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铝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83
1
作者 李学锋 陈绪煌 周密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0-85,共6页
综述了Al(OH)3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应用现状。
关键词 阻燃剂 氢氧化铝 应用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无机阻燃剂的表面处理技术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兴娟 王金阳 +1 位作者 刘佳 龙飞 《化学工程师》 CAS 2001年第4期22-23,共2页
本文论述了无机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在不影响聚合物阻燃性能的前提下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对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方法 。
关键词 阻燃剂 偶联剂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阻燃机理
下载PDF
新型无机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旺生 张翼 《江苏化工》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综述了新型无机阻燃剂的性能和制备方法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 新型 无机阻燃剂 研究进展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 纳米级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纳米Al(OH)_3先驱沉淀物 被引量:13
4
作者 英宏 李继光 +3 位作者 赵志江 李晓东 修稚萌 孙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研究了以硝酸铝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纳米Al(OH)3 先驱沉淀物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通常的物料等速滴加方法得到的Al(OH)3 沉淀物或颗粒粗大、或尺寸分布范围宽·发明了变速滴加制备单分散纳米A... 研究了以硝酸铝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纳米Al(OH)3 先驱沉淀物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通常的物料等速滴加方法得到的Al(OH)3 沉淀物或颗粒粗大、或尺寸分布范围宽·发明了变速滴加制备单分散纳米Al(OH)3 先驱沉淀物的工艺,即首先通过缓慢滴加将0-2 mol·L-1Al(NO3)3 溶液的pH 值调整到5-5 ,然后以25 ml·min -1 的速度向Al(NO3)3 溶液中快速滴加浓度为4-5 mol·L- 1 的NH4OH 溶液,获得了颗粒尺寸小于5 nm ,尺寸均匀的Al(O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 单分散 先驱沉淀物 沉淀法 氢氧化铝
下载PDF
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对热硫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亢庆卫 罗权焜 《有机硅材料》 CAS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 /三氧化二锑并用、氢氧化铝 /三氧化钼并用对热硫化 (HTV)硅橡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图在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结果表明 :当 1 0 0份硅橡胶中氢氧化铝的用量为 80份时 ,硅橡胶的燃烧氧指... 研究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 /三氧化二锑并用、氢氧化铝 /三氧化钼并用对热硫化 (HTV)硅橡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图在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结果表明 :当 1 0 0份硅橡胶中氢氧化铝的用量为 80份时 ,硅橡胶的燃烧氧指数 (OI值 )可达 3 0 % ,但力学性能却受到严重损害 ,发烟量为B级 ;氢氧化铝 /三氧化二锑并用时 ,HTV硅橡胶的性能较理想 ;当 (氢氧化铝 +三氧化二锑 )用量为 5 0份时 ,硅橡胶的OI值为 3 1 %、拉伸强度为 6 3MPa、扯断伸长率为 660 %、撕裂强度为 2 3 7kN/m、邵尔A硬度为 5 7度 ,但发烟量为C级 ;氢氧化铝 /三氧化钼并用可使HTV硅橡胶燃烧时的发烟量达到A级 ,但不能显著提高其阻燃性能 ,当 (氢氧化铝 +三氧化钼 )用量为 96份时 ,HTV硅橡胶的OI值仅2 8% ,且此时其力学性能受到较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复合阻燃剂 硫化硅橡胶 三氧化二锑 三氧化钼 阻燃性
下载PDF
过饱和铝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铝自发成核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洁 陈启元 尹周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52-1656,共5页
用电导法和吸光光度法首次对苛性比相同的不同浓度过饱和铝酸钠溶液自发分解过程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获得铝酸钠溶解氢氧化铝自发成核动力学方程,探索了H-2O和Na^+对氢氧化铝自发成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为氢氧... 用电导法和吸光光度法首次对苛性比相同的不同浓度过饱和铝酸钠溶液自发分解过程进行了实时跟踪研究,获得铝酸钠溶解氢氧化铝自发成核动力学方程,探索了H-2O和Na^+对氢氧化铝自发成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为氢氧化铝属化学反应控制过程;H_2O参与了溶液分解过程控制步骤的反应;K^+和Na^+等阳离子参与了溶液的重构,但对溶液分解的控制步骤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饱和铝酸钠溶液 氢氧化铝 自发成核 动力学规律 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超细Al(OH)_3粉体浓度对甲烷爆炸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文虎 王秋红 +1 位作者 邓军 罗振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9-1482,共4页
