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清热类中药抗Ⅳ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梁秀宇 关洪全 +3 位作者 刘文力 孙晓杰 李铁男 刘岩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6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研究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清热类中药(生地、黄芩、丹皮、赤芍、白鲜皮、苦参)对小鼠超敏反应的影响,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动物模型,各单味中药灌胃,观察小鼠耳的厚度、... 目的:研究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清热类中药(生地、黄芩、丹皮、赤芍、白鲜皮、苦参)对小鼠超敏反应的影响,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动物模型,各单味中药灌胃,观察小鼠耳的厚度、重量、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结果:生地、黄芩、丹皮、赤芍、白鲜皮、苦参这6味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改善DNCB引起的小鼠耳部肿胀,以黄芩、赤芍、苦参的作用最明显。除苦参外均可明显降低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的作用。生地、黄芩、丹皮、赤芍、白鲜皮、苦参均显著提高下降的IFN-γ、sIL-2R的水平。生地、丹皮、赤芍、白鲜皮可使IL-4水平降低,黄芩、苦参不能使IL-4水平降低。结论:治疗急性湿疹的清热类中药有抗Ⅳ型超敏反应的作用,作用机理与抑制白细胞总数、调节细胞因子及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湿疹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国江 顾军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建立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 ,ACD)模型。方法 用二硝基氟苯 (dinitroflu orobenzene ,DNFB)分别建立小鼠背部及耳廓ACD模型 ,比较两种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皮肤肿胀度及HE染色炎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 目的 建立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 ,ACD)模型。方法 用二硝基氟苯 (dinitroflu orobenzene ,DNFB)分别建立小鼠背部及耳廓ACD模型 ,比较两种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皮肤肿胀度及HE染色炎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 ①背部ACD肿胀度大于耳廓ACD肿胀度 ,配对t检验 ,t =6 3 9,P <0 0 1,并且两种模型的肿胀度变化呈正相关。②背部ACD较耳廓ACD单一核细胞数量少 ,多形核细胞数量多 ,前者t=8 59,P <0 0 1,后者t=6 0 5,P <0 0 1;两模型的细胞数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背部ACD模型可以代替耳廓ACD模型用于评价抗炎药物。背部模型肿胀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模型 小鼠
下载PDF
升麻素通过调节2型细胞因子抑制过敏性炎症 被引量:24
3
作者 江小燕 王慧珠 +4 位作者 桂黎黎 魏筱 沈丹丹 戴岳 洪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建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观察升麻素是否具有抑制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在d1、d2天用FITC溶液腹部致敏皮肤2次,同时给药至d5... 目的:建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观察升麻素是否具有抑制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在d1、d2天用FITC溶液腹部致敏皮肤2次,同时给药至d5天(诱导相),d6天用FITC溶液攻击小鼠右耳,24h后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及小鼠两耳重量,取耳组织做耳病理学检查,同时部分耳组织制备匀浆,用ELISA方法检测IL-4、IL-9、IL-13及IFN-γ的水平。结果:升麻素25 mg/kg、50 mg/kg诱导相给药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耳组织病理学显示,给予升麻素组小鼠局部组织液的渗出、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状态明显减轻;同时能显著降低小鼠耳组织匀浆中2型细胞因子IL-4、IL-9、IL-13水平,而对IFN-γ水平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升麻素诱导相给药对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2型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H1 TH2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对接触性皮炎小鼠核因子-κB、CD1a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菲菲 朱晓芳 +1 位作者 高慧 骆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7,1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对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及激发,制成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及皮损处核因子-κB(NF-κB)、CD1a因子表达及血清...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对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及激发,制成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小鼠耳肿胀度、组织病理改变及皮损处核因子-κB(NF-κB)、CD1a因子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芍总苷能显著抑制ACD小鼠的耳肿胀度,可降低诱发后的小鼠血清TNF-α水平,下调NF-κB、CD1a的表达。结论白芍总苷对小鼠ACD有治疗作用,这与其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也可能与下调NF-κB、CD1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接触性皮炎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核因子-κB(NF-κB) CD1A
下载PDF
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明立 魏敏杰 +2 位作者 金万宝 王爽 杜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4,F000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建立豚鼠(连续激发4次)和小鼠(1次激发)两种ACD动物模型,并以丙酮作为对照。激发后0~96h,对激发部位进行动态分级。激发后96h,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并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动态评分结果显示:豚鼠激发后72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3级为主,并于72~96h保持不变;小鼠激发后24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4级为主,48h后红斑程度减轻。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激发部位皮肤内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豚鼠和小鼠ACD动物模型。豚鼠红斑程度较弱,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小鼠红斑程度较强,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小鼠 二硝基氯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玉屏风散抑制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被引量:20
6
