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螺杆泵综合防垢技术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亚宁 曹刚 +3 位作者 师国臣 王国庆 李金玲 赵云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普遍结垢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螺杆泵防垢举升工艺研究。全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结垢的原因与机理,以及结垢导致的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形式,认为结垢引起的螺杆泵定/转子配合精度变差、摩擦...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普遍结垢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螺杆泵防垢举升工艺研究。全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结垢的原因与机理,以及结垢导致的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形式,认为结垢引起的螺杆泵定/转子配合精度变差、摩擦特性不规则、磨损加剧等问题是螺杆泵井故障率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包括螺杆泵定/转子过盈量优化、设备材料表面改性和化学清/防垢相结合的螺杆泵井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对策。截至2010年底,螺杆泵井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已先后在油田216口井中累计应用425井次,措施后螺杆泵运行寿命大大延长,由措施前的平均不足100 d延长至298 d,其中最长运行寿命达到1 370 d,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举升工艺 螺杆泵 结垢 表面改性技术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硅垢防垢剂SY-KD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杰成 王庆国 +3 位作者 周万富 李苏 程铁欣 周广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通过分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下硅垢的形成机理,设计合成了新型硅防垢剂SY-KD.SY-KD是由丙烯酸(AA)和对甲基烯丙基氧基苯磺酸(MBS)共聚形成的高分子(CAABS)与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复配的混合物.SY-KD中羧基官能团通过氢键相互作... 通过分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下硅垢的形成机理,设计合成了新型硅防垢剂SY-KD.SY-KD是由丙烯酸(AA)和对甲基烯丙基氧基苯磺酸(MBS)共聚形成的高分子(CAABS)与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复配的混合物.SY-KD中羧基官能团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原硅酸分子或其二聚体发生键合,由于SY-KD分子链的空间位阻效应,阻止了原硅酸分子或二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二氧化硅.室内研究结果表明,SY-KD各组分对于硅垢的阻垢能力主要是通过阻聚、吸附分散以及对不溶性SiO2的溶蚀作用来实现的,是一种很好的三元复合驱阻垢剂.SY-KD防垢剂使结垢油井平均检泵周期由50 d左右增加到3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防垢剂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清秀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6期49-51,共3页
当前世界上的油田基本都采用注水的驱油方式进行开采,但注水驱油的方式开采效率低,一般仅能开采20%~30%左右的地下油藏。近年来,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枯竭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为提高石油产率,采用新的驱油技术进行开采已势在必行... 当前世界上的油田基本都采用注水的驱油方式进行开采,但注水驱油的方式开采效率低,一般仅能开采20%~30%左右的地下油藏。近年来,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枯竭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为提高石油产率,采用新的驱油技术进行开采已势在必行。三元驱油技术采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作为驱油剂,综合三种化学驱油剂优点,使之协同发挥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化学驱油技术。尽管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还处于研发与小试阶段,但其驱油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本文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同时讨论了该技术的缺陷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率 碱一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asp) 三元驱油技术 表面性质
下载PDF
螺杆泵在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武培轩 吴苗法 刘国静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第3期100-101,共2页
通过对螺杆泵举升工艺适应性及螺杆泵在三元复合驱试验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螺杆泵在三元复合驱试验应用中有较好的适应性,总结分析了其现场应用情况,归纳出了螺杆泵在现场试验中暴露的问题。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螺杆泵 适应性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41
5
作者 曹绪龙 孙焕泉 +2 位作者 姜颜波 张贤松 郭兰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3,共4页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0 .15 %聚合物 35 30S。从 1997年 5月开始实施化学剂注入 ,实际注入情况如下 :前置段塞(0 .2 0 %聚合物溶液 ) 0 .0 97PV ;主段塞 0 .30 9PV ;后置段塞 (0 .15 %聚合物溶液 ) 0 .0 5PV ,2 0 0 1年 11月转后续水驱。本文介绍注完化学剂时的试验效果 ,包括 :全区油井综合含水由 94 .7%降至 84 .5 % ,日产油量由 82t升至 194t,累计增油 10 .4 2× 10 4 t,提高采收率 5 .2 7% ,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 12 .0 4 % ;注水井纵向各层吸水均匀化 ,注水井流动系数和流度下降 ;注水利用率提高 ,每采出 1t原油的耗水量由 17.9t降至 10 .4t。从受效方向、油层构造、沉积微相、窜流等 4个方面分析了各油井增油减水效果不同的原因。图 3表 3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西区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驱替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三元复合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6
作者 卢祥国 王风兰 包亚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3,180,共6页
