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洁 吕帆 +1 位作者 于旭东 涂昌森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调节幅度特点 ,分析调节幅度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因果关系。方法 被测者共 3 5人 ,其中男 17人(4 8 6% ) ,女 18人 (5 1 4% ) ,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6 49... 目的 评价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调节幅度特点 ,分析调节幅度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因果关系。方法 被测者共 3 5人 ,其中男 17人(4 8 6% ) ,女 18人 (5 1 4% ) ,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6 49± 3 3 3岁。所有被测者均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 ,每眼矫正视力均≥ 1 0。移近法测得左眼调节幅度 ,采用SPSS9 0应用软件包对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近视组AMP明显高于正视组 ;②正视组、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组三组之间AMP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正视组最低 ,其次是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 ;③正视组、迟发性近视组和早发性近视组三组之间AMP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正视组最低 ,其次是迟发性近视和早发性近视。④对调节幅度和近视屈光度做相关分析后 ,可见AMP随着近视屈光度的不断加深呈现上升趋势 ,直线回归方程为AMP =9 95 2 -0 764 屈光度。⑤将AMP和近视发生与否做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认为AMP可能是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结论 高调节幅度可能是引发近视的原因之一 ,而弱的交感神经和强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高调节幅度 ,继而引发近视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近视眼 屈光度 AMP 迟发性 轻度 中度 中正 结论 关系研究
原文传递
近视儿童应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符爱存 赵兵新 +5 位作者 张俊杰 张金嵩 李彬彬 李秀红 尚利娜 吕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 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99例99眼(均取右眼数据分析)近视儿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例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0.01%硫酸... 目的 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99例99眼(均取右眼数据分析)近视儿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5例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1滴.对照组44例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2个组儿童均随访4个月,观察2个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2个组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LogMAR视力)、眼压、瞳孔直径和调节幅度等变化情况及试验组的不适症状.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个月BCDVA、BCNVA、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DVA:F组别=3.880,P=0.112;F时间=27.220,P=0.413.BCNVA:F组别=5.200,P=0.311;F时间=38.200,P=0.116.眼压:F组别=12.350,P=0.214;F时何=22.300,P=0.146).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瞳孔直径为(6.99±0.64) mm,较治疗前平均增加约0.92 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瞳孔直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调节幅度为(14.01±3.98)D,较治疗前平均下降约1.2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调节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共4例(占8%)儿童出现畏光,2例畏光持续2周,2例畏光持续1周,户外活动时戴太阳镜或遮阳帽缓解症状.1例(占2%)用药1个月后,晨起出现眼痒、眼肿,停药后消失.无视近模糊等其他不适症状. 结论 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4个月后,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和眼压未变化;瞳孔直径轻度散大和调节幅度轻度下降,10%儿童用药后初期出现畏光等不适,但对学习和生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近视儿童 不良反应 瞳孔直径 调节幅度 非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叶璐 刘建国 +3 位作者 杨新光 万雅群 李勇 许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的变化。方法:用LASIK治疗近视患者53例,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所有被...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的变化。方法:用LASIK治疗近视患者53例,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所有被测者均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采用移近法在术前、术后1wk;1mo和3mo测量左眼调节幅度,所得结果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结果:LASIK术后1wk和1mo调节幅度明显低于术前AMP(P<0.05),术后3mo不同近视程度患者调节幅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近视程度近患者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mo时AMP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LASIK手术对近视患者单眼调节幅度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单眼调节幅度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梦钧 丁莉 +4 位作者 李珊珊 何鲜桂 杜林琳 邹海东 邹月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297,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眼轴的改变,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05/2019-08至我院治疗的7~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215例。行全面眼科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患者及家长依从...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眼轴的改变,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05/2019-08至我院治疗的7~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215例。行全面眼科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患者及家长依从性等综合评估,其中113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02例患者配戴框架眼镜。配戴期间规律复诊,测量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戴镜后1、3、6mo,1a时的调节幅度及1a后两组眼轴的改变。结果:随访1a后,角膜塑形镜组共100例100眼完成随访,13例13眼失访。框架眼镜组共77例77眼完成随访,25例25眼失访。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患者调节幅度为13.57±2.47D,戴镜后1、3、6mo,1a后调节幅度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均P<0.005),调节幅度在戴镜6mo时达到峰值,戴镜1a(15.44±2.35D)较戴镜6mo(15.74±2.32D)略有下降。配戴角膜塑形镜1a后眼轴增长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0.13±0.15 vs 0.50±0.28mm,P<0.001)。结论: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伴有调节幅度的提高。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控制眼轴的增长,是目前较为有效地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眼轴 角膜塑形术 近视 青少年
