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洁芙柔消毒凝胶消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春梅 钟晓祝 杨金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5,共2页
目的 了解洁芙柔消毒凝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凝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率均为100%;洁芙柔消毒凝胶对手上自然菌作用3 min,杀灭率... 目的 了解洁芙柔消毒凝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凝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率均为100%;洁芙柔消毒凝胶对手上自然菌作用3 min,杀灭率为99.02%。结论 洁芙柔消毒凝胶是一种凝胶状醇类消毒剂,杀菌力强,且具护肤成分,消毒后手感干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外科手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醇类消毒剂 杀菌 消毒凝胶
下载PDF
新冠状病毒疫情下常见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延慧 袁妍 +4 位作者 董延茂 汤晓蕾 赵丹 李志立 陈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40,共5页
针对新冠状病毒,简要介绍了几类常见消毒剂,包括醇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和手消毒剂。并通过市场调研,对疫情期间的热销产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卫生消毒 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
下载PDF
两种手消毒剂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昫 杨海宁 +4 位作者 杨慧宁 刘佳 高旭东 张旭毅 张娜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92-93,97,共3页
目的比较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氯己定醇手消毒剂卫生手的消毒效果。方法纳入非手术科室医疗工作人员194人,随机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或氯己定醇手消毒剂消毒。受试对象手卫生采用"七步洗手法",在使用消毒剂卫生手消毒前、后分别进行... 目的比较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氯己定醇手消毒剂卫生手的消毒效果。方法纳入非手术科室医疗工作人员194人,随机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或氯己定醇手消毒剂消毒。受试对象手卫生采用"七步洗手法",在使用消毒剂卫生手消毒前、后分别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检测消毒效果。结果 90人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104人使用氯己定醇消毒剂卫生手消毒,2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P=0.655),酸性氧化电位水组消毒合格率为76.67%,氯己定醇组消毒合格率为75.9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909)。结论 2组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基本一致,可在临床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氧化电位水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 氯己定醇手消液 卫生手消毒
原文传递
75%乙醇消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4
作者 严星环 林和波 任亚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9-9,12,共2页
建立75%乙醇消毒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薄膜过滤法,对薄膜过滤器的选择、冲洗液的种类、冲洗液的冲洗量和冲洗次数等因素的分析,测定茵数回收率。结果:采用全封闭薄膜过滤器,再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5次,试验组的... 建立75%乙醇消毒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薄膜过滤法,对薄膜过滤器的选择、冲洗液的种类、冲洗液的冲洗量和冲洗次数等因素的分析,测定茵数回收率。结果:采用全封闭薄膜过滤器,再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5次,试验组的活茵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75%乙醇消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乙醇消毒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 回收率
下载PDF
减菌化预处理对鲜鱼冷藏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艳 卢晓黎 +1 位作者 雷鸣 阎志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用酒精消毒,远红外线脱水、紫外线减菌、真空包装作为预处理因子,对鲜活鲫鱼宰杀后进行减菌处理,然后在4℃下冷藏保鲜,贮藏期内通过感官评定,pH值、TVBN含量、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这四个预处理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延长鲫鱼的保鲜期有... 用酒精消毒,远红外线脱水、紫外线减菌、真空包装作为预处理因子,对鲜活鲫鱼宰杀后进行减菌处理,然后在4℃下冷藏保鲜,贮藏期内通过感官评定,pH值、TVBN含量、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这四个预处理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延长鲫鱼的保鲜期有明显的效果。酒精消毒后在40℃下远红外脱水10min,紫外线杀菌20min,再进行真空包装冷藏,可以使鲫鱼的保鲜期延长至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菌化预处理 鲜鱼 冷藏保鲜 酒精消毒 远经外线脱水 紫外线杀菌 真空包装
下载PDF
自然干燥法与乙醇消毒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丹 丁小容 李美佳 《循证护理》 2019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自然干燥法与乙醇消毒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根据纳入... [目的]探讨自然干燥法与乙醇消毒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自然干燥法与乙醇消毒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研究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80,95%CI(-1.11,-0.49),P<0.000 01],试验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RR=0.98,95%CI(0.41,2.31),P=0.96]及脐周菌群定植率[RR=1.16,95%CI(0.90,1.49),P=0.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自然干燥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且不增加脐炎感染的风险。但考虑到纳入研究较少,文献质量一般,故仍需纳入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干燥法 乙醇消毒法 新生儿 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时间 脐炎 菌群培养 META分析
下载PDF
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对3种醇类消毒剂抗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苏裕心 魏秋华 +5 位作者 任哲 张传福 史云 武雪冰 帖金凤 张文福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1-854,861,共5页
