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9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 被引量:85
1
作者 薛文彬 邓志威 +2 位作者 来永春 汪新福 陈如意 《电镀与精饰》 CAS 1996年第5期3-6,共4页
分析了微弧氧化陶瓷膜形成过程,描述了样品表面微区弧光放电现象,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相组成及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_2O_3... 分析了微弧氧化陶瓷膜形成过程,描述了样品表面微区弧光放电现象,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相组成及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组成,陶瓷氧化膜具有表面疏松层、致密层两层结构。微弧氧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氧化 微弧氧化 陶瓷膜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 被引量:80
2
作者 蒋百灵 白力静 +1 位作者 蒋永锋 张淑芬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介绍了铝合金的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阐述了在电解液中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铝合金表面 Al2 O3陶瓷层于不同时间段的形成条件和生成机理 ,及与现行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相比可能应用的领域。总结了陶瓷层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流、电压和溶... 介绍了铝合金的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阐述了在电解液中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铝合金表面 Al2 O3陶瓷层于不同时间段的形成条件和生成机理 ,及与现行铝合金表面处理工艺相比可能应用的领域。总结了陶瓷层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流、电压和溶液类型等因素对A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层 表面处理
下载PDF
铝合金的微弧氧化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段关文 李金富 +1 位作者 王拥军 徐志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生成陶瓷膜层。对膜层进行了SEM和TEM观察。对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电参数对微弧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用微弧氧化工艺在铝... 在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生成陶瓷膜层。对膜层进行了SEM和TEM观察。对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电参数对微弧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用微弧氧化工艺在铝合金表面可制得致密的、厚度达200μm的氧化膜,膜层与铝基体的结合层形成了纳米晶相。电参数对陶瓷层的厚度、硬度、粗糙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对微弧氧化膜层的钢球和陶瓷球磨损的对比可知,与钢球的磨损主要是粘着磨损,对陶瓷球的磨损主要是磨料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膜层 -αAl2O3 -γAl2O3
下载PDF
国内铝和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研究动态 被引量:28
4
作者 徐勇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4期154-157,共4页
以国内公开发表的微弧氧化技术文献为基础 ,针对铝和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 ,从机理研究、工艺参数的研究与选择、陶瓷层结构及性能等 ,系统归纳了其研究结果。从文献的内容来看大多数研究处于对试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的层次 。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陶瓷层 阳极火花沉积
下载PDF
LY12铝合金钼酸盐转化膜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成 江峰 林海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利用浸渍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获得了深黄色的钼酸盐耐蚀转化膜。结果表明,本处理工艺简单,成膜速度快,铝合金的耐蚀性大为提高,具有较好的抗点腐蚀性能。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膜的微观形态由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X... 利用浸渍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获得了深黄色的钼酸盐耐蚀转化膜。结果表明,本处理工艺简单,成膜速度快,铝合金的耐蚀性大为提高,具有较好的抗点腐蚀性能。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膜的微观形态由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实验表明,转化膜表层中钼主要以MoO2形式存在,并含有少量的MoO3,在膜的内层钼以正4价形式存在。并讨论了钼酸盐转化膜的成膜机理及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12铝合金 钼酸盐 转化膜 钼酸钠 电化学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陶瓷膜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兆晶 左洪波 +1 位作者 束术军 李凤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59-863,共5页
用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陶瓷化处理 ,在铝合金表面获得陶瓷膜层。采用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陶瓷膜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陶瓷膜层由γ Al2 O3,AlPO4 和CoO等组成 ;... 用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陶瓷化处理 ,在铝合金表面获得陶瓷膜层。采用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陶瓷膜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陶瓷膜层由γ Al2 O3,AlPO4 和CoO等组成 ;通过对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结构观察及分析 ,发现陶瓷膜层形成过程是一个离子运动 ,表面层不断被击穿形成熔融区 ,处理体系中的电解质不断向熔融区运动、成核并迅速烧结的过程 ;陶瓷膜层呈现岛屿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陶瓷膜层 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 陶瓷处理
下载PDF
