参与了周初平叛和康王北伐 ,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肃慎族也因此而受到周王朝的重视和礼遇。周王朝非常重视对东北的经略 ,封召公于燕以统治幽燕以北的东北地区 ,争取逃至东北的殷商遗民 ,团结东北土著民族 ,打击殷商反叛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肃慎 周公东征 康王北伐 中国东北
下载PDF
贵州岩画遗址(地点)调查与研究
11
作者 曹波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贵州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阳岩画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以来,一系列、多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岩画遗址和地点相继被发现并引起关注,根据三十年来对贵州境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二十三个市县(区)的调查,发现的四十余处岩画遗址和地点。本文将... 贵州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阳岩画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以来,一系列、多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岩画遗址和地点相继被发现并引起关注,根据三十年来对贵州境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二十三个市县(区)的调查,发现的四十余处岩画遗址和地点。本文将这些调查资料汇集并结合部分研究成果,从岩画的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岩画址与其他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的关系,岩画的技术运用与艺术表现,岩画与贵州古代民族等四个方面,对贵州境的岩画进行比较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空间环境 技术与艺术 史前文化 古代民族
下载PDF
炎帝时代和文明起源
12
作者 朱乃诚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炎帝时代处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依据先秦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定炎帝时代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与炎帝部族集团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是分布在陇原东部、关中、晋西南及豫西地区的“典型仰韶文化”。其发展过程可... 炎帝时代处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依据先秦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定炎帝时代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与炎帝部族集团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是分布在陇原东部、关中、晋西南及豫西地区的“典型仰韶文化”。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体现了文明起源的过程。第一个阶段为平等社会,第二个阶段社会逐步发生分化,第三个阶段社会发生剧变,第四个阶段产生“王室文化遗存”进入古国时代。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稳定和连续发展演变的特点,具有包容性特征、创新性内涵,属于文明起源的一种原生态发展模式。通过对炎帝时代典型仰韶文化文明起源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距今5000年前后呈现出一个文明化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时代 典型仰韶文化 文明起源 古国 王室文化遗存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86,共5页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究,往往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极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巴蜀 古代民族 四川古代文化
下载PDF
古代云南发展史三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铁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7,共6页
云南的地域范围以及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经历了数千年跌宕演变的过程;对云南古代民族的构成及其内涵,历朝的认识发生过较大的改变;历朝治边的思想及相关的方略,深刻影响了对云南的经营。上述问题虽有区别,但也存在深刻的联系。作者分... 云南的地域范围以及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经历了数千年跌宕演变的过程;对云南古代民族的构成及其内涵,历朝的认识发生过较大的改变;历朝治边的思想及相关的方略,深刻影响了对云南的经营。上述问题虽有区别,但也存在深刻的联系。作者分别阐述上述问题,同时概述其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域范围 古代民族 治边方略
下载PDF
试论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伟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50-55,共6页
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依据"官位相当制",在官僚机构内部担任高官,并在服制即朝服和礼服方面与六位以下官人相区别。有位贵族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受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权,享有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 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依据"官位相当制",在官僚机构内部担任高官,并在服制即朝服和礼服方面与六位以下官人相区别。有位贵族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受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权,享有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以上官人的子孙的荫子孙、六、七、八位官人之子的位子和除此之外的白丁三种。荫位制,是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子孙的主要出身之路。日本的学校与官吏出身制度的联系不是很密切,日本的学校的功能与其说是培养任用官吏的机构,不如说是在培养专家的同时,以使五位以上贵族子孙广泛了解经学为目的的一种经学传播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国家 官僚制度 有位贵族 荫位制 学制
下载PDF
