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的建立与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倩倩 张鹏飞 +3 位作者 王琳 孔静 张运 张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379,共6页
目的:建立微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并比较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方法对微钙化的识别。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兔,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基础上,随机分为套管组(给予腹主动脉双楔形套管缩窄)和非套管组,喂养12周,... 目的:建立微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并比较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方法对微钙化的识别。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兔,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基础上,随机分为套管组(给予腹主动脉双楔形套管缩窄)和非套管组,喂养12周,对比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方法对微钙化识别的价值,并比较两组微钙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套管组微钙化发生率和钙化面积高于非套管组(P<0.05)。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识别微钙化的敏感性相同,前者具有荧光活性的优势,但对于微钙化的定位准确性逊于后者。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微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茜素红S和冯·科萨染色均能较好识别微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 茜素红S染色 冯·科萨染色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偏振光镜在大鼠肾脏草酸钙晶体组织学染色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袁慧情 郭吉祥 +2 位作者 徐蓉蓉 曹译丹 汤鸿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镜结合组织学染色在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晶体与钙化晶体的最优检测效果。方法将38只草酸钙结石模型组和4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的FFPE组织行4μm切片,经HE、Von Kossa、1%茜素红S(PH4.2)、0.2%茜素红S(PH8.3)四... 目的探讨偏振光镜结合组织学染色在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晶体与钙化晶体的最优检测效果。方法将38只草酸钙结石模型组和4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的FFPE组织行4μm切片,经HE、Von Kossa、1%茜素红S(PH4.2)、0.2%茜素红S(PH8.3)四种染色后在偏正光镜、光镜下以晶体与钙化晶体的存在状态、双折射性作为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四种染色后光镜下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的晶体和草酸钙晶体的χ^(2)=138.8、P<0.001,χ^(2)=147.3、P<0.001;偏正光镜下的χ^(2)=126.9、P<0.001,χ^(2)=118.2、P<0.001。Von Kossa染色能确定模型组晶体和钙化晶体的阳性和对照组的阴性,HE染色仅能确定模型组晶体的阳性和对照组的阴性而无法确定模型组钙化晶体的阳性和对照组的阴性,2种茜素红S在晶体上均不着色呈假阴性而无法判断;由于HE和2种茜素红S染色均未能使晶体染色,故在偏正光镜下见晶体有显著的双折射光可确定模型组的草酸钙晶体阳性和未见双折射光从而确定对照组的阴性,同时在Von Kossa染色呈黑色颗粒或团块状区域在偏正光镜下呈暗黑色或暗红色,其内有见不完整、散在双折射光但不显著不能确定晶体和草酸钙的晶体为阳性。结论偏正光镜结合HE染色可确定草酸钙晶体,光镜下Von kossa染色可作为钙化晶体的验证方法,而茜素红染色在光镜下对草酸钙晶体染色观察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显微镜 草酸钙晶体 HE染色 Von Kossa染色 茜素红s染色
下载PDF
茜素红与阿利新蓝双染色法对小鼠下颌骨发育的整体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一松 钟慧敏 +1 位作者 何志伟 张国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7,22,共4页
目的:探索用茜素红/阿利新蓝双染色法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骨架发育。方法: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液对E15.5、E16.5、E18.5和P90的小鼠进行整体骨架双染色,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情况,重点关注Meckel's软骨和髁突软... 目的:探索用茜素红/阿利新蓝双染色法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骨架发育。方法: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液对E15.5、E16.5、E18.5和P90的小鼠进行整体骨架双染色,观察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情况,重点关注Meckel's软骨和髁突软骨发育。结果:骨和软骨能被分别染成红色和蓝色,在体视显微镜下可清楚地观察到下颌骨的整体发育形态。Meckel's软骨与周围的骨组织在组织学上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髁突软骨独立于Meckel's软骨,与下颌骨骨膜紧密相连。结论:应用不同条件的茜素红/阿利新蓝整体骨架双染色法成功观察了小鼠下颌骨的整体发育过程。Meckel's软骨可能不直接参与下颌骨的骨化,髁突可能是来源于下颌骨末端骨膜间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利新蓝 茜素红 双染色法 下颌骨发育 整体观察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诱导脂肪干细胞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洪林 吕刚 +2 位作者 许卫兵 栾洪佳 闵繁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中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及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自体动脉血中提取PRP,配制成条件培养液,并作用于培养状态的脂肪干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Kaplow法染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中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及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自体动脉血中提取PRP,配制成条件培养液,并作用于培养状态的脂肪干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Kaplow法染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鉴定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PRP诱导组较对照组增殖明显(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1),PRP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结论体外培养时,PRP可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成骨分化,从而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增殖 诱导成骨 碱性磷酸酶 茜素红染色