下载PDF
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娜 武正清 何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行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对双眼视功能(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影响,以寻求导致LASIK与LASEK术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的原因,同时为近视眼患者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量的设计提供另一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行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对双眼视功能(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影响,以寻求导致LASIK与LASEK术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的原因,同时为近视眼患者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量的设计提供另一参考依据。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来我院行LASI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IK组,选取例来我院行LASE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EK组,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病例近视度数<-6.00 D,年龄<30岁。观察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术前戴镜比较,LASIK组和LASEK组在手术后1周、1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术后1周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均呈一过性的降低,然后逐渐恢复,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 双眼调节幅度 AC/A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视觉训练对非弱视性视力低下56例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华德 张清生 +3 位作者 沈兰 韩二营 魏琳 吴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治疗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数为-1.00 +3.00 D、无屈光参差、无固定性斜视、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治疗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数为-1.00 +3.00 D、无屈光参差、无固定性斜视、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12岁的56名儿童,进行为期四周的视觉训练,比较视觉训练前后双眼矫正视力、裸眼视力、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结果 56名儿童双眼平均裸眼视力训练前后分别为0.53±0.13和0.91±0.14(t=3.26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双眼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59±0.12和0.98±0.05(t=3.37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单眼±2.00 D翻转拍40 cm处,右眼分别为5.8±2.6周期和18.2±1.7周期(t=13.628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左眼分别为6.3±1.9周期和18.5±1.3周期(t=12.8354,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训练前后调节幅度右眼分别为8.9±2.5 D和15.1±1.2 D(t=20.16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左眼分别为8.6±2.2 D和15.3±1.1 D(t=21.6218,P <0.05).结论 视觉训练对于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可明显改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随之可明显提高,提示此类患者的视力低下是由调节功能紊乱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训练 视力低下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原文传递
人眼调节力的测量方法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龙尔平 林浩添 《Eye Science》 CAS 2015年第3期110-115,共6页
调节是人眼非常重要的功能,通过调节能随时改变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参数,与眼屈光不正及老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测量眼调节力的常用方法分为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主观测量法以移近移远法、负镜片法为代表。客观测量法以动态视网膜检... 调节是人眼非常重要的功能,通过调节能随时改变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参数,与眼屈光不正及老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测量眼调节力的常用方法分为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主观测量法以移近移远法、负镜片法为代表。客观测量法以动态视网膜检影法和自动屈光仪法为代表。本文就调节力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和调节力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眼科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力 客观 主观 老视 近视
下载PDF
老视前期近视患者LASIK术后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琛琛 王勤美 余野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老视前期近视患者29例(58眼),按平时戴镜情况分为两组:角膜接触镜组(13例26眼)和框架... 目的探讨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老视前期近视患者29例(58眼),按平时戴镜情况分为两组:角膜接触镜组(13例26眼)和框架眼镜组(16例32眼),比较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单眼调节幅度(负镜片法),并将第10天的调节幅度下降程度与术前屈光度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角膜接触镜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调节幅度分别为(7.15±1.02)D、(6.14±1.32)D、(6.69±1.43)D和(7.17±1.15)D;框架眼镜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调节幅度分别为(6.32±1.07)D、(5.49±1.06)D、(5.90±1.33)D和(6.31±1.19)D。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的调节幅度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术后第3个月时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接触镜组的调节幅度明显高于框架眼镜组(P=0.004),但是术后第10天调节幅度的下降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术后第10天调节幅度的下降程度与术前屈光度数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老视前期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降低是暂时性的,不会引起患者老视的提早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前期 近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调节幅度
