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餐厨垃圾处置方式及其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郝晓地 周鹏 曹达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3-682,共10页
在综述填埋、好氧堆肥、粉碎直排、厌氧消化产沼气及综合处置等5种餐厨垃圾处置方式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分别罗列出各种处置方式的优缺点、应用场合以及今后仍然需要研究的方向。着眼于餐厨垃圾资源化与碳减排,厌氧消化产沼气被定位为... 在综述填埋、好氧堆肥、粉碎直排、厌氧消化产沼气及综合处置等5种餐厨垃圾处置方式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分别罗列出各种处置方式的优缺点、应用场合以及今后仍然需要研究的方向。着眼于餐厨垃圾资源化与碳减排,厌氧消化产沼气被定位为今后餐厨垃圾处置的主要应用方向,特别是与市政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共消化更是今后研究与应用的主流。餐厨垃圾处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亦表明,厌氧消化产沼气与其他4种处置方式相比,在资源回收与碳减排方面优势明显,这就决定了厌氧消化今后在餐厨垃圾处置技术中将处于首选位置。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产生的沼气量具有"1+1>2"的能量转化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污水处理厂演变为"能源工厂"的角色,而且还能省去餐厨垃圾单独处置所需的各种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资源/能源化 碳排放 厌氧共消化 沼气 剩余污泥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and food waste of China 被引量:38
2
作者 Jia Lin Jiane Zuo +5 位作者 Lili Gan Peng Li Fenglin Liu Kaijun Wang Lei Chen Hainan G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403-1408,共6页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abilities of 59.3% and 83.6%,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anaerobic digestion testes of FVW and FW were conducted at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of 3 kg VS/(m3-day) using a lab-scale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at 35°C. FVW could be digested stably with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2.17 ma/(m3-day) and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of 0.42 m3 CH4/kg VS. However,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for FW was failed due to acids accumulation. The effects of FVW: FW ratio on co-digestion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OLR. At FVW and FW mixing ratios of 2:1 and 1:1, 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digester were maintained stable, with no accumula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and ammonia. Changing the feed to a higher FW content in a ratio of FVW to FW 1: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VFAs concentration to 1100-1200 rag/L, and the methanogenesis was slightly inhibited. At the optimum mixture ratio 1:1 for co-digestion of FVW with FW, the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was 0.49 m3 CH4/kg VS, and the volatile solids an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74.9% and 96.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co-digestion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CSTR)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ood waste
原文传递
美国碳中和运行成功案例——Sheboygan污水处理厂 被引量:36
3
作者 郝晓地 魏静 曹亚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6,共6页
作为美国碳中和运行的榜样,希博伊根(Sheboygan)污水处理厂通过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技术措施不仅向美国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其污水处理能耗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利用厂外高浓度食品废物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产生的高甲烷含量生物气进... 作为美国碳中和运行的榜样,希博伊根(Sheboygan)污水处理厂通过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技术措施不仅向美国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其污水处理能耗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利用厂外高浓度食品废物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产生的高甲烷含量生物气进行热电联产(CHP),可产生较多的电和热供运行使用。通过更新变频水泵、鼓风机系统、气流控制阀、加热设备以及相关的自控系统(PLC和SCADA),可以大幅降低运行能耗。到2013年,该厂已实现了产电量与耗电量比值达90%~115%、产热量与耗热量比值达85%-90%的佳绩,已逼近碳中和运行目标。在介绍该厂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剖析该厂在能源开源/节流、逼近碳中和运行目标方面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运行 能源回收 剩余污泥 高浓度食品废物 厌氧共消化 热电联产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对比 被引量:33
4
作者 郭香麟 左剑恶 +2 位作者 史绪川 王凯军 吴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70-3077,共8页