本文针对大庆油田仍残留有大量原油的聚合物驱后油藏 ,采用室内岩心驱油方法 ,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 3种方法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数据表明 ,聚合物驱后采用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碱 /表面活性剂 /交联聚合物三元复合体... 本文针对大庆油田仍残留有大量原油的聚合物驱后油藏 ,采用室内岩心驱油方法 ,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 3种方法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数据表明 ,聚合物驱后采用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碱 /表面活性剂 /交联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交联三元复合体系 )及交联聚合物体系 (胶态分散凝胶 ,CDG)段塞加三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中交联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最好。已有经济上可行的交联三元复合体系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油 高聚物驱油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及界面活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夏惠芬 刘春泽 +3 位作者 侯吉瑞 岳湘安 宋文玲 刘中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93,共5页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松弛时间均不断下降,表明溶液粘弹性不断减小;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60min稳定值)基本上不受聚合物浓度的影响,而随碱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碱浓度≥8.0×103mg/L时达到超低值(10-3mN/m)。用注入水(矿化度3.7×103mg/L)配制的相同ORS 41和HPAM浓度、不同碱浓度(0、3.0×103、6.0×103、1.2×104mg/L)的ASP溶液在不同岩心上的驱油效率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人造非均质岩心上在碱浓度3.0×103和6.0×103mg/L时达到高峰值,在标准长度和加长至两倍长度的两组天然均质岩心上随碱浓度增大而逐步提高,在碱浓度增大至1.2×104mg/L时略有降低。高碱浓度ASP溶液尽管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但由于粘度低、粘弹性低,驱油效率也低;油水界面张力在10-1~10-2mN/m、粘弹性(和粘度)较高的ASP溶液在岩心上驱油效率最高;超低界面张力不是绝对必要的。图4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粘度 驱油效率 浓度 界面活性 氢氧化钠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广宇 田燕春 +1 位作者 赵新 李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9-464,共6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研究,并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于二类油层的复合驱注入方式,即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组合的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与低黏度三元体系交替注入方式,并对该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复合驱波及效率,提高了复合体系在低渗层的吸液量,有效改善了3种化学剂的利用率。与三元体系笼统注入方式相比,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OOIP),同时化学剂费用降低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二类油层 非均质油藏 注入方式 优化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ASP驱工业扩大试验廉价配方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雨 乔琦 +1 位作者 董玲 雷小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区流体及储层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用廉价配方的研究工作。通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的筛选,确定廉价配方为0 .3 % K P S2 + 1 .4 % Na2 C O3 + 0 .14 % H ...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区流体及储层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用廉价配方的研究工作。通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的筛选,确定廉价配方为0 .3 % K P S2 + 1 .4 % Na2 C O3 + 0 .14 % H P A M,此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 - 4 m N/ m ,抗稀释性和抗 Ca2 + 能力强,在室内物模驱油评价中提高采收率超过20 % O O I P,化学剂费用比先导试验用的降低25 % 以上。指出了该配方在七东一区进行工业扩大试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 三元复合驱油 配方 驱油剂 工业扩大试验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方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文祥 侯吉瑞 卢文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通过在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上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实验研究,探讨了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几种较佳的注入方式,可在化学剂用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原油采收率提高2%左右;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注入方式 物理模拟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干佐 陶诚 +3 位作者 顾强 徐桂英 田根林 胡雅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1-344,392,共5页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羧酸盐 asp 驱油体系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下载PDF
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用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灵辉 代素娟 吴文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7g/L的模拟注入水配液,模拟油黏度9.56mPa·S,实验温度45℃。NaOH/0.3%ORS-41/1.2g/L HPAM溶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和储能模量~振荡频率曲线,随碱浓度减小(1.5%或1.2%~0.1%)而整体上移,即溶液黏度和黏弹性增大。在Kw≈1μm^2、VK=0.72的三层段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聚合物驱(1000mg/L,0.57PV)后注入0.3%NaOH/0.3%ORS-41或NNR/1600或1800mg/LHPAM溶液(0.30Pv),采收率增值为13.5%~16.0%。最终采收率为66.4%-70.5%,含水曲线表明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有油墙产生;NNR体系界面张力为10^-2mN/m,ORS-41体系为10^-1mN/m。在不同直径、连接有不同直径盲端的平行流道微观模型上。直接观察到水驱、聚驱后复合驱的波及区域明显大于水驱后聚驱的波及区域,聚驱后水驱油藏实施低碱三元复合驱可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图5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替液 低碱浓度 流变性 黏弹性 物理模型驱油 驱油效果 波及体积 聚合物驱后 大庆油田
下载PDF
A review of fluid displacement mechanisms in surfactant-based chem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Analyses of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5
13
作者 Ahmed Bashir Amin Sharifi Haddad Roozbeh Rafat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11-1235,共25页