下载PDF
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向成骨及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潭 徐海斌 路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525-2531,共7页
背景:脂肪干细胞常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组织在全身均有分布,极易大量获得,取材时对供区损伤小。目的:进一步验证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 背景:脂肪干细胞常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组织在全身均有分布,极易大量获得,取材时对供区损伤小。目的:进一步验证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昆明种雄性小鼠附睾处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纯化脂肪干细胞并进行细胞表型鉴定。采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脂肪干细胞,进行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采用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脂肪干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原代7-9d可达90%融合,传至第3代后细胞形态趋向一致,传代的脂肪干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特异性抗原测定CD29、CD44表达阳性,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呈阳性。软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证实从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到具有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经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其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等优点,可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细胞培养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分化 碱性磷酸酶染色 茜素红染色 Ⅱ型胶原 番红O染色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茜素红染色技术应用于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兰叶芳 黄思静 +2 位作者 袁桃 胡博 黄树光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4,共8页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过程中宿主矿物的准确鉴别和包裹体形成期次的确定尤为关键,将包裹体测温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包裹体的生源和属性。本文以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岩...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过程中宿主矿物的准确鉴别和包裹体形成期次的确定尤为关键,将包裹体测温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包裹体的生源和属性。本文以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特征研究确定二者形成顺序基础上,借助茜素红染色正确区分流体包裹体的宿主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染色剂的使用对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无影响,染色前后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量差值在1℃以内,而染色剂配制比例(尤其是盐酸浓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液清除方式是茜素红染色技术能否成功应用于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关键。本研究准确获得了鞍形白云石和分布于鞍形白云石晶间和晶内的方解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别集中在110~190℃和70~130℃区间,二者具有40~60℃的温度差。研究认为,方解石的沉淀时间晚于鞍形白云石,鞍形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有关,热事件后的温度降低导致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并伴随方解石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染色 豹斑灰岩 流体包裹体测温 热流体
下载PDF
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于祥茹 韩晓谦 +3 位作者 袁浩天 董志恒 程梁 吴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4-299,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PLGA/CPC)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为预防剩余牙槽嵴萎缩和促进骨再生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溶剂浇铸一粒子沥滤技术结合相分离法制备PLGA/CPC支架...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PLGA/CPC)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为预防剩余牙槽嵴萎缩和促进骨再生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溶剂浇铸一粒子沥滤技术结合相分离法制备PLGA/CPC支架材料;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BMSCs;第3代BMSCs经Dil染色后接种于复合支架材料。实验分为实验组(PLGA/CPC+BMSCs)和对照组(单纯BMSCs)。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及BMScs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CCK-8和碱性磷酸酶(AKP)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和分化。结果:支架材料孔隙率达90%以上,孔径平均为200300μm,支架材料与细胞黏附性较好;原代BMSCs前3d增殖较慢,3~6d增殖较快,6d后增殖较慢;BMSCs表面抗原CD44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茜素红和Ⅰ型胶原染色,BMSCs有良好的成骨活性;Dil染色,细胞标记率达90%以上,标记物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CCK-8和AKP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增殖率和AKP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CPC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磷酸钙骨水泥 茜素红染色