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厌氧消化可有效改善两者单独厌氧消化易出现的挥发性脂肪酸积累和木质纤维素难以降解等问题,并回收生物质能.在中温(35℃)和高温(55℃)条件下,对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厌氧消化进行了序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料的挥... 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厌氧消化可有效改善两者单独厌氧消化易出现的挥发性脂肪酸积累和木质纤维素难以降解等问题,并回收生物质能.在中温(35℃)和高温(55℃)条件下,对餐厨垃圾与秸秆混合厌氧消化进行了序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料的挥发性固体(VS)浓度为3 kg·m^(-3),中温条件下,物料进料比(VS/VS)为9∶1时,单位有机负荷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高,为272.0 mL·g^(-1);高温条件下,进料比为5∶5时,单位有机负荷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高,为402.3 mL·g^(-1),分别显著高于两温度条件下餐厨垃圾单独厌氧消化的结果(中温218.6 mL·g^(-1),高温322.0 mL·g^(-1)).高温条件下物料中的碳流向甲烷的比例高于中温,且两物料混合消化促进碳流向甲烷.高温下木质纤维素总降解率为34.7%~45.8%,高于中温的12.6%~42.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细菌与古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和真菌的内转录间隔(ITS)序列信息,结果表明,高温下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中温条件,可解释高温下木质纤维素总降解率更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秸秆 厌氧共消化 中温 高温 碳流向 纤维素
原文传递
原料比例和pH值对厨余垃圾和废纸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东 孙永明 +3 位作者 袁振宏 张宇 孔晓英 李连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厨余垃圾和废纸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原料比例和酸化阶段pH对消化稳定性及产甲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比例为厨余垃圾/废纸100:0的厌氧消化由于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不能形成稳定的产甲烷过程.原料比例83:17时,酸化阶段pH为6.5,7.2和7.9... 以厨余垃圾和废纸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原料比例和酸化阶段pH对消化稳定性及产甲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比例为厨余垃圾/废纸100:0的厌氧消化由于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不能形成稳定的产甲烷过程.原料比例83:17时,酸化阶段pH为6.5,7.2和7.9的3组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以挥发性固体计)分别为313,346和360mL/g,COD去除率为86.3%,93.2%和95.2%,甲烷含量稳定在70%~80%.原料比例62:38、pH为6.5,7.2和7.9的3组厌氧消化甲烷产率分别为97,247和279mL/g,COD去除率为32.6%,80.5%和86.8%,甲烷含量稳定在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废纸 联合厌氧消化 消化抑制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周祺 刘研萍 +3 位作者 邹德勋 朱保宁 袁海荣 李秀金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1,48,共6页
将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可调节底物的碳氮比(C/N)在适合厌氧消化的范围,并缓解由于季节性造成的玉米秸秆厌氧消化原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考察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设计原料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O... 将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可调节底物的碳氮比(C/N)在适合厌氧消化的范围,并缓解由于季节性造成的玉米秸秆厌氧消化原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考察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设计原料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OLR)为因子的一般全因子试验,分析不同C/N和初始有机负荷率下的日产甲烷量、负荷产甲烷量、厌氧消化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当调节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使原料C/N为20,初始有机负荷率为45 gVS·L-1时,负荷产甲烷量最大(311.83 mL·g-1VS),并高于相同负荷下餐厨垃圾或玉米秸秆单独厌氧消化的负荷产甲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厌氧消化 餐厨垃圾 玉米秸秆 产甲烷
下载PDF
食物垃圾和废纸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东 孙永明 +3 位作者 袁振宏 孔晓英 张宇 李连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7-583,共7页
以食物垃圾和废纸为原料,通过批式中温(35℃)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考察了原料比例(以VS计为:100:0、83:17和62:38)和酸化阶段pH(未调节和调节pH=7.2)对消化稳定性及消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利用食物垃圾以及未调节酸化阶... 以食物垃圾和废纸为原料,通过批式中温(35℃)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考察了原料比例(以VS计为:100:0、83:17和62:38)和酸化阶段pH(未调节和调节pH=7.2)对消化稳定性及消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利用食物垃圾以及未调节酸化阶段pH的厌氧消化相比,调节酸化阶段pH=7.2的食物垃圾与废纸联合厌氧消化能够避免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保证消化稳定性并提高消化性能.在调节酸化阶段pH为7.2,且食物垃圾和废纸的原料比例为83:17和62:38的2组厌氧消化实验中,产甲烷稳定时液相pH稳定在7.4~8.0,液相产物中总VFA浓度稳定在500~900mg·L-1,其中丙酸浓度为100~550mg·L-1,未检测出乙醇;累积产甲烷量(以VS计算)分别为347和247mL·g-1,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稳定在70%~80%,最高可达81.6%;以1gVS相当于1.1gCOD进行计算,COD去除率分别为93.2%和80.5%,用于产甲烷的COD分别占总进料COD的90.0%和64.0%.食物垃圾和废纸的最佳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条件为:原料比例83:17,酸化阶段调节pH=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垃圾 废纸 联合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晓帅 张栋 +2 位作者 戴翎翎 赵文涛 戴晓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4,共5页
