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分布的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 被引量:53
1
作者 康传志 吕朝耕 +8 位作者 黄璐琦 王升 王红阳 张文晋 王瑞杉 王铁霖 孙嘉惠 周涛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82-1989,共8页
中药生态农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推行。由于中药材生产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该文收集整理了各区域较为成熟的代表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如药粮间套作、... 中药生态农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推行。由于中药材生产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该文收集整理了各区域较为成熟的代表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如药粮间套作、轮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模式,野生抚育种植模式和景观生态种植模式等,参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和《中国中药区划》,结合生产实践,对全国8大区域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各地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有:东北地区的人参林下种植模式、华北地区的连翘仿野生种植模式、华东地区的浙贝母-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华中地区的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华南地区的阳春砂林下种植模式、西南地区的川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西北地区的甘草野生抚育种植模式以及青藏地区唐古特大黄仿野生种植模式等。通过梳理全国各区域常见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以期为各分布区域内其他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生态农业 中药材生态种植 区域分布 模式
原文传递
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53
2
作者 曹志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8,共10页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能源与环境危机互为因果,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重点论述了农业环境、农业生物多样...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能源与环境危机互为因果,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重点论述了农业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食物网、农业集约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等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学、特别是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生态农业要处理好"生物"、"环境"、"生物与环境"这几个概念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模块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近期内,土壤质量普查、生态风险评估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需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建议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体内部的深层关系,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灾害控制和生态修复的经济成本、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及生计和福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用整体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生态农业所面临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物多样性 土壤质量 生态风险 种植业结构 技术灾害
下载PDF
农业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保华 谷艳芳 +1 位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及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景观格局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驱动力和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则是案例较多、归纳总结和机制研究相对薄弱。分析了形成当前研究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今... 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及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景观格局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驱动力和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则是案例较多、归纳总结和机制研究相对薄弱。分析了形成当前研究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发展能够反映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归纳农业景观演变的驱动机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机理研究、发展景观格局整体性指标和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相结合研究方法、农业景观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恶化的恢复因子和恢复方法的研究、加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和实施、高效农田景观结构设计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格局动态 驱动力 生态效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及承载力 被引量:52
4
作者 李慧 周维博 +2 位作者 庄妍 马聪 刘博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为客观分析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根据耕地、水资源量等数据,在分析延安市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洛伦兹曲线以及农业水土资源匹配计算模型,对延安市及其13个区县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为客观分析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根据耕地、水资源量等数据,在分析延安市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洛伦兹曲线以及农业水土资源匹配计算模型,对延安市及其13个区县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0.26×104 m3/hm2,匹配程度较差,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54×104 m3/hm2,并且空间匹配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南优北差的匹配格局。在全面分析影响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延安市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结合在一起,对延安市各区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子长县和延长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最低,承载力IV级;黄龙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最高(II级),其他大部分区县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III级),研究可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及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模型 水资源 匹配格局 承载力 PSO-PPC 延安市
下载PDF
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于正松 李同昇 +2 位作者 龙冬平 李献波 孙东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1-419,共9页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其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因。基于1996~2010年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相关数据计算综合得分,采用相对发展率、区位变异系数及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刻画其空间演变特征并...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其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因。基于1996~2010年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相关数据计算综合得分,采用相对发展率、区位变异系数及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刻画其空间演变特征并揭示原因。结果表明:①15a间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交替上升态势,2005~201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明显高于1996~2000年和2000~2005年,且日趋均衡。②2005~2010年28市(区)的格局演变较前2个时期更加显著,陕西省各市排序上升明显。③影响农业现代化格局演变的除系统内部要素外,财政支农力度、农业贷款、区域交通网络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因素也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 格局 面板数据 陕甘宁地区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49
6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130,共8页