作者 邵建华 洪敏 +3 位作者 牛艳 禹良艳 廖湘君 沈丹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73-175,共3页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模型,探讨玉屏风散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小鼠在第1,2天用1.5%的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2次,同时给予玉屏风散至第5天(诱导相给药),第6...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模型,探讨玉屏风散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小鼠在第1,2天用1.5%的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2次,同时给予玉屏风散至第5天(诱导相给药),第6天用0.5%的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 h后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并做耳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耳匀浆中白介素-4(IL-4)测定。结果:玉屏风散6.5 g.kg-1(临床等效量)和13 g.kg-1诱导相给药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光镜下测量的耳厚度也表明玉屏风散明显抑制模型小鼠耳肿胀程度;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给予玉屏风散小鼠的耳炎症反应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玉屏风散6.5 g.kg-1组耳组织匀浆中IL-4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玉屏风散诱导相给药对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L-4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异硫氰酸荧光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肿胀 白介素-4
原文传递
地肤子总黄酮对二硝基氯苯致大鼠接触性皮炎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霈 文晓柯 +1 位作者 欧阳波 肖作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0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地肤子总黄酮(FFK)对二硝基氯苯(DNBC)致大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抗炎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2.5mg/kg)、FFK低剂量... 目的研究地肤子总黄酮(FFK)对二硝基氯苯(DNBC)致大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抗炎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2.5mg/kg)、FFK低剂量组(75mg/kg)、FFK高剂量组(150mg/kg);以DNBC建立大鼠ACD模型后,予以FFK灌胃给药,连续10d。观察皮肤变态性反应和肿胀度,同时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耳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CD模型组大鼠皮肤肿胀度明显增高,血清中IL-6、IFN-γ含量与耳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ACD模型组比较,FFK低剂量组与FFK高剂量组大鼠的耳肿胀度、血清中IL-6、IFN-γ含量、耳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FFK对于DNBC致大鼠ACD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蛋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子总黄酮 炎症 接触性皮炎 核转录因子-κBp65
下载PDF
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中药抗Ⅳ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秀宇 关洪全 +3 位作者 刘文力 孙晓杰 李铁男 刘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单味中药(防风、甘草、地肤子、薏苡仁、金银花)抗Ⅳ型超敏反应作用,探讨中药作用机理。方法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模型,观察中药对小鼠耳的肿胀度、外周血白细胞数... 目的研究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单味中药(防风、甘草、地肤子、薏苡仁、金银花)抗Ⅳ型超敏反应作用,探讨中药作用机理。方法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模型,观察中药对小鼠耳的肿胀度、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防风、甘草、地肤子、薏苡仁均可抑制DNCB引起的小鼠耳部超敏反应性肿胀所造成的重量改变(P<0.05)。5种中药均可降低DNCB引起的小鼠耳部肿胀所造成的厚度改变,防风作用较明显。5种中药均可降低DNCB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升高,薏苡仁的作用最弱。防风、地肤子、薏苡仁均可使ACD小鼠模型升高的IL-4水平下降,且与DNCB模型组相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甘草、金银花不能使IL-4下降。5味中药均显著提高下降的IFN-γ、sIL-2R的含量,防风、地肤子能明显提高IFN-γ的含量。结论中药抗Ⅳ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理与抑制白细胞总数、调节细胞因子及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湿疹 变应性接触性 防风 甘草 地肤子 薏苡仁 金银花
下载PDF
苦木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文娜 崔迎 +2 位作者 白静 惠先 张爱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苦木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苦木水煎液和脂溶性总生物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2,4... 目的研究苦木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苦木水煎液和脂溶性总生物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耳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方法,观察苦木水煎液外用的抗炎作用。结果苦木水煎液和脂溶性总生物碱在体外对4种实验菌均有抗菌活性,与模型组比较,苦木水煎液外用可缓解ACD小鼠的耳部红肿,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P<0.01)。结论苦木提取物外用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水煎液 脂溶性总生物碱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抗菌 抗炎
下载PDF
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晶晶 范立英 +2 位作者 信许亚 田燕 刘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比较面部、前臂和背部三个部位同一产品局部封闭式斑贴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06年8月~2006年12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化妆品皮肤病专科门诊投诉化妆品过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判断标准采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 目的:比较面部、前臂和背部三个部位同一产品局部封闭式斑贴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06年8月~2006年12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化妆品皮肤病专科门诊投诉化妆品过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判断标准采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中的7项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国家标准(GB17149.1~7-1997),统一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相关化妆品信息,分别在面部、前臂和背部进行同一产品的斑贴试验,对斑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12例患者完成了318个产品的斑贴试验,面部阳性反应例数最多,62例(占总患者的55.36%),84个产品(占总产品数的26.42%);其次为前臂,39例(34.82%),59个产品(18.55%);背部38例(33.93%),52个产品(16.35%)。面部和背部、面部和前臂斑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背部和前臂斑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化妆品的斑贴试验中,面部皮肤较前臂和背部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桂枝汤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鹏 魏盼 +3 位作者 李恋曲 王晓钰 贾志荣 洪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1-1466,共6页