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是实现污泥稳定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然而污泥的单独厌氧消化技术存在一些弊端,如有机质转化效率低、停留时间长、沼气产量低等,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则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增强系统稳定性与产... 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是实现污泥稳定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然而污泥的单独厌氧消化技术存在一些弊端,如有机质转化效率低、停留时间长、沼气产量低等,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则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增强系统稳定性与产气性能。介绍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协同效应,重点阐述了碳氮比(C/N)、有机负荷率、温度、p H值等因素对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并对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污泥 餐厨垃圾 联合厌氧消化 协同效应 制备甲烷
原文传递
半连续式厨余和牛粪混合厌氧消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荣平 李秀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8-11,共4页
在中温35℃下,通过半连续运行方式,对牛粪、厨余的单独消化以及厨余和牛粪的混合消化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混合消化提供了较佳的水解酸化pH值范围,提高了缓冲能力,改善了碳氮比,因此其产气性能明显好于单独消化。其中,厨... 在中温35℃下,通过半连续运行方式,对牛粪、厨余的单独消化以及厨余和牛粪的混合消化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混合消化提供了较佳的水解酸化pH值范围,提高了缓冲能力,改善了碳氮比,因此其产气性能明显好于单独消化。其中,厨余和牛粪中的挥发性固体(VS)质量比为3∶1时混合消化效果最佳,甲烷产率为0.23 L/(gVS),分别是牛粪和厨余单独消化时的3.8和1.6倍,VS去除率高达71.9%。这说明,混合消化是提高厌氧消化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 牛粪 生物气 混合厌氧消化
下载PDF
预处理对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一雯 蒋建国 +2 位作者 刘诺 杨梦 孟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58-566,共9页
通过产甲烷潜能实验研究了超声、微波以及碱热预处理技术对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以未进行预处理的实验组作为对照组。预处理后大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作用进入液相中,使得基质中挥发性有机酸(VFA)、溶解性有机物(... 通过产甲烷潜能实验研究了超声、微波以及碱热预处理技术对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以未进行预处理的实验组作为对照组。预处理后大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作用进入液相中,使得基质中挥发性有机酸(VFA)、溶解性有机物(SCOD)和氨氮(TAN)的质量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后续厌氧发酵阶段的效率。产甲烷潜能实验结果表明:4组实验中pH值、VFA、SCOD与TAN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并在第6d后逐渐稳定,表明基质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短时间内被完全分解利用。预处理技术能提高反应系统产气速率。超声预处理后甲烷产率增加,由285mL/g VS提高到324mL/g VS,与修正后的理论甲烷产率相符;而微波和碱热预处理对厌氧发酵产甲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有机废弃物 联合厌氧发酵 预处理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与土豆混合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继红 杨世关 +2 位作者 郑正 宋华民 孟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08-1312,共5页
为了解土豆作为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底物对秸秆厌氧发酵转化效率的影响,在35℃条件下,采用批量发酵方式对玉米秸秆、土豆以及二者混合原料的厌氧发酵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TS浓度为6%,玉米秸秆和土豆TS比为4:1条件下,混... 为了解土豆作为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底物对秸秆厌氧发酵转化效率的影响,在35℃条件下,采用批量发酵方式对玉米秸秆、土豆以及二者混合原料的厌氧发酵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TS浓度为6%,玉米秸秆和土豆TS比为4:1条件下,混合原料的累积产气量为439mL/gTS,而玉米秸秆的累积产气量为309mL/gTS,混合厌氧发酵使玉米秸秆的产气量比其单一原料厌氧发酵提高了31.4%。因此,将易生物降解的原料作为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底物可以提高秸秆厌氧发酵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土豆 混合厌氧发酵
下载PDF
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厌氧/混合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磊 《四川环境》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处理处置中的应用,对两种废物单独厌氧消化和混合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处理处置中的应用,对两种废物单独厌氧消化和混合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以及工艺参数对混合厌氧消化的影响,并对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的混合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厂污泥 厨余垃圾 混合厌氧消化