采用20 L的球形不锈钢爆炸罐试验系统,考察不同浓度Al(OH)3超细粉体抑制瓦斯爆炸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OH)3粉体浓度的增加,甲烷最大爆炸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即存在控制瓦斯爆炸的最佳的粉体浓度.当甲烷浓度为9.5%时,1.3μm超细粉体... 采用20 L的球形不锈钢爆炸罐试验系统,考察不同浓度Al(OH)3超细粉体抑制瓦斯爆炸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OH)3粉体浓度的增加,甲烷最大爆炸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即存在控制瓦斯爆炸的最佳的粉体浓度.当甲烷浓度为9.5%时,1.3μm超细粉体Al(OH)3的最佳控爆浓度约为250 g/m3,此粉体浓度下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分别为0.583 MPa,9.082 MPa/s,190 ms;当甲烷浓度为7.0%时的最佳控爆浓度约为200 g/m3,此粉体浓度下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分别为0.474 MPa,3.76 MPa/s,40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体 al(oh)3 甲烷爆炸 抑爆
下载PDF
微胶囊化超细红磷的制备及其安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海群 卑凤利 +3 位作者 王志成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5-909,共5页
研究了用硝酸铝溶胶凝胶法制备微胶囊化超细红磷的工艺,通过着火点测试研究了包覆材料和包覆工艺以及影响包覆效果的因素,发现以5%氢氧化铝溶胶凝胶制备微胶囊化红磷在150℃左右真空干燥得到的样品安定性较好,XPS表明有95.3%的红磷被包... 研究了用硝酸铝溶胶凝胶法制备微胶囊化超细红磷的工艺,通过着火点测试研究了包覆材料和包覆工艺以及影响包覆效果的因素,发现以5%氢氧化铝溶胶凝胶制备微胶囊化红磷在150℃左右真空干燥得到的样品安定性较好,XPS表明有95.3%的红磷被包覆,透射电镜显示形成一层均匀的包覆层,超细红磷的安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 超细红磷 制备 安定性 硝酸铝 溶胶凝胶法 表面包覆处理 氢氧化铝 阻燃剂
下载PDF
氢氧化铝及其复合体系在聚合物中的阻燃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安璐 高庆 +1 位作者 徐祖顺 易昌凤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1期30-32,36,共4页
介绍了氢氧化铝的阻燃机理、氢氧化铝表面改性和协同增效等改性方法,概述了氢氧化铝及其复合体系在塑料、橡胶、纤维等聚合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氢氧化铝在阻燃剂市场上的占有率。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在国外阻燃剂市场的占有... 介绍了氢氧化铝的阻燃机理、氢氧化铝表面改性和协同增效等改性方法,概述了氢氧化铝及其复合体系在塑料、橡胶、纤维等聚合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氢氧化铝在阻燃剂市场上的占有率。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在国外阻燃剂市场的占有率为50%~80%,而在我国的占有率却十分有限,故无毒、抑烟、环保的阻燃剂将是未来阻燃剂发展的主流,其中性能良好的氢氧化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复合 阻燃机理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EVA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清辉 郑水林 +2 位作者 张强 邹勇 吴良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采用化学复合方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表明,复合阻燃剂颗粒表面粗糙,包覆着纳米级氢氧化镁粒子.通过BET测定,比表面积由包覆前的3.7979m2.g-1提高到15.9414m2.g-1.由复合阻燃剂... 采用化学复合方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表明,复合阻燃剂颗粒表面粗糙,包覆着纳米级氢氧化镁粒子.通过BET测定,比表面积由包覆前的3.7979m2.g-1提高到15.9414m2.g-1.由复合阻燃剂填充的EVA材料,氧指数可达39.0,拉伸强度达10.2MPa,断裂伸长率达180%,较氢氧化铝原料及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机械混合样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TG和DTA热分析表明,复合阻燃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和燃烧残留率,能有效地抑制聚乙烯主链裂解,促进基体成炭,增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阻燃剂 化学复合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
下载PDF
表面包覆Al(OH)_3改性石墨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周福 庞业华 +2 位作者 孙加林 汪厚植 洪彦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6-267,272,共3页
采用异相成核法在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中 ,使硫酸铝水解 ,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Al(OH) 3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介绍了包覆条件对石墨表面改性的影响 ,对改性后的石墨进行了形貌观察、接触角测定、差热 -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 采用异相成核法在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中 ,使硫酸铝水解 ,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Al(OH) 3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介绍了包覆条件对石墨表面改性的影响 ,对改性后的石墨进行了形貌观察、接触角测定、差热 -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可在石墨表面形成Al(OH) 3包覆层 ,pH值为 4 .0时 ,包覆效果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表面包覆 改性 al(oh)3 异相成核法 氢氧化铝
