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华裔母语保持与转用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岩军 王建勤 魏惠琳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46-53,共8页
本研究以现居美国的华裔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通过调查筛选出206份有效问卷,考察了其母语保持及转用情况。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代内与代际之间的语言使用、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水平等四部分。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本研究以现居美国的华裔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通过调查筛选出206份有效问卷,考察了其母语保持及转用情况。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代内与代际之间的语言使用、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水平等四部分。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与东南亚华裔相比,美国华裔母语保持水平总体偏低,听说能力好于读写能力。(2)代际之间语言转用呈现动态变化,一二代之间母语保持较好,一三代之间语言转用出现,二三代之间语言转用非常明显。(3)母语使用场合极为有限,家庭场合母语使用远远多于学校和工作场合。本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美国华裔母语保持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语言保持 语言转用
下载PDF
族裔认同为基 追寻真实为本——对华裔作家张纯如书写的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文卓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1-78,共8页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张纯如的英文书写基于大量的口述采访和历史考证,其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深植于心。书写华人相关题材和探求历史真实,构成张纯如书写的两条基本脉络。她试图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达成某种书写默契,去揭露一些本应被铭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被遮蔽了的事实。张纯如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 华裔作家 张纯如 身份认同 南京大屠杀
下载PDF
美国纽约华人家庭语言认同的代际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颖 《八桂侨刊》 2014年第4期30-37,共8页
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美国纽约地区华人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家庭用语选择及语言认同的差异,并且借由此共时语言状况来推测华人社区不同语言(方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数据表明:纽约华人的主要家庭语言正逐渐被汉语标准语和... 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美国纽约地区华人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家庭用语选择及语言认同的差异,并且借由此共时语言状况来推测华人社区不同语言(方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数据表明:纽约华人的主要家庭语言正逐渐被汉语标准语和英语所取代,而随着代际的增长,纽约华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被"美国化"的程度也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 语言认同 代际差异
下载PDF
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伟浓 万晓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4期40-48,共9页
194 3年 12月 17日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正式签署了一个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废除排华法律、规定移民配额及其他事项的法案》 ,废除了自 1882年以来美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排华法律。本文拟就 194 3年美国废除排华... 194 3年 12月 17日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正式签署了一个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废除排华法律、规定移民配额及其他事项的法案》 ,废除了自 1882年以来美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排华法律。本文拟就 194 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 法律 罗斯福 美国总统 美国政府 移民 法案 历史背景 富兰克林
下载PDF
IMMIGRATI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AMERICAN CHINESE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Zhenyu Hena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Zhengzhou 450052, P.R.ChinaWang Jue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US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1期93-98,共6页
In 1994, the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2,017,799 which were 0.8 percent of the total US populatio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highly concentrated by regions and among the total population. B... In 1994, the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2,017,799 which were 0.8 percent of the total US populatio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highly concentrated by regions and among the total population. By states, 42 percent of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found in California, 17 percent in New York. More than 80 percent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concentrated in 9 states. By metropolitan areas, 14.73 percent of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found in Los Angeles and New York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US population, 60 percent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found in less than 20 percent total US population and 80 percent in 50 percent. By studyi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reason behind it, we hope to find some interest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tribution and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rican chinese IMMIGRATI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social economic status.
下载PDF
心为何属:美国老年华人群体身份认同研究——基于美国密西根州老年华人群体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田烨 马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42,共11页
身份认同是个难以界定的复杂问题,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经验,可以通过居住区域、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族群归属等外在行为和心理认同两方面对美国老年华人群体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实地调研发现,与中青年华人群体不同... 身份认同是个难以界定的复杂问题,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经验,可以通过居住区域、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族群归属等外在行为和心理认同两方面对美国老年华人群体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实地调研发现,与中青年华人群体不同,美国老年华人的居住区域、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显现于外的特征体现了老年华人群体的身份认同,之所以更喜欢居住于华人社区、更倾向于与华人交往、更多地保留了国内生活习惯,这与老年华人群体隐藏于内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归属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年华人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海外华人群体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 老年群体 身份认同 人类学