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57个县(市)地域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相对发展率指数探究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演化规律,结合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因... 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57个县(市)地域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相对发展率指数探究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演化规律,结合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差异逐渐增大;2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其水平高(低)的县(市)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农业现代化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热点区则向苏南地区靠拢,且两者范围均在缩小,苏中地区在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之间转变;3财政支农、农业金融贷款、社会消费水平、人力资本投入、道路基础设施等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邻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也影响着本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自相关 格局演化 驱动因素 江苏省
原文传递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ROPPING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GRICULTURE IN CHINA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馥棠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7年第4期407-415,共9页
Based on the analyses on amplitudes of historic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past 500 years and latest 100 years,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for China estimated by composi... Based on the analyses on amplitudes of historic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past 500 years and latest 100 years,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for China estimated by composite GCM,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ropping systems in China in future are simulated and assessed using the cropping system model development specially for the Chinese cropping patterns.It is shown that under the projected future climate change by 2050 the most parts of the present double cropping area would be replaced by the different triple cropping patterns while the current double cropping area would shift towards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resent single cropping area.More explicitly,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riple cropping area would shift from its current border at the Changjing River to the Huanghe River,a shift of more than 5 degrees of latitude.And the shift of multiple cropping areas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single cropping area. Furthermore,considering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ikely negative balance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nd,therefore,increase of moisture stress(i.e. less water availability),as well as the possible increase of heat stress disaster and decrease of LGS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 of climate change for agriculture in China are also analyzed roughly in this paper. As a result,however,it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to reach a specific conclusion that 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he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to farm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Chinese farming patterns,the complex-va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especially,a great scientific uncertainties in the investigation/prediction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e in China cropping pattern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GS)
原文传递
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黄道友 唐昆 +2 位作者 盛良学 王克林 陈桂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开展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业由资源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湖南省近10年生态农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针对全省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开展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业由资源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湖南省近10年生态农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针对全省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系统研究阐明了山地“林—药—果”、丘陵“草—粮—牧”、岗地“果—粮—猪”、平湖“粮—经—牧—渔”、水域“水生经济作物—水禽—水产”共生、蓄洪垸“林—草—牧—渔”、庭园“猪—沼—果”、城郊(或旅游区)“农业观光园”等区域生态农业实用模式的建设重点与技术要点,并实例分析了推广应用上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所产生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类型区 生态农业 模式 技术 农业结构
下载PDF
果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邓玉林 陈治谏 +1 位作者 刘绍权 廖晓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7,共4页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三峡库区属我国典型的内陆腹地农业经济类型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该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通过2000~2001年于三峡库区的开县进行不同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三峡库区属我国典型的内陆腹地农业经济类型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该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通过2000~2001年于三峡库区的开县进行不同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果牧结合(果-草-羊)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单纯果园、果-菜结合等传统的农业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蓄水力,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果园病虫发生,减少田间杂草的多样性,从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牧结合 生态农业模式 综合效益 三峡库区 栽培技术 养殖技术 果-草-羊
下载PDF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综述 被引量:30
10
作者 金莲 王永平 刘希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70-6072,共3页
从产业化、区域化和生产要素3个方面探讨了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各地选择与其资源禀赋和自身特色相适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全辉 刘义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2期166-170,共5页
都市农业是中国改革开发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都市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强都市地区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规律的探讨,通过对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等大城市都市农... 都市农业是中国改革开发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都市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强都市地区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规律的探讨,通过对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等大城市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等案例的分析,对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应制定有利于都市农业发展的法律和规划、加强都市农业人才培养、促进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通过科技引领都市农业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以及培育都市农业社会组织等有利于都市农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大城市 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4 位作者 陈利军 马芳 李勇 周汝忠 张宝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6-691,共6页