下载PDF
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过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文阳 张良均 +1 位作者 李娜 周红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7-752,共6页
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阶段进行基于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产气量预测模型比较研究。实验数据分别取自反应过程的第1~16天和第17~70天。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 对脂肪类单基质和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阶段进行基于多元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产气量预测模型比较研究。实验数据分别取自反应过程的第1~16天和第17~70天。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5.69%和79.29%;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79.05%。通过对比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两种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BP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更适用于混合厌氧消化产气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 BP人工神经网络 混合厌氧消化 产气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趋势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郝晓地 唐兴 曹达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809-6818,共10页
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目标使得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CH4途径重获新生。然而,剩余污泥量取决于进水中有机物(COD)浓度,而我国污水碳源低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仅靠剩余污泥转化能源便完全满足碳中和运行目标。研究显示,多种外源有机废弃物与... 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目标使得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CH4途径重获新生。然而,剩余污泥量取决于进水中有机物(COD)浓度,而我国污水碳源低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仅靠剩余污泥转化能源便完全满足碳中和运行目标。研究显示,多种外源有机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可以取得"1+1>2"的能量转化效果,这就为我国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提供了一种潜在能量来源。在简述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对7种典型外源有机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共消化试验研究进行了归纳,同时列举国外6个业已实现碳中和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消化应用实例,充分说明外源有机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共消化的工程应用前景。虽然我国目前环境政策限制了污泥厌氧共消化的工程化进程,但污泥与餐厨垃圾、市政修剪花草/树木、旱厕粪便等几种基质共消化将会是共消化的未来研究方向,更是综合解决市政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剩余污泥 有机废弃物 厌氧共消化 餐厨垃圾 碳中和
原文传递
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星星 焦彭博 +3 位作者 杨汇莹 吴睿敏 李咏梅 马黎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79-2194,共16页
为了推进污水厂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在工程规模中的应用,提高其能源回收率,系统分析了协同厌氧消化机制、产物类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综述了协同厌氧消化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协同厌氧消化的未来... 为了推进污水厂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在工程规模中的应用,提高其能源回收率,系统分析了协同厌氧消化机制、产物类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综述了协同厌氧消化中直接种间电子传递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协同厌氧消化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高效经济的原料预处理方式,表征基质降解特性,基于多组学联用技术理解微生物代谢调控,缓解消化体系中潜在抑制剂影响,原位耦联其他种类废弃物进一步提升消化性能和稳定性,以期为城镇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高效能源回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餐厨垃圾 协同厌氧消化 影响因子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多种废弃物协同消化
下载PDF
稻草与猪粪不同比例混合的厌氧消化特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广银 郑正 +2 位作者 邹星星 李继红 杨世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批式单相厌氧消化技术对稻草与猪粪不同比例混合厌氧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草与猪粪的VS比为3:1时,日产气量比较稳定,累积产气量达12080 ml,较稻草与猪粪VS比为1:1和1:3的处理分别高11.80%和16.08%;混...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批式单相厌氧消化技术对稻草与猪粪不同比例混合厌氧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草与猪粪的VS比为3:1时,日产气量比较稳定,累积产气量达12080 ml,较稻草与猪粪VS比为1:1和1:3的处理分别高11.80%和16.08%;混合物中猪粪比重愈高所得沼气中甲烷含量愈高,最高达68.75%,消化液中乙酸和丁酸的含量也愈高,混合物中稻草比重愈高消化液中丙酸的含量也愈高,愈有利于发酵物的水解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猪粪 厌氧消化.
