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浪漫想象:家哲学与家国同构的解释遗阙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剑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7,177,共21页
家又一次成为一个学术热点。人们不仅将家视为中西思想分野的焦点,而且认为家构成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基本支点。因此,家似乎再次成为中国社会与国家重建的根本着力点。这样的论述,多建立在对家的哲学提纯上面:在古典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 家又一次成为一个学术热点。人们不仅将家视为中西思想分野的焦点,而且认为家构成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基本支点。因此,家似乎再次成为中国社会与国家重建的根本着力点。这样的论述,多建立在对家的哲学提纯上面:在古典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是尊尊亲亲的伦理载体,在国家领域是博施济众的仁政依托;在现代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是感情的寄托,在国家领域是亲民政治的依据。理想之家的超验哲学论述为其提供了正当性证明。但在经验之家中,这些提纯了的理想之家却与之发生显著疏离: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每一个体如何得到尊重,并以之维系家庭亲情,是一个严峻挑战;作为国家建构的家国同构原理,在现代初期已经被证明不可行,家国分立已经是一个现代基本原则。家的社会功能应受高度重视,家的国家功能应当自觉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哲学 超验之家 经验之家 家国同构 家国分立 浪漫想象
原文传递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现代性——《理想家庭》读后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亚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通过短篇小说 《理想家庭》写作手法的分析, 展示了美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在现代短篇小说领域中所作的探索。
关键词 写作分析 [美]曼斯菲尔德 现代派 尼夫 《理想家庭》
下载PDF
爱伦·凯“儿童的世纪”教育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明海 李功雨 梁芳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儿童的世纪”是瑞典教育家爱伦·凯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提出的重要论断,基本含义是:全社会应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人类的意义且尊重儿童的个性与人格,建设理想家庭与理想学校;理想家庭要充满理性的光明,理想学校应尊重、保护、发展... “儿童的世纪”是瑞典教育家爱伦·凯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提出的重要论断,基本含义是:全社会应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人类的意义且尊重儿童的个性与人格,建设理想家庭与理想学校;理想家庭要充满理性的光明,理想学校应尊重、保护、发展儿童自主人格。“儿童的世纪”成为新教育运动最早的呐喊声,唤醒了千家万户,不仅更新了人们的儿童观、家庭观和学校观,而且对20世纪儿童研究及教育实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学习、研究爱伦·凯“儿童的世纪”教育思想,对建设中国高质量的儿童教育与儿童保障体系具有史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爱伦·凯 “儿童的世纪” 理想家庭 理想学校 高质量教育体系
下载PDF
“至仁无亲”:庄子视野中的理想家庭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昌泽 夏当英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58-162,共5页
通过对庄子和孔子家庭伦理思想差异性的比较分析,阐释了庄子家庭思想的基本内涵,认为“道”是理想家庭塑造与构建的终极依据。论述了庄子视野中理想家庭的核心特征,及庄子理想家庭对当代和谐家庭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庄子 “道” 理想家庭 自由 “至仁无亲”
下载PDF
论林语堂《唐人街》的怀旧意味
5
作者 赖勤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唐人街》并不以艺术性见长,而重在彰显中国文化的优质品性。小说叙写了大都市纽约唐人街上冯氏一家的生活,但着力的是尽管生活艰辛,却洋溢温情、宽容与和谐的理想家庭形象建构,这个华人家庭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实质... 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唐人街》并不以艺术性见长,而重在彰显中国文化的优质品性。小说叙写了大都市纽约唐人街上冯氏一家的生活,但着力的是尽管生活艰辛,却洋溢温情、宽容与和谐的理想家庭形象建构,这个华人家庭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实质。小说还通过还原童年经验来演绎具有家庭精神的中国文化,这种自传式写作更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小说中多元文化景观的展示、皈依乡土的强烈意向和中国文化现代价值的全面张扬,具有全球化表征,中国文化成为"主题化的乡愁"。小说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强化了怀旧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街》 中国文化 理想家庭 童年经验 全球化表征 怀旧
下载PDF
理想家庭、婚姻制度与司法程序——对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与生活实践相关性的反思
6
作者 肖建飞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6-52,共7页
婚姻家庭本身具有建构性。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我国婚姻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婚姻家庭制度的规范力和塑造力弱化,制度变革体现为对生活实践变化的被动接受,继而加剧了婚姻解体的趋势。当下极有必要反思婚姻家庭制度与生活实践的相关性问题... 婚姻家庭本身具有建构性。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我国婚姻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婚姻家庭制度的规范力和塑造力弱化,制度变革体现为对生活实践变化的被动接受,继而加剧了婚姻解体的趋势。当下极有必要反思婚姻家庭制度与生活实践的相关性问题,这涉及婚姻家庭理想模式建构、制度规范重构以及婚姻家庭纠纷审理的司法程序设计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性 理想家庭 婚姻制度 司法程序
下载PDF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
作为出生在新西兰的英语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凭借对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技巧的探索和对孤独、幻灭、疏离等现代人精神状态的关注,对英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对人类灵魂伤痛的深刻体会与她本人的精神创伤——... 作为出生在新西兰的英语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凭借对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技巧的探索和对孤独、幻灭、疏离等现代人精神状态的关注,对英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对人类灵魂伤痛的深刻体会与她本人的精神创伤——亲情缺失的童年、性别取向被压抑的青少年和奔波不定、漂泊无根的中年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创伤文学 《理想家庭》 《一杯茶》 《布里尔小姐》
下载PDF
亲情架构、二孩生育与“好”家庭建设
8
作者 罗淳 《晋阳学刊》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亲情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血脉“情”结,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天生享有的最本真情感,割不断、舍不下,但也留不住、替不了。每个家庭生育二孩是维系家庭亲情稳定在场和代际传递的基本条件,亦是实现儿女双全“好”家庭意愿的前提条件,当代... 亲情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血脉“情”结,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天生享有的最本真情感,割不断、舍不下,但也留不住、替不了。每个家庭生育二孩是维系家庭亲情稳定在场和代际传递的基本条件,亦是实现儿女双全“好”家庭意愿的前提条件,当代中国上亿独生子女家庭都面临着亲情难以维系的风险,而低生育的延续不仅破坏了亲情架构的稳定性,而且阻碍了二孩生育与“好”家庭建设。然而,“老龄化”作为生育率下降引致的一个人口学结果备受关注,而“亲情”散失作为“低生育”态势下,独生子女家庭必然面临的另一个人口学后果却未曾引起学界注意。文章主张,在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家政策框架中,应该把“好”家庭建设纳入优化生育政策考量之中,以微观层面的家庭生育均衡促进宏观层面的国家人口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架构 二孩生育 “好”家庭建设
下载PDF
从《文选·七哀诗》看魏晋士人的乱世情怀与家国理想
9
作者 杨波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13,共6页
萧统《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中收录《七哀诗》5首(曹植1首,王粲2首,张载2首)。这几首同题诗歌的创作者身份不同,内容有异,但都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体验与思考,分别代表了贵族公子式的个人感伤、文学侍臣的痛苦... 萧统《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中收录《七哀诗》5首(曹植1首,王粲2首,张载2首)。这几首同题诗歌的创作者身份不同,内容有异,但都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体验与思考,分别代表了贵族公子式的个人感伤、文学侍臣的痛苦言说和仁人志士的乱世悲歌,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文体文风的深刻影响。这些诗作表现出的主题倾向和创作风格,既抒发了魏晋士人浓郁深厚的乱世情怀,又充溢着积极进取的家国理想,具有较为鲜明的范式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哀诗》 魏晋士人 乱世情怀 家国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