Surfactant-bas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are employed to lower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n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es,change the wettability of rock to a more water-wet system and emulsify the oil to displace it ... Surfactant-bas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are employed to lower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n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es,change the wettability of rock to a more water-wet system and emulsify the oil to displace it in subsurface porous media.Furthermore,these phenomena can reduce the capillary pressure and enhance spontaneous imbibition.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such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cess are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p H of the fluids,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Therefore,before any surfactant flooding process is applied,extensive studies of fluid-fluid and rock-fluid interactions are needed.The use of other chemicals along with surfactants in chem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c EOR)processes have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exploit the synergy of individual chemicals and complement the weakness arises from each of them during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Therefore,such combinations of chemicals lead to alkaline-surfactant(AS),surfactantpolymer(SP),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ASP),and nanoparticle-surfactant(NS)flooding processes,among others.In this review study,we categorised the role and displacement mechanisms of surfactants and discussed the key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for analysing the fluid displacement in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 surfactant(AS)flooding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asp)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Interfacial tension(IFT) Nanoparticle-surfactant(NS)flooding surfactant adsorption surfactant-polymer(SP)flooding Wettability alteration
下载PDF
岩心渗透率对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96,共4页
实验三元复合驱替液由10.0 g/L NaOH、3.0 g/L表面活性剂ORS-41、1.0 g/L聚合物1275A组成,用矿化度4.456 g/L的大庆油田平均地层水配制,45℃下与大庆脱气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1.2×10^-3mN/m,瞬时最低值为2.4×10^-3mN... 实验三元复合驱替液由10.0 g/L NaOH、3.0 g/L表面活性剂ORS-41、1.0 g/L聚合物1275A组成,用矿化度4.456 g/L的大庆油田平均地层水配制,45℃下与大庆脱气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1.2×10^-3mN/m,瞬时最低值为2.4×10^-3mN/m,黏度为19.0 mPa·s。在气测渗透率在0.017×10^-3-687×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42.37%-68.05%的21支人造均质砂岩岩心上,水驱之后注入0.2 PV复合驱替液并恢复水驱,测定水驱后采收率增值,表示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驱油效率-渗透率曲线为典型的S形曲线,渗透率≤1.56×10^-3μm^2≥16.2×10^-3μm^2采收率增值变化很小,渗透率从5.5×10^-3μm^2至16.2×10^-3μm^2,采收率增值由9.76%猛增至21.00%。在本实验条件下,16.2×10^-3μm^2复合驱岩心的临界渗透率值,该复合驱替液适用于渗透率≥16.2×10^-3μm^2油藏。用驱替压力梯度与孔隙半径(毛管半径)之间的关系和聚合物分子线团回旋半径与孔隙半径的配伍性解释了这一实验结果。图2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驱替液 人造均质砂岩岩心 三元复合驱 驱油效率 渗透率 油藏适应性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驱替机理及动用比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殷代印 房雨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天然岩心和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分析了界面张力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将微观剩余油进行分类,重点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驱动各类剩余油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张力越低,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越大,... 通过天然岩心和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分析了界面张力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将微观剩余油进行分类,重点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驱动各类剩余油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张力越低,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值最高可达23.88%。将剩余油分为簇状、柱状、盲端状、油滴状和膜状5种类型,三元复合驱后各类型剩余油的动用比例随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增大,其中簇状剩余油的动用比例最大,盲端状剩余油的动用比例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界面张力 驱油效果 微观剩余油 驱替机理
下载PDF
三种驱油剂在聚驱后二维非均质物理模型上的驱油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云宝 卢祥国 +1 位作者 任艳滨 张运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5,254,共5页