下载PDF
氢氧化铝在丁苯橡胶中的阻燃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保卫 谭英杰 《特种橡胶制品》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研究了不同品种无机阻燃剂在丁苯橡胶中的氧指数 (OI)值及其有关性能。结果表明 ,单用Al(OH) 3时OI值比较高 ,燃烧时没有可见的烟雾 ,随Al(OH) 3用量提高OI值上升 ,当用量达 1 2 0份时 ,OI值达 2 7。以A1 5 1改性Al(OH) 3,未能提高OI值 ... 研究了不同品种无机阻燃剂在丁苯橡胶中的氧指数 (OI)值及其有关性能。结果表明 ,单用Al(OH) 3时OI值比较高 ,燃烧时没有可见的烟雾 ,随Al(OH) 3用量提高OI值上升 ,当用量达 1 2 0份时 ,OI值达 2 7。以A1 5 1改性Al(OH) 3,未能提高OI值 ,物理机械性能稍有改善。Al(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丁苯橡胶 阻燃性 研究 无机阻燃剂 氧指数
下载PDF
火花放电法制备高纯氧化铝粉末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永璋 蒋明学 +1 位作者 冯秀梅 安兆盈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以纯度为99.9910%的金属铝和去离子水为原料,用火花放电法制备高纯氧化铝。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法(DTA/TGA)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纯度、成分、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以纯度为99.9910%的金属铝和去离子水为原料,用火花放电法制备高纯氧化铝。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法(DTA/TGA)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纯度、成分、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粉体经800℃、1h煅烧得到的氧化铝纯度为99.9893%,经1300℃、3h煅烧得到高纯的氧化铝,样品结构疏松,分散性好,颗粒细度为微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氧化铝 al(oh)3 火花放电 金属铝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脱醇型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艾国金 马文石 《有机硅材料》 CAS 2007年第6期313-317,共5页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氢氧化铝为阻燃剂,制得无机阻燃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力学强度、锥形量热、热失重分析、交联密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拉伸断面形貌探...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氢氧化铝为阻燃剂,制得无机阻燃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力学强度、锥形量热、热失重分析、交联密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拉伸断面形貌探讨了氢氧化铝对阻燃脱醇型硅橡胶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不仅是脱醇型硅橡胶的良好阻燃剂,而且是其良好的补强剂;添加60份氢氧化铝时,脱醇型RTV-1硅橡胶的燃烧氧指数达到36%,拉伸强度为1.34 MPa,断裂伸长率为392%,邵尔A硬度为48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单组分 窒温硫化 硅橡胶 燃烧氧指数 交联密度 热释放速率 生烟速率
下载PDF
高填充聚乙烯/氢氧化铝体系的交联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方征平 许承威 白雪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9-52,共4页
聚乙烯中大量填充氢氧化铝可有效地提高阻燃性能,但导致聚乙烯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本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氢氧化铝(100/150)体系进行交联,发现适度交联时,可同时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 聚乙烯中大量填充氢氧化铝可有效地提高阻燃性能,但导致聚乙烯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本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氢氧化铝(100/150)体系进行交联,发现适度交联时,可同时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顺丁橡胶与DCP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氢氧化铝 交联 改性 填充 填料
下载PDF
YAG∶Ce^(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东阳 王德生 +2 位作者 李含 康利斌 张希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8-99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Y3-xAl5O12∶xCe3+(x=0.05~0.9)荧光粉,利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样品的发光性能、物相和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Ce3+浓度、助熔剂、灼烧温度、灼烧时间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l...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Y3-xAl5O12∶xCe3+(x=0.05~0.9)荧光粉,利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样品的发光性能、物相和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Ce3+浓度、助熔剂、灼烧温度、灼烧时间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l(OH)3为原料,采用氟化物助熔剂可以获得颗粒细小均匀的荧光粉,研究结果对荧光粉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Ce3+ 荧光粉 al(oh)3 发光光谱
