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连江山 李小芬 +1 位作者 刘薇 黄建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19-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诱导治疗的新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8例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诱导治疗的新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8例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诱导期分别接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联合(研究组n=7)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联合治疗(对照组n=11)。比较两组治疗方案在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病死率、病原学转阴率、脑脊液改变等方面的差异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阳性分别为5例和8例(P=0.676),治疗1周后分别为5例和8例(P=0.676),治疗2周后分别为2例和4例(P=0.572),治疗3周后分别为0例和1例(P=0.611),治疗4周后,无死亡病例,两组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均为阴性,脑脊液生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6.82±41.30 vs 97.00±22.02,P=0.003)、尿素氮(8.45±3.18 vs 5.54±1.28,P=0.020)升高更明显。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非AIDS、非器官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诱导期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 治疗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儿童血液病患者伴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瑞 魏旭东 张文林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9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血液病患儿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血液病真菌感染患儿96例资料,将其分为卡泊芬净组40例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56例;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目的:研究对比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血液病患儿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血液病真菌感染患儿96例资料,将其分为卡泊芬净组40例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56例;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卡泊芬净组患儿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为65.00%略高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为64.29%,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0%显著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为57.14%(P<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相当,但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结论:在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儿治疗方面,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疗效基本相似,但安全性高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血液病 真菌感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的自动监测比较
3
作者 于承暄 郭代红 +4 位作者 郭海丽 张博 朱雨 李伯妍 王嘉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住院患者中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特点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 目的对比分析住院患者中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特点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所有使用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AmB-D)和脂质体制剂(L-AmB)的住院患者,并根据给药途径将AmB-D分为静脉途径及其他途径2个亚组进行分析,经系统报警、双人盲评、专家审核最终确认AmB-D及L-AmB致AKI阳性病例。结果AmB-D及L-AmB用药患者分别为2139例次及717例次,AmB-D静脉途径、其他途径及L-AmB致AKI阳性病例分别为53例次(6.92%)、45例次(3.28%)及27例次(3.77%),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B-D静脉途径致AKI中位发生时间4(2~6)d,其他途径为3(2~6)d,L-AmB为5(3~6)d,均以1期AKI为主(分别占77.4%,73.3%,55.6%)。2种剂型都以血液科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AKI占比最高。静脉用药后血清肌酐(SCr)及峰值SCr均以L-AmB略高于AmB-D。结论ADE-ASAS能够精准高效获取真实世界用药安全数据;静脉使用AmB-D致AKI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同时高于L-AmB;临床应用中均应监测重点科室用药人群肾功能变化,尤其是用药后3~5 d的SCr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肾损伤 急性 自动监测
下载PDF
1例念珠菌血症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薛晓燕 钱春艳 +1 位作者 李慧 王大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为临床念珠菌血症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感染药物的方案选择、剂量确定,监护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抗感染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成功... 目的为临床念珠菌血症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感染药物的方案选择、剂量确定,监护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抗感染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成功从ICU转回原病房。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对危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能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卡泊芬净
原文传递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神经系统毒性1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敏 杨勇 周捷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对小儿隐球菌脑膜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儿童特殊人群中两性霉素B制剂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梳理患儿住院治疗经过、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表现、处理... 目的对小儿隐球菌脑膜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儿童特殊人群中两性霉素B制剂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梳理患儿住院治疗经过、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表现、处理及转归,查阅文献及相关诊治指南,分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性大,小儿心理应激可对治疗有一定负面影响。经停用鞘内注射及给予一定心理疏导,患儿不良反应好转。结论鞘内注射引起神经毒性反应风险大,对于非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不应常规给予鞘内注射。确需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时,应避免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儿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条件时应给予心理疏导,可优化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鞘内注射 神经系统毒性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系统真菌感染患儿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6