下载PDF
调节训练对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华德 魏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3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假性近视65例(116眼)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4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116眼...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假性近视65例(116眼)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4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116眼平均裸眼视力为(0.72±0.03),训练后为(0.94±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2.00 D翻转拍40 cm处左、右眼训练前后每分翻转周期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调节幅度左、右眼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治疗假性近视效果良好,可提高裸眼视力,改善调节灵敏度,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训练 假性近视 调节灵敏度 调节幅度
下载PDF
不同调节幅度对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近视儿童控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司俊峰 刘院斌 武忠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0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差异性调节幅度应用于轻中度近视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近视儿童。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戴镜前调节幅度低...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差异性调节幅度应用于轻中度近视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近视儿童。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戴镜前调节幅度低于平均值,对照组戴镜前调节幅度高于平均值。比较两组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面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戴镜前后主观视觉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戴镜12、24个月时眼轴长度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镜24个月水平曲率、垂直曲率以及屈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前、戴镜24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异常、过敏结膜炎以及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24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高于戴镜前(P<0.05);两组戴镜前、戴镜24个月时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幅度低的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近视儿童眼轴长度控制效果优于调节幅度高的儿童,且不会对角膜功能产生较大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及屈光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幅度 角膜塑形镜 控制效果 眼轴
下载PDF
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
11
作者 贺美男 弭宝月 +4 位作者 祝颖 刘琳 张子瑜 杜蓓 魏瑞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4-482,共9页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每组24例24眼。对所有受试者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行电脑验光,采用综合验光仪测量主觉验光,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AMP),采用瞳孔仪测量瞳孔直径,采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测量33 cm处的近视力,采用Keratograph 5M行泪液评估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各组受试眼分别双眼点1滴0.01%、0.02%、0.04%阿托品滴眼液后每10 min测量1次瞳孔直径,至3次瞳孔直径不再变化时,测量各组眼部参数记录为单次用药后数据。各组受试者分别使用对应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周测量眼部参数;随后0.01%阿托品组及0.02%阿托品组用药频率改为每日早晚各1次,0.04%阿托品组保持每晚1次,1周后测量眼部参数。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用药前后瞳孔直径、AMP及其他眼部参数变化。结果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瞳孔直径分别为(5.59±0.48)、(5.35±0.76)、(5.65±0.43)mm,单次用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7.00±0.68)、(7.17±0.58)和(8.40±1.71)mm,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6.67±0.62)、(6.56±0.65)和(7.60±0.69)mm,连续用药后2周分别为(6.96±0.49)、(7.04±0.53)和(7.60±0.36)mm,3个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430,P<0.001,F时间=156.620,P<0.001)。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AMP分别为(12.94±3.02)、(13.25±2.81)和(13.42±2.60)D,单次用药后分别为(11.62±2.61)、(11.53±2.06)和(9.64±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用法和用量 瞳孔直径 调节幅度
下载PDF
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寅 冯祎 +4 位作者 刘丽娟 孟梦 唐萍 吕燕云 徐亮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 目的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量。根据屈光度范围,将受试者分为A组(+0.75D≤SE≤-0.75D)、B组(-0.75D〈SE〈-1.75D)和C组(SE≥-1.75D),分别进行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生物参数的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组调节幅度仅与前房深度具有相关性(r=-0.30,P=0.05)。B组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40、-0.41和-0.40,P均〈0.05),而与晶状体厚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曲率无相关性。C组中调节幅度与各生物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在一定的屈光度范围内(-0.75D〈SE〈-1.75D),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在近视初发时,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来改变调节功能的异常,间接、部分地控制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生物参数 近视眼防控
原文传递
