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对外宣传及美国记者群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3-41,共9页
国民政府的抗日对外宣传由国际宣传处负责,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中,该处的新闻宣传及对外电审查,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作为外国记者中的核心力量,美国记者群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国宣处 美国记者 新闻史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美国记者访华流产的原因探析
2
作者 张杰 《跨世纪》 2008年第6期4-5,共2页
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交往中,文化外交以其高度的“和平性”,起着对外文化渗透的作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厨,单方面解除了美国记者访华的禁令,却遭到了美国的抵制,最终美国记者访华流产。
关键词 文化外交 日内瓦会议 美国记者
下载PDF
民初欧美新闻家访华对中国报人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92-97,共6页
民国初年,欧美新闻家访华引导汪英宾、赵敏恒等中国报人赴美留学,促进了中国报人参与世界报界大会和新闻活动,进而引导更多的欧美新闻家考察中国报业,为中国新闻学系的创建提供了参照,增强了中国报人的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培育了其跨中西... 民国初年,欧美新闻家访华引导汪英宾、赵敏恒等中国报人赴美留学,促进了中国报人参与世界报界大会和新闻活动,进而引导更多的欧美新闻家考察中国报业,为中国新闻学系的创建提供了参照,增强了中国报人的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培育了其跨中西文化的特质,提高了其社会地位。而欧美新闻家访华的影响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报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报人 欧美新闻家 访华 新闻专业主义 跨文化特质 记者地位 影响
下载PDF
美国记者A.L.斯特朗及其晚年思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3-38,共6页
1980年代以后披露的A.L斯特朗的文章、通信及其他相关文献,极大地丰富了"三S"研究的宝库。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追溯她的传奇性的中国经历,特别是她晚年的思想轨迹,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这位资深美国左翼记者复杂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斯特朗 美国记者 新闻史
下载PDF
走在新旧中国之间——美国记者西蒙·托平及夫人奥黛丽·托平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希光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4-25,共22页
98岁的托平和93岁的奥黛丽是在新旧中国之间旅行的历史记录者和现代中国历史转折点的见证者。这对结婚70年的新闻伴侣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地区采访报道,但是,在他们的新闻生涯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和最有意义的报道几乎都发生在中国... 98岁的托平和93岁的奥黛丽是在新旧中国之间旅行的历史记录者和现代中国历史转折点的见证者。这对结婚70年的新闻伴侣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地区采访报道,但是,在他们的新闻生涯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和最有意义的报道几乎都发生在中国。托平不仅是报道国共两党淮海大决战的唯一外国记者,还是第一个报道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外国记者。托平预见并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奥黛丽的家族见证了从封建社会到新中国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在'文革'期间,奥黛丽是到中国进行采访报道的第一个和唯一的美国主流媒体记者,她的专题报道《红色中国之旅》和《回到变化中的中国》成为《时代》和《国家地理》封面文章。奥黛丽也是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西安兵马俑的记者。本文由过去20年间作者在中国、美国和非洲等地追随托平夫妇所做的十多次访谈笔记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新中国 淮海战役 美国记者 新旧中国
下载PDF
英美报刊课教学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正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英美报刊课需要明确的定位与目标。在此基础上,该课程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既应遵循阅读课的普适规律,更应考虑其新闻文体的特质以及课程自身特点。在当今数字时代,新闻时效性与读者相关性决定了该课程的网... 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英美报刊课需要明确的定位与目标。在此基础上,该课程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既应遵循阅读课的普适规律,更应考虑其新闻文体的特质以及课程自身特点。在当今数字时代,新闻时效性与读者相关性决定了该课程的网络化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报刊 新闻 时效性 自主学习
下载PDF
美报新闻语篇中指示语的语用隐含义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福莉 《中国外语》 CSSCI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以《纽约时报》中的新闻语篇为例,主要探讨了美国报刊新闻语篇中三种指示语的偏离用法:人称近距全指"we";人称远距泛指"man/person";作为时间指示语的虚拟语气结构。这三种偏离用法蕴含丰富的... 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以《纽约时报》中的新闻语篇为例,主要探讨了美国报刊新闻语篇中三种指示语的偏离用法:人称近距全指"we";人称远距泛指"man/person";作为时间指示语的虚拟语气结构。这三种偏离用法蕴含丰富的文化隐含义,对其进行合理阐释和解读,有助于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文化进行理解,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媒介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语 语用隐含义 美报新闻语篇
原文传递
从“良心的守护者”到“被监控者”: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4
8
作者 郑素侠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以"良心的守护者"为己任的美国调查记者,曾对美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树立了职业标准。但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陷入生存困境乃至生存危机: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的... 以"良心的守护者"为己任的美国调查记者,曾对美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树立了职业标准。但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陷入生存困境乃至生存危机: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导致调查记者失去职业活动的主要依附;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与传媒关系的变化,导致调查记者沦为政府实施电子监控的对象;调查记者赖以生存的新闻源持续减少,但所在媒体提供的支持和应对措施不足。如何超越生存困境,实现角色期待,是美国调查性报道行业和全球新闻界共同面对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调查记者 “良心的守护者” “被监控者” 生存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