在模拟大庆油田条件下,在3种VK值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在45℃考察了水驱、1.0 g/L普浓聚合物驱之后,3种聚驱后驱油剂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2.5×107,HD=26.5%的HPAM。这3种驱油剂的组成(g/L)为:12/5/1.4的Na2CO3/烷基... 在模拟大庆油田条件下,在3种VK值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在45℃考察了水驱、1.0 g/L普浓聚合物驱之后,3种聚驱后驱油剂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2.5×107,HD=26.5%的HPAM。这3种驱油剂的组成(g/L)为:12/5/1.4的Na2CO3/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溶液(ASP);加入17.5 mg/L Cr3+的ASP(铬交联ASP);2.5 g/L高浓HPAM溶液。两种ASP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在10-4mN/m量级。随岩心VK值增大,水驱采收率大幅度降低,普浓聚驱采收率增值显著升高,聚驱后驱油剂的采收率增值与岩心VK值和驱油剂类型有关。高浓聚合物、ASP、铬交联ASP的采收率增值,在VK=0.50岩心上分别为7.7%、10.6%、12.1%,在VK=0.65岩心上分别为7.8%、12.3%、22.5%,在VK=0.72岩心上分别为10.3%、9.8%、11.2%。铬交联ASP注入压力升幅大,后续注水压力维持高值;高浓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升幅较大或很大,但后续注水压力迅速下降;ASP注入压力升幅最小,后续注水压力不断下降。因此,聚驱后采用洗油效率特别是扩大波及体积能力更强的驱油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图3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壤面活性剂僳合物(asp)复合体系 碱/表面活性剂/铬交联聚合物复合体系 高浓度聚合物溶液 驱油效率 二维非均质人造岩心 聚合物驱后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弱碱三元驱后剩余油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惠芬 李文卓 +2 位作者 刘洋 张红玉 许天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7-131,共5页
三元驱后地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明确剩余油类型及数量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CT)及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水驱后、弱碱三元驱后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各种类型的微观剩余油。结果表... 三元驱后地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明确剩余油类型及数量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CT)及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水驱后、弱碱三元驱后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各种类型的微观剩余油。结果表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类型为簇状、柱状、盲端状;弱碱三元驱对水驱后各类剩余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驱替作用,对簇状剩余油驱替效果最好;盲端状剩余油饱和度在三元驱后有小幅度升高。弱碱三元驱后剩余油形态与水驱后一致,簇状剩余油占比最高,需要进一步动用该类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 三元驱 微观剩余油 CT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丹 吴迪 +2 位作者 陈忠喜 吴迪 冯晓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采用向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的方法有效降低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将100 g采出水依次经滤纸和孔径为0.45μm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后,加入1.0 g WSBL-3型水质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置于80℃的水浴中静置4 h,... 采用向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的方法有效降低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将100 g采出水依次经滤纸和孔径为0.45μm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后,加入1.0 g WSBL-3型水质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置于80℃的水浴中静置4 h,取出后再置于40℃的水浴中静置5 min,由此可将采出水中的悬浮固体质量浓度由107 mg/L降至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水 悬浮固体 水质稳定剂
下载PDF
Cr^(3+)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性质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可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1,292,共5页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界面张力~放置时间曲线、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储能模量~角频率曲线、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均整体上移,铬加量越大则上移幅度越大。其中油水界面张力在放置时间≤5天时均在超低值范围(10-3mN/m),5天后加Cr3+17.5 mg/L的ASP的界面张力低于不加铬的体系。通过~1.27μm2的均质人造岩心的阻力系数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随加铬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大。VK=0.89、K≈1.0μm2的层内非均质人造岩心在水驱后注入ASP时压力升高幅度随加铬量的增大而大幅增大,转水驱后注入压力的下降幅度则相差不多;水驱后注入0.38 PV不加铬和加Cr3+140 mg/L的ASP液,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9.8%和34.1%,注入0.1 PV无铬ASP+0.18 PV加铬(140 mg/L)ASP+0.1 PV无铬ASP使采收率增值达到39.4%。图5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体系 铬交联asp驱油体系 铬浓度 黏度性质 黏弹性 界面张力 渗流阻力 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对回注地层渗透率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祥国 徐德会 +1 位作者 乌侠 彭占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7-349,373,共4页
在超过 1年的时间内从大庆采油二厂三元复合驱试验区中心油井多次取采出水样并分析水样中化学剂质量浓度 ,聚合物在 71~ 381mg L范围 ,NaOH在 190~ 1197mg L范围 ,表面活性剂 (植物羧酸盐 )在 86~ 1197mg L范围。用Coulter激光粒度... 在超过 1年的时间内从大庆采油二厂三元复合驱试验区中心油井多次取采出水样并分析水样中化学剂质量浓度 ,聚合物在 71~ 381mg L范围 ,NaOH在 190~ 1197mg L范围 ,表面活性剂 (植物羧酸盐 )在 86~ 1197mg L范围。用Coulter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在自然沉降的和沉降后又经滤纸过滤的共计 4个采出水样中 ,悬浮物总体积远大于未过滤清水 ,颗粒粒径平均值和中值也大于未过滤清水 ;一个采出水样的粒度分布曲线表明 ,未过滤水样中粒径分布范围为 0 .82 5~ 2 6 .2 9μm ,>15 μm的占很大比例 ,滤纸过滤可以除去大部分大粒径颗粒。将采出水样注入不同渗透率的石英砂胶结岩心 ,从注入压力 注入量曲线求得不产生严重堵塞的岩心最低渗透率为 2 5 0× 10 - 3μm2 。用压汞法测得的人造和天然岩心孔隙半径中值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行校正 ,得到回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地层渗透率应不低于 10 0× 10 - 3μm2 。图 3表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水 适应性 研究 悬浮固体 粒径分布 回注地层 渗透率下限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