下载PDF
餐厨垃圾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邓国平 任玉森 +1 位作者 李杰伟 孙业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餐厨垃圾有机质浓度高,在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容易致系统酸化而导致消化系统中止。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技术解决餐厨垃圾消化条件难控制的问题。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总固体(TS)浓度为1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 餐厨垃圾有机质浓度高,在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容易致系统酸化而导致消化系统中止。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技术解决餐厨垃圾消化条件难控制的问题。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总固体(TS)浓度为1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d,碱度控制在6000~8000mg/L时,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能稳定运行,且有机负荷达到5.29g/(L·d),沼气产量达1.03L/g〔以挥发性固体(VS)计〕,沼气中的甲烷浓度在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市政污泥 联合厌氧消化
下载PDF
稻草与牛粪混合连续厌氧消化制备生物燃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东 叶景清 +2 位作者 孙永明 甄峰 袁振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100,共6页
以挥发性固体比1∶1的稻草与牛粪为混合原料,采用40 L有机玻璃反应器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考察不同有机负荷率(OLR)3~12 kg/(m3·d)及温度对厌氧消化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消化在整个OLR范围内,池容产气率逐渐增加,最高达... 以挥发性固体比1∶1的稻草与牛粪为混合原料,采用40 L有机玻璃反应器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考察不同有机负荷率(OLR)3~12 kg/(m3·d)及温度对厌氧消化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消化在整个OLR范围内,池容产气率逐渐增加,最高达到5.26 m3/(m3·d),平均挥发性固体产气率在OLR为3.6 kg/(m3·d)时达到最大值489.6 L/kg;中温消化在OLR为12 kg/(m3·d)时出现严重的VFAs抑制,在无挥发性脂肪酸抑制的OLR范围(3~8 kg/(m3·d))内,池容产气率逐渐增加,最高达到2.57 m3/(m3·d),平均挥发性固体产气率在OLR为3.6 kg/(m3·d)时达到最大值440.0 L/kg;当OLR升高到8 kg/(m3·d)时,中温和高温发酵系统均出现了严重的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牛粪 混合厌氧消化 生物燃气
下载PDF
不同比例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海伟 姚兴泉 +5 位作者 李志忠 李金平 王鸣刚 王宇杰 郑健 张东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1,共4页
文章研究了不同TS混合比(TMR)的牛粪与玉米秸秆在37℃中温条件下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动态考察了发酵过程中p H值、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累计甲烷产量以及TS/VS产气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当牛粪与玉米秸秆TMR值为7∶3时,累积产气量,T... 文章研究了不同TS混合比(TMR)的牛粪与玉米秸秆在37℃中温条件下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动态考察了发酵过程中p H值、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累计甲烷产量以及TS/VS产气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当牛粪与玉米秸秆TMR值为7∶3时,累积产气量,TS/VS产气量和TS/VS产甲烷量均高于其它4种比例,产气量和产气品质均为最佳,TS产气量和VS产气量分别为359.61±6.97 m L·g-1和399.15±0.94 m 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牛粪 混合厌氧消化 沼气 TS混合比
下载PDF
畜禽粪便、污泥、农村垃圾中温联合厌氧消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一威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2,共4页
利用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在CSTR反应器内对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农村生活垃圾3种原料进行联合厌氧消化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3种原料的配比问题。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7℃,停留时间为20 d,粪便、污泥、垃圾TS之比为6∶3∶1,容积负荷为3.... 利用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在CSTR反应器内对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农村生活垃圾3种原料进行联合厌氧消化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3种原料的配比问题。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7℃,停留时间为20 d,粪便、污泥、垃圾TS之比为6∶3∶1,容积负荷为3.61 g/(L.d)的条件下,系统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都比较理想,单位VS的产气率为0.36~0.39 L/g,VS去除率为45.1%~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污泥 生活垃圾 联合厌氧消化 原料配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