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石玉林 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 本文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中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建议围绕①中国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②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③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的集成;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的新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政策;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监测与管理技术等5个领域深入开展中国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资源 资源利用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
下载PDF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67
2
作者 靳京 吴绍洪 戴尔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评价方法,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促进资源科学综合研究、丰富资源科学理论,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对保障国家或区域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地位等也具...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评价方法,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促进资源科学综合研究、丰富资源科学理论,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对保障国家或区域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地位等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包括比值分析法、生产函数法、包络分析法、能量效率评价方法、因子-能量评价方法、能值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过程、优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的理论指导和研究途径是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和模型的发展方向,即在理论综合的指导下,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应当在尺度综合、多因素综合和方法综合等层面展开今后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利用 效率评价 评价方法 资源科学 生产函数法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综合 科学评价 分析法
下载PDF
未来中国的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食物保障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百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首先预测了包括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在内的农业资源的未来食物生产能力 ;然后以不同的营养供给量为标准 ,根据人口预测方案估算了未来三个时段的食物需求量 ;最后开展需求量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分析。在耕地资源生产的粮食数量与同期需求... 首先预测了包括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在内的农业资源的未来食物生产能力 ;然后以不同的营养供给量为标准 ,根据人口预测方案估算了未来三个时段的食物需求量 ;最后开展需求量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分析。在耕地资源生产的粮食数量与同期需求量的平衡分析中 ,2 0 10年以小康水平的食物结构作为需求标准 ,粮食生产能力略大于粮食需求量 ,2 0 30年和2 0 5 0年以较富裕和富裕水平的食物结构作为需求标准 ,粮食生产能力已小于粮食需求量。说明依靠有限的耕地资源难以满足中国从小康生活到富裕生活过程中的食物需求。以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数的供需平衡分析表明 ,未来三个时段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所提供的食物数量均高于同期需求量。因此必须挖掘非耕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 ,依靠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保障中国从小康生活到富裕生活过程中的食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综合生产能力 食物保障
下载PDF
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谢高地 齐文虎 +1 位作者 章予舒 冷允法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1,共5页
衡量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要考虑其有效经济产出,而且要考虑到被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掉的负效产出。通过对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耕地、开采的农用淡水和化肥等主要农业资源消耗系数的计算,可以评估该国或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效率,结... 衡量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要考虑其有效经济产出,而且要考虑到被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掉的负效产出。通过对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耕地、开采的农用淡水和化肥等主要农业资源消耗系数的计算,可以评估该国或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效率,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为215m2/kg粮食,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而开采的农用淡水的平均消耗系数为1102m3/kg粮食,化肥的平均消耗系数为0069kg/kg粮食,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0%和197%,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而农用淡水资源和化肥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针对较高的耕地资源效率和很低的水资源、化肥资源效率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农业发展中资源效率至上的管理战略:①管理日趋短缺的耕地资源,关键在于保护耕地面积在今后50a内不跌破129×108hm2;②管理日趋势短缺的水资源,关键在于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更新我国沿用数千年的传统自流灌溉技术,另一方面则须提高“人为廉价灌溉水”的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资源效率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中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牛文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6年第4期293-300,共8页
本文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三项基本约束条件为前提,从广义上(时间上的可持续约束、空间上的可持续约束、资源管理上的可持续约束)和狭义上(粮食增长速率和人口增长速率的同调对应)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文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三项基本约束条件为前提,从广义上(时间上的可持续约束、空间上的可持续约束、资源管理上的可持续约束)和狭义上(粮食增长速率和人口增长速率的同调对应)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际上的计算。并将中同从1952~1995年划为8个时段,分别作了可持续发展分析并寻求其背景原因,作出了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最后,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基本的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 农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ual mulching film in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46
6
作者 ZHANG Dan LIU Hong-bin +4 位作者 HU Wan-li QIN Xiao-hui MA Xing-wang YAN Chang-rong WANG Hong-y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639-2646,共8页