作者 印亚双 张萌 +3 位作者 贾月萍 黄琳 冯婉玉 段京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眼、颅内多系统毛霉菌感染患儿,通过分析患儿病情,结合文献资料,建议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结果有效控...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眼、颅内多系统毛霉菌感染患儿,通过分析患儿病情,结合文献资料,建议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结果有效控制了患儿的临床症状,保证了化疗方案顺利完成。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可以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感染 真菌 毛霉菌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干粉吸入剂处方筛选与粉体学性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慧丽 梅兴国 李高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考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干粉的体外性质,筛选合适的载体并确定最佳粉雾剂配比。方法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法获得两性霉素B脂质体干粉。比较两种类型脂质干粉的粒径,以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为指标... 目的考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干粉的体外性质,筛选合适的载体并确定最佳粉雾剂配比。方法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法获得两性霉素B脂质体干粉。比较两种类型脂质干粉的粒径,以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为指标,筛选载体组成及比例,确定最佳处方配比。结果冷冻干燥得到的脂质干粉具有较大的粉末粒径,喷雾干燥脂质干粉粒径较小。经过筛选发现,使用Inhalac230乳糖(含20%第三组分)做载体与干粉比例为1:1时具有较高的有效部位沉积率即二级分布率。其中冷冻干燥脂质体的有效部位沉积率为11.95%,喷雾干燥脂质干粉为20.08%。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可以得到粒径小的脂质体干粉颗粒,体外实验证明具有较高的有效部位沉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有效部位沉积率
下载PDF
基于RBL-2H3与P815细胞体外模型的聚山梨酯80、维生素K_(1)注射剂、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类过敏反应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梦婕 陈华英 +1 位作者 洪敏 邱云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952-961,共10页
目的基于RBL-2H3及P815细胞系,选择Compound 48/80(C48/80)为阳性药构建类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模型,初步评价聚山梨酯80、维生素K_(1)注射剂(VK_(1)I)、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BL)导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C48/80... 目的基于RBL-2H3及P815细胞系,选择Compound 48/80(C48/80)为阳性药构建类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模型,初步评价聚山梨酯80、维生素K_(1)注射剂(VK_(1)I)、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BL)导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C48/80(10、30、60、100μg·mL^(−1))、聚山梨酯80(2.5、5.0、10.0、50.0 mg·mL^(−1))、VK_(1)I(0.625、1.250、2.500、5.000、10.000 mg·mL^(−1))、ABL(0.125、0.250、0.500、1.000、2.000 mg·mL^(−1))对RBL-2H3、P815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阳性药及受试物均选择<IC50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结合中性红染色形态学观察,研究阳性药及受试物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及Fluo-4AM标记率;ELISA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及组胺释放量。结果中性红染色结果显示,在C48/80作用下RBL-2H3、P815细胞部分皱缩或者偶有破损,但大部分细胞仍维持完整细胞形态;在聚山梨酯80、ABL、VK_(1)I高浓度的作用下,RBL-2H3、P815细胞大部分仍能保持正常形态。C48/80在<IC50浓度时能够引起较强的细胞脱颗粒反应,模型建立成功。聚山梨酯80、VK_(1)I在<IC50浓度时均出现了浓度相关性细胞脱颗粒现象,与对照组比较,2种细胞聚山梨酯802.5、5.0 mg·mL^(−1)组及VK_(1)I 0.75、1.50、3.00 mg·mL^(−1)组Annexin V阳性率、Fluo-4AM标记率均显著升高(P<0.05、0.01);聚山梨酯802.5、5.0 mg·mL^(−1)组及VK_(1)I 1.5、3.0 mg·mL^(−1)组的组胺、β-Hex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0.01)。ABL组Annexin V阳性率浓度相关性升高趋势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仅P815细胞ABL 2.00 mg·mL^(−1)组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不大;与对照组比较,2种细胞ABL 1、2 mg·mL^(−1)组的Fluo-4AM标记率和组胺、β-Hex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聚山梨酯80、VK_(1)I高浓度具有导致类过敏反应产生风险,ABL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RbL-2H3细胞 P815细胞 细胞脱颗粒 聚山梨酯80 维生素K_(1)注射剂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Annexin V Fluo-4AM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原文传递
二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一虹 何徐彭 +2 位作者 李德鹏 潘秀英 陈令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用二性霉素B(AmB)及其脂质体(L-AmB)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IFI的原发基础病包括血液病32例及非血液系统疾病14例。普通AmB用量为0.5~1.0mg/(kg·d),L-AmB用量为0.5~2.... 目的:观察静脉用二性霉素B(AmB)及其脂质体(L-AmB)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IFI的原发基础病包括血液病32例及非血液系统疾病14例。普通AmB用量为0.5~1.0mg/(kg·d),L-AmB用量为0.5~2.0mg/(kg·d),总剂量为215~2950mg,中位数455mg,疗程10~119d,中位数17d。并对进口AmB、L-AmB及国产AmB的抗真菌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二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3.9%,真菌清除率为71.0%。进口AmB、L-AmB及国产AmB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5%、71.5%及7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颤、发热19.6‰,低血钾21.7%,肝、肾功能损害各为10.9%和15.2%。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经验性治疗是提高IFI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只要预防得当,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二性霉素B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药物疗法 二性霉素b 脂质体/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诱导治疗HIV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陶然 师金川 +9 位作者 郭永征 黄凡 许利军 陈英 楼方圆 黄莺 徐燕 朱彪 陈耀凯 喻剑华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B)+5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lu)、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AmB)+5FC和伏立康唑(Vori)+5FC作为诱导方案对于HIV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接受AmB+5FC±Flu、LipAmB...