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幅度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军 田芳 张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非球面单焦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调节幅度的比较。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将其... 目的研究不同非球面单焦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调节幅度的比较。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将其分为3组:Rayner组植入RaynerSuperflex920H型10L(Rayner),SN60WF组植入AcrysofIQSN60WF型IOL(Atcon),SN60AT组植入AcrysofNATURALSN60AT型IOL(Alcon)。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Wavefront)测量患者球差;使用综合验光仪调节尺测量患者主观调节幅度:使用WR.510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GrandSeiko)测量患者客观调节幅度。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参数相关性。结果Rayner组、SN60WF组和SN60AT组患者主观调节幅度分别为(2.00±0.58)D、(2.26^-0.60)D、(2.29~0.48)D,3组患者客观调节幅度分别为(0.87±0.37)D、(1.01±0.38)D、(1.04±0.37)D,3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m=2.662,P±m〉0.05;F客观=1.925,P客观〉0.05)。3组患者球差在瞳孔直径为3mm时分别为(0.08±0.04)μm、(0.05±0.04)μm、(0.14±0.05)μ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80,P〈0.01)。球差与主、客观调节幅度均无相关性(r主观=0.056,P主观〉0.05;r客观=0.095,Pgm〉0.05)。结论植入AerysofSN60WF型非球面IOL和RaynerSuperflex920H型非球面IOL与植入AerysofSN60AT型球面IOL相比,对调节幅度没有明显影响。球面像差与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幅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 调节幅度 球面像差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良南 朱远飞 +2 位作者 路璐 张靓 刘欣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16-06/2017-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0例83眼,按植入的IOL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37眼,植入多焦点IOL)和对照组(28例46眼,植...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16-06/2017-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0例83眼,按植入的IOL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37眼,植入多焦点IOL)和对照组(28例46眼,植入单焦点IOL)。术后3mo,观察裸眼视力,使用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视觉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术后视觉干扰症状、脱镜率及满意度。结果:术后3mo,观察组和对照组裸眼远视力(0.095±0.031 vs 0.078±0.025)无差异(P=0.273),但观察组患者裸眼中、近视力均优于对照组(0.146±0.043 vs 0.537±0.102,0.165±0.048 vs 0.754±0.150,均P<0.05);两组患者MTF cut-off和对比度视力无差异,但OSI(2.64±0.68 vs 1.52±0.47)和客观调节幅度(2.91±0.71D vs 1.32±0.41D)均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脱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vs 7%,P<0.05),但两组术后视学干扰症状发生率和满意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区域折射多焦点IOL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脱镜率,且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区域折射 视觉质量 调节幅度
下载PDF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海英 陈丽萍 +3 位作者 史秀彤 王立书 邢秀丽 白学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各参数的变化,明确影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的关键视觉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天津市12所小学五年级学生1458名。根据识字量和瑞文智力的测验结果,筛选出98名...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调节功能与眼位各参数的变化,明确影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的关键视觉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天津市12所小学五年级学生1458名。根据识字量和瑞文智力的测验结果,筛选出98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年龄、性别、瑞文智力与之匹配的98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调节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以及眼位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的双眼调节灵活度、近距离水平眼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单眼或双眼的调节近点及调节幅度、单眼的调节灵活度、近距离垂直眼位、远距离水平眼位及垂直眼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性障碍组儿童的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双眼近距离水平眼位偏大,提示这些视觉因素可能是引起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效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 调节灵活度 眼位
下载PDF
不同屈光状态在校大学生调节幅度和立体视的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龙丹 谢姝 +3 位作者 邢骥 王闯 周爽 刘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不同屈光状态与调节幅度、立体视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50名在校大学生行客观验光、综合验光及相关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包括立体视、调节幅度等的测量。按是否有近视分为:(1)正视组(11名),+0.75D≤SE(等效球镜度数)&l...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不同屈光状态与调节幅度、立体视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50名在校大学生行客观验光、综合验光及相关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包括立体视、调节幅度等的测量。按是否有近视分为:(1)正视组(11名),+0.75D≤SE(等效球镜度数)<-0.50D;(2)近视组(139名),SE≥-0.5D。近视组中按近视的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51名),中度近视组(69名),高度近视组(19名)。按是否有屈光参差分为:非屈光参差组(123名),屈光参差组(27名)。分析研究不同屈光状态学生的调节幅度、立体视的状况以及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结果:近视组的调节幅度较正视组的调节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0.05),近视组间调节幅度值有差异(F=1.474,P<0.05),其中高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度数越大,测得的调节幅度值越大(r=0.2698,P<0.05);正视组与近视组之间立体视无显著差异(χ2=0.325,P>0.05),低、中、高度近视组之间立体视无显著差异(χ2=0.16,P>0.05);屈光参差组的立体视功能比非屈光参差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5)。结论:近视组较正视组的调节幅度大,近视组中,调节幅度与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性。屈光参差组较非屈光参差组的立体视功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立体视 屈光参差