论述了目前现代与新型农业种类与模式的内涵、特点、基本指导思想与发展前景,分析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城市农业、质量农业、蓝色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集约农业及其... 论述了目前现代与新型农业种类与模式的内涵、特点、基本指导思想与发展前景,分析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城市农业、质量农业、蓝色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集约农业及其他新型农业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精髓,指出这些农业类型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互相渗透与补充。其中的许多农业模式都注重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其生产过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但它们绝对排斥现代化学工业产品,侧重强调环境意识,忽视农业的生产功能和收益,会使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面对人类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问题,这些替代农业很难实现大面积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些农业模式的精髓之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农业,将主宰21世纪的农业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农业 现代农业 新型农业 石油农业 农业模式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0-394,共5页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地域特色 模式
下载PDF
上海市休闲农业布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胡亚丹 徐建华 李治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3-2031,共9页
休闲农业是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规划的重要部分。采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的122个休闲农业景点及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及计量地理方法,包括: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和OLS... 休闲农业是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规划的重要部分。采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的122个休闲农业景点及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及计量地理方法,包括: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和OLS分析等,对上海市休闲农业布局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休闲农业景点最邻近指数为0.673 8,分布模式为凝聚型,景点分布地理集中指数为42.31,集中程度较高;(2)上海市休闲农业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分布在0.2~0.7之间,区县间休闲农业用地多样化程度差异较大,休闲农业土地利用基尼系数为0.558 2,休闲农业用地在区县间分布不均衡;(3)农业资源、交通条件对休闲农业布局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旅游业发展对休闲农业布局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 灰色关联分析 OLS分析
原文传递
湖南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探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谢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型交叉型产业。湖南在开发观光休闲农业时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突出地域特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发多种形式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关键词 湖南 观光休闲农业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国杰 杜翔 冯林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9-111,共3页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适应性,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农业所应遵循的原则、循环层次、产业类型、技术支撑以及其他保障等,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及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苏康传 杨庆媛 +1 位作者 张忠训 毕国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291,共9页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提炼差异化耕地休耕模式。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休耕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制度主体、制度客体及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模式内涵、模式适用区域、典型案例区及主要休耕技术措施等进行设计。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主要有地下水漏斗区节水保水型休耕模式、土地污染区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生态严重退化区生态修复型休耕模式、耕作过度集约化区耕地地力保护型休耕模式及耕地撂荒严重区的"流转+休耕"模式。差异化休耕模式涉及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休耕时长安排、培肥技术、休耕地翻耕技术及休耕试验示范技术等。当前中国休耕时长安排主要有季节性休耕、长期休耕及短期休耕3类;休耕培肥技术主要有少耕肥豆轮作、免耕过腹还田、免耕净种绿肥、免耕肥草间套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及上述多种方式混合形成的技术措施;休耕地翻耕技术主要有深松浅翻、深翻晒垡、旋耕保墒等;休耕试验示范技术主要包括休耕绿肥品种筛选试验、休耕时长试验、土壤指标测定试验、休耕对比示范等,并以甘肃省环县为案例对休耕模式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可为中国全面开展耕地休耕提供案例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 休耕模式 技术措施 中国
下载PDF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业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学雷 吴宜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湿地农业 农业景观 空间格局 四湖地区 江汉平原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机器视觉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风云 郑纪业 +4 位作者 唐研 刘延忠 李乔宇 穆元杰 王磊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39-144,共6页
随着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我国基于机器视觉的农业研究进行了博、硕士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统计、分... 随着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我国基于机器视觉的农业研究进行了博、硕士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机器视觉研究主要涉及检测、图像处理、轨迹跟踪与车辆导航、模式识别及其应用等主题,主要集中在图像信息获取方法、图像处理与识别算法、智能导航算法以及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以《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和《农业机械学报》为主要发表刊物,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国内研究机构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和江苏大学为主。但目前我国基于机器视觉的农业研究在作物生长信息检测、杂草识别、变量控制、机械智能导航、采摘与分选等方面离实用化、商品化仍有一定的距离,集成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的机器视觉技术系统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为机器视觉在我国农业上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农业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视觉导航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多尺度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韩春萌 刘慧平 +1 位作者 张洋华 王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1-278,F0003,共9页
核密度函数估计法是常用的分析城市点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方法。使用核密度函数估计法的关键是最佳带宽的确定。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单纯基于数学的方法或目视判读法确定核密度函数的最适带宽,但是针对同一地理实体在不同分析尺度上所对... 核密度函数估计法是常用的分析城市点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方法。使用核密度函数估计法的关键是最佳带宽的确定。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单纯基于数学的方法或目视判读法确定核密度函数的最适带宽,但是针对同一地理实体在不同分析尺度上所对应的核密度函数适用带宽确定方法问题研究相对不足。该文考虑了北京市休闲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尺度特征,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POI数据,使用核密度函数评估方法,识别并分析其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并使用文献求证法进行了验证。使用Moran’I、HH个数和Comprehensive I指数曲线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适合分析北京市休闲农业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空间分布模式的核密度函数所对应的带宽,分别为9 km和3 km。进而分析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模式在区域尺度上形成了2个圈层及多个聚集中心的结构。距离城市中心约30~50 km的圈层为1日游圈层。距离城市中心约50~90 km的圈层为2日游或多日游圈层。1个主中心位于昌平区东部、怀柔区东南部、密云区西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2个副中心分别位于密云区东北部和房山区西南部;在局部尺度上形成了3个等级的26个小的聚集中心,第一等级2个,第二等级3个,第三等级21个,主要位于中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东南部城乡交错带的平原地区及西部山区分布相对较少,中心城区分布最少。该研究可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模式 分布 核密度函数 空间自相关 多尺度 适用常宽确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