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源 陆原 +1 位作者 杨玉峰 莫衍石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疗效和对复发的影响。方法按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分中医辨证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片,或加罗红霉素片治疗。评估完成4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和治疗...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疗效和对复发的影响。方法按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分中医辨证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片,或加罗红霉素片治疗。评估完成4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和治疗第1、2、4周的阶段疗效,以及治疗完成后4、8、12周的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例症状评分较基线下降百分值≥50%7、5%、90%的频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24、周时,两组各随访段症状评分较基线下降百分值比较,第1、2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第4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复发情况随访,第8、12周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所选病例,中医辨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接近,然而起效不如糖皮质激素迅速。但在减少本病的复发方面中医辨证治疗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中医 辨证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丽丽 郭海 +1 位作者 孙卫国 赵晓峰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0期1961-196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抗过敏及抗凝西药治疗,局部外用雷佛奴尔溶液、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组另给予中药内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抗过敏及抗凝西药治疗,局部外用雷佛奴尔溶液、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组另给予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热敷治疗,对照组加用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痊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辨证治疗 局部热敷
下载PDF
奚九一辨治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景琳 奚九一 曹烨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2期9-10,共2页
介绍奚九一教授辨治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是阳虚为本,络毒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扶助脾肾阳气为主,同时清解络热邪毒。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名医经验 奚九一
下载PDF
分析沙利度胺在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马腾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0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素药物强的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 目的观察针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素药物强的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效果确切,对于患者皮肤血管的炎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临床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样满 王国安 +3 位作者 陈俊杰 王润龙 张鑫 张海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6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予口服复方芦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4例)同时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分别于用...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6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予口服复方芦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4例)同时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2,4和6周末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及皮损数目、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8.23%和1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分别为64.70%和34.37%,治疗6周后为85.29%和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医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复方甘草酸苷 治疗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56例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荣宇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1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疗法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一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疗法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一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中医辨证治疗 研究
下载PDF
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忠 廖祖苑 +1 位作者 刘炼庆 扬俊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542-1543,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低渗盐析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白细胞总RNA,1%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利用...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低渗盐析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白细胞总RNA,1%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利用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根据HLA-DRw53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和管家基因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cDNA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43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与24名正常人HLA-DRw53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组HLA-DRw53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治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愈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w53基因与变应性血管炎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可能在抗原呈递中起作用,这对指导变应性血管炎的病因研究以及治疗方向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 变应性血管炎 相关性
下载PDF
王兰英主任医师从伏邪理论论治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刚寿 王兰英 崔淑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3期95-96,共2页
王兰英主任医师从伏邪理论论治多种顽疾,获得良效。此对她运用伏邪理论,应用大气托毒、开门逐盗之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作了介绍,举临床病例1则进行说明,并对伏邪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将王老师对该理论的... 王兰英主任医师从伏邪理论论治多种顽疾,获得良效。此对她运用伏邪理论,应用大气托毒、开门逐盗之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作了介绍,举临床病例1则进行说明,并对伏邪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将王老师对该理论的独特领悟、辨证立法及遣方用药经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伏邪 王兰英
下载PDF
脉管Ⅱ号胶囊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3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斗训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8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对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脉管Ⅱ号胶囊,对照组加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对瘀热证变应...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对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脉管Ⅱ号胶囊,对照组加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对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但在显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而对照组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7例。结论脉管Ⅱ号胶囊治疗瘀热证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可以减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证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脉管Ⅱ号胶囊
下载PDF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皮损内纤维蛋白的光镜与电镜观察
10
作者 张堂德 梁应权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用普通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电镜观察了7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皮损内纤维蛋白,发现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纤维蛋白沉积的结果,纤维蛋白沉积是继发性的,但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血管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免疫荧光技术 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