镁合金AZ91D表面电弧喷涂铝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梁永政 郝远 +1 位作者 杨贵荣 李元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用电弧喷涂在镁合金表面形成铝防护层,为增强铝与基体结合能力,在430℃保温处理2h,使涂层和基体间发生扩散。结果表明:涂层牢固,并且大大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镁合金 电弧喷涂 铝涂层 耐蚀性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的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辛铁柱 赵万生 刘晋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16,30,共4页
在硅酸钠和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2024铝合金上制备了陶瓷膜层。测定了膜层的厚度,考察了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参数及形成陶瓷膜速率的规律,用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了其成分及组成,对陶瓷膜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推断... 在硅酸钠和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方法,在2024铝合金上制备了陶瓷膜层。测定了膜层的厚度,考察了微弧氧化过程中放电参数及形成陶瓷膜速率的规律,用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了其成分及组成,对陶瓷膜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推断了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对陶瓷膜的成膜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进行,阴阳极电压逐步升高,开始时膜厚增加较快,以后逐渐变慢,膜层厚度随时间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陶瓷膜内含有γ-A l2O3和-αA l2O3相,膜层内外两相含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冷却速率不同的原因。陶瓷层表面经历了一个熔融、凝固和冷却的过程。陶瓷层由内向外可以分为过渡层、致密层和疏松层,陶瓷膜与基体的结合非常牢固,属于冶金结合。溶液内的S i、K元素和基体内的合金元素Cu在陶瓷膜中都有存在,阴极成分Fe也存在于陶瓷膜中,放电通道中在高的能量密度下生成了S i-A l-O三重复杂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膜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金属铝粉表面纳米膜包覆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毅 李凤生 刘宏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6-720,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包覆有纳米膜的复合金属铝粉进行分析,发现纳米包覆膜的厚度为10nm左右;金属粉的比表面积(BET)由包覆前的1.46m2/g,包覆后增加到13.74m2/g,提高了粉体的分散性;包覆后的铝粉孔径—孔容图呈...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包覆有纳米膜的复合金属铝粉进行分析,发现纳米包覆膜的厚度为10nm左右;金属粉的比表面积(BET)由包覆前的1.46m2/g,包覆后增加到13.74m2/g,提高了粉体的分散性;包覆后的铝粉孔径—孔容图呈很好的光滑曲线,表现出良好分散颗粒的孔径—孔容分布特征。热分析研究表明,包覆后的铝粉热量释放更大、更快速、更集中,适合于固体推进剂所要求的能量释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铝粉 纳米材料 包覆技术 复合技术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生长及结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魏同波 张学俊 +2 位作者 王博 田军 阎逢元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微弧氧化主要参数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机理,先用微弧氧化技术在LY12硬铝合金上获得陶瓷层,然后考察电流密度对陶瓷膜厚度及其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 为了进一步探讨微弧氧化主要参数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机理,先用微弧氧化技术在LY12硬铝合金上获得陶瓷层,然后考察电流密度对陶瓷膜厚度及其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和组织结构,通过划痕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陶瓷氧化膜及其致密层的增长速度均加快,但有一个极限值,氧化膜的临界载荷降低,致密层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XPS谱图证明,微弧氧化膜表面疏松层主要由γ-Al_2O_3,α-Al_2O_3和Al-Si-O相组成,致密层由α-Al_2O_3和γ-Al_2O_3组成。铝合金表面生成氧化膜后,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冲击韧性逐渐减低,基体断裂后,氧化膜没有发生剥落,表面出现大量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陶瓷膜 结合强度 电流密度
下载PDF
电压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荣明 郭锋 李鹏飞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研究了正向和负向电压对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的影响,并结合微弧氧化过程中正向电流密度的变化,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提高正负向电压均有利于提高陶瓷层的厚度与均匀性。当正负向电压从420V/120V提高到480V/200V时,... 研究了正向和负向电压对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的影响,并结合微弧氧化过程中正向电流密度的变化,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提高正负向电压均有利于提高陶瓷层的厚度与均匀性。当正负向电压从420V/120V提高到480V/200V时,陶瓷层厚增加了一倍;负向电压对陶瓷层形成的影响更加显著,当保持正向电压440V不变,负向电压从120V提高到200V时,层厚增加了约60%,均匀性明显提高。正负向电压提高时,通过试样的正向电量随之增大,而且与陶瓷层厚度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正向和负向电压分别通过加快物质的迁移和强化膜层的击穿从而促进陶瓷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陶瓷层 电压参数
下载PDF
