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形成时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耿元生 王新社 +1 位作者 沈其韩 吴春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根据锆石SHRIMP和单颗粒逐层蒸发法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迭布斯格岩群下部依肯乌苏岩组的形成时代为2700Ma左右,并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末两期变质改造,同时在其中发现了目前该区... 根据锆石SHRIMP和单颗粒逐层蒸发法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迭布斯格岩群下部依肯乌苏岩组的形成时代为2700Ma左右,并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末两期变质改造,同时在其中发现了目前该区最老的3.5Ga的残留碎屑锆石。巴彦乌拉山岩组形成于2500~2264Ma,属于古元古代。在阿拉善岩群中获得了1367Ma和1617Ma的离子探针分析结果,因此不能排除部分阿拉善岩群属于中元古代的可能性。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的变质岩系由不同时代的多套变质岩系组成,具有各自的组成特点,应将它们划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变质地层 形成年龄 年代学 阿拉善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阿拉善群的再厘定 被引量:68
2
作者 耿元生 王新社 +1 位作者 沈其韩 吴春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8-145,共8页
原划分的阿拉善群包含了时代、成因各异、构造样式有别、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深成片麻岩体。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并重新厘定。根据目前的研究,原阿拉善群可划分成3套变质地层单元和两个变形深成片麻岩杂岩... 原划分的阿拉善群包含了时代、成因各异、构造样式有别、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深成片麻岩体。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并重新厘定。根据目前的研究,原阿拉善群可划分成3套变质地层单元和两个变形深成片麻岩杂岩。本区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单元为迭布斯格岩群,由深变质的变质表壳岩系组成,是区内的基底岩系。初步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27亿年左右,属于新太古代。新建立的巴彦乌拉山岩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是区内的火山岩系。目前获得的年龄为2264Ma和2271Ma,属于古元古代。重新厘定的阿拉善岩群主要由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碳酸盐岩组成,是陆缘沉积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或更晚。波罗斯坦庙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由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18亿年左右,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形成于古生代期间。毕及格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杂岩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初步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主期形成于8 ̄10亿年的晋宁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岩群 前寒武纪 再厘定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
下载PDF
阿拉善变质基底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 被引量:66
3
作者 耿元生 王新社 +1 位作者 吴春明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9-1170,共12页
阿拉善地块可分为太古宙的叠布斯格杂岩(岩群)、古元古代的巴彦乌拉山杂岩(岩组)和古-中元古代的阿拉善杂岩(岩群)、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和毕级格台片麻杂岩。太古宙的叠布斯格岩群和片麻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926Ma和1802Ma的变质事件年龄,... 阿拉善地块可分为太古宙的叠布斯格杂岩(岩群)、古元古代的巴彦乌拉山杂岩(岩组)和古-中元古代的阿拉善杂岩(岩群)、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和毕级格台片麻杂岩。太古宙的叠布斯格岩群和片麻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926Ma和1802Ma的变质事件年龄,角闪石记录了1918Ma的变质事件年龄,斜长石记录了1722Ma的冷却年龄。同时,在波罗斯坦庙变形的片麻状杂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839Ma的岩浆事件年龄。该区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可初步将划分为2000~1900Ma的早期事件和1850~1800Ma的晚期事件,并在时间和特点上与大青山-集宁-大同一带变质地体中广泛发育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变质事件非常相似,进而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中的古元古代晚期造山带(孔兹岩带)向西可延伸到阿拉善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变质基底 构造热事件 地质年代 阿拉善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哈里努登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史兴俊 童英 +6 位作者 王涛 张建军 张招崇 张磊 郭磊 曾涛 耿建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2-670,共9页