下载PDF
文学中的史学:汤亭亭《中国佬》侨乡视角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夕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61-70,共10页
《中国佬》是以广东新会古井汤家四代男性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出洋经历为基础写就的。从五邑侨乡视角,分析汤家男性“闯金山”的不易,特别是修铁路的巨大牺牲,以及寄侨汇时与侨乡家眷割不断的情感、物质勾连;还以“捡骨”风俗,试图还原... 《中国佬》是以广东新会古井汤家四代男性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出洋经历为基础写就的。从五邑侨乡视角,分析汤家男性“闯金山”的不易,特别是修铁路的巨大牺牲,以及寄侨汇时与侨乡家眷割不断的情感、物质勾连;还以“捡骨”风俗,试图还原清末在美铁路华工万里归葬的还乡悲歌。而通过对作品中“父亲”汤思德生平的考证,发现他已成为定格于新会古井镇泗冲村汤家族谱上的海外“思”字辈。汤家第四代终于完成了脱离族谱起名字的美国身份转化。汤亭亭让逝去的“金山英雄”特别是铁路华工祖父“阿公”发声,提出了19世纪50年代以来华人移民理所当然拥有不可剥夺的美国公民资格的严肃命题,从而确立了五邑先侨之于美国华裔族群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婷婷 《中国佬》 美国华裔 铁路华工 侨乡 五邑
下载PDF
“金色牢笼”:美国华人高技能家属移民的“再女性化”困境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雅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72-84,共13页
在对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和圣迭戈的田野调查以及对24名女性的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论文以持家属签证移民的华人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移民后的家庭、工作状况和性别身份的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家属移民普遍面临“再女性化”困境,即在工作等... 在对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和圣迭戈的田野调查以及对24名女性的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论文以持家属签证移民的华人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移民后的家庭、工作状况和性别身份的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家属移民普遍面临“再女性化”困境,即在工作等公共生活中的角色被削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传统女性家庭角色被强化。基于新自由主义的签证政策、美国的家庭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共同影响了这一过程。而对于来自中国的女性家属移民而言,这一过程既是其移民后合法权利的被剥夺,也是她们对移民前性别文化和规范的“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人移民 华人妇女 H-4签证 自身价值
下载PDF
华人企业家在美国电子信息行业中的表现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权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27-32,共6页
二十世纪末叶 ,以加州硅谷为基地的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华人企业家在其中表现突出 ,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王安、王嘉廉和杨致远等代表人物都为信息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包括计算机以... 二十世纪末叶 ,以加州硅谷为基地的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 ,华人企业家在其中表现突出 ,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王安、王嘉廉和杨致远等代表人物都为信息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包括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经济的激烈冲击 ,美国华人社会知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华人的精英阶层与主流社会融合和世界范围华人经济和文化的振兴等。华人企业家在信息产业中的优秀表现改变了十九世纪以来美国华人以廉价劳动力为基本生存方式的屈辱的历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企业家 美国 电子信息行业 社会地位 工作业绩
下载PDF
《先锋报》若干史实的考辨及其宣传思想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宝丽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88-96,共9页
《先锋报》是美洲华侨社会第一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侨报。论文对目前学界关于《先锋报》存在的三点争议进行考辨,得出如下结论:《先锋报》由美国共产党中的华人创办,是美共中央中国局的外围组织——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 《先锋报》是美洲华侨社会第一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侨报。论文对目前学界关于《先锋报》存在的三点争议进行考辨,得出如下结论:《先锋报》由美国共产党中的华人创办,是美共中央中国局的外围组织——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的机关报。该报指导美洲华侨同美洲侨社中的国民党及其相关机构、封建团体、当地排华势力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在办报力量薄弱、阅读对象有限、办报经费不足以及反动势力围剿的情况下艰难发展。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时代因素,《先锋报》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其宣传思想在共产国际“七大”之前以阶级斗争为主,“七大”之后以抗日救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侨报 《先锋报》 美洲华侨 共产国际
下载PDF
《接骨师之女》对中国文化的变形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宇卉 杨明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
作为一位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华人女作家,谭恩美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中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异域风情吸引了大量的西方读者,其中的文化变形也引来了不少学者的批判。这种文化变形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何种含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有助... 作为一位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华人女作家,谭恩美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中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异域风情吸引了大量的西方读者,其中的文化变形也引来了不少学者的批判。这种文化变形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何种含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有助于了解西方语境下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探讨文化变形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带来的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 中国文化 变形 文化身份 《接骨师之女》
下载PDF