试论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建新 陈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依据"官位相当制",在官僚机构内部担任高官,并在服制即朝服和礼服方面与六位以下官人相区别。有位贵族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受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权,享有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 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依据"官位相当制",在官僚机构内部担任高官,并在服制即朝服和礼服方面与六位以下官人相区别。有位贵族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受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权,享有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以上的官人子孙的荫子孙,六、七、八位的官人之子的位子和除此之外的白丁三种。荫位制是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子孙的主要出身之路。古代日本的学校与官吏出身制度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大学的功能与其说是培养任用官吏的机构,不如说是在培养专家的同时,以使五位以上贵族的子孙广泛了解经学为目的的一种经学传播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古代国家 官僚制度 有位贵族 荫位制 学制
下载PDF
哈萨克族的族源和族名含义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伯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8-85,共8页
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的深入探讨,文章肯定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为两汉的奄蔡、南北朝的曷萨、隋唐的突厥可萨;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国和元朝西迁至钦察草原的蒙古人。又在细致分析“迦沙”、“曷萨”、“克普恰克”等突厥语词汇的基础上,认为... 通过对中外历史文献的深入探讨,文章肯定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为两汉的奄蔡、南北朝的曷萨、隋唐的突厥可萨;次要族源是蒙古汗国和元朝西迁至钦察草原的蒙古人。又在细致分析“迦沙”、“曷萨”、“克普恰克”等突厥语词汇的基础上,认为“哈萨克”族名的含义是“聪明能干的人”、“形质兼美”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奄蔡 曷萨 突厥可萨 迦沙 克普恰克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筑城研究综述(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禹浪 王俊铮 王天姿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4,65,共10页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筑城史自秽貊、索离、夫余筑城,延至元明清时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有中断。索离、夫余圆形土城和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则证实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已迈入文明时期。高句丽、勿吉、靺鞨、渤海国时期的筑城由山...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筑城史自秽貊、索离、夫余筑城,延至元明清时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有中断。索离、夫余圆形土城和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则证实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已迈入文明时期。高句丽、勿吉、靺鞨、渤海国时期的筑城由山城转向大量修筑土筑平原城的历史阶段,并进入到复杂而庞大的京城设计与建设的历史阶段,并为辽、金两代继承,开创了黑龙江流域辉煌的城市文明和城市化进程。元明清时代,黑龙江流域的筑城文明逐渐陷入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古代民族 筑城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论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形成过程
19
作者 陈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0-45,共6页
大化改新在日本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使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打破了氏姓贵族世袭制的特权,迈出了律令官司制的第一步。天智朝的官制在继承大化时代官制的基础上,通过天智十年... 大化改新在日本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使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打破了氏姓贵族世袭制的特权,迈出了律令官司制的第一步。天智朝的官制在继承大化时代官制的基础上,通过天智十年施行《近江令》使得官司制得以大大完备,作为一个体系已经确立,在以制度化确立官僚制这一点上可以称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到了天武朝时期,无论是从官司制、冠位制,还是从官吏任用、考课等方面来看,都反映出日本古代官僚制作为日本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持统朝进一步完善了天武朝的官制,持统天皇八年迁都藤原宫,稳固的统治中心从此形成,官僚制度的体系也得以确立。《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体系上标志着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古代国家 官僚制度 形成过程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筑城研究综述(二)
20
作者 王禹浪 王天姿 王俊铮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9-14,共6页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筑城史自秽貊、索离、夫余筑城,延至元明清时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有中断。索离、夫余圆形土城和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则证实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已迈入文明时代。高句丽、勿吉、靺鞨、渤海国时期的筑城由山...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筑城史自秽貊、索离、夫余筑城,延至元明清时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有中断。索离、夫余圆形土城和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则证实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已迈入文明时代。高句丽、勿吉、靺鞨、渤海国时期的筑城由山城转向大量修筑土筑平原城的历史阶段,并进入到复杂而庞大的京城设计与建设的历史阶段,并为辽、金两代继承,开创了黑龙江流域辉煌的城市文明和城市化进程。元明清时期,黑龙江流域的筑城文明逐渐陷入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古代民族 筑城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