目的观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ABA)对3种醇类消毒剂的抗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选择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耐药基因PCR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检测。结果 2株MRSA对... 目的观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ABA)对3种醇类消毒剂的抗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选择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耐药基因PCR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检测。结果 2株MRSA对3种醇的MIC值高于6株鲍曼不动杆菌,稍高于标准菌株6538和8099。杀菌实验结果显示,3种醇对2株MRSA的杀灭对数值均低于标准株6538和8099,对MRSA-1杀灭对数值大于MRSA-2,对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大于标准株8099;作用至1 min时,3种醇均能将8099全部杀灭,对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对数值D162<3070122<3070341<3040217<WJ0147,WJ0135与WJ0147相似。PCR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D162、3070122、3070341、3040217株qacEΔ1基因阳性;鲍曼不动杆菌3040217和WJ0135株NDM1基因阳性。结论 2株MRSA对消毒剂的抗性普遍高于标准菌株,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普遍低于标准菌株;3种醇的杀灭效果以"乙醇+正丙醇"最强,"乙醇+异丙醇"次之,单独乙醇最弱;PCR检测发现4株菌携带耐消毒剂基因,2株携带NDM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消毒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抗性基因
原文传递
普通人群废弃口罩消毒处理后混燃的可行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贺泓博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7期157-158,共2页
自2020年初,医用口罩使用量进入爆发期,关于废弃医用口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为焦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普通人群使用后的废弃口罩混燃的处理方式,设计一款结合口罩消毒和真空打包的处理装置。基本思路是将废弃口罩经行喷... 自2020年初,医用口罩使用量进入爆发期,关于废弃医用口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为焦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普通人群使用后的废弃口罩混燃的处理方式,设计一款结合口罩消毒和真空打包的处理装置。基本思路是将废弃口罩经行喷洒酒精消毒和抽真空打包处理后,运输至生物质发电站或垃圾发电站经行混燃,将口罩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用于发电。本文采用实验方法验证酒精消毒对口罩燃烧性能的影响,并对口罩混燃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医用口罩 酒精消毒 真空包装 混燃
下载PDF
减菌化预处理对猪肉冷藏保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艳 卢晓黎 +2 位作者 段飞霞 雷鸣 闫志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用酒精消毒、远红外线脱水、紫外线减菌、真空包装作为预处理因子,对宰杀后的鲜猪肉进行减菌处理,然后将其在3℃下冷藏保鲜。在贮藏期内通过感官评定及对pH值、TVBN含量、Aw、总酸度、汁液渗出量、细菌总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预... 用酒精消毒、远红外线脱水、紫外线减菌、真空包装作为预处理因子,对宰杀后的鲜猪肉进行减菌处理,然后将其在3℃下冷藏保鲜。在贮藏期内通过感官评定及对pH值、TVBN含量、Aw、总酸度、汁液渗出量、细菌总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预处理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延长猪肉的保鲜期有明显的效果,其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在45℃下远红外线脱水10min或在35℃下脱水20min,再经紫外线杀菌20min,然后真空包装冷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杀菌 真空包装 低温冷藏 猪肉 减菌化预处理 冷藏保鲜
下载PDF
一种酒精消毒剂产品中乙醇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
10
作者 卢蓉娜 罗枭灼 吕冠欣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2期91-94,共4页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酒精类消毒剂产品中乙醇浓度检测方法,为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氧化还原组合试剂与目标样品产生反应,通过反应后反应体系的颜色差异来判定样品中乙醇的浓度范围,并用气相色谱法对目标样品...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酒精类消毒剂产品中乙醇浓度检测方法,为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氧化还原组合试剂与目标样品产生反应,通过反应后反应体系的颜色差异来判定样品中乙醇的浓度范围,并用气相色谱法对目标样品的浓度加以验证。对27批市售及自配酒精类消毒剂产品进行快速检测,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确证,该快筛方法的准确率在85%以上,稳定性和专属性较好。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速度较快且准确率和稳定性较好,能满足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查及一般性家用筛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类消毒剂 乙醇浓度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放置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张丹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放置稳定性。方法:模拟普通家庭放置条件,基于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对9类不同型式的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初始乙醇含量及放置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原封状态下,喷罐和压盖式产品中乙醇含量随放置... 目的:研究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放置稳定性。方法:模拟普通家庭放置条件,基于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对9类不同型式的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初始乙醇含量及放置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原封状态下,喷罐和压盖式产品中乙醇含量随放置时间增长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同一类不同种产品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差异(变异系数=0.3%~46.2%),其他7类产品中乙醇含量均未发现显著变化(极差<3.5%),且同一类不同种产品间差异较弱(变异系数<14.4%)。启封状态下,具有喷嘴的喷壶式与按压式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的放置稳定性相对其他类型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具有喷嘴的喷壶式与按压式含酒精类消毒剂产品应在启封后尽快使用。棉球与湿巾类产品中,单独包装具有更好的放置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醇类消毒剂 气相色谱法 稳定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醇类消毒剂新旧国标差异性解读
12
作者 曾海鹏 陈意苹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40-41,51,共3页
醇类消毒剂卫生要求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6373-2020已于2020年12月01日实施,旧国标GB 26373-2010《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已作废。文章对新国标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供标准使用者参考。
关键词 醇类消毒剂 标准 差异性
下载PDF
醇类消毒剂的实验室使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庆玉 李志岭 +1 位作者 明佳佳 臧雯岚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醇类消毒剂是实验室最常见、使用量最多的广谱中效但具有中等危险性质的化学消毒剂。正确使用、安全储存、合理处置醇类消毒剂,是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醇类消毒剂的卫生标准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消毒原... 醇类消毒剂是实验室最常见、使用量最多的广谱中效但具有中等危险性质的化学消毒剂。正确使用、安全储存、合理处置醇类消毒剂,是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醇类消毒剂的卫生标准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消毒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实验室检测人员、管理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消毒剂 实验室使用和管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