哈里努登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主要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84.0Ma±1.8Ma,并非以往认为的志留纪。岩石SiO2含量为67%~72%,CaO为2.2%~4.4%,Na2O为3.7%~4.3%,K2O为2.1%~2.9%... 哈里努登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主要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84.0Ma±1.8Ma,并非以往认为的志留纪。岩石SiO2含量为67%~72%,CaO为2.2%~4.4%,Na2O为3.7%~4.3%,K2O为2.1%~2.9%,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Al2O3含量为14.5%~17.2%,为准铝—弱过铝质(A/CNK=0.90~1.07),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5.2×10-6~130.6×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呈正异常(δEu=1.04~1.90)。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Yb、Y等),显示出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背景分析,阿拉善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可能还存在与弧物质有关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区 二叠纪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狭义)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志斌 康健丽 +4 位作者 王惠初 高知睿 相振群 初航 任云伟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5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阿拉善群(狭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雅布赖山、巴彦乌拉山、阿拉坦敖包一带,是一套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岩石组合为黑云片岩、石榴黑云片岩、含十字石二云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对其中的石英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MC-ICP-MS测年,得到的... 阿拉善群(狭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雅布赖山、巴彦乌拉山、阿拉坦敖包一带,是一套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岩石组合为黑云片岩、石榴黑云片岩、含十字石二云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对其中的石英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MC-ICP-MS测年,得到的年龄谱范围为1206~3132 Ma,以1400~1800 Ma占主体,峰值为1737 Ma,表明该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岩石,最小谐和年龄为1206 Ma,暗示阿拉善群石英岩的形成时代应小于1206 Ma。同时,测定出与阿拉善群呈侵入接触关系产出的眼球状黑云母二长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93 Ma。综上考虑,笔者认为阿拉腾敖包一带的阿拉善群应形成于1206~893 Ma之间,属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阿拉善群 变质基底 年代学 形成年龄
下载PDF
重论真马(Equus属)首次出现可作为第四纪下限的标志 被引量:8
6
作者 邓涛 薛祥煦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真马(Equus属)首次出现曾被作为第四纪下限标志,近年来不断受到怀疑、甚至否定。然而,根据目前公认的2.5MaB.P.的第四纪下限,则真马在欧亚大陆的首次出现正与此界线吻合,从欧洲维拉方动物群、中国北方泥河湾地层、... 真马(Equus属)首次出现曾被作为第四纪下限标志,近年来不断受到怀疑、甚至否定。然而,根据目前公认的2.5MaB.P.的第四纪下限,则真马在欧亚大陆的首次出现正与此界线吻合,从欧洲维拉方动物群、中国北方泥河湾地层、南方元谋盆地,以及其他剖面得到的证据都证明了这一点。真马首次出现事件与2.5MaB.P.的许多重大地质事件同时,如古地磁高斯期与松山期界线,中国黄土开始堆积、北极冰盖出现、新构造运动第一次强化等。真马首次出现于2.5MaB.P.是由于北极冰盖出现所伴随的海平面下降,导致白令海峡露出水面,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得以连通,在北美起源并在进化上取得成功的真马迅速扩散至欧亚大陆等地。因此,真马首次出现可以作为这些地区第四纪下限的一个显著标志,尤其是在欧亚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马 第四纪下限 第四纪 欧亚大陆 地层 古动物
原文传递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铁铜金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建军 冯骥 李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阿拉善地区横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华北地块、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具有潜在的找矿前景.根据这一特殊的成矿地质环境,对该地区已有矿床(点)的分布、矿床类型及成... 阿拉善地区横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华北地块、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具有潜在的找矿前景.根据这一特殊的成矿地质环境,对该地区已有矿床(点)的分布、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雅干-哈日奥日布格、塔木苏格拉格-本巴图、阿贵庙-叠布斯格3个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并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找矿前景 阿拉善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雅干构造带白山组火山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约束
8
作者 白宇明 薄海军 +3 位作者 胡浩远 雷聪聪 李成元 于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阿拉善北部雅干地区古生代火山岩发育,研究其形成时代和地质特征,对探讨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北山弧盆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雅干地区原划奥陶系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8.4... 阿拉善北部雅干地区古生代火山岩发育,研究其形成时代和地质特征,对探讨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北山弧盆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雅干地区原划奥陶系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8.4±1.5 Ma,时代为早二叠世初期,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其重新厘定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白山组。该套火山岩富SiO_(2)、高K_(2)O、低TiO_(2),属于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Rb、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呈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的右倾特征,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显示出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上述证据表明,雅干地区白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古亚洲洋向明水-旱山地块北缘俯冲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组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雅干构造带 阿拉善地区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地区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启示: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9