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B)+5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lu)、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AmB)+5FC和伏立康唑(Vori)+5FC作为诱导方案对于HIV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接受AmB+5FC±Flu、LipAmB+5FC和Vori+5FC诱导方案的85例HIV相关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间药物副作用以及10周生存率。结果低钾和肌酐升高比例在AmB+5FC±Flu诱导组患者高于Vori+5FC诱导组(P=0.016和P=0.047),但是在LipAmB+5FC诱导组和Vori+5FC诱导组以及AmB+5FC±Flu诱导组和LipAmB+5FC诱导组的10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6%,85.5%和76.2%(Log-Rank P=0.09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089;P=0.365,P=0.724),其中,LipAmB+5FC组10周累计生存率高于Vori+5FC组(Log-Rank P=0.022)。结论 Vori+5FC诱导治疗方案效果不优于AmB+5FC±Flu或LipAmB+5FC的治疗方案,但是副作用较少;LipAmB+5FC的诱导治疗不劣于AmB+5FC±Flu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伏立康唑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廖巧芬 胡晓蓉 +4 位作者 卢卫明 程晓莉 李胜群 谢小悦 孙巧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3期2170-2171,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中合理使用药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疗程,2例患者因顽固性低...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中合理使用药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疗程,2例患者因顽固性低钾难以纠正,中途放弃使用。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恶性血液病 真菌性肺炎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鼻-眼-脑型毛霉菌病1例并 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陆 彭志元 +1 位作者 冯永怀 袁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3-667,共5页
鼻-眼-脑型毛霉菌感染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成功治疗脑毛霉菌病报道较少。本文对某院1例使用泊沙康唑联合静脉滴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急性淋巴细... 鼻-眼-脑型毛霉菌感染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成功治疗脑毛霉菌病报道较少。本文对某院1例使用泊沙康唑联合静脉滴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鼻-眼-脑型毛霉菌病的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眼-脑型毛霉菌病 泊沙康唑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鞘内注射 手术清创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道猴 颜孙舜 +1 位作者 徐慧 吴成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36-2437,2440,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时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不同时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COPD合并IF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COPD合并IFI的10...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时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不同时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COPD合并IF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COPD合并IFI的102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经验治疗(拟诊及临床诊断患者62例)及目标治疗(微生物确诊患者40例)COPD合并IFI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体温等的变化,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标治疗有效率为45.00%,低于经验治疗的77.42%;经验治疗的平均疗程为(14.02±4.45)d,比目标治疗的(21.88±5.21)d短;经验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为38.71%,低于目标治疗的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有效治疗COPD合并IFI,经验治疗与目标治疗相比能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5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熊丹 李末娟 +1 位作者 吴东红 何红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18-21,25,共5页
目的观察5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入住我院血液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的恶性血液病患... 目的观察5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入住我院血液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9例的病例资料,依据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7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单用伏立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18例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收集、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3%,伏立康唑组的有效率为37.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有效率为61.1%。三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伏立康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结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较单用伏立康唑或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性上并不比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差,患者往往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毛霉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文力 周浩 +2 位作者 全锦花 温伟(综述) 张新超(审效)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其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近来,毛霉菌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成为抗感染领域新近的研究热点。现就近年来...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其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近来,毛霉菌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成为抗感染领域新近的研究热点。现就近年来毛霉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LFAb) 去铁斯若 泊沙康唑 卡泊芬净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高压氧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烟曲霉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素玲 陈恒 +3 位作者 仝岩 冯倩 李文博 任伟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10-513,520,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的烟曲霉抵抗实验的研究,初步探讨其抗真菌的机制,为临床的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提供实验指导。方法将烟曲霉菌株复苏后,接种于沙保弱平板,恢复正常毒力。用洗液洗脱烟曲霉的孢子,进行两性霉素B脂... 目的通过对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的烟曲霉抵抗实验的研究,初步探讨其抗真菌的机制,为临床的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提供实验指导。方法将烟曲霉菌株复苏后,接种于沙保弱平板,恢复正常毒力。用洗液洗脱烟曲霉的孢子,进行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两性霉素B体外抗真菌的研究;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含烟曲霉孢子的溶液,注入小鼠的肺部,当确证其肺部感染了烟曲霉后,用L-AmB进行治疗,后期通过观察小鼠肺部的病理结果判断疗效并检测鼠肺部细胞在药物治疗后的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Beclin-1的水平。结果 L-AmB组的体内外抑菌作用强于AmB组且L-AmB可显著增加鼠肺部细胞的自噬水平。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通过显著的增加细胞的自噬水平,来有效的抵抗烟曲霉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烟曲霉 自噬 LC3b bECLIN-1