目的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桂枝汤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部刮毛后,在d1、2用质量分数为1.5%FITC溶液涂抹腹部致敏,d6用质量分数为0.6%FITC溶... 目的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桂枝汤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部刮毛后,在d1、2用质量分数为1.5%FITC溶液涂抹腹部致敏,d6用质量分数为0.6%FITC溶液涂抹小鼠右耳进行激发,d1~7灌胃给予桂枝汤。激发24h后测定小鼠左右耳厚,打耳圆片;检查耳组织的病理。测定耳匀浆中IL-4、IL-5、IL-9、IFNγ,以及血清中IgE的水平。利用Con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检测IL-4、IL-10、GATA3以及IFNγ、T-bet的表达水平。结果桂枝汤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度,缓解耳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降低耳匀浆中IL-4、IL-9、IFNγ以及血清中IgE的水平;抑制ConA刺激下脾淋巴细胞中IL-4、IL-10、GATA3及IFNγ的表达。结论桂枝汤能明显抑制FITC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FITC 淋巴细胞 1型辅助T细胞 2型辅助T细胞
下载PDF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9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广仁 韩永智 +1 位作者 黄庚史 李邻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了解化妆品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疑似有接触过敏史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入选599例,其中93例为临床诊断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8例为试验确证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 目的了解化妆品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疑似有接触过敏史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入选599例,其中93例为临床诊断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8例为试验确证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面霜和染发剂是主要的过敏化妆产品。结论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阿莫醇和阿必醇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下载PDF
龙珠软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威 马源源 +3 位作者 宋伟 明章银 严常开 范彦博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8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质组、龙珠软膏组和丁酸氢化可的松组,于给药前1,2 d在小鼠腹部外搽0.5%DNFB致敏,连续用药... 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质组、龙珠软膏组和丁酸氢化可的松组,于给药前1,2 d在小鼠腹部外搽0.5%DNFB致敏,连续用药6 d后于小鼠右耳均匀外搽0.2%DNFB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激发皮炎1 d后,测定各小组小鼠耳肿胀度、HE染色,观察小鼠耳朵的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干扰素-γ和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表达。结果:龙珠软膏处理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组织水肿明显消退。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龙珠软膏能减少INF-γ表达,200倍镜下观察,龙珠软膏组CD68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丁酸氢化可的松组CD68阳性细胞表达与龙珠软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珠软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分泌INF-γ,减少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珠软膏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麻黄-甘草药对抑制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恋曲 季律 +6 位作者 魏盼 袁为远 包凯帆 华永庆 吴鹏 洪敏 江国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药对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BALB/c小鼠建立Th2型ACD模型及诱导初期ACD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耳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小鼠...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药对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BALB/c小鼠建立Th2型ACD模型及诱导初期ACD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耳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小鼠耳肿胀,ELISA法检测小鼠耳组织Th2细胞因子水平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蛋白水平,用qPCR检测小鼠耳组织TSLP mRNA水平,Poly(I∶C)和TNF-α联合刺激HaCaT细胞,检测细胞分泌的TSLP蛋白水平。结果 Th2型ACD模型中,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麻黄-甘草2.34g/kg和7.02g/kg组均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减少耳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麻黄-甘草2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耳匀浆中IL-4水平,麻黄-甘草7.02g/kg组明显降低IL-13水平。诱导初期Th2型ACD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显著降低耳匀浆TSL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体外麻黄-甘草药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同样抑制TSLP的分泌。结论麻黄-甘草药对具有抑制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TSLP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甘草 TSLP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评价指标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圆圆 阎春林 +1 位作者 马莉 郑志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3-35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及96 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 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及96 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 h及48 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 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从血清成分分析探寻玉屏风散的抗过敏效应物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丹丹 刘海亮 +4 位作者 洪敏 于曦 江小燕 江国荣 魏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索玉屏风散(YPFS)诱导初期给药对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接触性超敏反应的效应,并利用HPLC-MS(液质联用)法测定玉屏风散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方法: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造模采用Balb/c小鼠第1,2天用1.5%的异硫氰酸荧... 