作者 苏惠 曾认宇 +1 位作者 甘德斌 严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0-1596,共17页
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部,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板块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北大山杂岩作为阿拉善地块少有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前寒武纪岩浆-变质事件,为上述问题的制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本文对北大山地区次井子花... 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部,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板块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北大山杂岩作为阿拉善地块少有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前寒武纪岩浆-变质事件,为上述问题的制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本文对北大山地区次井子花岗斑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73.85%~75.41%)、Al_(2)O_(3)(13.40%~14.19%)和K_(2)O(3.83%~4.80%)值,较低的Na_(2)O(2.10%~3.31%)和Fe_(2)O_(3)^(T)(0.93%~1.33%)值。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15~0.29),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锆石U-Pb年龄揭示岩体形成于(2035.6±8.4)Ma,锆石εHf(t)值(0.48~7.04)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627 Ma和2222 Ma之间,显示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成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阿拉善地块约2.0 Ga的岩浆事件存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特征,且其中的酸性岩多为A型花岗岩,指示伸展的构造背景。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对比分析表明,西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岩浆在古元古代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阿拉善地块 北大山地区 古元古代 锆石 岩浆事件
下载PDF
阿拉善龙首山地区古元古代晚期变质‒深熔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关燕鹤 曾认宇 +2 位作者 赖健清 毛先成 苏惠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34-4052,共19页
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南缘,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构造归属存在争议,这严重制约了华北克拉通构造格局和演化的研究.龙首山杂岩为阿拉善地块少有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古元古代多期变质事件,可为解决上述争议提供依据.以... 阿拉善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南缘,其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及构造归属存在争议,这严重制约了华北克拉通构造格局和演化的研究.龙首山杂岩为阿拉善地块少有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记录了古元古代多期变质事件,可为解决上述争议提供依据.以龙首山地区中部金川矿区内、龙首山杂岩中的花岗伟晶岩和黝帘斜长角闪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岩相学、锆石和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花岗伟晶岩的SiO_(2)介于69.70%~73.08%,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的范畴,为混合岩化过程中地壳岩石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在花岗伟晶岩中锆石核部获得了1892±7 Ma(MSWD=0.76)的上交点年龄,代表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黝帘斜长角闪岩的SiO_(2)介于41.51%~48.92%,其原岩为拉斑玄武质的辉绿岩.黝帘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均为变质锆石,所获得的1830±8 Ma(MSWD=0.61)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一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结合前人的研究,龙首山地区在古元古代晚期存在强烈的变质/深熔事件,可能与碰撞造山事件有关.而通过构造热事件的对比,认为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克拉通的孔兹岩带在早前寒武纪具有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阿拉善地块 龙首山地区 变质/深熔事件 锆石 工程地质
原文传递
内蒙古额济纳旗灰石山稀土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海东 王占富 +2 位作者 鲁宁 张海峰 谢建玺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6期13-19,共7页
灰石山稀土铌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是近些年新发现的规模较大的稀土铌多金属矿床。通过系统的槽探钻探工程、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研究,探讨了该稀土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灰石山稀土铌多金属矿床与碱性正长岩... 灰石山稀土铌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是近些年新发现的规模较大的稀土铌多金属矿床。通过系统的槽探钻探工程、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研究,探讨了该稀土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灰石山稀土铌多金属矿床与碱性正长岩密切相关,具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型和岩浆结晶分异型2种不同成因类型。通过总结该矿床的找矿标志,建立了成矿模式: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型矿床受断裂控制,正长质岩浆沿断裂被动侵位,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流体与熔体发生溶离作用,富含Nb、REE和挥发分(F和Cl为主)的硅质流体发生水-岩反应,在有利部位形成了稀土铌矿床。矿床围岩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蚀变程度与稀土、铌的含量呈正相关,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正长质岩浆主动侵位,伴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不相容元素(Nb、REE等)在残余熔体中富集成矿,形成了赋存于正长岩中的岩浆结晶分异型矿床。灰石山地区碱性正长质岩浆为稀土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铌矿床 成矿模式 阿拉善地区 灰石山