Pollution of residual plastic film in arable lands is a severe problem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status of residual film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ethods of farm survey in combination wit... Pollution of residual plastic film in arable lands is a severe problem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status of residual film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ethods of farm survey in combination with questionnaires and quadrat sampling at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site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film utilization increased largely and reached to 1.8×10~5 t in 2013. Similarly, the mulching area also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and reached to 2.7×10~5 ha in the same yea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urvey, 60.7% of the sites presented a greater mulch residue than the national film residue standard(75 kg ha^(–1)), and the maximum residual amount reached 502.2 kg ha^(–1) in Turpan, Xinjiang. The film thickness, the mulching time and the crop type all influenced mulch residue. The thickness of the film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mount of residual film(P0.05), while the mulching year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P0.05). The total amount of residual film in Xinjiang was 3.43×105 t in 2011, which accounted for 15.3% of the cumulative dosage of mulching. Among all the crops, the cotton fields had the largest residual amount of mulch film(158.4 kg ha^(–1)), and also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2.6×10~5 tons) to the total amount of residual film i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residual mulching film influential fact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pollution
下载PDF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0-246,共7页
本文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统一体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高效利用途径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 本文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统一体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高效利用途径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资源高效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农业资源开发中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28
8
作者 朱鹤健 何绍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3-588,共6页
论文研究了农业系统的耦合效应,以达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基于对农业资源特性的分析,肯定了农业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耦合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农业系统的涵义,并将其分为6个生产层,表述了每个生产层的特点,这为农业系统耦合提供某... 论文研究了农业系统的耦合效应,以达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基于对农业资源特性的分析,肯定了农业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耦合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农业系统的涵义,并将其分为6个生产层,表述了每个生产层的特点,这为农业系统耦合提供某些理论基础。设计了农业系统耦合的结构要素,通过各结构要素在时序性、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其结构要素耦合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农业系统。这个设计在马坪镇实施,取得显著的耦合效应。由此,讨论了在农业资源开发中如何发挥耦合效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开发 耦合效应 农业资源利用率 农业系统
下载PDF
基于SSBM-ESDA模型的安徽省县域农业效率时空演变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海飞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5-183,222,共10页
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选择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的S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单元为尺度对2000-2017年安徽省农业效率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传统DEA模... 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选择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的S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单元为尺度对2000-2017年安徽省农业效率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传统DEA模型忽视了农业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的负面效应,从而高估农业资源利用的实际状态,基于超效率的SSBM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能较好地识别各评价单元之间的优劣关系。②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值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处于效率中等水平,农业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自北向南U型增长的变化态势,南北差异的增大是安徽省县(市、区)农业效率差异增大的主导因素。③除2010年外,安徽省农业效率呈正相关,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安徽农业效率HH集聚县区集中分布于皖南地区,且呈现出向周边县区扩散的态势,LL型县(市、区)则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且空间分布较为稳定。④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区)数量有所增加,表明该时间段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上进一步集聚,LL型集聚的皖北地区应当是安徽省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非期望产出 农业效率 评价 绿色农业发展 低碳排放 农业资源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资源现状与近期潜力评估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百明 陈安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分析评述了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包括耕地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投入贡献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预测了这些方面在近期 ( 2 0 1 0年以前 )可能发生的变化 ,认为耕地数量难以平衡 ,将会减少 ,质量可... 分析评述了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包括耕地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投入贡献率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预测了这些方面在近期 ( 2 0 1 0年以前 )可能发生的变化 ,认为耕地数量难以平衡 ,将会减少 ,质量可望有所提高 ,农业可供水量会有增加 ,科技投入贡献率将发挥更大作用。以此为依据 ,认为届时粮食生产能力约为 5 974× 1 0 8kg。最后就实现预期生产能力提出 4方面的对策 ,包括完善公共物品投入的约束机制 ;优化配置农业资源 ,调整全国粮食生产格局 ;确定粮食生产科技主攻领域 ;积极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粮食生产 潜力评估 中国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5 位作者 闵庆文 张丹 焦文珺 何露 刘珊 孙业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如何既发挥稻鱼共生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贵州省从江县乃至其他地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系统 能值 传统农业 农业资源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27
12
作者 于法稳 李来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6期35-39,共5页
农业生产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决定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以土地资源、水资源作为主要的生态要素,并以化肥等作为外界投入要素。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以上,农业也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生态建设... 农业生产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决定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以土地资源、水资源作为主要的生态要素,并以化肥等作为外界投入要素。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以上,农业也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生态建设的主战场。通过计算西部地区各省区的耕地、水资源、化肥等主要农业资源消耗系数,对西部地区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为2.68m2/kg粮食,农业水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为1.10m2/kg粮食,化肥的平均消耗系数为0.078m2/kg粮食。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资源 效率
