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莎 范尔钟 +5 位作者 王振常 李颖 杨本涛 何利平 许永照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旨在提高对此区域结构的认识。方法 观察20例(40侧)头部离体标本的视神经管结构,蝶窦外侧壁特点及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关系。用火棉胶包埋10例标本,对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的区域进行冠状、水平位... 目的 探讨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旨在提高对此区域结构的认识。方法 观察20例(40侧)头部离体标本的视神经管结构,蝶窦外侧壁特点及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关系。用火棉胶包埋10例标本,对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的区域进行冠状、水平位的薄层切片,观察各层面结构和位置。结果①77.5%颈内动脉和90%视神经在蝶窦外侧壁向窦腔内侧形成突起;②前床突在水平、冠状层面上,为该区域前部的重要骨性标志;③蝶筛隐窝和圆孔在水平、冠状层面上,为该区域前中部的重要骨性标志;④岩尖前端和卵圆孔在水平、冠状层面上,为该区域中后部的重要骨性标志。结论 通过研究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的断层解剖,并与大体解剖进行对照,为此区域的影像学和手术学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解剖学 重要骨性标志 薄层切片
下载PDF
新生儿气管颈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高鹏飞 高亚利 +1 位作者 朱勇 常占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7年第4期236-238,共3页
通过对60例新生儿尸体气管颈段以及甲状腺峡部、胸腺上端、无名动脉和左右侧颈总动脉关系的解剖观察和测量,为新生儿气管切开术和颈部其它手术提供了解剖依据,并讨论了手术注意事项。
关键词 新生儿 气管 解剖学
下载PDF
人肝脏劈离的解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德恩 宿华威 李玉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比较劈离式肝移植两种主要劈离方式 ,即经典劈离方式和改良劈离方式的差异 ,以选择一种安全易行的技术。方法 将 58个甲醛固定的成人尸肝和 8个新鲜肝脏分别采用经典劈离方式和改良劈离方式进行分离 ,比较肝脏各段动脉、静脉及... 目的 比较劈离式肝移植两种主要劈离方式 ,即经典劈离方式和改良劈离方式的差异 ,以选择一种安全易行的技术。方法 将 58个甲醛固定的成人尸肝和 8个新鲜肝脏分别采用经典劈离方式和改良劈离方式进行分离 ,比较肝脏各段动脉、静脉及胆管的分布情况。结果  66个肝脏中 ,66 .7%的Ⅷ肝段、1 0 0 %的V肝段 (部分或全部 )通过肝中静脉回流 ;采用经典劈离方式的肝脏 ,其右半肝的第V、Ⅷ肝段静脉回流均被破坏。结论 改良劈离方式比经典劈离方式更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劈离 解剖学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燕 金征宇 +6 位作者 张竹花 赵文敏 王沄 朱海峰 梁继祥 陆菁菁 薛华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结果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 肺栓塞 肺解剖 比较研究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显示率 能力 周围 显著性差异 心脏搏动伪影 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容积效应 解剖变异
下载PDF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娄明武 褚丽娟 +2 位作者 王英久 刘健 唐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13-715,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合外力在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中的作用及纤维环破裂的形式。方法 取17 具经CT扫描确认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新鲜尸体,分成加载组和未加载组,解剖取出T12 ~S1脊柱段,保存在-70℃冰柜中。未加载组的椎间盘...  目的 探讨复合外力在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中的作用及纤维环破裂的形式。方法 取17 具经CT扫描确认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新鲜尸体,分成加载组和未加载组,解剖取出T12 ~S1脊柱段,保存在-70℃冰柜中。未加载组的椎间盘不经加载实验,直接进行冰冻切片观察;加载组的椎间盘经过屈曲9°,扭曲3°,轴压为0~3 500 牛顿(N) 的复合加载实验,不卸载进行CT扫描,观察冰冻切片组织学改变。结果 在未加载的30 个椎间盘中发现纤维环破裂1 个;而加载组30 个椎间盘中发现纤维环破裂23 个,其中环形破裂14 个,横形破裂6 个,放射形破裂3 个。此外还发现髓核型疝1 个和纤维环型疝2 个。经统计学处理确切概率检验:复合外力作用下的腰椎间盘与未受外力作用的腰椎间盘相比,其纤维环破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2-96,P< 0-05) 。结论 复合外力是导致纤维环破裂的直接和重要因素,甚至可导致椎间盘疝。纤维环破裂的形式为环形、横形和放射形;纤维环破裂可促进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解剖学 对比研究 腰椎 椎间盘
原文传递
中国水蛇内脏的血液循环系统解剖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朝霞 董霞 +1 位作者 毕济忠 何海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14,共6页
中国水蛇体腔的血液循环方式具典型的爬行纲特征,但因蛇体修长,进入各器官的动静脉数目相应较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蛇目 蛇解剖 比较解剖
下载PDF
小脑延髓池穿刺和C_(12)侧方穿刺的比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文晓玲 刘建芝 曾效恒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9B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与临床共同探讨小脑延髓池穿刺与C1~2侧方穿刺的解剖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经甲醛处理的32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与C1侧方穿刺进行解剖观测。结果:经第二颈椎棘突尖端上方2 cm处至小脑延髓池的深度为(3.50±0.54)... 目的:与临床共同探讨小脑延髓池穿刺与C1~2侧方穿刺的解剖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经甲醛处理的32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与C1侧方穿刺进行解剖观测。结果:经第二颈椎棘突尖端上方2 cm处至小脑延髓池的深度为(3.50±0.54)cm,颈前后径(9.31±1.02)cm,颅前后径(17.25±0.78)cm,与颈前后径之间的自身比例(37.74±0.43)%,回归方程为y=-0.32+0.41x;与颅前后径之间的自身比例为(20.31±0.27)%、回归方程为y=-6.72±0.59x、小脑延髓池深度(0.52±0.27)cm。C1后弓下缘与C2椎弓上缘间有一梭形间隙,最大间径为0.7 cm^1 cm,C12椎弓间隙处的蛛网膜下腔侧方宽度为0.3 cm^0.5 cm。结论:小脑延髓池和C12侧方穿刺都存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个体差异,只有结合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才能安全进行小脑延髓池或C12侧方的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延髓池 C1~2侧方穿刺 解剖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