LY12铝合金/钝化膜/环氧涂层复合电极的腐蚀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金涛 胡吉明 +1 位作者 张鉴清 曹楚南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32,共5页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LY12铝合金/钝化膜/环氧涂层复合电极在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复合电极体系的阻抗不断增大;在浸泡初期,复合电极体系的阻抗谱中即出现了低频扩散阻抗,认为该阻抗由金属...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LY12铝合金/钝化膜/环氧涂层复合电极在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复合电极体系的阻抗不断增大;在浸泡初期,复合电极体系的阻抗谱中即出现了低频扩散阻抗,认为该阻抗由金属表面钝化膜的溶解产物的传质引起.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铬酸盐钝化膜呈现明显的裂纹形貌;利于溶解的铬盐通过裂纹到达台金基体使其钝化,是复合电极阻抗不断增大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钝化 环氧涂层 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铝、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祝晓文 韩建民 +1 位作者 崔世海 王金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综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铝、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总结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如电压、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对陶瓷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槽液体系如酸碱度、添加剂种类及溶液电导率等对微弧氧化陶瓷层性... 综述了微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铝、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总结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如电压、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对陶瓷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槽液体系如酸碱度、添加剂种类及溶液电导率等对微弧氧化陶瓷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该技术的工艺优点、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在微弧氧化技术研究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即加强微弧氧化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促进微弧氧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镁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层
下载PDF
Study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BTESPT silane cooperating with rare earth cerium on the surface of aluminum-tube 被引量:25
14
作者 肖围 满瑞林 +1 位作者 缪畅 彭天兰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7-122,共6页
Bis-3-(triethoxysilyl)propyltetrasulfide(BTESPT) silane-rare earth cerium composite coatings on aluminum-tube were prepared at 60 °C by immersion method.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atings to protect the alumin... Bis-3-(triethoxysilyl)propyltetrasulfide(BTESPT) silane-rare earth cerium composite coatings on aluminum-tube were prepared at 60 °C by immersion method.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atings to protect the aluminum-tube against corrosion was investigated with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curve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salt spray test(SST).The results of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EIS indicated that the self-corrosion current decreas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tube BTESPT silane rare earth cerium composite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6063铝合金着色钛锆转化膜结构和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宁华 李文芳 杜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7,94,共4页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有色钛锆转化膜层,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组分为六氟钛酸、六氟锆酸、含锰成膜剂和有机酸的6063铝合金转化处理液的较佳配方,并分析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转化膜为淡黄色,且均匀、连...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有色钛锆转化膜层,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组分为六氟钛酸、六氟锆酸、含锰成膜剂和有机酸的6063铝合金转化处理液的较佳配方,并分析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转化膜为淡黄色,且均匀、连续;转化膜中含有钛、锆元素,其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比裸6063铝合金明显降低,说明钛锆转化膜可以更好地抑制铝合金的阴极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钛锆 转化膜 耐蚀性
下载PDF
电弧喷涂铝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孙建波 王勇 +2 位作者 路民旭 董立先 柳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9-1033,共5页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铝涂层,并用完整涂层和局部破坏涂层两种试样进行室内模拟浸泡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3·5%NaCl水溶液,流速为0·6m·s-1,实验温度为50±1℃.结果表明:涂层局部破坏时的腐蚀速度与涂...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铝涂层,并用完整涂层和局部破坏涂层两种试样进行室内模拟浸泡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3·5%NaCl水溶液,流速为0·6m·s-1,实验温度为50±1℃.结果表明:涂层局部破坏时的腐蚀速度与涂层完好时相差不大;铝涂层表面的均匀腐蚀并不严重,铝涂层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闭塞电池和活性-钝性腐蚀微电池的联合作用引起的局部腐蚀,主要类型为点蚀,且涂层层状剥落形成蚀坑;腐蚀介质到达基体时,将发生电偶腐蚀,铝涂层会作为牺牲阳极保护基体免受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铝涂层 电化学腐蚀 局部腐蚀 耐蚀性