下载PDF
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附聚及二次成核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玉胜 于海燕 +1 位作者 杨毅宏 毕诗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34-2439,共6页
研究了添加剂I3、I32和I33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附聚和二次成核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结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应用促进了不同颗粒间附聚的进行,提高了附聚颗粒的临界半径,并有效抑制了... 研究了添加剂I3、I32和I33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附聚和二次成核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结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应用促进了不同颗粒间附聚的进行,提高了附聚颗粒的临界半径,并有效抑制了二次成核的发生.添加剂I33在40ml·L-1时,附聚产物小于30μm的细粒子个数分数降低26.1%,平均粒度增加21.08μm(相对空白样).晶体形貌分析表明,添加剂促进了晶体间的交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氢氧化铝 附聚 二次成核 添加剂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Al(OH)_3超细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凤春 朱兴松 张显友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l(OH)3超细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粒度分析法对颗粒尺寸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Al(OH)3超细粒子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初始量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及表面活性荆的加入是影响产物...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l(OH)3超细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粒度分析法对颗粒尺寸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Al(OH)3超细粒子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初始量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及表面活性荆的加入是影响产物Al(OH)3粒子尺寸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条件 尺寸 al(oh)3 超细粒子 粒度分布 氢氧化铝 化学沉淀法
下载PDF
陶瓷微滤膜过滤亚微米级悬浮液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文元 许煜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文章采用陶瓷微滤膜新技术 ,分离微米、亚微米级 Al(OH) 3和 Zr(OH) 4 悬浮液 ,实验结果表明其固液分离效率与操作性能均明显优于目前工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各种传统分离技术 ,为陶瓷微滤膜在化学液相反应制备超细陶瓷微粉生产工艺的推... 文章采用陶瓷微滤膜新技术 ,分离微米、亚微米级 Al(OH) 3和 Zr(OH) 4 悬浮液 ,实验结果表明其固液分离效率与操作性能均明显优于目前工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各种传统分离技术 ,为陶瓷微滤膜在化学液相反应制备超细陶瓷微粉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亚微米级悬浮液 化学液相沉淀法 铵明矾 氯氧化锆 氨水
下载PDF
旋转填料床制备超细Al(OH)_3碳化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裕 刘有智 祁贵生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 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 Na Al( OH) 4溶液和 CO2 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 Al( OH) 3 的碳化反应时间 .方法 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 ,液体循环量 ,气体流量 ,Na Al( OH) 4溶液初始浓度 ,气液比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与结... 目的 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 Na Al( OH) 4溶液和 CO2 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 Al( OH) 3 的碳化反应时间 .方法 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 ,液体循环量 ,气体流量 ,Na Al( OH) 4溶液初始浓度 ,气液比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 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反应大大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 ,同时得到平均粒径为 2 0 0 nm且分布均匀的超细 Al( OH)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料床 超细粉 碳化时间 氢氧化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