族裔创业、市场竞争与双向影响——纽约唐人街巴士业发展历程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凤兰 梁在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论文以纽约唐人街巴士业的发展历程为例,从族裔创业、市场竞争的角度,探讨了由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所创立的唐人街巴士业,与美国灰狗巴士业的竞争与相互影响。研究显示,唐人街巴士经历了行业发展与调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而灰狗巴士... 论文以纽约唐人街巴士业的发展历程为例,从族裔创业、市场竞争的角度,探讨了由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所创立的唐人街巴士业,与美国灰狗巴士业的竞争与相互影响。研究显示,唐人街巴士经历了行业发展与调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而灰狗巴士依旧保持着行业的领先优势,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外来移民的母国文化及其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在异域创业,参与移入国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他们对移居地社会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移居地社会的改变。同时。美国本土巴士企业及整个行业,也因为唐人街巴士的竞争而发生转变。跨国移民与移居地社会,通过商业竞争、双向影响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了移民与移居地社会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移民研究 社会融合 唐人街 巴士业 灰狗巴士
下载PDF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男权中国形象——以汤亭亭、谭恩美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晓婧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创作群体,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创作了大量极富文学价值的作品。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以汤亭亭、谭恩美的两部作品《女勇士》和《喜福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笔下所呈现的男权制中国形象,进而揭...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创作群体,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创作了大量极富文学价值的作品。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以汤亭亭、谭恩美的两部作品《女勇士》和《喜福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笔下所呈现的男权制中国形象,进而揭示出她们书写男权制中国形象的背后原因,指出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形象塑造的贡献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女性文学 男权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天花板上的鞋印——试论《无声告白》叙事伦理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3期56-61,共6页
通过多视角、复式叙事结构与多维度人物塑造等叙事手段,《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美国华裔混血家庭的创伤叙事,从更加复杂多元的层面,反思了美国民权运动后华裔生存状态,建构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华裔个性化叙事伦理。展现了面对强势白人... 通过多视角、复式叙事结构与多维度人物塑造等叙事手段,《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美国华裔混血家庭的创伤叙事,从更加复杂多元的层面,反思了美国民权运动后华裔生存状态,建构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华裔个性化叙事伦理。展现了面对强势白人文化藩篱,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美国华裔,一方面主动认同自我族裔文化身份向美国华裔身份的转变,并为此付出艰辛地努力和巨大的代价,另一方面依然积极地追求美国语境下个人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创伤叙事 复式叙事结构 叙事伦理
下载PDF
欲望世界中的“他者”——1990年代留美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
15
作者 孙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8-71,共4页
1990年代的留美作品所刻画的美国人,是华族"我"眼中物欲世界中的"他者"。这种"他者"形象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肯定的"绅士"形象对否定的"他者"让位;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并非理想的&... 1990年代的留美作品所刻画的美国人,是华族"我"眼中物欲世界中的"他者"。这种"他者"形象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肯定的"绅士"形象对否定的"他者"让位;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并非理想的"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留美文学 美国人形象
下载PDF
五卅运动与美洲华侨的爱国宣传
16
作者 高金歌 《天禄论丛》 2019年第1期179-192,共14页
发生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侨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惨案消息传到美洲后,各地华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抵日救亡运动。舆论宣传是美洲华侨开展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开... 发生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侨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惨案消息传到美洲后,各地华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抵日救亡运动。舆论宣传是美洲华侨开展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救亡行动的基础。因此,舆论宣传无疑成为抵日运动的重要一环。本文利用《少年中国晨报》《大汉公报》等报纸对美洲华侨开展的宣传活动的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分析,试图阐释舆论宣传对激发华侨民族主义情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华侨 五卅运动 爱国舆论宣传
下载PDF
身体社会学视角下的《孙行者》研究
17
作者 王莲香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79-81,共3页
运用身体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名作《孙行者,及其即兴曲》,通过展现各种人物的身体形象,汤亭亭有力地抨击美国白人对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并塑造出身心自主的独立美国华裔形象。
关键词 身体社会学 华裔 身体
下载PDF
从馆藏文物看美洲华侨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经济支持
18
作者 安跃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35,共10页
孙中山曾经高度评价说"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美洲是当时仅次于东南亚的华侨主要聚居地,当地华侨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感召... 孙中山曾经高度评价说"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美洲是当时仅次于东南亚的华侨主要聚居地,当地华侨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感召下,积极投身革命,特别是在经济上给予孙中山革命活动以有力的支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从缴纳会费、义捐助饷、认购债券三个方面,针对美洲华侨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经济支持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文物 美洲华侨 孙中山 革命活动 经济支持
原文传递
美国华人争取公立教育平权第一案:泰普诉赫尔利案之背景、过程与意义
19
作者 谢佳璐 商丽浩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85-94,共10页
论文梳理了美国华人争取教育平权第一案——泰普诉赫尔利案的产生背景、审理过程、后续发展及影响。虽然泰普胜诉后,受到旧金山教育行政当局的极力阻挠,仍未能进入白人公立学校,但泰普案改变了华人消极维权的刻板印象,激励华人教育平权... 论文梳理了美国华人争取教育平权第一案——泰普诉赫尔利案的产生背景、审理过程、后续发展及影响。虽然泰普胜诉后,受到旧金山教育行政当局的极力阻挠,仍未能进入白人公立学校,但泰普案改变了华人消极维权的刻板印象,激励华人教育平权斗争的策略向法律诉讼转变,敦促美国设立第一所持久性的华人公立小学,提高了旧金山华人儿童的入学率。泰普案的发生距今已逾百年,在这百余年间,美国华人群体的公共形象经历了巨大转变,他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和探索从未停歇,华人为争取平权所做出的努力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人案件 泰普案 教育平权 种族歧视
下载PDF
旅美华人的诗
20
作者 黄承基 《科教文汇》 2012年第2期80-81,共2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树木与人的仁、智联系在一起,山水树木便具有灵性和感情。这是诗歌一种绝妙的修辞手法,也为我们对旅美华人诗人的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可切入的角度。
关键词 旅美华人 诗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