下载PDF
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Nd-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润武 张鑫 +5 位作者 石强 陈万峰 安屹 黄尧燊 刘懿馨 王金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658,共12页
位于阿拉善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北侧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分布较完整的早二叠世方山口组火山岩,对解析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山口组以灰绿色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为主,局部含集块。安山岩SiO 2含量为54.2... 位于阿拉善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北侧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分布较完整的早二叠世方山口组火山岩,对解析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山口组以灰绿色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为主,局部含集块。安山岩SiO 2含量为54.23%~60.81%,Al2O 3为13.67%~15.96%,MgO为4.26%~5.76%,Mg^#值为42~50;Na2O含量(2.21%~3.48%)与K2O(2.51%~3.49%)相当,具较高的TFe2O 3(7.98%~11.24%),低的CaO(2.52%~3.36%)和TiO 2(0.75%~1.32%),为过铝质钙碱性安山岩;安山岩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上,轻稀土元素略富集,(La/Yb)N=3.73~9.86,具负Eu异常(δEu=0.52~0.75);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富集Rb、K,亏损Nb、Ta、Ti等;变化范围非常大的εNd(t)(-4.3^-14.2)、εHf(t)(-19.8^+1.4)。上述特征表明,安山岩属于壳幔物质混合的产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资料,进一步指出,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大洋在晚石炭世之前已经闭合;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北山-阿拉善-内蒙古中部地区已进入板内构造岩浆-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山口组 火山岩 早二叠世 阿拉善地区 古亚洲大洋
下载PDF
阿拉善北部地区含油气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继承 王云佩 +2 位作者 郑荣国 张文 徐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2,共5页
阿拉善北部地区是中国西部油气勘探新区之一,区内发育着3条重要的蛇绿岩带,对该区的构造演化和含油气盆地起到了控制作用。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特征可以将阿拉善北部地区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乌力吉坳陷、宗乃山-沙拉扎山隆起、拐子湖坳陷、... 阿拉善北部地区是中国西部油气勘探新区之一,区内发育着3条重要的蛇绿岩带,对该区的构造演化和含油气盆地起到了控制作用。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特征可以将阿拉善北部地区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乌力吉坳陷、宗乃山-沙拉扎山隆起、拐子湖坳陷、珠斯楞-杭乌拉隆起、额旗坳陷和雅干隆起。对这些构造单元内的沉积建造研究后发现,额旗坳陷在早二叠世从最初的陆相火山喷发环境逐步演变成浅海环境;晚二叠世发育的复理石建造表明坳陷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为油气的生成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拐子湖坳陷寒武-志留纪的沉积组合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建造特征,长时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为"过渡层"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油气勘探的远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古生代 蛇绿岩带 沉积特征 油气远景区
下载PDF
阿拉善地区藏传佛寺砖雕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
14
作者 杨梦蝶 莫日根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5期137-139,共3页
阿拉善地区藏传佛寺砖雕艺术以寺庙殿堂建筑为载体,伴随阿拉善地区寺院的营建,其建筑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区特色。文章从阿拉善地区藏传佛寺建筑砖雕艺术的题材、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阿拉善地区藏传佛寺的砖雕艺术成就。
关键词 阿拉善地区 藏传佛寺 砖雕艺术
原文传递
阿拉善盟池盐产地分布和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洪远 《盐业史研究》 2012年第4期25-31,共7页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至少有24个盐池,其中以吉兰泰盐池为最大,雅布赖盐池次之,产量甚高。其他皆为小池,产量有限。该盟盐池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雅布赖盐池两侧。
关键词 阿拉善盟 盐池 产地
下载PDF
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沙层CO_2浓度与昼夜变化规律研究
16