目的:探索玉屏风散(YPFS)诱导初期给药对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型接触性超敏反应的效应,并利用HPLC-MS(液质联用)法测定玉屏风散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方法: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造模采用Balb/c小鼠第1,2天用1.5%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第6天用0.6%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h后测定小鼠耳厚和耳重。致敏前给予地塞米松ip剂量为0.67mg·kg-1,YPFS(3.25,6.5g·kg-1,ig),毛蕊异黄酮(0.5,5,10mg·kg-1,ip),芒柄花素(0.5,5,10mg·kg-1,ip)2d,并在致敏第1~3天继续给药3d,第4天停止给药(诱导初期给药)。含药血清检测采用ICR小鼠每天给予YPFS醇提物,连续给药3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最后1次给药后1h取血处死动物。血清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处理后,利用HPLC-MS法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及耳重显著增加(P〈0.01)。玉屏风散醇提物3.25,6.5g·kg-1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或P〈0.05),减轻过敏性炎症。玉屏风散醇提物含药血清经HPLC-MS测定出3个主要成分,经鉴定分别为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5,10mg·kg-1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模型小鼠耳肿胀度,芒柄花素10mg·kg-1诱导初期给药显著降低耳重。结论:玉屏风散诱导初期给药能显著抑制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耳肿胀度,含药血清测得的入血成分经过药效学实验验证,对Th2型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表明血清中存在抗过敏作用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异硫氰酸荧光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肿胀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原文传递
中药大青叶、黄柏、龙胆草对小鼠皮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中辉 魏跃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5期288-289,291,共3页
目的:明确大青叶、黄柏、龙胆草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1%FITC(丙酮:DBP 1:1)诱发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将小鼠按给药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大青叶组、黄柏组、龙胆草组,通过测... 目的:明确大青叶、黄柏、龙胆草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1%FITC(丙酮:DBP 1:1)诱发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将小鼠按给药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大青叶组、黄柏组、龙胆草组,通过测量耳厚度差和观察耳朵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大青叶组、黄柏组、龙胆草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耳厚度差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它们的耳朵皮肤的炎症反应抑制明显。结论:大青叶、黄柏、龙胆草在抑制急性接触性皮炎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黄柏 龙胆草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纪超 毕志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应模型,观察使用不同浓度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后的效果。结果复方木尼孜其颗粒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CD小鼠的耳厚度、耳肿胀度,真皮中多形...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应模型,观察使用不同浓度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后的效果。结果复方木尼孜其颗粒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CD小鼠的耳厚度、耳肿胀度,真皮中多形核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数,以及ACD小鼠外周血γ干扰素(IFN)含量。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能明显抑制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二硝基氟苯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伍斌 任学群 +4 位作者 谢红付 张江林 陈明亮 杜乾君 杨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d腹腔注射OMT50mg/kg、12.5mg/kg、25mg/kg、50mg/kg和100mg/kg及氢化可的松25mg/kg,均给药28d。于给药第8d、14d、29d测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计算2耳差值。实验第1d、7d、14d、21d、28d小鼠尾静脉采血三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数。第29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胸腺及脾脏质量。结果:OMT具有强烈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耳部ACD作用,且OMT可增加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OMT可以使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增加,而大剂量的OMT对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小鼠胸腺的质量。结论:OMT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可能是OMT抑制ACD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氧化苦参碱 T淋巴细胞 小鼠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覃 陈虹 +2 位作者 刘晓光 周雅逊 白淑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4-889,共6页
青蒿琥酯(AST)的免疫调节效应已被认可,但其具体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初步探讨AST对ACD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药效学分析以及HE染色、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 青蒿琥酯(AST)的免疫调节效应已被认可,但其具体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初步探讨AST对ACD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药效学分析以及HE染色、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AST对ACD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应用AST能够抑制ACD小鼠耳肿胀度、脾指数、炎症细胞浸润以及IFN-γ、T-bet的表达,同时减弱NF-κB p65的表达。结果表明,AST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ACD小鼠免疫功能,调节机体的Th1/Th2失衡发挥作用,NF-κB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青蒿琥酯 免疫平衡 NF-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