下载PDF
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文斌 邓志威 +2 位作者 陈如意 张通和 李永良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了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LY12CZ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拉伸断口及氧化膜形貌。结果表明,LY12CZ铝合金表面生长一层陶瓷氧化膜后拉伸性能变化不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下降量都小于5%,伸长率也略有降... 研究了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LY12CZ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拉伸断口及氧化膜形貌。结果表明,LY12CZ铝合金表面生长一层陶瓷氧化膜后拉伸性能变化不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下降量都小于5%,伸长率也略有降低。试样表面氧化膜经过抛光后,拉伸性能有所改善。已拉伸试样的表面均匀地残留大量氧化膜碎片,显示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拉伸性能 铝合金 陶瓷膜 表面处理
原文传递
铝合金腐蚀防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8
作者 梁广 朱胜 +3 位作者 王文宇 王晓明 韩国峰 任智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29-436,共8页
铝合金因为具有低密度、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优良的加工性能等特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舰船等领域,其用量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然而,铝合金氧化膜较薄,腐蚀介质易侵入氧化膜对铝合金基体造成腐蚀,每年铝合金腐蚀都... 铝合金因为具有低密度、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优良的加工性能等特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舰船等领域,其用量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然而,铝合金氧化膜较薄,腐蚀介质易侵入氧化膜对铝合金基体造成腐蚀,每年铝合金腐蚀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限制了铝合金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耐腐蚀薄膜、涂层,可进一步提升铝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更加充分地实现其价值。本文综述了阳极氧化、化学氧化、微弧氧化、稀土转化膜、电镀、喷涂、激光熔覆,以及纳米涂层技术等铝合金表面耐腐蚀强化方法,并阐述了铝合金防腐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表面强化技术 涂层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Al/Cr2O3复合粉体的制备及红外反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袁乐 翁小龙 +1 位作者 卢虎 邓龙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550,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在片状铝粉表面包覆Cr2O3的复合粉体颜料,利用XRD、SEM、UV/VIS/NIR分光光度计、FTIR红外光谱仪等方法对颜料相结构、形貌、光谱及红外反射特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Cr2O3包覆层对光谱反射特性的影响随波...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在片状铝粉表面包覆Cr2O3的复合粉体颜料,利用XRD、SEM、UV/VIS/NIR分光光度计、FTIR红外光谱仪等方法对颜料相结构、形貌、光谱及红外反射特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Cr2O3包覆层对光谱反射特性的影响随波长变化而异,波长越短,包覆前后反射率的变化越大。当Cr3+:Al摩尔比为0.2:1.0时,Al/Cr2O3复合颜料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下降接近50%,颜色明度参数L*降低15,而8~14μm波段红外反射率下降不到10%。分析表明,包覆层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吸收系数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导致了上述结果。该复合颜料对于低明度和光泽度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设计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铝粉 CR2O3 发射率 明度 包覆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化石墨涂层对铝合金表面的协同减摩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思思 刘强 +4 位作者 刘金刚 姜胜强 廖君慧 余锦 何建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8,共10页
目的研究微织构和固体润滑涂层对铝合金表面减摩、抗磨性能的协同作用效果,为铝合金内燃机活塞外圆表面的减摩、抗磨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在试件表面加工出具有规则形貌的正方形凹坑阵列,利用热喷涂工艺在微织构化基... 目的研究微织构和固体润滑涂层对铝合金表面减摩、抗磨性能的协同作用效果,为铝合金内燃机活塞外圆表面的减摩、抗磨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在试件表面加工出具有规则形貌的正方形凹坑阵列,利用热喷涂工艺在微织构化基体表面喷覆固体石墨涂层,在乏油条件下,利用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系统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微织构几何参数、相对滑动速度、涂层特性对摩擦副表面减摩、抗磨作用的协同机理及影响规律。结果在乏油润滑条件下,仅覆盖石墨涂层的摩擦副表面,摩擦系数较光滑表面降低了44%。经微织构修饰的摩擦副表面,其摩擦系数明显小于光滑表面,其中微织构所占面密度为8.2%时摩擦系数最低,相对于光滑表面降低了67.4%。当在微织构和石墨涂层的协同作用下,摩擦系数进一步降低至0.07,且铝合金基底表面未见明显磨损,此外较高的滑动速度有利于摩擦系数的进一步降低。结论微织构和石墨涂层的协同作用下,能有效改善乏油工况下铝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合理的几何参数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减摩和抗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激光微织构 石墨涂层 乏油润滑 协同减摩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