下载PDF
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光学参数和视力疲劳症状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Oleeviya Joseph Lavanya Kalikivayi +1 位作者 Sajeev Cherian Jacob Venkataramana Kalikivayi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9-774,共6页
目的: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NPC)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30例青年。每人每天三次分别在特定距离和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并连续三天进行观察,每一距离使用相同视频,相同的时间和不同的... 目的: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NPC)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30例青年。每人每天三次分别在特定距离和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并连续三天进行观察,每一距离使用相同视频,相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屏幕大小。使用K-multimedia player 3D播放器。观看3D影响后立即记录立体视觉、调节幅度、调节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症状等相关变量。分别使用TNO测量视功能,RAF尺测量调节幅度和集合近点,棱镜杆测量近隐斜视,封闭式问卷调查视力疲劳症状的发生情况。用描述性统计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定性数据采用卡方检测。结果:在40 cm,3 m和6 m处调节幅度分别减少了0.66 D,1.12 D和1.44 D,集合近点显著降低了0.63 cm,0.93 cm和1.23 cm,近隐斜视分别增加了0.87,2.74和2.2棱镜度。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试者在每一距离处都出现眼周疼痛,头痛和刺激等反应。在家庭环境中,头痛、盗汗、疲劳、刺激和恶心等症状会显著增加,此外,通过使用笔记本电脑观看3D可能会引起头痛和盗汗等相关不适症状。结论:观看3D前后、在三种不同距离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显著不同。在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力疲劳为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 集合近点 近隐斜视 视疲劳 3D视频与立体视觉
下载PDF
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红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评价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方法治疗前以镜片法分别测量受试者左眼调节幅度,受试者每晚睡前以0.25%托吡卡胺滴眼液点双眼各一滴,治疗1个月后以同样方法测量同一眼的调节幅度。采用SPSS15.0应用软件包对... 目的评价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方法治疗前以镜片法分别测量受试者左眼调节幅度,受试者每晚睡前以0.25%托吡卡胺滴眼液点双眼各一滴,治疗1个月后以同样方法测量同一眼的调节幅度。采用SPSS15.0应用软件包对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度近视组AM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中度近视组AMP治疗后有一定有改善,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托吡卡胺滴眼液可显著提高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调节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调节幅度 托吡卡胺滴眼液
下载PDF
调节训练对低度远视性矫正视力低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华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1期1425-1426,共2页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改善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效果,探寻治疗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0.50^+2.50无屈光参差、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9岁的38名儿童。分...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改善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效果,探寻治疗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0.50^+2.50无屈光参差、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9岁的38名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单眼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3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38名儿童双眼平均裸眼视力为0.59±0.11,训练后为0.88±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2 2,P<0.05);训练前双眼平均矫正视力为0.61±0.14,训练后为0.96±0.0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 1,P<0.05);训练后单眼±2.00D翻转周期左、右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训练后双眼调节幅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低度性远视性视力低下患者,调节灵敏度有明显改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提示此类患者的视力低下是由调节功能紊乱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训练 视力低下 低度远视 调节幅度
下载PDF
附加+0.75D对近视眼调节滞后及调节波动的影响
20
作者 邢秀丽 高祥璐 +3 位作者 张艳龙 崔鹏云 曹瀚坤 张玉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附加+0.75D对近视眼不同距离调节滞后及阅读过程中调节波动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就读的50名在校学生进行规范验光后做基本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全矫和附加+0.75D双眼视状态下将视标分别放在50、40、33、25、20cm距离下测量左右眼的调节滞后量,然后在40cm距离处分别阅读20min文本,连续测量左右眼的调节反应。结果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全矫和附加+0.75D状态下不同距离(除20cm)的调节滞后量随着距离减少,调节滞后量增大。每个距离附加+0.75D后调节滞后量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0、3.737、5.149、6.022、5.445,P〈0.05)。全矫状态下ESO组调节滞后量大于EXO组,除25cm、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2、-2.569、-2.440,P〈0.05)。40cm状态下阅读,附加+0.75D后调节波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全矫状态下调节波动量EMM组较LOM组MOM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25,P=0.000),调节波动量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关系(r=-0.500,P〈0.05)。结论近视者在调节幅度正常的情况下视近时可戴附加+0.75D的镜片,防止近视进一步进展,对于内隐斜更为有效,对于调节幅度不正常者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滞后 调节波动 隐斜 调节幅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