作者 赵景波 邵天杰 +4 位作者 周旗 马延东 邢闪 郁科科 董治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8-1165,共8页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全球最高大的巴丹吉林诺尔图湖东大沙山、沙坡头流动沙丘和民勤流动沙丘进行了19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表明,阿拉善流动沙漠区空气中CO2浓度较1 m、2 m、3 m、4 m、5 m沙层中CO2浓度均低,表明在植物极稀少...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全球最高大的巴丹吉林诺尔图湖东大沙山、沙坡头流动沙丘和民勤流动沙丘进行了19个钻孔的CO2浓度昼夜观测。结果表明,阿拉善流动沙漠区空气中CO2浓度较1 m、2 m、3 m、4 m、5 m沙层中CO2浓度均低,表明在植物极稀少的流动沙漠区温暖季节会向空气中释放CO2,是大气CO2的来源区。沙层不仅白天向空气释放CO2,夜间也在释放CO2。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沙层2 m深处CO2浓度一般较1 m、3 m、4 m、5 m的大,但也有个别例外。流动沙漠区沙层CO2浓度的昼夜变化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各个深度沙层CO2浓度从早8时至次日7时均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沙层CO2浓度与昼夜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极端干旱的阿拉善流动沙漠区水分含量较高的沙层CO2浓度明显高,表明沙层含水量高低是决定沙层CO2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昼夜变化规律 CO2释放 阿拉善 沙漠区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第三系
17
作者 王培玉 王伴月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依据丰富翔实的地层古生物资料,首次在内蒙古西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第三纪地层层序:命名或厘订了中始新统乌兰乌珠尔组、上始新统查干布拉格组、下渐新统乌兰塔塔尔组、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乌尔图组、上中新统呼和好来组和上新统昂冈浩... 依据丰富翔实的地层古生物资料,首次在内蒙古西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第三纪地层层序:命名或厘订了中始新统乌兰乌珠尔组、上始新统查干布拉格组、下渐新统乌兰塔塔尔组、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乌尔图组、上中新统呼和好来组和上新统昂冈浩特组等7个地层单元;区分出了中始新世乌兰乌珠尔、晚始新世查干布拉格、早渐新世早期克克阿木、早渐新世晚期乌兰塔塔尔、晚渐新世因德里沟、早中新世乌尔图、晚中新世呼和好来和上新世昂冈浩特等8个动物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 地层层序 动物群 阿拉善地区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阿拉善地区近5年生态环境状况及动态变化
18
作者 周建秀 谷雨 《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9期161-164,共4页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以2006年、2011年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对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解译,建立了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阿拉善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与2006年比...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以2006年、2011年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对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解译,建立了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阿拉善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与2006年比较,近5年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略有变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全盟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指数呈现好转趋势,但由于气候逐年趋于干旱阿拉善地区水网密度指数的下降和土地退化指数的增加,同时由于环境质量人为负面影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致使近5年间全盟生态生境状况略微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阿拉善地区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盆地面积小 ,分布零星 ,后期改造强烈。早白垩世盆地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具有箕状或不对称断陷结构 ,为北东向展布的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 ,也可分为阿拉善和蒙古造山带两大沉积区 ,在造山带内发育的盆地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 ,而在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白垩纪盆地为一套杂色碎屑岩沉积 ,缺少烃源岩。白垩纪盆地与侏罗纪盆地为大角度叠合 ,存在交错叠合和披盖叠合两种型式 ,披盖叠合型式有利于早期盆地烃源岩的埋藏、成熟 ,是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叠合演化 北山-阿拉善地区
下载PDF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灌木多样性的特点 被引量:22
20
作者 周志宇 颜淑云 +1 位作者 秦彧 邹丽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150,共5页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它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在这一区域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背景使之成为灌木种类的"天然王国"。拥有23科57属137种灌木、半灌木。灌木是荒...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它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在这一区域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背景使之成为灌木种类的"天然王国"。拥有23科57属137种灌木、半灌木。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高强度人类活动,已深刻地改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导致了灌木植物严重受损退化。为了保育灌木资源,提高人们对灌木在草地恢复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文中分析了灌木多样性分布的特点,论述了灌木在干旱荒漠区的特殊作用。结果显示:阿拉善高原丰富的灌木多样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我国温带草原灌木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和我国灌木资源多样性保育的关键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干旱荒漠区 灌木多样性 生态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