下载PDF
MC3T3-E1前成骨细胞培养时间对矿化结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 马肃 +1 位作者 刘培红 秦春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2期2219-2220,2322,共3页
目的:观察MC3T3-E1前成骨细胞不同培养时间点矿化结节的形态,探讨一个既节省实验时间与经费,又便于观察矿化结节形态差异的实验方法。方法:将MC3T3-E1前成骨细胞按培养时间分为四组(14、21、28、35天组),各组实验结束时行茜素红染色,光... 目的:观察MC3T3-E1前成骨细胞不同培养时间点矿化结节的形态,探讨一个既节省实验时间与经费,又便于观察矿化结节形态差异的实验方法。方法:将MC3T3-E1前成骨细胞按培养时间分为四组(14、21、28、35天组),各组实验结束时行茜素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态变化。结果:各组均见红色的矿化结节形成,随培养时间延长,染色面积增大,密度增高,14天时结节轮廓清晰,结节间距较大,21天时结节面积增大,28天时结节边界超出视野,35天时视野内大片深染,结节轮廓不清。结论:在本实验周期内,MC3T3-E1前成骨细胞培养14至21天通过茜素红染色可以较清晰地观察矿化结节,其中培养14天时即可观察到结节大小、数量及形态,考虑到实验时间及经费的因素,我们认为MC3T3-E1前成骨细胞培养14天后行茜素红染色是观察不同因素对其矿化产生影响的适宜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 培养时间 矿化结节 茜素红染色
原文传递
MicroRNA-486和TGF-β_1对人主动脉瓣膜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伟坚 方明 +3 位作者 苏锦文 王温慧 王雪君 李新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2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microRNA-486(miRNA-486)对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ICs)钙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VICs,经成骨诱导后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miRNA-486靶基因。转染miR-486mimic、miR-486 Inhibitors后,将细胞分为miR-486 mimic组、mi... 目的研究microRNA-486(miRNA-486)对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ICs)钙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VICs,经成骨诱导后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miRNA-486靶基因。转染miR-486mimic、miR-486 Inhibitors后,将细胞分为miR-486 mimic组、miR-486 mimic NC组、miR-486 Inhibitors组、miR-486 Inhibitors NC组。采用茜红素染色、ALP试验分析各组钙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荧光试验检测miR-486靶基因及成骨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录生长因子-β_1(TGF-β_1)为潜在靶基因。茜红素染色、ALP试验结果显示,miR-486 mimic组钙化程度高于miR-486 Inhibitors组。qRT-PCR、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miR-486 mimic组TGF-β_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miR-486 mimic组RUNX2、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较miR-486 Inhibitors组高(P<0.05)。结论 miR-486可通过下调TGF-β_1的表达,促进RUNX2、骨钙素的表达和活性,诱导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microRNA-486 转录生长因子-β1 茜红素染色 碱性磷酸酶活性 主动脉瓣膜
下载PDF
ENU诱变获得一种多趾小鼠及其突变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兵 李柯 +2 位作者 陈德洋 糜婷 薛整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40,共9页
采用化学诱变剂乙酰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获得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趾突变小鼠(Mus musculus),该突变小鼠在后趾内侧(即轴前部)多出一个脚趾,且严重程度不一,部分小鼠双侧后足都有多趾表型。阿尔新蓝-茜素红染色结... 采用化学诱变剂乙酰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获得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趾突变小鼠(Mus musculus),该突变小鼠在后趾内侧(即轴前部)多出一个脚趾,且严重程度不一,部分小鼠双侧后足都有多趾表型。阿尔新蓝-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多趾突变杂合子小鼠除多趾异常发育外,其余骨骼无明显异常。为定位该突变基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C57BL/6J×DBA/2J)F1代多趾突变小鼠回交C57BL/6J得到的[(C57BL/6J×DBA/2J)F1×C57BL/6J]N2代多趾小鼠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最终将本例多趾突变基因定位于小鼠第2号染色体微卫星D2mit45与D2mit184之间,并初步确定Alx4为该突变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对Alx4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发现突变小鼠Alx4基因编码区第433位碱基处发生A到T的颠换,导致编码区第145位密码子AAA(编码赖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TAA,引起蛋白编码提前终止,是引起多趾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亚硝基脲 多趾突变 阿尔新蓝-茜素红染色 微卫星 Alx4基因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