下载PDF
设施农业——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9
13
作者 廖允成 王立祥 温晓霞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对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主张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遗传工程、良种扩繁、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农业设施;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业... 通过对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主张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遗传工程、良种扩繁、节能节水等方面的农业设施;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将环境调控于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资源 资源利用 农业工程
下载PDF
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周常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90,共6页
依据农业资源利用的行为主体、目标任务、利用方式等的时空秩序性,系统综合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空间尺度、系统要素及可持续目标,构建了区域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构,设置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分类系统,... 依据农业资源利用的行为主体、目标任务、利用方式等的时空秩序性,系统综合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空间尺度、系统要素及可持续目标,构建了区域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构,设置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分类系统,最后探讨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方法,为实现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提供操作性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区域经济 资源利用率 经济效益 经营模式 中国 资源管理
下载PDF
北方旱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罗其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探讨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特征、模式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决策分析模型,并据此测算。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决策模型 作物配置优势序
下载PDF
基于气候资源投入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利国 谭笑 +1 位作者 肖晴川 刘爱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文章将气候生产潜力作为气候资源投入要素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体系,使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3—2020年中国内地地区31个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使用SDM模型和Shapley值对区域差异成因... 文章将气候生产潜力作为气候资源投入要素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体系,使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3—2020年中国内地地区31个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使用SDM模型和Shapley值对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解析,结果如下:(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逐渐超越其他地区成为农业生态效率“领头羊”。(2)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逐渐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特征。(3)SDM模型显示,受灾率、财政支农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负相关,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正相关。(4)Shapley值分解显示,工业化水平是导致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贡献率呈增长趋势,受灾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种植结构和财政支农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气候生产潜力 区域差异 农业资源 财政支农 种植结构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彦 贾曦 +2 位作者 孙明 张英鹏 高弼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454-10456,共3页
明晰了农业资源的含义、类型,阐述了中国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道亮 丁娟娟 +2 位作者 傅泽田 封志明 刘爱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2,共4页
基于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和特点的认识并考虑资料的来源和计算的可行性,建立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以河北省奕城县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初步结论。
关键词 农业资源 综合利用 效率 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
下载PDF
黑河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组合与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勃 李吉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109,共9页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光温潜力衰减明显 ,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 ,分别达 6 8%和 6 4 % ,尽管如此 ,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光温潜力衰减明显 ,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 ,分别达 6 8%和 6 4 % ,尽管如此 ,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中游地区的高位冷凉型绿洲 (170 0~ 2 30 0 m)增产潜力最大 ,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组合错位 ,限制了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分异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 ,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安排在最适宜的种植区 ,高位冷凉绿洲区今后应以春小麦、马铃薯、胡麻、油菜、蚕豆等为主 ,逐步压缩中位绿洲春小麦种值面积 .中位绿洲 (110 0~ 140 0 m)及低位绿洲 (90 0~ 110 0 m)以玉米、谷子和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光、热资源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农业资源 自然生产潜力 绿洲 光合潜力 光温潜力 光温水土潜力
下载PDF
县域尺度农业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千钧 谢高地 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3-126,共4页
该文根据实际需要,在ArcView和FoxPro支持下建立了县域尺度的农业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它的组成不仅包括构成系统基础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同时涉及依赖这些资源而存在的各种作物、牲畜、果木,以及为这些产品所投... 该文根据实际需要,在ArcView和FoxPro支持下建立了县域尺度的农业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它的组成不仅包括构成系统基础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同时涉及依赖这些资源而存在的各种作物、牲畜、果木,以及为这些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资料。然后介绍了该系统在山东省宁津县的应用实例。县域农业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将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当地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根据相关的专家知识库,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效率,同时还有效减轻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