原文传递
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晓燕 孙梦茹 王大明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9期70-72,77,共4页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诊治2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药物热的判断、干预和转归。方法:2例泌尿外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临床药师查看患者后,分别考虑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替考拉宁引起的药物热。结果:医生...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诊治2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药物热的判断、干预和转归。方法:2例泌尿外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临床药师查看患者后,分别考虑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替考拉宁引起的药物热。结果:医生采纳临床药师意见,2例患者经停用相关药物后体温均降至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临床识别药物热,避免患者药源性损害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替考拉宁 药物热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符馨尹 张纯萍 +2 位作者 郑秀芬 林小茹 刘启兵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49-2153,共5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患者信息,收集其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使用详情和钾剂补充情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患者信息,收集其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使用详情和钾剂补充情况,按照是否发生低钾血症分成低钾血症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低钾血症组60例、正常组61例。低钾血症组患者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维持剂量、累积剂量、最大日剂量(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治疗天数、出现低钾血症的时间、每日补钾剂量(中、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总补钾天数(中度低钾血症患者)均显著高于或长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200mg、治疗天数≥5 d对该药引起低钾血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基础低血钾、体重<50 kg、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200 mg、治疗天数≥5 d是该药引起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低血钾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引起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累积剂量≥200 mg、治疗天数≥5 d、患者存在基础低血钾及体重<50kg。建议在应用该药治疗前将患者血清钾补充至正常水平,给药期间密切监测血清钾变化,以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低钾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局部毒性研究
19
作者 方云涛 蔡正清 邵卿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7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AB)的安全性。方法(1)血管刺激性试验:成年健康实验兔耳缘静脉滴注Lipo-AB,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容积为5 mL/kg。观察血管组织是否有变性或坏死等刺激性反应。(2)体外溶血:将不同量的供试品、兔红细胞...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AB)的安全性。方法(1)血管刺激性试验:成年健康实验兔耳缘静脉滴注Lipo-AB,每天一次,连续3 d。给药容积为5 mL/kg。观察血管组织是否有变性或坏死等刺激性反应。(2)体外溶血:将不同量的供试品、兔红细胞悬液、葡萄糖注射液及蒸馏水加入试管,观察3 h内是否出现溶血或红细胞聚集现象。(3)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健康豚鼠致敏给药3次,隔日腹腔注射,末次致敏后14 d静脉激发。观察动物注射后有无过敏反应症状。(4)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在SD大鼠背部皮内注射抗体血清,24 h后激发,测量皮肤内侧蓝斑的直径。结果2 mg/mL Lipo-AB并未对家兔血管产生刺激性反应;亦未发现溶血/红细胞凝集现象;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及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此次实验条件下,Lipo-AB并未显示出局部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毒性试验 过敏反应 刺激性 溶血试验
下载PDF
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莹 邹外一 李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中的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疗效与感染部位的关系以及常见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D...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中的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疗效与感染部位的关系以及常见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0%(40/58)、77.4%(24/31)、64.7%(11/17)和63.6%(7/11)(P=0.726);肺部感染患者中,4种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63.0%(17/27)、85.7%(12/14)、50.0%(4/8)和62.5%(5/8)(P=0.283);在肝脾念珠菌病、真菌血症及不明部位感染患者中,各用药组患者疗效相似;6周时各组存活率分别为86.2%、87.1%、70.6%和72.7%。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常见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轻度低钾血症,前者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12.1%)、低钾血症(20.7%),伏立康唑组个别患者出现视觉异常(9.7%)和椎体外系症状(6.4%);卡泊芬净毒副反应轻微,仅见胃肠道反应(15.4%);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毒副反应较常见,为寒战发热(81.8%)、低钾血症(100%)、胃肠道反应(18.2%)和肝损害(9.1%)。结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IFD中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以及6周存活率相当,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特点选择个性化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恶性血液病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脂质体两性霉素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